第89章 燕尔新婚

第89章 燕尔新婚

正当祭氏上下都在忙碌准备着给李然与祭乐举办婚礼之际,另一方面,竖牛在祭家由于受了祭先的猜忌,许多实权都逐步遭到祭先的剥夺。

原先由他掌握的大部分商贾贸易,祭先欲将其转手交于祭罔,祭询接管。

正所谓“酒肉朋友千万个,落难之中无一人”。平日里与竖牛称兄道弟的那些人,如今都变得是人人自保起来。

“落井下石”这种事,绝对有传染性和穿透性。所以,竖牛如今在外办事,却哪里还是当初那个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模样。

不过,竖牛又毕竟是辛苦经营多年,身边要说没有一批死忠,那也是决计不可能的。因此,虽说受了打压,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被压制得住的。

再有,这竖牛又依靠着以前笼络得几名祭氏族老的支持,这时候还能在祭先面前替他求求情,所以祭先也并未是再继续赶尽杀绝。

在北风卷地白草折的时节中,一场热闹了整个郑邑的婚礼在祭家举行了。

上至权卿贵胄,下至商道挚友,但凡这一日在郑邑城中的,无一不去祭家道贺。祭氏家宅之中,高朋满座,欢声笑语,而新郎与新娘交拜天地的那一刻,则是将气氛推至了高潮。

李然从未想过自己会这么快结婚,这对他而言本来也是心底里一个不大不小的奢望。

可而今当他看着眼前的祭乐,透过她的眸子看见自己之后,他这才猛然惊觉自己心底也曾如此渴望这一刻。

是啊,人活着,总要有一些追求。俗话说人生有三喜,而这成婚,就是其中一个。

子产大夫的亲临自是给这场婚礼捧来了更多的贵气,李然在送完新娘入了洞房后,又专程是回到礼堂内,寻到子产并敬了他一杯醴。

其实李然也明白,这些日子在郑邑,若非是得了子产的暗中相助,他又岂会如此安生?

不过从今日起,他便有了几分底气来。这正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如今想要动他的人,无论是在齐国的暗流,还是鲁国季氏,都是要思忖再三的了。

晚间婚宴散场后,祭先却单独将李然给留了下来,并将其带到了供奉祭氏先祖的宗祠。

按理说,李然虽是祭氏女婿,可他始终并非祭姓,进不得这宗祠。

然而祭先此次却一反常态的没有听取任何族老的意见,单独将李然叫到了此处。

望着面前一排排祭氏先祖的牌位,李然表现得很平静,也甚是恭敬。他当然知道这些牌位都代表着,意味着什么。这代表了祭先对于他这个“赘婿”身份的认可。

“哎…老夫膝下三子,竖牛虽长,可此人却非嫡出。祭罔,祭询虽是嫡子,却是难当大任之人。”

祭先望着祖先牌位沉默一阵,这才转身看向李然。

他唏嘘道:

“子明,此次赈济卫国一事,他们三人所为,你俱亲眼所见。想我祭氏数百年基业若是将来落入他们三人之手,未来如何,实未可知。”

已到知天命之年的他,对世间的大风大浪都早已是见怪不怪。也知这世间之事,风云变幻,人力总有不逮。唯有顺应天命,或是上上之选。

他膝下的三个儿子,如今无有一人能够顺他心意。或有这般缺陷,或有那般不足,终究都难成大器。

他虽知晓这些,可也是无计可施。

这些年,他想尽了办法想要好好调教三人,但最后的结果,如今看来仍是差强人意。

这三人,若比起此时此刻站在他身边的李然,真可谓是天差地别。

时至今日,他也已经释然了。

他在想,李然或许就是所谓的“天命”?

“二位兄长只是缺少历练,若岳父大人能给予他们时间去历练,日后总能成器的。”

“至于孟兄…”

话到这里,李然微微停顿,有些为难。

祭先闻声一笑,颇为不以为意的道:

“他心里想什么老夫很清楚,只不过念在他母亲的份上,以及这些年他为祭氏跟前马后的份上,总要给他些机会罢了。”

“若他往后仍是执迷不悟,我祭氏一族断然容他不下!”

说着,他转头看向李然,眉宇间闪过一抹希冀,但却转瞬即逝。

“你还年轻,以你的聪明才智,莫说郑国,便是往后在晋楚,总也有你大展拳脚的机会。只是,你要知道,乐儿乃是老夫的掌上明珠,她如今嫁你为妻,你们二人便是夫妻一体,荣辱与共的了。”

“你若是胆敢让乐儿吃上半分苦,那可休怪老夫无情!”

“明白么?”

之所以说祭先是个聪明人,不单单只他这因势利导的本事,自然还有他那未雨绸缪,老谋深算的能力。

经过卫国,李然如今在各诸侯国中都可谓是名声大振,无论是在鲁国还是郑国,上卿们对李然可谓是礼遇有加。

甚至是在晋国,齐国也已有着相当的名望。再有他那智计百出,无有不准的谋略之能,更是令诸侯国不少权卿都趋之若鹜,意欲重金收买。

可伴随着他的声名鹊起,随之而来的,乃是一场又一场危机。李然如今就像一个陀螺一样,一旦发动起来,就绝无歇下来的可能。

或许,只能是至死方休了吧。

上天总是公平,给予你什么,便会夺走你什么,从不会给人百分之百的完美。

李然也不例外,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如今得到了太多人的关注,所以自然也就遭到了许多人的仇视。

祭先的聪明就在于,他今日虽将祭乐嫁给了他,可是他这一番提醒,却又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李然,日后倘若李然出了什么事,只要祭乐不被牵连其中,那便无碍。

可若祭乐出了事,那他祭氏便会选择明哲保身,绝不会让女儿吃这茬子苦。

可亏得李然足够心细,这话听上去明面上好像是在嘱咐李然要爱惜祭乐,但实际上却也同时表达出了这另一层意思来。

至于说什么“膝下三子,皆无成器者”,其实或许都只是祭先这个生意经在卖卖惨罢了。

只不过,李然对此却并没有觉得反感,反而对祭先的先见之明感到佩服。毕竟要对一个自己刚入门的赘婿说出这样的话,祭先应该是要有很大的勇气。

祭先今日让自己来这宗祠,想必就是想告诉自己,祭氏的基业绝不能因为他李然而崩塌。

“还请岳父放心,小婿身无所长,唯有这自知之明尚可,日后之事,小婿自当谨慎处置,绝不敢连累了祭氏。”

第114章 智者无情第162章 把赵武吃透了第328章 伍举老矣,尚能翻车第419章 第494 495章 觐见天子第402章 周王猛暴毙第62章 仁义之道第439章 孔丘游说齐侯第508章 赵氏之谋第451章 观从的算术第723章 赵鞅在晋东的胜利第349章 第409 410章 祭乐失忆第105章 权变之法第573章 第692 693章 自作聪明的叔孙辄第495章 范鞅的阳谋第427章 范鞅的诡辩第142章 这货到底是谁?第366章 伯有鬼魂的“真身”第744章 奔越第655章 晋阳途中初定计第670章 剑拔弩张第205章 第220 221章 楚王熊围的诚意第113章 老父亲的崩溃第294章 第342 343章 请辞第181章 丰段与驷黑的决裂第179章 公孙楚躺枪第36章 叔向发怒了第549章 第664 665章 隳三都!好戏开始了第119章 上架感言第10章 叔孙豹的演技第4章 惊动太子爷第222章 瓮城大战第715章 谁的功劳更大第52章 孰杀子产第67章 家贼难防第157章 人怕出名第202章 楚王熊围的礼贤第400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第261章 游说其实真的很难第372章 范鞅来访第4章 惊动太子爷第596章 第719 720章 坎有险,求小得第546章 第660 661章 季氏真正的威胁第291章 国君的自我修养第400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第546章 第660 661章 季氏真正的威胁第591章 齐师援成邑第609章 吃了一起躺板板第724章 中行氏的覆灭第623章 南子是喜欢上李然了?第435章 阳虎围郓邑第162章 把赵武吃透了第269章 再谏楚王第56章 这个竖牛不对劲第1章 穿越春秋太危险第6章 季家的孙子第16章 险些丢了小命第186章 第188,189章 商贾的力量第295章 四国大火的预言第641章 不急不急第163章 夜袭第107章 郑商就是了不起第462章 阳虎也烦恼第14章 季氏输了第一阵第205章 第220 221章 楚王熊围的诚意第726章 大宗伯第202章 楚王熊围的礼贤第69章 子石大夫的劝告第6章 季家的孙子第453章 第540 541章 坏隤(tui)流血事件第430章 觐见晋侯第86章 别甩锅,自己背好第383章 暗行众——巩简第217章 舒鸠之战第56章 这个竖牛不对劲第119章 上架感言第450章 子家羁拒归国第393章 危机再临第752章 竟是西施?第178章 两位公孙大夫的内讧第646章 赵氏的危与机第494章 孟孙何忌报夫人之币第462章 阳虎也烦恼第107章 郑商就是了不起第716章 李然再入齐营第632章 儋翩之乱第732章 春秋素王第21章 二进宫第375章 第439 440章 宋国华向之乱第122章 接风局第752章 竟是西施?第238章 “秦晋之好”的真相第547章 明明白白你的心第331章 夏汭再见伍子胥第56章 这个竖牛不对劲第739章 后人第399章 京邑保卫战第727章 朝聘第184章 第184 185章 熏隧盟会第472章 邓析以身殉法第630章 天下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