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开会的“艺术”和艺术

张居正看着地图,突然看到了自己的老家湖广江陵。

张居正猛然一惊,他终于明白自己是哪里觉得不对劲了!

湖广熟,天下足,自己怎么就自然而然的觉得,湖广的粮食就能自然而然的运到京师呢?

浙江和福建都落入苏泽手中,若是苏泽进攻江西,切断长江水道,那保住了扬州又有什么用。

张居正立刻喊来南京兵部的属下,他环视了一圈说道:“速速给南赣巡抚,湖广诸司传令,让他们警惕苏贼入寇!”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最后是南京兵部给事中王家屏站出来说道:

“张侍郎,咱们南京兵部,可管不了江西和湖广啊。”

众人全部掉头,张居正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南京兵部侍郎,皇帝让他管辖的也是南直隶的军务,湖广和江西不归他管理。

张居正着急的说道:“如今再上奏朝廷,怕是来不及了!先以南京兵部的名义行文,提醒江西湖广官员当心苏贼!”

王家屏还是忍不住提醒道:“张侍郎,这样做于制不符啊,要不还是以张侍郎个人名义写比较好?再说了,苏贼也不一定会入寇江西,若是侍郎预测错了,也有个回旋的余地。”

张居正快要气炸了,自己到任以来,无论是上司、同僚、还是下属都在拖后腿,都到了这个时候,南京兵部还在想着如何推诿责任。

张居正再也忍不住了,他一拍桌案说道:“就以南京兵部的名义下碟文!另外继续操练南京左右卫,移镇徽州府,若是苏泽进入江西,就命令南京左右卫入赣支援!”

王家屏等下属看到张居正是真的发了火,这才拱手称是,开始向江西和湖广发文。

就在张居正在南京被多方掣肘的时候,京师,内阁中书五房公事的低矮瓦房中,今年新科榜眼王锡爵,正在一边看着吏员们忙碌,一边无聊的打哈欠。

内阁中书五房公事,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内阁和六部五寺一台之间传递往来公文。

在唐宋时期,门下中书五房公事责权极重,担任这个部门领导的都是宰相的首席秘书,比如王安石在变法的时候,就任用变法派的后起之秀担任这个职位,包括章淳蔡确等一批变法派的骨干,都是从这个职位上踏入中枢的。

但是到了大明朝,因为朱元璋罢设宰相,内阁和政事堂还是不同了,内阁在设置初期只是皇帝的咨询秘书机关,也就是说不管是内阁首辅还是内阁大学士,就是皇帝的秘书罢了。

既然是内阁大学士都是秘书了,哪有给秘书再设秘书的道理,内阁中书五房公事的地位急剧下降,现在这个部门连有官品的职位都没有,是一个纯粹由吏员组成的部门,也就是内阁门下的署吏。

王锡爵是堂堂一甲进士,科举榜眼,被安排到这样一个全部都是吏员的部门观政,只能说大明朝廷恶心人是有一手的。

比王锡爵科举第次低的庶吉士,都能安排到六部衙门观政,他这个堂堂科举榜眼,却整日在低矮的瓦房中,看着这群吏员忙碌着,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了,普通进士遭遇这样的待遇,就应该自己辞官回家了。

可是王锡爵还不能辞官,因为苏泽造反了。

他是苏泽的好友,曾经在苏州主编《警示报》。

苏泽那篇《告朝廷檄文》,就是刊登在《警示报》上的,这份报纸已经被朝廷封禁。

如今翰林院所有的同僚,都想方设法的躲开王锡爵。

在内阁中书五房公事观政虽然感到侮辱,但是也好过在翰林院被人议论白眼。

自己好友造反,反贼的宣传报纸还是自己创办主编的,朝廷不杀自己已经是开恩了。

王锡爵也知道自己没了政治前途,说不定哪天朝廷就把自己的脑袋砍了呢?

那还不如干脆躺平了。

王锡爵羡慕起徐时行来,作为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徐时行领了差事去福州,现在整个京师都疯传状元随着苏泽造反了。

要不是徐时行南下的时候苏泽还没造反,徐时行南下也是机缘巧合才成行,王锡爵真的怀疑徐时行是故意投奔苏泽去造反了。

唯一值得幸运的事情,是今科探花许国,也和自己是同样一个待遇,如今发配在太仆司,专门在养马的部门观政。

如今王锡爵出入都有锦衣卫看着,在京师也没人敢和他聚会,日子堪比坐牢。

但是王锡爵还不能辞官,因为苏泽造反了。

“孙主事,又来内阁听教?”

王锡爵抬起头,只看到一个年轻的官员,正在和内阁中书五房公事的一名老吏聊天。

这个官员王锡爵认识,他刚刚中探花的时候,曾经和他喝过酒,那时候两人还相交不错。

可之后风云剧变,苏泽造反之后,这个名叫孙丕扬的吏部主事立刻就疏远了自己。

王锡爵只能感慨人情冷暖。

听到孙丕扬和老吏的对话,就知道他是来内阁开会了。

吏部是名义上的六部之首,最重要的职能自然是帝国的人事任命了。

不过本朝的首辅从夏言到严嵩,都是非常强势的,所以内阁褫夺了吏部不少职权,原本疏远吏部的“推升”权力,也逐渐被内阁抓到了手里。

所谓推升,自然就是安排推荐升职官员的名单。

在吏部强势的时候,安排的名单是直接呈交给内阁,再由内阁梳理意见送到皇帝那边批红的。

如今吏部弱势,自然不能绕过内阁,就有了孙丕扬这样的吏部主事,在推升之前先来内阁“听教”开会,确定好内阁的方针再回去拟定名单。

甚至在严嵩当权的时期,这名单就直接是内阁自己拟定的,等于完全褫夺了吏部的人事推荐权,这也是为什么严党得势的原因。

掌控了把握官员推荐和考核的吏部,严嵩自然可以将自己人推上高位,将反对自己的人罢黜流放。

不过徐阶就任了内阁首辅后,他的执政口号是“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

既然这样说了,自然不能再用原来严嵩那一套办法了。

虽然这么说,但是孙丕扬心里苦啊。

他已经来内阁三趟了,每一次报上去的名单,徐阁老都不满意,整整二十天都没能定好这一次推升的名单。

这已经是第三次拟定名单了,如果徐阁老还是不满意,自己回去又要被上司训斥了。

这一次孙丕扬已经没办法了,他从袖子里拿出一枚银锭,递给这个老吏说道:

“还请葛司吏明示,这名单到底要怎么拟,阁老才能满意啊?”

这样的场景,王锡爵已经见过多次了。

内阁中书五房公事虽然不设官员,也没有唐宋显赫的地位,但是不代表这个部门就不重要了。

这些吏员每日进出内阁,还要负责上传下达内阁的奏章文书,其实非常接近核心决策圈。

看起来不起眼的职位,其实门门道道很多。

比如这呈送公文的时机,各衙门送公文过来,如果是不好的消息,那就要贿赂这些吏员,夹在报喜的公文中塞上去,或者趁着阁老们心情好的时候再送上去。

如果不打点好了,胥吏在阁老心情不好的时候将你部的公文送上去,肯定会被骂的狗血淋头,或者直接被内阁驳回。

还有就是孙丕扬这种情况了,办的事情内阁总也不满意,但是阁老也不说哪里不满意。

这时候只有贿赂这些老吏,他们在内阁办事久了,反而要比当官的还知道阁老们的心思。

孙丕扬出了银子,这个姓葛的老吏这才说道:

“要我说,你们吏部拟的这份名单,阁老能满意才怪呢。”

“苏泽在福建浙江造反,朝廷已经是宽宏大量,没有追究朝廷中浙闽籍官员,但是你们吏部推升的名单中,怎么还有浙闽籍的官员呢?这就算是徐阁老批了,司礼监也不会批红的。”

孙丕扬毕竟年轻,而且他是吏部主事,所拟定的这份推升名单都只是六品以下的小官。

他说道:“内阁不是说苏贼造反,对闽浙官员不追究吗?那苏贼的三个好友,不是也还在翰林院好好呆着吗?这次拟任的官员我们吏部都考察过了,和苏贼绝对没有勾结。”

这老吏立刻说道:“朝廷不追究,是宽慰人心的!这不是苏贼势大吗?朝廷只是不追究,没说还让你们吏部给闽浙官员升官啊!”

“你们做官的,也不揣测陛下的上意啊?若是这个时候还提拔闽浙官员,要是他们跟着苏泽造反了,你们吏部怎么办?内阁怎么办?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啊!”

孙丕扬终于低下了头说道:“那今日我就不去拜会阁老了,回去改改再来。”

这姓葛的老吏收了银子,倒也对得起这份银子,他又说道:

“下次这推升名单要用烫金簪花的帖子誊录,还有这里格式要顶格写,对了,这个人的名字犯了徐阁老祖父的避讳了,不要列他。”

“还有下次你们吏部‘请教’的时候午后再来,一般那时候内阁公务少些,阁老刚休息过心情也好一些,切莫不要大清早就送来。”

孙丕扬连忙表示感谢,这才匆忙的离开了内阁。

王锡爵没由来的感觉到了一阵恶心。

与此同时,苏泽正在福州市舶司议事堂的屏风后,听着福州市舶司的署吏们议事。

陶公公上次受了惊吓后,就一直告病,福州市舶司如今就是几个小太监和市舶司各部门的署吏商议着办事。

苏泽手下也实在没有多余的人才了,就让福州市舶司这么运行着,没想到这段时间福州市舶司一直没出什么差错,苏泽想起来就来市舶司视察。

接待苏泽的是陶公公麾下的一个小公公,这个小太监姓言,一直跟着陶公公做事,因为熟悉市舶司的工作,被苏泽指定为暂时执掌市舶司。

“这段日子市舶司没出什么差错,言公公做的不错。”

“大都督谬赞了,市舶司这段时间都是大家群策群力的功劳,小言子可不敢居功。”

“以后别用小言子自称,你们都是大都督府的署吏,不是皇宫的奴才了。”

小言太监听得心暖。

苏泽好奇的问道:“群策群力?你们是怎么做的?”

小言太监说道:“市舶司马上就有一场会议,大都督有兴趣旁听一下便知。”

“不过,还请大都督在屏风后旁听。”

苏泽疑惑的问道:“为什么?”

“大都督在场,怕大家不敢发言。”

“这个好办。”

苏泽点点头,他坐在屏风后,并没有出席在议事堂内。

这次参加会议的,是市舶司几个部门的吏员,再加上负责缉私的两个营长,用大明的标准来看,在场的包含小言太监在内,一个有品级的文武官员都没有,全都是胥吏。

小言公公拿出一块惊堂木,拍了一下说道:“今日的议题,昨天已经通知各位了,议的就是琉球使团中有商人谋取私利,帮着倭国走私新币的问题,还是按照老规矩,每人一炷香的时间,大家依次发言。”

“从缉私处开始吧。”

一名老吏站起来说道:

“从去年我们缉私处抽检就发现新币外流的问题了,倭国缺钱,陶公公新铸的三仙币质量精良,在倭国很受欢迎。于是倭国商人委托琉球使团在福建多收新币,我们缉私处已经发现六次走私铜钱出海的案件了。”

“铜钱外流,导致福州钱荒,这是应该上报都督府的大事情。”

这个老吏说完,小言公公又点了下一个吏员发言。

苏泽惊奇的发现,这帮吏员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对于货币经济的认识也比较浅薄,但是在小言公公的主持下,竟然逐渐将这个问题讨论清楚了。

问题很简单,就是倭国没有合格的铸币技术,所以一直在用大明的铜钱。

自从陶公公铸三仙币后,倭国开始流行这种精美的铜钱,倭国商人开出重金,琉球使团中有商人见到利润,于是在福州走私铜钱。

货币外流,在重商主义时代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这些吏员轮流发言,竟然将这个问题讲清楚了。

小言公公这个会议主持,没有对这个议题发表任何意见,而是维持会议的秩序。

比如别人发言的时候,小言公公就会阻止别人插嘴,让发言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又或者讨论的内容偏题的时候,小言公公也会拉回话题。

若是出现人身攻击和话题无关争吵的时候,小言公公则会严厉斥责攻击方,并且中止偏题的讨论,坚决只讨论话题本身,不讨论发言人的立场和倾向,也绝对不允许扣帽子和辩经。

会议时间很长,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问题讨论的很全面,主管的几个部门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不就是罗伯特议事法的雏形吗?

第422章 制宪会议开幕第420章 张居正变法第230章 上海缉私总团第498章 巴巴罗萨行动第436章 道魔增长第103章 束水冲沙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495章 阳谋第060章 吃饱饭第498章 巴巴罗萨行动第033章 晒盐第423章 凝聚“共识”第216章 方若兰的舅父第611章 如司马懿故事第228章 长寿内阁第376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488章 婆罗门和回教第568章 炮兵理论第272章 吾未壮(本卷完)第259章 船,倭奴第029章 凯旋第225章 诸夏夷狄论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337章 风起于福州之滨第302章 重商主义第119章 拍案惊奇第384章 枪炮 病菌与玻璃第663章 神圣感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583章 九州讨伐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153章 何谓正义?天降正义第043章 笔架第457章 骑兵还未退场第494章 爹的事第536章 特别都察院第604章 山东“大捷”第440章 交趾糖业第585章 弹幕徐行战术第354章 留在京师的钉子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207章 航行澳门第038章 入编捷径第380章 掷弹骑兵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667章 政治仗第011章 准备开荒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487章 道德洼地优势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187章 愚智对答第590章 夷夏首足论第78章 铳炮第447章 琉球内附第100章 父女,回卫所第536章 特别都察院第041章 螳螂和黄雀第578章 恶性通胀第227章 收税要靠兵第268章 文学技能Lv10第493章 烫手山芋第437章 当世文宗的威力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259章 船,倭奴第464章 驾崩第639章 集团利益和首领意志第010章 赶海第123章 打擂台第377章 景王带不动第534章 猴子回倭国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605章 这个办法好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488章 婆罗门和回教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12章 进步和落后第334章 钻膛炮第658章 少爷第344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第403章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三)第042章 去县城(二合一章节求追读)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352章 大明马嵬坡第160章 掀桌子第559章 沐家请降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531章 歌舞团第88章 火器制造技能到手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为道第288章 是时候开始加速了!第198章 解元!第355章 国之命脉第376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608章 疯狂的股票第314章 大人,时代变了第275章 医生会武术第571章 兰州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