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武昌和荥阳

汤显祖看着屋内盯着自己的重臣们,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属下以为,应该修建从徐州到广州的铁路。”

众人都倒吸一口气,徐州到广州?将如今东南的最南端和最北端连接起来?

这个汤显祖好大的野心啊!

申时行和何心隐都诧异的看着这个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果然不得了啊!上来就搞这么大的?

他怎么不说直接将铁路从广州修到京师呢?

苏泽却不意外的看着汤显祖问道:

“汤进士,这个工程会不会太大了一点?”

汤显祖看向苏泽,在主持修建苏松铁路之后,汤显祖看到了铁路的好处。

他甚至已经确定了,铁路就是未来!

汤显祖说道:“大都督,铁路之重,是利在千秋啊!”

苏泽笑着说道:“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也是利在千秋,有过于当代。”

汤显祖沉默了。

苏泽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是铁路要一点一点的修。”

“你认为如果要修铁路,要从哪个省开始修?”

汤显祖看了看苏泽身后的重臣们,几乎是脱口而出说道:“湖广。”

众人愣了一下,又看向汤显祖,湖广还没有全境打下来,还算是前线战区,这个叫汤显祖的观政进士发什么巅?

苏泽却不觉得汤显祖发癫,对着汤显祖说道:“有意思,你说说看,为什么要先在湖广修铁路?”

汤显祖立刻说道:“大都督,铁路是什么?铁路是陆地上的运河,那么那么修铁路就不是和运河抢运力,而是应该作为运河运力的补充。”

“在属下看来,苏松地区根本没有修建铁路的必要性。”

“这里船运发达,还可以通过海上运输来装卸货物,苏松铁路除了客运需求之外,货运的需求并不大。”

“在南直隶内部修建铁路都是同样的道理,原本南直隶就是航运发达的地区,目前依靠长江和运河航运,就已经足以满足需求了。”

申时行问道:“湖广不也是一样的,湖广有长江航运,按照你这个说法,也完全没有修建铁路的必要性啊?”

汤显祖继续说道:“属下要修的,不是东西向的铁路了?”

“大都督,我中海大地,能够称得上是水脉的,那就是大江和大河了。”

这种概念没什么稀奇的,几乎所有读书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长江和黄河,就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汤显祖说道:“而中原大部分城市,都是靠着大江大河修建的,大江大河就是我们中原的航运命脉。”

“以武昌为中心,向北可以修建铁路通往河南,这条铁路就能将长江航运带和黄河航运带结合起来。”

“从武昌向南,则可以修建广武铁路,将珠江水系航运带和长江水系航运带连通在一起。”

苏泽颇为欣赏的看着汤显祖,他能有这份认识确实很不容易。

实际上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武昌的就是这样的,在清末的修路运动中,武昌成为了中华大地地理上的中心点。

宁汉铁路(南京到武汉),广汉铁路(广州到武汉),京汉铁路(京师到武汉),这几条重要的铁路都在武汉这座城市中转枢纽。

后来又建造了成汉铁路(成都到武汉),武昌,就是铁路的中心。

汤显祖能够有这么一份见识,苏泽颇为欣慰,他对着吕钢说道:

“钢疯子,你可是捡到宝了。”

吕钢咧开嘴一笑,要不是汤显祖这个有能力的属下在,他又怎么能一门心思的扑在蒸汽机头上呢。

苏泽对着汤显祖说道:

“那你说说,从武昌开始修铁路,先修哪一段?”

汤显祖不假思索的说道:“荥阳到武昌段。”

众人再次被汤显祖跳脱的思路给说楞了。

荥阳,就是日后的郑州,属于河南省,如今还在明廷手里。

荥阳的位置自然是非常重要,在争夺中原的时候,荥阳就是要害。

不过此时河南的省会是开封,郑州成为河南省会,那是建国以后的事情了。

可以说现在的荥阳,虽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但是荥阳只是一个关隘城市,根本不是什么大城市。

事实上郑州本身就是一个建国之后才崛起的城市,河南历史上的省会一直都是开封。

就算是修建通往河南的铁路,也应该修建通往开封的啊,为什么要修建通往荥阳的?

汤显祖说道:“贾鲁河。” 苏泽眼睛一亮。

贾鲁河,苏泽的【水利】已经达到了Lv14,他看着地图自然一下子明白了汤显祖的意思。

贾鲁河,是以元代治理黄河的官员贾鲁来命名的河流。

贾鲁在荥阳开凿贾鲁河,用意也是很简单,就是为了治理黄河水患。

元代黄河泛滥,造成了下游巨大的黄泛区,开凿贾鲁河就是为了能在荥阳的时候就将黄河水泄出去,减少下游的泄洪压力。

但是贾鲁治河的思路没错,最后还是失败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黄河的泥沙太多了,在荥阳的时候分流,黄河中的泥沙很快就会堵上分流的河口,让贾鲁河经常淤塞。

从贾鲁河修建完毕之后,就经常性的发生淤塞,为了起到这点泄洪的作用,每年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持。

原本贾鲁河已经摆烂了,特别是东南崛起以后,河南历代巡抚也没有精力继续治理贾鲁河,去年开始贾鲁河通往黄河的河口彻底淤塞,不再和黄河连通。

可是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贾鲁河与黄河断开联系之后,不再接受从黄河过来的充满泥沙的河水,嵩山上的支流汇入到了贾鲁河水系中,贾鲁河中的泥沙变少了很多。

贾鲁河的水清了,开始连通颍河,再入淮河,与江南水网体系连接到了一起。

如今在淮河附近,经常会出现从河南过来的走私商船,他们走的就是贾鲁河的航道。

苏泽看向汤显祖,果然是人才啊!

贾鲁河沟通淮河,荥阳也是黄河水道的重要枢纽,同时荥阳往北可以通往太原、京师,向西又可以前往开封、西安,这个地理位置简直绝了!

其实后来郑州成为河南省会,迅速成为中原特大城市,也是靠着卓越的地理位置。

汤显祖指着地图,将荥阳的重要地理位置讲解给众臣听完,众人也是同样的想法,这年头的年轻人真不简单啊!

苏泽问道:“水利也是你自学的?”

汤显祖点头说道:“回大都督,属下以为,要修铁路,就不能不懂山川地理和水文水利,这些都是属下根据胡公的手稿,和大都督关于水文的文章,自己揣摩总结出来的。”

苏泽再次感觉自己是捡到宝了,他对着众人说道:

“我们东南有这样的年轻人,何愁不能战胜大明啊!”

苏泽说道:“不过光靠这些文书地图是不行的,等我们占下河南,汤进士就可以亲自去荥阳勘探了。”

接下来,东南大都督苏泽,亲自为苏州火车站剪彩,在一阵鞭炮声中,苏松铁路正式通车。

苏泽又亲自乘坐轨道车,从苏州前往松江。

其实在苏泽剪彩之前,这条线路已经试运营了一段时间了,安全是得到检验的,苏泽只用了四个小时,就从苏州抵达了松江。

这个速度放在后世,简直就是乌龟爬了,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然是相当惊人的快速了。

不需要风餐露宿,不需要在泥泞的道路上赶路,只需要坐在车厢里,半日时间就能从苏州到松江。

汤显祖给最新式的客运车厢还装上了玻璃窗户,旅客们可以透过窗户欣赏外面的景色。

同时汤显祖为了盈利,还将车厢分为了三等。

一等车厢座椅更宽敞,车厢装修的也要华丽些,票价自然是更贵。

二等车也有座椅,却是连在一起的座椅,所有乘客都要挤在座椅上,价格是城市工薪阶层也能承担得起的。

三等车就没有座位了,只能站在车上,车厢内也更加的拥挤,但是票价便宜。

汤显祖用了这个方法之后,试运行的时候果然客运的利润大幅度升高。

对于苏松地区的有钱人来说,他们宁可多花点钱,也要和二等三等车厢分开,甚至一等车厢供不应求。

而能够坐着抵达目的地,总要比三等车厢要好,经济条件稍微好些的城市市民,也会购买二等车厢。

最后那些必须要出行,又囊中羞涩的普通百姓,三等车厢虽然挤一点,但是能安稳的到目的地,总要比用两条腿赶路舒服。

等到苏泽乘坐火车抵达了松江府后,却没有去他一手创立的上海水师和缉私总团。

苏泽也没有去参观松江府的棉布工坊。

新任松江知府许国,是申时行这一科的榜眼,也是苏泽当年在苏州的好友。

许国从九江知府调任松江知府,虽然都是知府,但是大家都知道如今苏州松江是天下甲府,能够在这里担任知府,许国是深受苏泽器重了。

但是许国也不知道这一次苏泽到底要去哪里。

苏泽带着众人,换上马车都没有进松江城,来到了黄浦江边上一座建筑前。

第131章第115章 真传一句话第023章 芦田第442章 官办与私营第431章 蒸汽机第143章 一网打尽!第164章 谁是绝户?第281章 讲武堂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170章 县试前第199章 登榜送贴第548章 城市与乡村第571章 兰州肃王第368章 新思想,新学说第585章 弹幕徐行战术第432章 蒸汽时代的初鸣第543章 期货祖师爷于公子第331章 还政于民檄文(卷末求票)第389章 武昌易帜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183章 南平乡野调查其一第132章 谁试手,补天顷?(卷末,求票)第116章 数学查账,降维打击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512章 蜀中和汉中第219章 关中大地震第394章 当其无,有器之用第183章 南平乡野调查其一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84章 狂热和克制第442章 官办与私营第312章 “苏汝霖!干恁娘!”(加更)第261章 盐法开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285章 好巧啊,陆二爷第376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158章 冤案第040章 蓝色被动(晚上还有)第168章 东南局势大“好”第431章 蒸汽机第319章 猪突猛进第155章 赏罚自何出第660章 大一统的曙光第613章 扮猪吃虎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238章 合龙门(加更)第666章 弃辽第376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051章 邸报消息(加更,晚上还有)第533章 活该第551章 李春芳倒台第192章 乡试临近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27章 文学技能升级第86章 大明平均战力第619章 自治社区第586章 两面包夹之势第94章 节妇苦,织布事第222章 双金色被动第482章 缺官第83章 练铳兵第035章 谨慎第157章 送上门的肥羊第615章 仇国新论第033章 晒盐第194章 大撒币工程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669章 张居正的地域黑第128章 海上来船第664章 铁路司的畅想第337章 风起于福州之滨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553章 解散国子监第607章 投资鬼才于公子第606章 欧陆来信(续)第404章 《请裁驿站疏》第022章 亩产第370章 亲爱的朋友啊第617章 打老虎第031章 大明特色:阳奉阴违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230章 上海缉私总团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495章 阳谋第135章 兵法升级,三紫!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631章 以史为鉴第602章 干嘛嘛不成第130章 佛郎机炮第391章 《十日谈》和肺鼠疫第611章 如司马懿故事第675章 宣传战第249章 回老家结婚,罢市第178章 平步青云第129章 葡萄牙船长第534章 猴子回倭国第237章 水战第84章 射击技能第026章 武穆遗书第464章 驾崩第069章 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