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佳人偷菜?

第145章 佳人偷菜?

中秋佳节,在明代已经成为非常隆重的官方节日了。

有传说当年朱元璋起义的时候,通过互相赠送月饼,约定起义的时间,所以从明代开始,出现了中秋节互赠月饼的习俗。

除了互相赠送月饼之外,拜月神也是中秋重要的仪式。

知府后宅中,方知府领着夫人和一儿一女拜了月神,然后一家人围在凉亭中一边喝酒一边赏月。

方若兰的弟弟才十岁不到,刚刚熬了一会儿就已经困了,李夫人给儿子披上披风,一家人继续坐在亭中赏月。

中秋还有熬岁的习惯,这一天熬夜守夜越久,就能越长寿。

这也是红楼梦中为什么老太君在大观园里中秋夜宴的原因。

小孩子容易疲乏,最后还是没能熬得住,小厮将儿子送回房间。

剩下的一家三口开始谈起了家常。

李夫人心情不错的说道:“兰儿你上次没来,我们曲艺社已经开始排《牡丹亭》了,这李通判家夫人还真的功夫,唱起来有模有样的!”

方若兰的嘴巴抽动一下,自己好好的诗社被母亲大人抢夺成了戏曲社,每次李夫人还都要拉着自己参加。

李夫人心情愉悦,最近她觉得排戏要比打马吊有意思多了。

方知府也很支持夫人的文化事业建设,夫人们聚在一起,也总能打听到各种消息,还能团结上下官员家属的交情。

方知府摸着胡子说道:“这苏泽确实有才,我将他的戏文寄给了同年,他也在回信中盛赞了苏泽的文采。”

李夫人叹息一声说道:“只可惜这苏泽不是个进士,若是个进士,倒是可以将兰儿许配给他。”

方若兰的耳朵立刻红了。

方知府没有注意到女儿的异状,而是又被李夫人这句话搞得血压高了。

“进士?你当进士是大白菜?苏泽这个年纪能中举人,就可以将兰儿许给他了!”

李夫人却还心有不甘的说道:“举人?我家兰儿就配许个举人吗?”

方知府说道:“进士?你见过几个二十岁的进士?伱莫不是要将兰儿留到三十岁再出嫁?就算是三十岁的进士,要娶的也是十几岁的女子啊!”

李夫人立刻来了劲道:“说出心里话了?你也要纳十几岁的小妾是不是?你们男人是不是都爱十几岁的?”

方知府拂袖道;“不可理喻!”

两人吵吵闹闹了一番,最后方知府拂袖而去。

李夫人虽然战胜了对手,但是也有些乏了,她打了一个哈欠说道:

“这苏泽确实不错,若是明年能中举人,那也勉强合格,娘回房睡了。”

方若兰站起来,盈盈的行了一个万福,将母亲大人送走之后,带着侍女收拾凉亭。

方若兰的耳根依然是红的,她回想起在惠民药局遇到苏泽的那几次,心中也微微有些波澜。

舅父回过来的信中,也对苏泽的文章大加赞赏。

方若兰自小就和舅父亲近,他舅父虽然科举只是个举人,但是学问上却要远远超过方知府。

看了看天上的满月,方若兰返回房间中,她想了想换上了男装,带着侍女向府外走去。

“小姐,您真的要偷菜啊?”

方若兰脸上羞红,她也是从舅父的来信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民俗。

民间没有出嫁的女子,会在中秋的夜里出去偷葱,寓意能够嫁一个好丈夫。

方若兰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夜里出去偷别人家院子的葱,让方若兰有一种做坏事的刺激感。

悄悄走出知府后衙的偏门,方若兰回忆哪家人种了葱。

知府衙门附近住的都是城里的贵人,自然没人在家里栽葱。

方若兰突然想到了县学中海瑞开的几亩地,那个古怪的县学教谕不是种了菜吗?偷他的!

府衙距离县学不算远,方若兰带着同样女扮男装的侍女走在路上并不显眼。

中秋本来也有女子夜游的传统,有些普通人家的女子,干脆就穿着女装在夜里游行,沿途看到年轻的男子还大方的看过去。

方若兰女扮男装,又在夜色中看不清楚,就这样受了不少的媚眼。

不过今天的街道也不算暗,有钱人家都在家门前搭起了瓦塔,用瓦片搭起来的小塔上放着可燃的东西,点起来的火焰冲出好高,这是福建地区特有的民俗,瓦塔的火焰寓意节节高,越是大户人家的瓦塔规模越是大。

方若兰终于走到了县学边上,她绕进县学中,紧张的摸着自己的胸口。

县学中黑漆麻乌的,海瑞为了省钱去掉了县学中的灯火,方若兰的贴身侍女胆子小,方若兰就将她留在了县学门口放风。

县学的结构和衙门也差不多,方若兰好不容易找到了后院的农田。

与此同时。

苏泽在街上逛了一圈,这中秋热闹的景象让他涌起了思乡之情。

这故乡到底是长宁卫,还是穿越前那个故乡呢?

两个地方重叠在一起,苏泽有些意志阑珊。

加上他走在路上总是被那些夜游的女子注视,苏泽很快就返回了县学宿舍。

刚刚准备休息的苏泽,突然听到了县学中有些动静。

如今县学已经空了下来,延平府学也不愿意挤在县学里,府学教授们住进了城北的一座寺院中。

延平书院也同样搬出了县学,如今他们只有讲学的时候才来县学。

县学生住在校舍的人本来就少,苏泽看到有人偷偷摸摸的走到了县学后,那里是海瑞住的地方,难道有人潜入县学偷东西?

越想越有可能,苏泽回到屋子里拿起木棍,又找来一根火把,随着方若兰走进了后院。

“什么人!”

苏泽高高举起火把,吓得方若兰一脚踩空,发出一声惊呼。

苏泽见到有动静,立刻冲过来,火把瞬间照亮,就看到一张惨白的俏脸正在疼的呼气。

这不是方公子吗?

苏泽看着方若兰手上的菜,一下子明白了她是偷菜来了。

苏泽也知道中秋偷菜的习俗,没想到堂堂知府家女儿也这么恨嫁?

苏泽其实早就猜出了方若兰的身份,能影响府衙的年轻女人,除了方知府的女儿还有谁。

方知府一家刚进城的时候,苏泽就在城隍庙附近见过方若兰一眼。

“方公子?”

方若兰恨不得羞得钻进地里,她很想要质问自己,为什么鬼使神差的要到县学偷菜的。

这下偷菜被抓了个现行,脚还扭了,实在是太尴尬了。

苏泽好歹还有些情商说道:“方公子要见海教谕?教谕出去赏月去了。”

方若兰也借坡下驴,扶着脚裸说道:“海教谕不在吗?那我就回去了。”

“等等,你扭伤了。”

苏泽本能的伸手,一把抓住了方若兰的脚裸,然后用正筋骨的手法一抓,他的“医学”也刷到了Lv2,一摸就知道方若兰骨头没有受伤,就微微用力将她的脚裸拉伸了一下。

方若兰的脸完全红了,苏泽是本能的动作,可是在这个时代女子的脚可不是别的男人能随便抓的。

方若兰被苏泽这么一抓,更是全身酥软无力,只觉得都要站不住了。

“明日请黄提举开个膏药,过几日就能消肿了。”

方若兰如同蚊子一样嗯了一声,苏泽这才发现了不妥。

他连忙松开手说道:“你家随从呢?我送你出去。”

方若兰指了指县学的正门,苏泽将她扶起来,又想到男女授受不亲,就将手中的木棍递给方若兰,举着火把将方若兰送到了县学正门。

方若兰的侍女藏在门边上,看到方若兰一瘸一拐的出来,连忙迎了上去。

但是看到方若兰身边的苏泽,侍女面色古怪。

苏泽坦然的说道:“方公子扭伤了脚,我送她回去吧,你们住在哪里?”

方若兰的贴身侍女还算是机灵,报了一个知府衙门附近的位置。

说完这些,苏泽举着火把,侍女搀扶着方若兰,沿着道路向府衙走去。

一路上方若兰越想越羞,越想心越乱。

她突然想起了《牡丹亭》的戏文剧情,牡丹亭不就是官家千金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吗?

杜丽娘是太守之女,太守不就是知府吗?

方若兰越是脑补,心越是乱跳,她路上经常偷偷看前面举着火把的苏泽。

只可惜苏泽只是举着火把赶路,一步都没有回头看。

侍女也发现了自己小姐的异样,难道自家小姐和这苏泽有私情?

不会啊,贴身侍女是和方若兰一起长大的,知道自家小姐洁身自好。

三人各怀心思,终于到了府衙附近,苏泽拱手向方若兰辞别,侍女扶着方若兰返回府衙后宅。

等到了闺房,方若兰这才平静下来,她连忙招来侍女,让她守住今夜发生的事情。

等到这时候,方若兰才发现自己手里死死抓住的葱。

苏泽举着火把返回县学,此时已经到了后半夜,街上夜游的人也渐渐少了。

看着天上的明月,明日还要约着去探望熊岳,还是回去好好睡吧。

等到返回县学,苏泽却反而有些睡不着了。

点上油灯,随手翻开书,《诗经》,《关雎》。

诵念了一遍,合上书,苏泽脑中闪过方若兰的身影,又想起了长宁卫中的林默珺。

wωω▲ttκǎ n▲C〇

算了,还是睡觉吧。

今天发生的事情冲淡了苏泽的思乡情,反倒是涌起了其他的心思。

不过苏泽还是压下了这些念头,自己时间紧迫,可没时间想这些。

这次隆重的中秋节活动,成了最近几年最热闹的活动。

也许是百姓早就有预感,福建的局势越来越不好了,中秋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安宁的日子了,所以才抢着出来喜庆一番的。

中秋之后,福建的局势再次恶化。

攻破建阳的倭寇一把火烧了建阳城,城外印刷工坊的纸张油墨雕版都被点燃,火光直冲云霄,三天三夜火焰才熄灭。

建宁府被围困了半个月,建宁知府数次派人突围求援,可是整个福建没有一座卫所敢出兵救援。

建宁府也和延平府一样,有都指挥使司建宁卫,员额五千人。

可是这五千人员额的建宁卫,也被堵在建宁城中不敢出战。

福州府的都司衙门主管福建军事,都司衙门下辖的福州左中右三卫,员额也有一万五千人,可这其中到底有多少能战之兵,恐怕都司衙门中也没人知道。

其实福建也算是战略要地,整个福建不仅仅有都司衙门管辖的陆地卫所,还有九个海道衙门(嘉靖年改名备倭把总司衙门)管辖的守御千户所。

可就算这样,面对在建宁府下嚣张的倭寇,整个福建依然无人敢出战。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边陆地上战事不利,海上战事也很不顺利。

镇东卫和大金千户所的舰船在巡海的时候,遇到了鹿大王的舰队,遭遇倭寇舰队追击,损失了五艘二百料的福船。

此战之后,沿海各卫所都不敢再出海海防,福州、泉州这两座海边的大城市,也彻底陷入到了恐慌之中。

但是在这场恐慌之中,因为没有沿海卫所缉私,月港却成了这场风暴中最繁荣的港口,大量船只进出月港,就算是鹿大王手下的倭寇,也绕过了这座最繁华的走私基地。

不过月港的繁华也持续不了多久了,随着倭寇到来,各种匪盗四起,陆地交通几乎断绝,商人也越来越不敢出门,光是月港安全有什么用,还没到月港就被人劫了。

现在进出月港的是想着最后捞一笔的大海商,以及一些特意在这个时候赶来进货的外国商船。

谁也不知道鹿大王攻打福建要持续多久,真的全面开战贸易肯定要断绝,那时候想来买东西都买不到了。

探望过了熊岳,送上了药品之后,熊岳母亲的病是多年积劳成疾,邵氏医馆的大夫也说要静养。

但是熊岳母亲担忧家里的茶园,熊岳只能在家照料母亲,和父亲一起打理茶园。

熊岳委婉的表示自己以后可能不去县学读书了,众人想起那日夜谈说到各自刚开始读书时候的志向,纷纷感慨唏嘘不已。

局势紧张,海瑞也停了八月底的课程,催促苏泽尽快赶回长宁卫去。

等到苏泽返回长宁卫,又是一个糟糕的消息传来。

倭寇久攻建宁城不下,干脆四散开来劫掠其他城镇,也有一股倭寇冲着延平府来了。

(本章完)

第299章 减租减息第253章 筹办婚礼第638章 筹码第048章 岳阳楼记第005章 破浪第685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全书完)第620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661章 兰州易帜第503章 弄不完的权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543章 期货祖师爷于公子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011章 准备开荒第351章 《治安疏》第235章 乡人乡党第592章 曼陀罗花第047章 官学和私学第95章 中华茶道,医局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057章 邀请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342章 汝最类父第026章 武穆遗书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第682章 最后一战第516章 时代帷幕拉开第667章 政治仗第158章 冤案第496章 未曾开发的宝库第117章 办报打擂台第344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第295章 爆炸就是艺术第384章 枪炮 病菌与玻璃第026章 武穆遗书第307章 两场大捷!第660章 大一统的曙光第351章 《治安疏》第569章 算疯子第035章 谨慎第332章 南京钱逛第534章 猴子回倭国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208章 疯狂的龙涎香第234章 箪食壶浆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017章 卫学第557章 钢材期货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018章 船坞第503章 弄不完的权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016章 被动技能属性点第127章 文学技能升级第497章 老殖民主义了第519章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第285章 好巧啊,陆二爷第300章 成立农会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351章 《治安疏》第470章 唯有一争第415章 潜伏的新阶层第328章 九边,救俞第020章 四书五经大全第684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中)(马上更新下第629章 法律变革第155章 赏罚自何出第78章 铳炮第300章 成立农会第639章 集团利益和首领意志第186章 大买卖第258章 药,种子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425章 兼并崩溃螺旋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532章 女真叛乱第399章 改道黄河之志第491章 橡胶树第566章 睢阳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236章 秘传真传第054章 抵捐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622章 果然草台第173章 案首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645章 教皇有几个兵?第638章 筹码第639章 集团利益和首领意志第363章 从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第363章 从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第146章 海战之法第249章 回老家结婚,罢市第629章 法律变革第060章 吃饱饭第486章 王恭厂大爆炸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388章 印花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