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

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

一紫一蓝一绿,苏泽翻开了被动技能卡片。

这三个被动技能分别是:

【绿色被动——勤奋的航海家:进行航海时,航海技能+5%的经验值。】

【蓝色被动——海上航行靠船长:在航行时候,航海技能+1,魅力+1。】

【紫色被动——远洋探索者:远洋航行时,航海技能+2,掌舵远洋航行时魅力+4。】

这一次自然没有什么的犹豫,苏泽选择了紫色的【远洋探索者】这个被动技能。

托着下巴,果然航海这个技能的关键属性是魅力。

想想也没错,航海是一项高度依赖领导力,需要团结协作的工作。

林默珺应该就属于魅力值很高的天生领导者,所以才能很轻易的指挥船员。

苏泽也总结了几项属性的作用,魅力关系到领导力技能,比如兵法、航海,也对交涉类的技能有加成,比如魅力值高了做买卖也容易达成。

智力对学科类的技能都有加成。

而力量和敏捷,则对战斗类的技能有加成,也和体力劳动类的有关,比如种田、铁匠之类的技能有加成。

看着一点自由属性,这一次苏泽将它加在了魅力上。

苏泽,男性,25岁。

智力:13

力量:11

敏捷:6

魅力:7

剩余属性点:0

关闭系统,苏泽已经能看见东奥岛的天文台了,将琉球来的学习团放下来之后,苏泽又赶回了长宁卫,然后快马加鞭向福州城而去。

福州城内。

翰林官出掌国家典章大典,比如册封、受命、知贡举这类的差事后,一般都会得到升任。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这也是为什么翰林官被认为是国家储相的原因之一,因为很多重大的活动就必须要翰林官才能执掌,而每一次完成之后都能按照惯例升职,那样官位就能蹭蹭蹭的往上涨。

如果不是翰林官或者清流官,而是白知县这样慢腾腾的升职,这辈子能做到一方布政使就算是背景深厚了,想要成为内阁辅臣或者部院重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白知县好歹还是进士,海瑞这样的举人升迁就更艰难了。

在执掌完成福建的科举之后,汪道昆很快就得到了自己的新任命,官职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右佥都御史已经是正四品了,而巡抚福建更是重要的任命。

御史是言官都宪官,也就是掌管监察的官员,最重要的职权是两个,一个是纠察,一个是推举。

明代言官职权重,就是掌握了整个官场系统的督查权和推举权,巡抚福建就是汪道昆的具体差事,他的职权就是监督整个福建的官场。

汪道昆的职位,就类似于电视剧中的“八府巡抚”,属于朝廷的钦差,可以直接向皇帝上题本和密揭的。

巡抚并不是常设的职位,正常情况下为期一到两年,任期内汪道昆干得不错就可以继续升官。

而且巡抚依然是京官,也就意味着汪道昆的考核权依然在京师的阁部手里,而不归地方上考核。

朝廷任命下来,福建官场上下都艳羡不已,但是在艳羡之余也只恨自己科举考试考的不好,没能入翰林院成为翰林官。

一步慢步步慢,汪道昆才三十岁就成为正四品的中高级官员,而很多和他同龄的还是没编制的未入流官员。

巡抚是可以在全省内行使督查权的,所以并不是在固定的官署办公。

各府都在府衙附近有专门的巡抚临时办公的官署,平时不开放,只有巡抚巡查到这里才会暂住。

福州城内也有巡抚衙门,汪道昆就搬进了巡抚衙门闭门不出,谢绝访客。

对于汪道昆这种工作态度,福建上下是乐见其成的。

若是汪道昆废寝忘食的积极工作,怕是有更多人要睡不着觉了。

巡抚属于清贵的职位,就在于巡抚并没有必须要完成的日常工作,遇到不爱管事的完全可以混完任期,然后等待下一步升官就可以了。

苏泽已经听到消息,他带着礼物来到了巡抚衙门,管家立刻向汪道昆通报。

别人可以不见,苏泽是福建解元,是汪道昆的学生,这些官员的管家都是极有眼力劲儿的,自然立刻通报汪道昆。

汪道昆立刻放下手里的稿子,来到会客的偏厅见了苏泽。

“学生拜见恩师。”

看到苏泽提着的一些书,汪道昆知道苏泽没有送贵重的礼物,他摸了摸胡子,心中倒是相当欣慰。

自从给他就任福建巡抚之后,不少学生就登门拜访,但凡是携带了贵重礼物的都被他轰了出去。

汪道昆出自巨富之家,自然不贪图学生这点礼物,他看苏泽更加顺眼起来。

两人寒暄了两句,汪道昆越发感觉投契,苏泽在文学创作上的很多想法和他不谋而合,尤其是汪道昆喜爱的小说创作,苏泽总能说出一些关键之语。

一想到这里,汪道昆站起来说道:“汝霖,我有一个好友寄了份稿子给我,请你一起来看下吧。”

好友?这个好友不会就是老师您自己吧?

苏泽心中嘀咕,跟着汪道昆进了书房。

明代文人往来的信件,书写的公文,这些都是要存在书房的,对于读书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地方。

汪道昆让苏泽进书房,也说明他真的将苏泽当做弟子看待。

苏泽更觉得这一次拜访汪道昆是找对人了,他按下心情走进书房,然后垂目站在原地,一副不该看的绝不多看的乖巧样子。

汪道昆更是对这个学生满意,他将几份文稿递给苏泽说道:“汝霖你看着。”

汪道昆又让书童搬来圆凳,送上茶水,苏泽看到第一章节,果然是《金瓶梅》。

老师,还说你写的不是皇叔!

作为明史研究生,苏泽自然是仔细拜读过这本书。

《金瓶梅》化用的宋代背景,其实写的还是大明,最直接的就是整本书中的物价都是大明的物价,买东西也是用的银子,宋代还是基本行铜钱的。

苏泽认真看完了开头,和后世的版本稍有出入,但是故事还是这么一个故事。

放下手里的文稿,汪道昆迫不及待的问道:

“汝霖觉得如何?”

苏泽沉思一会儿说道:“令人发醒,回味无穷!”

汪道昆没想到苏泽竟然给出这么一个答案。

“汝霖有什么感受?”

苏泽想了想说道:“悲从中来。”

汪道昆大喜过望,有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感觉,他立刻拉着苏泽说道:

“为何而悲?”

“为人而悲,为世道人情而悲也!”

汪道昆激动的说道:“我写的时候,哦不是我第一次读到这本小说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感受。”

果然是老师你写的吧。

苏泽没有揭穿汪道昆的口误,而是继续说自己的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为了警醒世人,劝人向善,书中之人物栩栩如生,都仿佛坊间所见,也因为写的是世情,才更让人觉得众生之苦。”

知音啊!

汪道昆立刻说道:“汝霖懂我!”

这是承认了吗?

汪道昆又改口说道:“我初读也是这么想的!”

苏泽又说道:

“不过老师,众生何苦啊,可书中的人还有因果报应,这人世间没有因果报应又要怎么办呢?”

汪道昆沉默了。

汪道昆家中是徽州府大族,家中有不少人出仕做官,他自己也是官场众人,自然明白苏泽的意思,这世上很多坏人,并不会和小说中那样,得到因果报应的惩罚。

如西门庆这样的人,往往纵情享乐甚至要比普通老实读书人爬的更高。

而书中很多人物原型都是汪道昆见过的,听过的,有家道中落的,也有家产兴旺的,这些都让汪道昆十分的迷茫,世间也许没有因果报应,积德行善不一定有好报,作恶多端也不一定会被惩罚。

大明朝就像是书中那烈火烹油的丰亨豫大,汪道昆也感觉到了世风日下的道德困境,可是却无力改变这一切,他甚至不知道当今堕落的原因。

在他的家乡徽州府,如同西门庆这样的人物不知凡几,他们有的是考了功名的读书人,有的是游手好闲的“帮闲”,他们不是传统士大夫那样置办产业经营土地,而是从事商贸赚钱,又或者和西门庆一样干脆连商人都不是,而是专心的做掮客投机发浮财。

可是这些人往往赚到的钱,比那些经营土地的读书人还要多,这都让饱读诗书的汪道昆深深的自我怀疑,怀疑那些四书五经上的道理。

汪道昆想了想说道:“先圣说人性本善,这本书也是想要唤起仁善的本心,明白天道报应的道理,切莫继续为恶下去了。”

果然如此,后代对于《金瓶梅》的评价就是如此,这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浮华堕落,可是作者并没有找到风气堕落的原因,只能用天道轮回、因果报应来惩罚书中的“坏”人。

苏泽说道:“老师,学生以为,性善性恶,辨析这种人性没有意义。”

“没有意义?!”汪道昆惊讶于苏泽离经叛道的言论,要知道“人性论”可是儒家理论根基之一,苏泽竟然觉得讨论这个没意义?

那么多先贤就这个问题辩论著书,一直到了朱熹、王阳明,也都在讨论“人心本初”这个话题,苏泽竟然觉得不重要?

苏泽翻着手里的稿子说道:

“就说这个西门大官人,他读过书,却不思科举进学,不置办田产土地,却在县里厮混,可日进斗金家业日益做大。”

汪道昆沉默了,西门庆确实不是一个传统儒生的形象,可这种人在徽州府却不少见。

而且以汪道昆的见闻,这些人确实和西门庆一样,不仅仅没有败坏家业,产业反而更兴旺了。

这些人也都和书中西门庆一样,纵情享乐,肆无忌惮的为祸乡里。

所以汪道昆其实也在怀疑“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是不是对的。

苏泽石破天惊的性善性恶不重要,让汪道昆都不知道怎么接了。

苏泽说道:“汉唐以来,耕读传家来是天理,圣人之言中已经将农和士两个阶层的道德编写的差不多了。”

“为农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四时以劳作,缴税纳粮后还有空余,则让子弟进学或者参军,这就是为农的道德。”

汪道昆点头。

“为士者,研习先贤经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而为天下用命,退而修身养性,这就是士人的道德。”

汪道昆连连点头,苏泽又说道:

“那为工者,为商者,他们的道德呢?”

这下子汪道昆愣住了。

苏泽说道:“读书种田都有道德,商人的道德又是什么?”

“如西门庆这样的人,难道都是如此为恶的嘛?可是从没有人说,做什么样的商人是有道德的商人,世人都认为商人是奸猾狡诈的逐利之徒,商人自然也会轻贱自己为奸猾狡诈的逐利之徒,既然这些人上不为士大夫所容,下被百姓唾骂厌弃,他们还不是只能纵情声色享乐,活成大家心中的样子?”

汪道昆这下子彻底震惊了。

苏泽说道:“老师,您所在的徽州府,不也有儒生行商,世为儒商,他们治家是不是和读书人一样严谨,做生意也讲究诚信道德?”

汪道昆点点头,其实他的家族也算是经商的,也算是苏泽口中的儒商。

苏泽说道:“世风世情如此,并不是西门庆一人的堕落,而是这些人根本没有道德标准,他们不知道善恶,如同野兽禽类那般浑浑噩噩的生活,只能纵情声色犬马了。”

“不仅仅是西门庆,书中的王婆给人做媒,日常也挣得不少,世上有王婆这种怂恿良人为娼的坏媒婆,可也有帮人促成姻缘的好媒婆。可是世人都将这个行业认为是贱业,都认为从事这个行业的都是王婆之流,一边羡慕她们挣钱养家糊口,一边又斥责他们道德低下,那从事媒婆的人,自然会都变成王婆。”

“士农工商,却只有士农的道德,工和商要如何做才是合乎于礼的?什么时候有世人称颂的儒商,有万民敬仰的儒工,那世道才会好起来。”

汪道昆震惊的看着苏泽道:“汝霖,你要‘一道德’?!”

我也知道大家不喜欢过渡剧情,但是有些连贯性的情节要写。

这一章,肥鸟可以说是全新的。

很多书写思想启蒙,为何要启蒙?在我看来就是这个新道德!

新的阶层出现,需要新的道德,传统的宗法社会港湾解体,在商品社会出现后的道德混乱,才是觉醒年代思想混乱的根源。

所以需要一道德!这才是思想启蒙最大的意义!

儒家对于人性辨析,明末其实已经没啥好写的了。

改造儒学,将从空洞人性思辨转移到对生产关系的思考上,这是主角的野心,也是肥鸟这个作者的野心!

好了,投票吧

(本章完)

第376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059章 新兵构想(加更)第030章 鬼市第302章 重商主义第607章 投资鬼才于公子第512章 蜀中和汉中第430章 铁路第465章 辅政和垂帘第499章 马尼拉海战第150章 敏捷属性的用处(加更求票)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第570章 黑船来袭第355章 国之命脉第78章 铳炮第395章 父与子,夫与妻第135章 兵法升级,三紫!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682章 最后一战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场会第048章 岳阳楼记第648章 李如彘隐忍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苍蝇第170章 县试前第575章 太先进了第93章 农事忙,技能涨第671章 新农牧模式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144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第671章 新农牧模式第467章 骑兵再上历史舞台第670章 另一个战场第202章 新钱发行第416章 政第240章 缉私第065章 购糖(周末三江,加更,晚上还有)第646章 兰州第118章 长宁卫新貌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491章 橡胶树第384章 枪炮 病菌与玻璃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觉中招了,今天请假欠第527章 赚钱的都写在禁令中第060章 吃饱饭第229章 税收契约论第248章 新学派,紫色被动第180章 写皇叔的督学第668章 总需要一场决战第460章 离天堂太远,距中原太近第499章 马尼拉海战第560章 播州问题第629章 法律变革第441章 大人说的对!第352章 大明马嵬坡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193章 将铸新钱第638章 筹码第682章 最后一战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236章 秘传真传第182章 数学技能升级第337章 风起于福州之滨第354章 留在京师的钉子第364章 三经新注第257章 大员岛第631章 以史为鉴第494章 爹的事第289章 水师新军和火器坊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054章 抵捐第130章 佛郎机炮第031章 大明特色:阳奉阴违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658章 少爷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119章 拍案惊奇第477章 投机与投资第258章 药,种子第128章 海上来船第586章 两面包夹之势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445章 致进步者的演讲第451章 僭主第421章 水晶宫制宪会议厅第127章 文学技能升级第307章 两场大捷!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423章 凝聚“共识”第592章 曼陀罗花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95章 中华茶道,医局第646章 兰州第570章 黑船来袭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473章 财政仙术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284章 官场水太深,于兄把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