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有朋自远方来

蒙古,板升(今呼和浩特附近)。

俺达,是如今蒙古诸部落首领的名字,他的全名是孛儿只斤·俺答,也被称作俺达汗。

明人以为孛儿只斤是姓氏,其实蒙古人有名无姓,孛儿只斤只是俺达出身部落的名字,不过也代表他拥有所谓的“黄金血脉”,是蒙古皇族部落之后。

俺达汗最早驻牧在丰州滩,本来只是一个土默特万户,所谓土默特万户本来就是蒙古草原上的一路诸侯,但是俺达汗通过东征西讨,逐步成了草原霸主。

其实瓦剌人也蒙古人的一支,北方草原这个地方,就像是一个养蛊场,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个蛊王出来,带领部落南下掠夺中原王朝。

俺达汗兴起之后,倒是和前面的草原霸主不一样。

草原上大部分霸主,南下都会掠夺粮食,财宝和人口,而抢来的汉人会被当做奴隶卖掉。

毕竟在草原上,人口也是重要的资产。

但是俺达汗和其他大汗不同,他将掠夺而来的汉人,全部聚集到他部落的丰州滩附近,让汉人开垦农田,并且在丰州滩上筑城。

这座城就叫做板升城。

除了掠夺过来的汉人之外,还有不少关内的汉人投靠俺达汉。

这其中包含了因卫所制破坏而生存艰难逃亡的士卒、起义失败的白莲教徒、因贫困而流亡出塞的汉族边境贫民,及被蒙古统治者掳掠回的汉族军民等。

其中白莲教又因为其最有组织性,又有管理经验,而被俺达汉委托为管理汉人的官吏。

在早期,俺达汗对这些投靠的汉人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

但是和元代对土地兼并放任一样,蒙古人对于抑制兼并并没有任何管理意识,而是粗暴的将赋税包下去。

这其中包税的白莲教高层迅速兼并土地,比如白莲教的香主赵全、丘富等人广泛圈占土地、积累谷物,成为大地主。

而赵全、丘富等人,还为俺达汉在板升城中建立华丽的宫殿,更是加重了对底层汉人的盘剥。

而随着北方气候的变冷,又要维持奢侈的生活,俺达汉也开始重新走上了草原霸主的老路,开始不断的南下掠夺。

战争一开始自然是有收益的,但是随着明廷九边防线加固,长期战争又拖垮了蒙古。

俺达汗在明廷忙着和东南开战的时候提出开贡市,想要通过茶马贸易休养生息,很快就得到了明廷的回应,于是开设的大同贡市。

靠着贡市和两国休兵,蒙古再次开始恢复元气。

在板升城边的牧场上,一群蒙古贵族们簇拥着一名年轻的女子,正在检查过冬的牧草。

“过冬的牧草还充足吗?”

一名中年蒙古贵族立刻说道:“尊敬的钟金哈屯,今年过冬的牧场已经准备充足了。”

年轻女子转头又看向身边的一名汉人模样的官员,用流利的汉语问道:

“丘掌印,汉人的房屋是否能度过寒冷的冬季?”

这名汉人立刻说道:“仁慈的忠顺夫人,板升城附近的汉人房屋已经加固,一定能平安度过冬天。”

这个年轻的女子,就是如今俺达汗的妻子,名字叫做奇喇古特,是蒙古西边一个大部落卫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之女。

俺达汗已经五十三岁了,这位汗妃才刚满十五岁。

奇喇古特性格豪爽,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又擅长歌舞骑射。胸襟开阔、通达事务,深受部落民众的喜爱。

“钟金哈屯“是蒙古人对这位汗妃的尊称,而在俺达封贡之后,明廷册封俺达汗为“顺义王”,又将这位年轻的汗妃册封为“忠顺夫人”,所以在板升城的汉人官僚,都称呼她为“忠顺夫人”。

俺达汗在迎娶奇喇古特之前,还有过两任的汗妃,所以普通的牧民更直接称呼她为三娘子。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呼和浩特还有一个名字就是“三娘子城”,就是以奇喇古特为名的。

不过现在的奇喇古特,还只是俺达汗的汗妃,还不是后面执掌蒙古三代的“三娘子”。

陪同三娘子巡视的蒙古人,是俺达汗的儿子黄台吉(皇太极音同),其实台吉是蒙古的爵位,可汗的儿子都可以称作是“台吉”。

他的全称应该是“切尽黄台吉”,是如今俺达汗的继承人。

而陪同三娘子的汉人官员就是白莲教的首领丘富,他是板升城汉人的掌印官,算是管理板升附近汉人的最高行政官员。

不过丘富能管理的只有汉人和汉人奴隶,蒙古人他是管不了的。

等到丘富退下之后,黄台吉对着三娘子说道:

“钟金哈屯,这些汉人都不值得信任,板升城最近又逃亡了三千汉人,都是这些汉官私下纵容的!”

三娘子面露微笑,对于黄台吉这个名义上的儿子说道:

“你父亲就是有容纳草原的胸襟,才有了如今的权势和财富,这些汉人也是草原宝贵的财富。”

紧接着三娘子也露出威严的表情说道:“那些汉人之所以在冬季前都要逃亡,还是盘剥的太狠了,这些汉官可要比我们蒙古人盘剥汉人狠多了,是时候杀一两个安抚人心了。”

黄台吉立刻激动的说道:“钟金哈屯,我听说那个丘富就不错!他家里的良田足足有五千亩,家中堆积的粮食都吃不完!”

三娘子露出笑容说道:“丘富深得你父汗的信任,手下又有白莲教众上千人,不可以轻易动的。”

黄台吉垂下头。

三娘子又问道:“五原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黄台吉说道:“父汗已经派遣我弟弟不彦台吉,带领三千骑兵去突袭五原了,过几日应该就能传回战报了,这些汉人占据五原,就妄图和我们蒙古人对抗,真是的太幼稚了!”

三娘子虽然是俺达汗的妻子,俺达汗也将很多民政事务交给她,但是军事上的事情是从不让她插手的。

不彦台吉出征的消息俺达汗并没有告诉这位年轻的妻子,三娘子露出忧虑说道:“听说五原那边的汉人首领,原本在明朝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你弟弟不彦台吉性格鲁莽冲动,万一吃了亏可就难办了。”

黄台吉不以为意的说道:“五原汉人不足万人,如何能抵挡三千精骑,三娘子你可放心吧!父汗也是要在入冬前扑灭这支汉人,要不然等到春天就麻烦了。”

五原城。

五原城的历史非常悠久,战国时期赵国在外河套设立九原郡,就建筑了五原城。汉武帝元朔二年在此处设五原郡。

此后从汉到唐,五原在汉胡之间争夺,唐代收复设立丰州,到了宋代又丢了。

明初曾经夺回五原,但是后来边塞卫所回迁放弃五原,现在五原落入了俺达汗之手。

但是蒙古人并不擅长经营城池,五原距离俺达控制的核心地区板升城太远,而从明初被弃置之后五原城墙破败,蒙古人自己也不把这里当回事。

在陆二营救了俞大猷之后,俞大猷出塞收拢沿途的汉人和不满俺达汗的蒙古人,乘着俺达汗和明廷议和的时候,趁乱夺取了五原城。

接下来俞大猷就和陆二在五原城招募流民。

九边一些逃难的军户,在关内活不下去的居民,被蒙古部落压迫奴役的汉人,听到消息纷纷投奔五原,很快聚集了万人的规模。

俞大猷带领他们训练战备,修葺城墙,开垦荒田,种植了陆二带来的土豆种苗,终于在入冬前收获了粮食。

而自从大同开放贡市之后,俞大猷又让陆二乔装为蒙古商人,通过贡市走私各种军需品。

俞大猷在塞外汉人中声望大涨,被人称为五原城主,无论是蒙古还是西域的逃难汉人,都在向五原城聚集。

就在今天,五原城主俞大猷亲自在城门前,迎接从大同归来的陆二的商队。

“俞总兵,我回来了!”

风尘仆仆的陆二露出笑容,这一次大同贡市是年前最后一趟了,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驼铃阵阵,长长的商队满载了货物,不仅仅带来了种子、过冬的棉布,还带来了俞大猷苦等很久的军事支援。

俞大猷和陆二出塞之后,一直和京师的东南新军情报站保持联系。

联系人就是陆二的徒弟陆添寿。

苏泽得知了俞大猷的志向之后,对于这支草原上的汉人孤军也是非常支持。

原本五原城距离京师很远,想要支持不容易。

但这里就要感谢清远伯李炜了。

因为李炜的“帮助”,陆添寿让手下买到了大同贡市的资格,成功披上了李家的外壳。

就这样,清远伯家的商队,从天津拿到“货物”,然后运送到大同贡市,再卖给“蒙古”商人陆二,就十分的合情合理了,也是完全合法。

靠着这条路线,东南先后向五原城支援了种苗,农具,马蹄等重要物资。

而这一次陆二带回来的,除了这些物资之外,还有东南的新装备。

大炮、鸟铳这种东西自然是运不过来了,毕竟明廷也不是瞎子,而且这种东西运送不易。

俞大猷带领陆二回到五原城内的校武场,陆二将一个木匣子打开,露出里面的手榴弹。

“总兵大人,这就是东南最新的火器,手榴弹。”

俞大猷看着这奇怪的武器,这东西难道是用来砸人的?这也太短了吧?

陆二先是认真的看了说明书,然后按照步骤点燃引线,立刻将手榴弹投掷了出去。

轰!

一声巨响,校场中央火石飞溅,硬生生炸出一片焦黑。

俞大猷和陆二都没想到,这小小的手榴弹竟然有如此威力,两人都傻眼了。

紧接着俞大猷哈哈大笑起来:“有此物!俺达汗不足为患也!五原城守住了!”

接着俞大猷握着陆二的手问道:“大都督送来多少支手榴弹?”

陆二也是背脊冒汗,他暗骂自己的徒弟陆添寿不说清楚,这玩意儿的威力竟然这么大。

不过陆二也高兴的说道:“足足有一千枚!”

俺达汗调动骑兵这么大的动作,早就通过陆二在板升城内设立的情报网送到了五原城内。

俞大猷本来还在为守城担忧,看到手榴弹后立刻就不担忧了,他信心满满的说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次定叫蒙古人有来无回!”

“只要撑过了初冬,蒙古人在夏季之前都拿我们没办法了,那时候就能好好发展了!”

陆二也微微点头,初冬是游牧民族进行战争最好的时间。

这时候马贴上了秋膘,牧民也没有其他事情做,打仗可以消耗人口,胜利者可以获得战利品过冬,失败者则直接化作草原的养料。

但是真的到了凛冬,那就没办法作战了,北方的冬季很冷,人和牲畜都没办法长时间在野外生存。

而到了春季,又是草原上最忙的时候,叫做接羔期。

春天是羊群繁殖和生养的时候,新生的羊羔需要照顾,如果这时候打仗,部落缺乏劳动力照顾牲畜,大量羊羔死亡的话,那等到秋天各部落就要饿死人了。

草原的春季接羔,就和农耕民族春季播种一样,是关系到未来生计的重要农时,不可能组织大规模作战的。

所以此战必定是俺达汗进攻五原城的最后一战,若是此战守住了五原城,那就有半年的休养生息的发展时光。

果不其然,等到五原城刚刚进入初冬的时候,俺达汗的次子不彦台吉,带领三千土默特右翼骑兵,杀到了五原城下。

守卫五原城的俞大猷早有准备,不彦台吉仗着自己骑兵精锐,又看到五原城破败,狂妄的让骑兵攻城。

结果是直接遭遇了掷弹手的集中攻击,手榴弹在骑兵中爆炸开,曾经多次南下劫掠,甚至曾经打穿明庭关内防御,杀到过京师城下的土默特右翼骑兵顿时大乱。

弹片飞舞,天崩地裂,被手榴弹袭击的土默特右翼骑兵伤亡惨重,又被俞大猷指挥列阵步兵从城中杀出,三千骑兵最终只逃回了一千骑。

俺达汗次子不彦台吉坠马被俘,消息传到板升,汗庭震动!

第004章 龍王第674章 夜航船第180章 写皇叔的督学第153章 何谓正义?天降正义第055章 算卦第584章 备战睢阳第075章 治本经第302章 重商主义第221章 五星连珠第511章 进攻学说第372章 愚民,吾不为也!第476章 东海贸易公司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561章 崇明岛度假村第583章 九州讨伐第375章 左顺门阙庭第576章 李成梁的抉择第391章 《十日谈》和肺鼠疫第567章 论资排辈第377章 景王带不动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271章 和张居正见面第575章 太先进了第202章 新钱发行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烟!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279章 紫色讲学被动第271章 和张居正见面第319章 猪突猛进第281章 讲武堂第186章 大买卖第461章 人才“诅咒”第675章 宣传战第678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313章 从“贼”者们(三更)第251章 发钞第042章 去县城(二合一章节求追读)第604章 山东“大捷”第585章 弹幕徐行战术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12章 蜀中和汉中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458章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第276章 生产力爆炸!第234章 箪食壶浆第264章 扬州盐商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645章 教皇有几个兵?第353章 内斗不止第651章 新火枪第230章 上海缉私总团第514章 “皆大欢喜”第590章 夷夏首足论第328章 九边,救俞第050章 账房技能第628章 大赦第030章 鬼市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354章 留在京师的钉子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555章 关税第215章 黄老爷竟是我?第133章 风将起,雨绵绵第412章 进步和落后第43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412章 进步和落后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510章 列强的时代第356章 北归和南归第169章 过年,县试报名开始第569章 算疯子第453章 这是好事啊!第548章 城市与乡村第639章 集团利益和首领意志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260章 高拱张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216章 方若兰的舅父第410章 李时珍医学院第237章 水战第238章 合龙门(加更)第470章 唯有一争第058章 练兵之要第445章 致进步者的演讲第246章 实证医学第651章 新火枪第77章 三江感言第475章 武昌和荥阳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518章 都是东南的错!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353章 内斗不止第497章 老殖民主义了第355章 国之命脉第389章 武昌易帜第448章 后发赶超之法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点还有)第184章 劳动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