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唯有一争

第470章 唯有一争

看着佟安年轻的脸庞,颜钧说道:“浑浊世道,如何来救,唯有一争。”

佟安喃喃说道:“唯有一争?”

颜钧点头说道:“只有争,才能有好的结果,若是不争,问题就会永远积累下去,越积越多,就永远无法解决问题。”

颜钧拍了拍佟安的肩膀说道:

“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方法还是太稚嫩了,明廷这些问题不是换谁执政就能解决的。”

佟安站起来对着颜钧一拜说道:“多谢颜老指点。”

颜钧看佟安说道:“你可知道我为什么来京师?”

佟安愣了一下,看着颜钧。

颜钧又问道:“换个问题,你可知道我为什么不南下东南?”

佟安也疑惑的看着颜钧。

从学术上来说,颜钧的学术更贴近东南大都督苏泽的那一套主权在民的理论,而且苏泽虽然不承认自己是泰州王门弟子,但是他的东南政权内,有不少人都是和泰州王学有关的重臣。

比如在东南身居高位的那位司法大臣何心隐,他的学术主张就和泰州学派很相似,有人说他就是出自泰州学派。

颜钧的身份地位,以及他所做的一系列事情,如果他肯南下东南,不谈得到苏泽的重用,也一定会被礼遇。

可偏偏颜钧一直没有南下,甚至在苏泽吞并了整个南直隶之后,选择北上山东,脱离了东南控制的地区。

佟安也有些疑惑。

颜钧自己说出了答案道:“因为老夫如果留在东南,怕是也会这么争下去,那面子上就不那么好看了。”

佟安有些蛋疼。

佟安自身没有南下,其实也是不那么认可东南那套学说的。

可即使是这样,在如今的国子监中,大部分国子监的学生,都对苏泽的能力和度量是非常推崇的。

毕竟在造反之前,苏泽就是一个天下文宗,学术宗师了。

就连张居正之子张敬修,也曾经在私下文会中表现出对苏泽的推崇。

可这位颜夫子竟然说出这样的话。

颜钧冷冷的说道:“难道东南就很好嘛?老夫也不是没有在东南游历过,难不成你认为东南就是桃花源吧?”

佟安愣了一下。

颜钧说道:“东南只是比起明廷这个烂摊子要好上一些罢了,可那些日夜不停歇的工坊中,难道也没有雇工的血泪和白骨嘛?”

佟安没有回答颜钧的问题。

颜钧说道:“我离开东南,并不是顾惜自己,而是想要完善我的争学。”

“老夫的学术,就是通过‘争’来达到天下大同这个终极目的,通过研究争和组织争,来改变这个世界。”

颜钧看着佟安说道:

“你可以愿意学习老夫的学术?”

佟安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拜在颜钧面前说道:

“弟子佟安,愿意学习老师的学术。”

颜钧从道路边上站起来说道:“快走吧,再不走官府的捕快就要来了。”

“既入了我门,那荣华富贵就和你没关系了,你可愿意?”

佟安毫不犹豫的说道:“弟子愿意!”

“那就速速离开吧!”

众人立刻从南城离开,果不其然顺天府的捕快很快就冲进了颜钧讲学的仓库,可是只抓到了几个围观的无辜路人。

紧接着,湖广兵败的消息,通过快马送到了京师。

武昌的东南新军攻占汉阳,兵围了荆州府城,彻底切断了长江中游的航道。

广东的新军南上攻占韶关,已经在湖广的南部势如破竹,整个湖广南部都已经落入到了东南之手。

荆州知府徐学谟带领荆州新军在荆州城内抵抗,襄阳的明廷军队也在不断求援。

接到了这个消息,明廷的内斗终于告一段落。

两宫太后亲自派人前往中书丞相张居正的府上,托付国事。

紧接着,两宫太后全部称病,宣布撤去垂帘,将国事全部委托给张居正。

而张居正这下子不病了,他第一件事就是将李春芳赶出朝廷,派遣他巡视九边。

张居正重新掌控朝政,第二件事就是在明廷通缉颜钧,禁毁颜钧的学术。

不过颜钧的学术不立文字,他自己也从没有写过书阐释过自己的学术理念,而且颜钧都是给贩夫走卒讲学,也没有人系统的记录和梳理他的学术。

所以禁毁颜钧学术倒是进展很顺利。

但是颜钧有着充分的跑路和斗争经验,顺天府的捕快在京师城内搜寻了几天,都没有找到颜钧和追随者的踪影。

几天之后,佟安重新回到了国子监中,不过佟安变得内敛了很多,也不怎么参加学习会的活动了。

不过佟安这样在学习会隐退,倒是让那些学习会中的新进骨干松了一口气。

邹元标和赵南星这两个年轻人,是如今国子监学生组织的领导者。

他们出手大方,网罗了不少的支持者。但是佟安曾经是公车上书的发起者之一,他本人又拒绝了上一次科举捷径,在个人品格上无可挑剔,所以一直在学习会中很有声望。

在佟安半隐退之后,邹元标和赵南星迅速活跃起来,成为国子监学习会的领导者。

不过很快,这两个人也发生了分歧。

邹元标在学习会中开始鼓吹张居正,他旗帜鲜明的支持张居正的所有政策,认为只有一个强硬的朝廷才能挽救大明,并且多次在明廷的《皇明新报》上发表文章,鼓吹张居正的新政策。

邹元标对于张居正的鼓吹接近于肉麻,甚至连不少学习会的国子监学生都看不下去了,主动和他切割。

但是邹元标依然不为所动,继续在报纸上连续写文鼓吹张居正,都快要将张居正捧到当世周公的地位上,肉麻的称赞他为“大明管仲”。

而邹元标也有自己的说法,他认为东南大患在前,只有一个强大的大明朝廷,才能够带领大明对抗东南。

但是邹元标也不是全然狂舔张居正,他也在报纸上对张居正的政策提出批评。

邹元标认为如今对地方督抚的姑息,地方势力的坐大,才让占据更大地盘的明廷,无法在对抗东南的时候发挥全部力气。

邹元标认为需要收回地方督抚的权利,增加京师朝廷的权威,这样才能团结一致对付东南。

邹元标的说法不仅仅在国子监学生中受到追捧,甚至连不少明廷的官员也支持他的想法。

比起邹元标较为“激进”的支持中书丞相制度,赵南星则搬出了“圣王”的理论。

赵南星认为道德完美的圣王,才能够拯救如今的大明,于是赵南星开始编书,历数了古代贤明的君王。

在这份《帝说》中,收录了从上古尧舜禹开始的圣王,到元之前的皇帝,从这些皇帝的生平故事中挑选了一些小故事,编写成了一本小册子。

书上列举了古代君王的善行八十一则,恶行三十六则,赵南星甚至还自费请来雕版画师,将这些小故事配上了插图,自费印刷出版。

这本小册子因为故事浅显易懂,而且插图精美,很快就在京师大受欢迎。

赵南星还在《皇明新报》上写文章,说明自己编写《帝说》的目的。

他是希望能够用所谓“圣王”的事迹来规劝朝廷,推崇那些古代德行高尚的君王,希望能通过恢复传统道德,来让大明再次强大起来。

张居正看到《帝说》之后,竟然没有生气,反而对赵南星大为赞赏,并且将这本册子改名为《帝鉴图说》,亲自勘定了其中几篇故事的史料错误,然后作为教育小皇帝的教材,进献给了两宫皇太后。

这么一来,赵南星反而要比邹元标更出名了。

张居正征辟赵南星做官,但是赵南星却直接拒绝,表示自己要参加科举做大明的臣子,而不愿意做张居正擢升的私臣。

张居正倒是没有对这个十六岁的年轻人动气,还私下称赞赵南星有德。

邹元标和赵南星原本交好,但是随着二人的分歧日渐变大,学习会也开始分成了两个部分。

山东,济州城内。

李成梁自从上一次徐州会战之后,就带兵返回了济州城。

返回济州城之后,李成梁一边继续推进张居正的新政,并且在胶东半岛上募兵设立棱堡,防止上一次东南水师从海上进攻山东,将他的军队拉着在山东乱跑的情况再次发生。

而从过年之后,李成梁又在山东搜罗了不少读书人,将他们聚集在济州城的新军大臣府上。

这也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出的主意。

在徐州会战结束前后,李成梁就和河南巡抚陈以勤打起了笔墨官司。

虽然因为张居正的关系,结果上是李成梁略占上风,但是皇帝驾崩后,让李成梁也产生了不安全感。

李家父子都已经意识到了,现在这个明廷的平衡是非常脆弱的,仅仅是一个风疾的皇帝驾崩,就差点破坏整个平衡。

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李如松建议父亲,网罗一批山东的读书人,帮着李成梁发声。

李成梁也意识到了舆论的重要性,陈以勤是文官士人,他本人的名声也还可以,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

所以虽然李成梁得到了张居正的支持,但是在舆论上一直被陈以勤压着一头,在京师文官中的名声也很臭。

李如松虽然也是将门之后,但是李成梁原本是想要让儿子由武转文的,所以从小李如松也接受了完整的儒学开蒙教谕,甚至还考上了辽东的秀才。

当然李如松这个辽东的秀才也没有多少含金量。

李成梁很重视这个读过书的儿子的建议,他决定在山东创办报纸,让他网罗的这些读书人挂在《山东新报》编辑部下,给他们发薪水写文章宣传自己。

李成梁还让这些读书人给《皇明新报》投稿,年后就在报纸上发了不少文章,确实扭转了李成梁的口碑。

这都让李成梁更加大了对这些读书人的支持,他将《山东新报》的编辑部直接并入了自己新军衙门,甚至给了他们低品官员的待遇。

这下子山东那些渴望进入仕途的读书人们,纷纷聚集到济州城向《山东新报》投稿,希望能被李成梁看中,一步登天进入官场。

李如松拿着一份稿件,冲到了李成梁的书房。

“父帅,请您看看这篇文章。”

李成梁接过文章,看了一会儿就觉得头疼。

他虽然也读过书,但是这篇文章对他来说未免过于深奥了。

李如松知道自己父亲的文化水平,捧着稿子说道:

“父帅,这篇文章写的好啊!”

李如松看着标题,《唐强宋弱论》,他对唐宋的印象都是来自于各种戏曲,根本看不懂这种书生的文章。

李如松说道:“父帅,这文章总结了大唐强盛,赵宋积弱的教训。”

“文章说,大唐之所以兴盛,就是因为文武并重,在各地设置军府保境安民,所以唐亡之时,依然拥有远胜于赵宋的国土。”

“唐设置军府,良家子农忙时耕种,农闲时练兵。如今我大明应该效法大唐制度,以军府协调物资,全力支持战争,将所有的物资都生产出来供应军资!”

 

第111章 卫所事忙,科举升级第557章 钢材期货第196章 乡试开始第446章 万国博览会第072章 巧破第650章 无烟火药第315章 开会的“艺术”和艺术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525章 分产令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466章 争湖广第156章 “倭”乱未平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174章 府试前的集市第632章 富者恒富,弱者恒贫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489章 登陆,仁川第007章 军籍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657章 拼命第405章 李舜臣聚义梁山泊第375章 左顺门阙庭第538章 大都督已经决定就是你了第075章 治本经第127章 文学技能升级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317章 闽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430章 铁路第568章 炮兵理论第034章 精制第143章 一网打尽!第025章 急救第635章 军功章第238章 合龙门(加更)第471章 蛮夷也,不辩经第593章 女王的决断第027章 鸳鸯阵第261章 盐法开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208章 疯狂的龙涎香第144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第208章 疯狂的龙涎香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530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第446章 万国博览会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215章 黄老爷竟是我?第653章 滚雪球第532章 女真叛乱第194章 大撒币工程第571章 兰州肃王第355章 国之命脉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512章 蜀中和汉中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451章 僭主第316章 共轭货币第146章 海战之法第630章 女王朝贡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217章 朱熹王阳明都错了!第666章 弃辽第401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第226章 抵达南京第223章 冲天大将军第660章 大一统的曙光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458章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第400章 李舜臣的选择第588章 低道德优势第458章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第274章 送技能的陆二第606章 欧陆来信(续)第219章 关中大地震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77章 三江感言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483章 现代和前现代第569章 算疯子第511章 进攻学说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685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全书完)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308章 诬陷造反时,最好真的要反第572章 汤显祖的诅咒第439章 统一市场和国家第363章 从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第43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504章 政治的妥协第049章 县衙第408章 骆驼祥子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476章 东海贸易公司第658章 少爷第295章 爆炸就是艺术第339章 疯狂的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