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药,种子

第258章 药,种子

“阿泽哥回来了!”

林良珺冲进了百户府中,林默珺正准备站起来,但是她还是坐正了身体,对着弟弟说道:

“回来就回来了,你大叫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大步的走进了百户府,林默珺瞪了愚蠢的弟弟一眼,林良珺伶俐的跑了出去。

林默珺看着手上的兵书,冷冷的说道:“没想到苏先生这么快就回来了?新婚就要冷落你那娇妻吗?”

苏泽没由来的感觉到了一股杀气,不过他还是笑着说道:“这长宁卫都亏了百户操劳,这不是收到你的信就回来了吗?”

林默珺放下手里的兵书说道:

“看来这位新娘子的魅力,还不如大员岛大呢?”

苏泽尴尬的咳嗽了一声,林默珺这才说道:

“也不知道你总是惦念着大员岛干什么,现在岛上就这点人,而且我也看到,岛上都是密林,想要开发难度很大。”

其实这么大的一座岛,如果好开发大明朝廷也不至于放着不理,大员岛之所以从三国被发现以来一直荒废着,只有零零星星的开发,其原因也是因为这座岛实在是太难开发了,或者说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开发成本太高了。

如今整个大员岛上都是热带密林,而岛屿中间则是连绵的山脉,想要将这些雨林砍伐改造成良田,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人口和工具设备,还需要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可怕的敌人。

就如同西方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最早殖民的地区是南美北美的温带地区,最早发现却距离欧洲最近的非洲却只是建立贸易站?

原因当然不是因为白人老爷心善,也不是因为非洲土地贫瘠,主要原因还是非洲大量的丛林和热带雨林,疟疾等大量的传染病让欧洲殖民者望而却步。

而等到奎宁这种抗疟疾的神药出现以后,西方很快出现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苏泽很清楚这一点,要开发大员岛,除了大量的移民人口之外,有两样也是不能少的。

一种是大量的工具,比如锯子锄头等工具,用来砍伐大员岛上大片的原始丛林,开辟出可以种植的土地来。

如果粮食不能自给自足,那就无法开拓出太大规模的土地,也没办法建设成后发的基地。

另外一种就是抗疟疾的药物了,奎宁如今还在南美洲,苏泽也询问过皮埃尔神父,显然他对于这种能够治疗疟疾的药物一无所知。

在现在的西方人看来,感染了疟疾的治疗方法只有祈祷上帝了。

想要取得奎宁不容易,但是在中华大地上还是有一种可以用于治疗疟疾的神药的,那就是青蒿素了。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而黄花蒿是一种在中国广泛分布的野草,在中国的东南部地区都有生长,苏泽在福建的山里也见过这种药草。

胡公公的工坊已经能够提取很多天然化合物了,苏泽准备让他在实验室中试着提取一下青蒿素。

不过光是提取青蒿素还不行,因为黄花蒿中肯定有很多种物质,苏泽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工艺流程可以提取青蒿素,所以在提取完毕之后还需要进行反复的实验,甚至到了最后还需要在病人身上做实验。

苏泽想到了远在江南的李时珍,当时就应该将李时珍带回来。

不过等到年后,苏泽准备乘坐海船前往上海,如果这条航线稳定下来,从上海来往福建也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不需要像现在这样翻山越岭了。

看到苏泽正在思考,林默珺也没有打断他,只是安静的翻着兵书。

十一月的福建已经冷起来了,长宁卫又在海边,海浪拍打着峭壁,发出一阵阵的浪涛声。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林默珺,静静地听着浪涛,看着手里的兵书,再看看对面的苏泽,没由来的产生了一种安宁的感觉。

等到苏泽思考完了,他这才说道:

“等开了春,大员岛你就别去了,等到蚊虫苏醒就有可能闹疟疾了。”

林默珺心中一暖,苏泽继续说道:

“开发大员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的。”

林默珺点点头,拓荒这种事情确实着急不了,雨林砍伐之后还要熟地,还要修建防洪的水利设施,没有个几年的水磨工夫,根本没办法弄好。

听到苏泽这么说,林默珺一直紧绷着的心也松了一些,自从接到了苏泽结婚的消息之后,她就经常在海上忙碌,如今见了苏泽,心总算是安定了下来。

“俞世伯又给我写信了。”

林默珺将一封信递给苏泽说道:

“这是他对乍浦之战的总结。”

苏泽连忙接过信封,这可是当世一流将领的战后总结,这可是相当重要的一手战争资料。

【阅读俞大猷战果总结,兵法经验+50,Lv8,200/4000】

信上果然俞大猷对于乍浦之战的惊讶总结,在信中俞大猷首先是感谢了林默珺所献的鸳鸯阵。

早在苏泽同意之后,林默珺就将鸳鸯阵的阵法和操练的方法一五一十的写给了俞大猷。

其实鸳鸯阵这种小队作战的阵法,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从宋代就传承下来的三才阵,就是一种攻守兼备的团队作战阵法。

对于俞大猷来说,鸳鸯阵中最重要的是训练的方法。

苏泽在俞大猷的来信中,也知道了如今明军的基层军事素养已经拉胯到了什么地步。

其实之前从长宁卫这边,苏泽已经感受到了沿海卫所的海防松懈,可是没想到整个大明卫所的基本军事素养,都已经拉胯到了这个地步。

很多世袭千户百户都已经断了武将世家的传承,甚至连基础的操训都做不好。

最让俞大猷震惊的就是浙江一些卫所的士兵,甚至连左右都分不清楚!

左右都分不清,更不要说是列阵行军扎营作战这些高难度的操作了。

俞大猷对于浙江卫所兵的素质已经绝望了,他能够在乍浦之战中取得不错的战果,靠的就是从浙江募的浙兵。

胡宗宪主政之后,遣返了前任张经调往浙江的客兵,改由将领在浙江当地自募本地兵。

胡宗宪听取了俞大猷和戚继光的建议,从矿盗和狂徒中招募士兵。

不过很显然俞大猷对于这些新招募的士兵也不是很满意。

他在给林默珺的信中,就抱怨义乌人贪财,只要军饷或者赏钱稍有不足,就会串联闹事。

但是和俞大猷一起抗倭的戚继光,称赞义乌的人“尤事血气,一战之外,犹能再奋,但不听号令,胜则直前不顾”。

最后在胡宗宪的拍板下,戚继光和俞大猷各自在金华、义乌等待招募了三千人的“浙兵”,这也是取得乍浦之胜的本钱。

在俞大猷的信中,对于浙江未来的抗倭局势充满了信心,他的上司胡宗宪对他言听计从,他和士兵同甘共苦一同操练,又有戚继光这样的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在信中大发宏愿,说东南倭乱三年可平!

苏泽看完了信之后,嘴角却露出笑容。

林默珺很熟悉苏泽的笑容,她立刻问到:

“看来苏先生是对余世伯的预测不认同了?”

苏泽也没想到林默珺竟然这么了解他,他点头说道:“是啊,俞总兵对于抗倭局势太乐观了。”

林默珺露出洗耳恭听的表情。

苏泽说道:“抗倭之难,从来都不是倭寇,而是在朝廷。”

“当年朱纨朱部堂是什么身份?深得皇帝信任主持抗倭,也将双屿岛攻破,东南倭寇一时销声匿迹,最后结果是什么?”

“别的不说,鹿大王死后,福建的倭乱平息了吗?”

林默珺摇头,自从她不再扯着鹿大王的旗帜之后,福建沿海地区又陷入到了奇怪的动乱中。

总有不知道哪里来的倭寇出现在各地的战报中,这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又不知道怎么就消失的“倭寇”,又是走私又是劫掠,就连琉球使团的商船都差点被劫。

苏泽又说道:

“再说如今胡宗宪主持抗倭,胡宗宪是严阁老的弟子,朝廷中另外一派肯定不会坐视严阁老得到平倭这个大功劳,就说招安汪直这件事,等着朝堂还要起风波呢。”

苏泽说道:“军事,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俞世伯这样的武将,总以为靠着军事上的才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他想的未免也太乐观了一些。”

“古代吴有孙武,齐有孙膑,他们帮助吴和齐统一天下了吗?没有吧,最后横扫天下的秦国,靠的还是变法的商君。”

林默珺也沉默了,她想到了奋勇抗倭的父亲,在福州城外惨死,福州城内的守军却不愿意搭救。

确实和苏泽说的一样,在几次和倭寇作战之后,林默珺也没有对倭寇的畏惧。

无论是真倭和假倭,也都是普通人,他们吃了鸟铳的弹子会死,被大炮轰了战船会沉,又不是什么不可战胜的妖魔。

可就算是林默珺在福建杀了这么多的倭寇,各地的“倭寇”还是越来越多。

林默珺看向苏泽说道:“所以,你是想要变法?”

看到苏泽未置可否,林默珺有些疑惑。

难道不成不变法,苏泽是要造反?

开玩笑了,别说本朝了,就算上前宋,也没有一省解元公造反的吧?

林默珺压下了心中的疑惑,应该就是变法了,所以苏泽才这么忙碌吧?

林默珺说道:“上一次俞世伯的信上说,要和戚将军一起编写兵书,问我能不能将鸳鸯阵也写在兵书上,推广在浙江抗倭。”

苏泽无所谓的说道:“能为抗倭做点贡献,他们要写兵书就写吧,其实也不是什么不传之秘。”

其实军事理论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

就拿日后戚继光编写的《纪效新书》来说,后来李氏朝鲜也拿着这本书去练兵,最后练出来的兵也是战斗力拉胯之极。

如果说光是有兵书,人人都能成为绝世名将了,那历史上的名将也不会这么少了。

苏泽对着林默珺说道:“俞世伯和戚将军都是一时的帅才,就是没有我们,他们也能总结出对倭作战的方法的,但愿能够让浙江少流点血。”

林默珺也点点头。

接着林默珺又说道:“对了,你上次来信说的哪几种植物种子,我在琉球的商港已经找到了。”

林默珺从房间里搬出来一个匣子,打开之后说道:

“这是辣椒的种子,是从马尼拉来的华人商船上找到的,据说这种子和胡椒一样吃下去麻麻的,在大洋那边的土人很喜欢吃这个。”

“这是番茄的种子,据说这种果子味道酸涩,但是当地土人很喜欢吃这个。”

“玉米种子,如今福建已经有人种植了,据说产量不错,但是不抗饿。”

“还有这个种子,南洋已经有很多人种植了,在澳门也有人贩卖,当地人都叫做南瓜,据说蒸熟了口感也不错。”

林默珺又拿出一个土豆和红薯说道:

“这也是马尼拉商船上的,和我们在长宁卫种植的口味差不多,但是产量要比你推广的低很多。”

苏泽拿起来土豆,只看到这种没有经过选育的原始土豆个头很小,远不如苏泽带来的土豆个头大。

不过这种原始品种的种子也很有价值,只可惜苏泽的种田技能才Lv5,还没办法进行育种研究。

林默珺有些遗憾的说道:“不过烟草和你说的橡胶还是没找到,听那些马尼拉的华人船商说,有些西夷会在马尼拉城内贩售烟叶,只是没见到有卖种子的。”

没有找到烟叶和橡胶,苏泽稍稍有些遗憾。

林默珺能够搜集到这么多的南美作物的种子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这些新的作物,苏泽一方面打算在长宁卫附近的山里推广种植,另一方面也准备在拓荒大员的时候进行推广。

林默珺站起来,站在百户所里透过窗户看着一波波冲向岸边的浪涛,突然转头看向苏泽说道:

“你要不要和我出海?”

苏泽微微一笑说道:“好啊。”

(本章完)

第235章 乡人乡党第060章 吃饱饭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486章 王恭厂大爆炸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广州第460章 离天堂太远,距中原太近第446章 万国博览会第519章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第028章 初阵第358章 大沽血战第023章 芦田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233章 门庭若市第551章 李春芳倒台第014章 种田要用脑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051章 邸报消息(加更,晚上还有)第057章 邀请第253章 筹办婚礼第448章 后发赶超之法第679章 雨将军第304章 圣质如初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第038章 入编捷径第86章 大明平均战力第445章 致进步者的演讲第010章 赶海第617章 打老虎第605章 这个办法好第030章 鬼市第369章 改土归流第534章 猴子回倭国第214章 成圣的路第284章 官场水太深,于兄把握不住第063章 月港船会第618章 舍不得第205章 医术被动,打飓风第43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240章 缉私第153章 何谓正义?天降正义第578章 恶性通胀第051章 邸报消息(加更,晚上还有)第453章 这是好事啊!第434章 铁路公债第185章 去月港第169章 过年,县试报名开始第123章 打擂台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92章 杀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订阅)第447章 琉球内附第460章 离天堂太远,距中原太近第313章 从“贼”者们(三更)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415章 潜伏的新阶层第656章 分工体系第259章 船,倭奴第306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订)第227章 收税要靠兵第530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第043章 笔架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284章 官场水太深,于兄把握不住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407章 夸父号升天第287章 放弃劝谏情结,尊重大明命运(卷末第265章 归有光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011章 准备开荒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323章 胡宗宪献策郑国渠第021章 开蒙第657章 拼命第609章 做空第656章 分工体系第136章 倒霉的矿监第580章 信心比白银重要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贼了(三更,一万二!第129章 葡萄牙船长第443章 “固若金汤”第264章 扬州盐商第162章 染布,天文,书法第392章 授时千年第403章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三)第536章 特别都察院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030章 鬼市第529章 电磁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570章 黑船来袭第422章 制宪会议开幕第676章 和谈人选第642章 民族决定论第500章 马尼拉总督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