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圣质如初

第304章 圣质如初

“叔父,那个苏泽拒绝了。”一个和鄢懋卿有些相似的年轻人,向鄢懋卿禀告苏泽拒绝的事情。

鄢懋卿眼睛没有抬,而是淡淡的说道:“知道了。”

“叔父!这苏泽也太倨傲了!他不过是一个举人而已,竟然敢拒绝您的要求!”

鄢懋卿也不知道是不是坏事做多了,膝下无子,这个本家侄子名叫鄢鹿白,一直跟在鄢懋卿身边做事。

按理说,鄢鹿白应该过继给鄢懋卿当儿子,成为鄢懋卿的继承人。

但是鄢懋卿偏偏到现在都不过继,而是继续白嫖这个侄子。

鄢鹿白跟着鄢懋卿身边做牛做马了近十年,却没有从鄢懋卿这边得到任何的好处。

连自家子侄都要剥削,鄢懋卿也不愧是能名留史书的大贪官。

鄢懋卿倒是没有和侄子一样生气,他抬起头说道:

“不用了,我这次试探苏泽,是为了试探陶公公的态度,既然苏泽这个样子,那陶公公的态度就很明显了。”

鄢鹿白疑惑的看着叔父。

鄢懋卿看着这个侄儿,也不由的皱眉,他迟迟不收鄢鹿白为继子,也是因为这个侄儿太蠢了。

这样简单的事情都看不出来,别说参加党争这个级别的政治斗争了,恐怕鄢鹿白连做一任县令都干不好。

可是鄢鹿白已经是鄢家年青一代中最成器的子侄了,鄢懋卿只能心中再次感慨,还是解释道:

“苏泽不过是区区一介举人,但是他背后站着陶公公。”

“我调查过,当年陶公公入闽铸币,苏泽就给他效力了,什么水师新军都是陶公公筹备的,他就是陶公公的人。”

“苏泽的态度,就代表了陶公公的态度,若是陶公公有心倒向我们严党,苏泽区区一介举人,断然不敢拒绝为阁老训练戏班。可现在陶公公不准备倒向我们,苏泽自然腰杆子硬了,断然拒绝我们了。”

鄢鹿白总算是明白了过来,他连忙问道:“那要怎么办?”

鄢懋卿捂着脸说道:“市舶司的帐,好好查,细细查,不过光看账本,估计看不出多大的问题。”

鄢鹿白又是一脸纯真的表情,鄢懋卿都快要无语了,他只能继续解释道:

“市舶司的账本,是要送到宫里,送到户部的,陶公公胆子再大,这账上肯定都是做平整的,很难查出问题的。”

“想要找问题,就要在琉球使臣身上找!”

“琉球使臣?”

鄢懋卿说道:“去岁,福州市舶司贸易的丝绸,就足足有五十万两白银,区区一个琉球国,能吃得下这么多丝绸?这些丝绸定然是流向了倭国商人和南洋西洋人手里去了。”

“我们只要抓到琉球商人中转和倭国贸易的证据,就可以说陶公公通倭,那案子就好办了。”

鄢鹿白眼睛一亮,果然叔父就是高明啊!

“那苏泽呢?”

鄢懋卿拿起手里的《拍案惊奇》说道:“你去把这些年的报纸搜集起来,再找一找苏泽出版的书籍,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

“当年苏泽曾经进京营救俞大猷,在灵济宫讲过学,观察他的言论,应该是承自王艮王泰州的学问。”

“这王泰州的学问,多有悖逆君上的言论,只要抓到这些就可以向朝廷参奏,说他悖逆圣人之言,革去他的冠带(功名)。”

鄢鹿白立刻激动的说道:“侄儿这就去办!”

看到侄子出门,鄢懋卿再次垂下目光,他突然叹气了一声。

“哎!”

在浙江总督府中,胡宗宪也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徐渭大步走进来,面带喜色的说道:“部堂!台州再捷,已经四战四捷了!这苏汝霖推荐的于宗远于将军真乃当世名将!”

胡宗宪听到这个消息,脸上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情,徐渭连忙问道:

“胡部堂,这是怎么了?”

胡宗宪再次叹气,他屏退了左右,对徐渭这个心腹说道:

“还记得上个月,鄢懋卿南下福建,曾经在我府中住了半日。”

徐渭点点头,鄢懋卿南下福建,自然要经过浙江。

鄢懋卿曾经在胡宗宪府上住了半日,还密谈了很久。

不过密谈的内容胡宗宪没有对徐渭讲,徐渭都快要忘记这件事了。

胡宗宪说道:“鄢懋卿带来的是恩相的口信。”

胡宗宪说的恩相,自然就是严嵩了。

徐渭也正色起来,严嵩是胡宗宪在朝堂最大的支持者,严嵩的秘密口信,必然是非常重要的。

只听到胡宗宪说道:“恩相告诉我:‘大明朝不能没有东南,东南不能没有胡宗宪,倭寇不能不剿,也不能全剿,你胡宗宪在东南一日,我严嵩就倒不了’。”

徐渭闻言一惊。

今年开春以来,浙江和南直隶的倭乱已经平定了很多。

于宗远率部在浙江台州四战四捷,浙江地区最大的倭寇团体已经被打怕了。

胡宗宪还在浙江沿海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哨站,整顿浙江的海上卫所,如果从浙江平倭的角度上讲,浙江的倭乱已经快要平定了。

但是严嵩让鄢懋卿带给胡宗宪的这句话,徐渭听的明白,他立刻说道:

“朝廷要倒严?不,是陛下要倒严!”

胡宗宪过了半天,这才点头说道:“徐文长所言极是,恩相应该是感觉到了,陛下要动手了。”

徐渭来回踱步,他虽然科举上没考上进士,但是深谙人情世故。

“严阁老秉国二十年,是最了解陛下的人,他说陛下要倒严,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胡宗宪点头说道:“自从我入浙以来,恩相对于抗倭这件事都是非常支持的,今年突然这么说,看来是朝堂风向变了。”

胡宗宪心情复杂,他是想要做事情的人,当年为了能领导抗倭,他不惜诬陷张经李天宠,向严党献上投名状来谋取前程。

主持浙江抗倭以来,为了自保胡宗宪可以舍弃俞大猷,迅速将过错推给俞大猷。

按理说,这是一个小人。

但是胡宗宪在浙江,一心全部扑在抗倭上,浙江抗倭确实有成效,如今浙江和南直隶倭寇几乎快要绝迹。

可就在胡宗宪快要全功的时候,严嵩竟然带来了这么一封信。

就连徐渭都迷茫了。

按理说,徐渭是浙江人,自然是一心支持抗倭平倭的。

可是他追随胡宗宪多年,早已经和胡宗宪绑在一起,也和东南抗倭绑在了一起,严嵩这封信让徐渭也非常纠结。

“部堂您的想法呢?”

胡宗宪迷茫的说道:“我不知道。”

胡宗宪站起来,看着窗外说道:“抗倭乃是我的夙愿,自从入浙以来,你我夙兴夜寐,就是为了抗倭,如今就差临门一脚了,恩相却让我收回脚,我又如何甘心。”

“浙江倭乱,苦的是浙江的百姓,改稻为桑和毁堤淹田,已经让浙江百姓受了太多苦了,难道为了朝廷两党相争,还要受更多的苦吗?”

胡宗宪看着徐渭说道:“文长,我亲手送马宁远囚车入京的时候,曾经和他说,说他没有读懂圣人书,不适合做官,是我提拔他害了他。”

“可如今我问,自己读懂圣人书了吗?”

徐渭沉默了半天说道:“我明白了,部堂是迷茫了?”

胡宗宪点头说道:“我大明朝这些官员,哪个不是饱读圣人书的,为什么朝廷却成了这个样子?”

徐渭突然理解了胡宗宪。

在抗倭这面旗帜下,胡宗宪用的那些手段,那些权术,还是可以用“权变”来解释。

也就是说他做的那些蝇营狗苟,巴结严嵩,帮着严党改稻为桑,都可以用“为了抗倭”这面旗帜来掩饰。

这面大旗是胡宗宪的遮羞布,也是他心中最后的道德高地。

“我是为了抗倭,这一切不过是手段罢了。”

但是如今严嵩的这封信,可以说是彻底扯破了这面大旗,几乎让胡宗宪这个坚定抗倭的大臣信仰崩溃。

为了自保,故意养寇自重,放过倭寇,那胡宗宪这些年来,又是在做什么呢?

徐渭也迷茫了半天,这才说道:“胡部堂,要不写信问问苏汝霖吧。”

“苏汝霖?”

胡宗宪愣了一下,他想起在方望海船上见过的那个青年,这些年来,苏泽在浙江的名望越发高了,隐隐已经是儒门大宗师了。

徐渭点点头说道:“我观这些年来苏汝霖的学问,已经自成一派,已经成一代儒宗。他应该能够给部堂解惑。”

胡宗宪愣了一下,徐渭似乎说的没错。

如今的儒学宗师中,只有苏泽还在不断的讲述新的学问,影响力不断的扩大。

阳明心学已经成了空谈的玄学,泰州学派走向了离经叛道,苏泽的四民道德学说,却在浙江工商业飞快发展之下,越来越有市场。

甚至浙江的大部分书院中,也都在讲苏泽的学问。

但是胡宗宪依然有心结说道:“钞关厅?”

徐渭拱手说道:“我想苏汝霖应该不会介意这件事,要不就让徐某亲自去福建,询问一下苏汝霖的看法吧。”

胡宗宪点头说道:“那就有劳文长了!”

就在徐渭从杭州出发,南下前往福建的时候,京师的局势果然发生了变化。

清流一派的御史,弹劾严世蕃不法事五,可杀者三,轰动朝野。

御史弹劾严世蕃私自挪用建造大工的木料给自己修宅子,还用工部府库中的钱给自家修祖坟。

这是杨继盛死后,严嵩父子第一次被弹劾。

可是这一次宫里的反应,让严嵩严世蕃父子心惊。

上一次杨继盛弹劾严嵩严世蕃,皇帝第一时间就驳回奏章,让锦衣卫抓捕杨继盛下狱。

但是这一次皇帝只是将奏折留中,直接回了一个“不报”。

皇帝拿到大臣奏疏,一般回复“报闻”,这就相当于领导在文件上签字“已阅”。

若是皇帝驳回,那就表示奏疏的内容皇帝不满意。

但是“不报”就意味深长了,这意味着皇帝已经看了奏疏,却没有任何表态。

这又和“留中不发”的意思不一样。

留中不发,就是奏章送到皇帝那边,皇帝将奏章扣下来,这就相当于后世给领导送文件,领导说将文件放下来再看看,表示这奏章还有商讨的空间。

“不报”的态度要比留中不发还要暧昧,这是严党当权之后,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就连清流们,都被嘉靖皇帝这一次的诡异态度给吓到了,清流的御史竟然没有继续上奏疏弹劾严世蕃。

裕王府中,灯火通明。

裕王看着高拱和张居正这两位讲师,露出期待的表情问道:

“两位师傅,是不是到了倒严的时候了!”

高拱和张居正却沉默了下来。

“父皇第一次对弹劾严世蕃的奏疏不报,也没有惩罚弹劾的御史,这不是倒严的信号吗?”

张居正看着裕王,不由的叹气,这位王爷在政治上实在是太,太“圣质如初”了。

张居正为了防止裕王做出愚蠢的行为,只能开口说道:“王爷,此刻还没到倒严的时候。”

“这是为什么?”

高拱是个急脾气,他也不弯弯绕了,直接说道:

“如今东南倭乱未平,改稻为桑还没有变成丝绸卖掉,陛下还要用严嵩父子。”

裕王终于听明白了,他颓然坐下。

高拱说道:“倒严之关键,就在胡宗宪。”

“胡宗宪?”

高拱说道:“胡宗宪在浙江抗倭,浙江还剩台州附近的一支五千人倭寇团伙在作乱,只要台州捷报,就是严党倒台的时候。”

裕王再次站起来,张居正却泼了冷水:“若是胡宗宪养寇自重?”

裕王又愣住,他看向高拱。

高拱说道:“我担心的也是这样,叔大,我想让你去一趟浙江。”

“浙江?”

“代表王爷,劝说胡宗宪反正!”

川石岛上,苏泽再次接到了戚继光联合剿灭倭寇的邀请。

苏泽对着林默珺说道:“来的正好,水师新军正需要一战,来疏通海上航线!”

林默珺看着苏泽问道:“你不怕朝廷飞鸟尽良弓藏?”

苏泽笑着说道:“怕,为什么要怕?我不是朝廷‘走狗’,朝廷拿什么收拾我?”

“抗倭是大局,攘内必须安外,先灭倭寇,再兴晋阳之师!”

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峤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还问何如。答曰:“皇太子圣质如初。”ps:这个太子就是晋惠帝

(本章完)

第128章 海上来船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217章 朱熹王阳明都错了!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第056章 脱毒难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376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583章 九州讨伐第276章 生产力爆炸!第四卷总结第430章 铁路第604章 山东“大捷”第430章 铁路第295章 爆炸就是艺术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063章 月港船会第459章 云南沐家那档子破事第232章 倭寇再临(卷末,求票!)第148章 鸡肋的紫色被动第057章 邀请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162章 染布,天文,书法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觉中招了,今天请假欠第312章 “苏汝霖!干恁娘!”(加更)第220章 走哪条道?第512章 蜀中和汉中第451章 僭主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561章 崇明岛度假村第059章 新兵构想(加更)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001章 穿越第480章 让草原再次伟大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为倭第555章 关税第101章 大数据练兵第661章 兰州易帜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07章 两场大捷!第90章 贪上史书第233章 门庭若市第476章 东海贸易公司第401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第523章 无序政绩竞争第384章 枪炮 病菌与玻璃第380章 掷弹骑兵第349章 裕王从唐肃宗故事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152章 飞翔的荷兰人第587章 物价再涨第475章 武昌和荥阳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408章 骆驼祥子第101章 大数据练兵第434章 铁路公债第490章 驳速胜论第156章 “倭”乱未平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550章 授权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会第471章 蛮夷也,不辩经第477章 投机与投资第143章 一网打尽!第376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264章 扬州盐商第169章 过年,县试报名开始第613章 扮猪吃虎第101章 大数据练兵第358章 大沽血战第469章 浑浊世道,如何来救?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231章 当家难第133章 风将起,雨绵绵第012章 烟薯第148章 鸡肋的紫色被动第122章 鞋带定理,买文第451章 僭主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568章 炮兵理论第476章 东海贸易公司第368章 新思想,新学说第43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296章 水清水浊论第060章 吃饱饭第448章 后发赶超之法第663章 神圣感第646章 兰州第234章 箪食壶浆第289章 水师新军和火器坊第670章 另一个战场第79章 亡于洪武第106章 红阳教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101章 大数据练兵第311章 从“贼”第639章 集团利益和首领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