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邸报消息(加更,晚上还有)

苏泽一只脚踩进了县衙刑房,耳边果然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发现地点“县衙”,可以学习技能“刑讼”,是否学习?】

“是!”

苏泽连忙选择是,然后迅速将脚收回来,离开刑房大门。

果然蹭到一个技能!竟然是“刑讼”的技能!

在《百景图》这个游戏里,刑讼是个赚钱的隐藏技能。

刑讼,就是帮着人打官司的讼师,也就和现代社会的律师差不多。

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对于蒙元的讼师非常的痛恨,曾经一度禁止过讼师这个职业。

在蒙元时期,因为元朝曾经废除过科举,导致很多读书人无业可做,于是他们要么进入官府为吏,要么就成为讼师去帮着百姓打官司。

而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一些无良讼师甚至会故意挑唆矛盾,劝说百姓打官司从中渔利,导致“州县不宁,世风日下”。

建立大明之后,朱元璋曾经禁止给亲人以外的人代理打官司,至今《大明律》中依然有这么一个条款,教唆诉讼者、给讼词添油加醋、增加罪情者,与犯人连坐。

这条法令和朱元璋诸多“祖宗之法”一样,随着时代发展逐步瓦解。

在大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出来之后,更多的专业诉讼出现,职业讼师这个职业也重新出现。

如今这个时期,大明朝廷对于讼师已经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县城里大大小小的案子都会请讼师,南平县城内有一位许大状,甚至有人将他请到千里之外的江西去打官司。

不过讼师需求这么大,想要做讼师还是不容易的,所以在《百景图》里刑讼是隐藏技能。

首先要读书识字,这几乎就筛掉了所有的普通百姓。

其次当讼师要熟读《大明律》,这大明律也不是谁都能读到的。

儒家对于讼师是非常厌恶的,认为他们是为了一己之力挑拨百姓争讼的小人。

这些人日夜研究律法中的漏洞,这才让百姓动辄上衙门打官司,所以普通人如果没有县衙的关系,想要看到大明律都不容易,更别提学律了。

能够做讼师的,要么那是家传的讼师世家,家中本身就有大明律可以研习的。

要么就是考不上科举的读书人,能够进出县衙借读大明律的。

苏泽蹭到了“刑讼”的技能,一些写状纸的注意事项,常见的律法条文进入他的脑中。

这县衙门就是一座宝库啊!

一会儿功夫,苏泽从工房中蹭到“营造”这个技能,从渠房学到了“水利”这个技能。

大丰收啊!

在普通百姓视为龙潭虎穴的县衙,竟然让苏泽一下子收获了四个技能!

营造包含了建造房屋和各种设施的图纸和技巧,这也都是属于古代家族秘传的绝学,普通人是很难学到真功夫的。

水利更是罕见的技能,农业社会水利工程是头等大事,如果水利技能等级高了,随便修个什么工程,千古能臣的称号是绝对跑不了的。

大明朝吸取了元朝亡于黄河水患的经验教训,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凡是能治河治漕的官员是,升迁速度都是飞快。

等到苏泽收获了四个技能,林显扬终于追上了他,他急的满头大汗说道:

“阿泽兄弟,这里可是县衙,切莫乱跑啊!”

说完这些,就拉着苏泽到了承发司前,正好遇到了看完了邸报的海瑞。

海瑞的脸色有些难看,见到苏泽已经办完了事,就带着他离开了县衙。

一路上海瑞都脸色铁青,吓得林显扬惴惴不安,生怕是自己做了什么得罪了这位官老爷。

苏泽倒是心情放松,海瑞应该是在承发司看了邸报,看到了朝廷的什么骚操作才气城这个样子的。

果然等到海瑞返回县学,他立刻说道:“奸臣当道啊!上个月朝廷派出三十路监察御史,分赴各省清查军官祖上违法事,要将违法军官后世子孙全部革职!”

苏泽愣了一下,回忆了自己的明史知识,似乎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段,兵部尚书聂豹依附严嵩,提出御史清军案,不过史书中对这件事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太多的描述。

苏泽对于大明朝堂的情况虽然不了解,但是朝廷派下御史清军,那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大明朝的监察御史在前期还好,中后期开始就是人憎狗嫌,每次朝廷派下御史,就是一次御史收割捞钱的狂欢。

得益于朱元璋“精妙”的官员制度设计,都察院负责督查天下各地的监察御史才是正七品的小官。

而大明朝特色的“低薪养廉”,又让这些七品监察御史的日子非常艰难,清流的“清”字除了有清廉的意思,也有清贫的意思。

都察院有110名监察御史,这其中可不都是清流,就算是清流也是要吃饭的,每次巡查地方的时候,就是这些御史敲诈地方的时候。

御史到地方,就是代表朝廷巡视天下,见官就要大三级,就算是一省的布政使见到都要小心招待。

地方各级官服,如何招待御史都已经有成规,苏泽Lv1的“行贿”技能自动启动,他脑中跳出了一套县官行贿御史的标准。

如今东南正在闹倭寇,嘉靖皇帝竟然派下御史来敲诈军队,苏泽真不知道这位道君皇帝脑子是怎么想的。

海瑞继续说道:“竟然要以罚银充太仓库,这帮酷吏为了讨好陛下,到了地方肯定会争宠媚上,扰乱军卫,东南乱矣!”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原来嘉靖皇帝想法很简单,就是捞钱。

太仓库是皇帝的私人金库,近些年皇帝日益沉迷于修道,大修宫观。

嘉靖三十二年京西大灾,竟然闹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可是朝廷依然没钱救灾,最后将灾民驱赶到城外,饥饿的灾民在京师城外开设“人市”,易子易妻而食,将京西都变成了人间地狱。

可同样是嘉靖三十二年,嘉靖皇帝从太仓库拿出十五万两银子购买金宝珍珠,紧接着又给老朱家的王府成员涨了薪,连不知道传了多少代的皇室旁支,只要姓朱都能领到一年七十石的“口粮”。

这场饥荒的结果是,灾民饿死大半才算是解决了问题,到底饿死了多少人,史书上没有记载,邸报上也没有统计,皇帝唯一做的就是登坛做法,用他“忠孝帝君”的“法力”超度亡魂。

苏泽想起后世族谱中记载的“祸事”:

“五月十七,钦差御史焉巡诸卫,县书吏徐士盛讦告七祖,御史暂革七祖百户军职。卫所出孝敬银子五百两,七祖乃复原职,卫渐疲敝。”

从时间推算,族谱上的祸事,应该就是这次御史清军时候发生的。

苏泽越想越是可能,长宁卫是军卫,这次御史巡视地方就是为了敲诈军官,上个月朝堂的命令,这个月御史应该就能到福建了。

长宁卫是自己的基本盘,一定要想办法避过这次的祸事!

第94章 节妇苦,织布事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531章 歌舞团第632章 富者恒富,弱者恒贫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374章 “与民同乐”的鳌山灯会第196章 乡试开始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342章 汝最类父第606章 欧陆来信(续)第023章 芦田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为倭第146章 海战之法第283章 改稻为桑的关键第305章 礼乐征伐自何处?第671章 新农牧模式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264章 扬州盐商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441章 大人说的对!第270章 小说引起的风暴第241章 朕的钱!第641章 攻占陕西第654章 朝鲜的变化第024章 械斗罚银第202章 新钱发行第049章 县衙第322章 震惊!第066章 山雨欲来(三更)第490章 驳速胜论第79章 亡于洪武第215章 黄老爷竟是我?第294章 技能:博物学第605章 这个办法好第656章 分工体系第029章 凯旋第650章 无烟火药第680章 电报和铁路带来的改变第255章 婚后二三事第046章 南平县学第291章 戚家军,伏子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531章 歌舞团第019章 科举技能第527章 赚钱的都写在禁令中第245章 李时珍第473章 财政仙术第008章 属性点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门户开放第331章 还政于民檄文(卷末求票)第682章 最后一战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争第525章 分产令第129章 葡萄牙船长第063章 月港船会第566章 睢阳第672章 最终还是练兵第585章 弹幕徐行战术第304章 圣质如初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233章 门庭若市第626章 秩序解体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101章 大数据练兵第668章 总需要一场决战第007章 军籍第557章 钢材期货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662章 制宪会议再开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第280章 振武营兵变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223章 冲天大将军第107章 凉茶,传奇戏第335章 火器制造技能,突破(恢复更新,求第226章 抵达南京第417章 睿智的作战计划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第431章 蒸汽机第117章 办报打擂台第95章 中华茶道,医局第316章 共轭货币第164章 谁是绝户?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487章 道德洼地优势第151章 数学,机械和航海第384章 枪炮 病菌与玻璃第550章 授权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672章 最终还是练兵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646章 兰州第569章 算疯子第245章 李时珍第657章 拼命第119章 拍案惊奇第94章 节妇苦,织布事第447章 琉球内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