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反常

一位长久待机的帝王,能改变其心意的人多已死了,近来又没什么大事,怎么可能做出这般反常的事?

还有就是什么时候册封朱允炆,您老不考虑吗?

朱允炆刚得大功你不去借此良机册封,莫非还要拖延一段时间,朱允熥那边都立国三年了!

当初懿文太子死后,那个急切的要立下储位的君王,莫非不是您老?

再说了,不册封去岁你干嘛将诸王长子入京?

搞不懂,摸不透,每一样都带了一点,但每一样的结果无不超出他们猜测!

“……余一人之罪,无及万夫……”

就在各类猜测的同时,曾多次出现在罪已诏中的两句九字之言化为音符出现在奉先殿内,惊恐之下无数人本该低头聆听圣旨的诸臣纷纷惶恐的抬起头来,看着御座上那道身影,跟着又连忙低下头来。

要出大事!

罪已诏!

洪武大帝竟然下了罪已诏,这可是罪已诏啊,而且还是为了宝钞下的,这是要变天的节奏!

……

罪已诏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皇帝下诏书,承认自己做错了,向上天以及百姓承认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下诏多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遇天灾,或者就是政权出现不稳的时,一般来说效果都非常好,毕竟这是皇帝认错,老天都不追究了你还追究个啥?

只要不是一朝政权还没到崩溃的地步,罪已诏下发下去,民间多少会给出积极地反馈,从而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

历史上最著名的罪已诏,为汉武帝刘彻所下的《轮台诏》,承认了其穷兵黩武,有害天下的行为,但下归下,后面的仗该打还是打,只不过有了这份罪已诏之后,民间的怨气的确压下去不少。

而罪已诏最早的记录则由《尚书》记录,《尚书•汤诰》所记就是大禹,商汤两人的罪已诏。

对此记载大致是大禹等帝位,无意中看到犯罪的人,就伤心地伤心地哭了起来,左右问其远古,禹曰“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而予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如果这不是编的,那就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份口述的罪已诏。

而第一份明文的罪已诏,则在商灭夏侯,汤布告天下,安抚民心所有,史称“汤诰”,在“汤诰”中,商汤检讨了自己过错了,伴随着这份诏书取得了预期效果,后来又被百般附会逐渐神化。

这才有了罪已诏的模版!

至于“余一人之罪,无及万夫”则出自《吕氏春秋》,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已经成了范文模版,与后世罪已诏中常现!

……

可问题是朱元璋是什么人?

自古得位最正,强权霸道之极的存在,那是连到马皇后,朱标苦心劝说都听不进的主,用老朱自己的话说,真要有罪,那也罪在百官,咱请他们出来治理天下,天下出事岂是我的过错?

然而这是逼得全天下为其低头的帝王,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自己下了罪已诏……所有人的脑子在这一刻都感觉不够用了。

“够狠,够硬,看来在宝钞之事上,老朱是下了死决心了!”

一切的始作俑者,朱允熥在这一刻全身都颤抖起来,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激动!

真的激动!

礼数古代皇帝,全数四百多人,平庸者三百八十多人,有所功绩者不过数十人,而能称之为帝王不过两手。

就算是拿各朝开国皇帝来说,能和老朱相比也就秦始皇一人。

能与这位大帝同时代,那是百姓的福分,是天下的福分,唯独不是官员勋贵的福分,可朱允熥是有后世记忆的,无比清楚在历史正面积极性上,朱元璋的存在代表了什么!

朱元璋肯定是有瑕疵的,但瑕不掩瑜,这绝对是好皇帝。

能难的是年进七旬,朱元璋还在不断学习,如今更是为了民生考虑,于晚年发下这一份诏书。

要知道,硬汉狠人朱元璋,在历史上可是半分罪已诏都没有下过!

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果决,所图为民,所虑为国,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

石破天惊!

真正的石破天惊,奉先殿内所有人呼吸都在这一刻停止,脑子则转得飞快,再心思单纯的人在这一刻也明白,圣旨接下来的内容恐影响大明数十年,乃是数百年之久,并且包含了朱元璋的意志,无数人将因此而生,但会有更多的人或将因此而死!

刺激啊!

这场大朝会真的刺激,不按常理的牌出的一套一套……

之前朱允熥那通王八拳,之前被人当做历年大朝会的巅峰操作,没想到最后这份圣旨才是。

要不是真的不方便,所有人都想端上一壶茶好唠叨唠叨。

无奈,只能听下去。

不过听得更细心,更谨慎,完全没有早先的浮躁,呼吸节奏下意识的控制起来。

圣旨依旧!

洪亮的声音依旧,罪已诏只是前文,后面的内容才是重点。

改革分成三大块,以朱元璋意志为中心,吸收了北宋三司的体系,加入了朱允熥的方案。

第一块为改制,改制门下省。

门下省,为三省之一,雏形出现在东汉之时归属少府,职责为侍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进入南北朝之后门下省权势日益增强,北朝更是政出门下省,为中央行政中心,隋唐之时执掌机要,负责审查,封驳,签署奏章,后随着尚书省崛起,六部权势逐渐加重而失去权柄,成为了一个监察机构。

进入洪武年间后伴随着朱元璋加强皇权,废除丞相,直接管理六部,如今大明的门下省虽然还在,但已经是一空壳子。

空壳子好啊!

直接就可以拿来用!

首先,明确归属,中书省直属皇帝,不受任何部门管束。

接着就是往里面填充部门,一迁宫内四司之一的宝钞司入中书省,二迁宗人府经历司入中书省,三迁锦衣卫三千户所入中书省,四迁户部,度支,盐科,钞关并中书省。

三入一并,明确各司归属,算是彻彻底底剥夺了户部,度支,盐科,钞关的职权。

……

第二块,设立银台!

银台执掌门下省并入八部,执掌全国金银调度,宝钞印刷,兑付,金银铜矿开采等权,非银台使者无权对银台进行干预。

银台,设十一银台使,此十一人分别为宗人府左右宗正,户部尚书,及下属八司之长。

……

第260章 玩物第118章 独属第125章 有效的保障。第408章 建筑风格第340章 赐婚圣旨第409章 凝固第358章 一笔饷银第150章 求生足迹第498章 疲惫第512章 无法解决第296章 不爽很久了第91章 把握全局第4章 考核第56章 两贯药钱第254章 不言而喻第262章 躲躲藏藏第499章 抵达琼第209章 偏差第553章 梯田浇灌第342章 生存技巧第345章 华丽马车第464章 无法阻拦第368章 教训第262章 躲躲藏藏第199章 微乎其微第345章 华丽马车第481章 打个招呼第116章 不能忘本第320章 科技产品第90章 不愁发展不起来第417章 三等功第152章 严密第42章 不得干预第27章 出言相劝第173章 举动第94章 保持下去第307章 不堪入耳第237章 所谓胜战第420章 盟友第340章 赐婚圣旨第116章 不能忘本第360章 人心太难把控第511章 开荒第284章 无法分辨第176章 万蚁吞心的痛苦第392章进入军机第449章 成员第221章 儒家经典第56章 两贯药钱第59章 各司其职第490章 毫无遮掩第554章 港口停靠第313章 理智的判断第552章 属性第217章 有趣灵魂第279章 七七八八第32章 职责第436章 月俸第387章观景台第3章 以退为进第187章 完全不同第223章 不会去拒绝第32章 职责第17章 面圣效果很不错第417章 三等功第240章 好奇第343章 各有弊利第210章 赏诸兵第217章 有趣灵魂第66章 狡猾的第359章 驿站第209章 偏差第39章 天坛第367章 沉没第252章 反常第27章 出言相劝第343章 各有弊利第275章 不能蛮干!第336章 乱七八糟第469章 优秀嫡子第396章 败点第560章 心理预期第551章 悲惨第340章 赐婚圣旨第523章 开荒第416章 昏迷第74章 不缺冰第349章 主体秩序第543章 势要前行第500章 高龄第576章 自我培养第307章 不堪入耳第332章 羞愧第319章 思潮就第44章 承诺第46章 有所用处第397章 差别第123章 告知第315章 不敢观望第555章 再度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