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

申时行愣住了。

各地发展不平衡这种事情,古代就有了,而且这个现象在历朝历代都很尖锐,其中一些矛盾甚至搞到王朝快要灭亡的地步。

申时行也是学贯古今的超级卷王,他想了想说道:“其中因为教育不公平而引起的地方歧视,从汉代就开始有了。东汉末年汉中和关东士族歧视西凉士人,多次商议弃凉,最后西凉武人集团崛起,出了一个董卓杀进了长安。”

“东晋北方侨族和南方士族的矛盾更是孙恩起义的暗线,引起整个东晋动荡。”

“到了唐代,安史之乱干脆就是这种地方上矛盾的直接体现。”

苏泽点点头。

申时行举的这些例子,就是地方上的不公平,导致人才无法流入到中枢,大量没有前途的人才投奔地方实力派,最后导致国家动乱的例子。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唐代了。

苏泽说道:“都说大唐最早开始科举制度,实际上大唐的科举制度是远不如明朝的。”

申时行也点点头,大明有千百种不好,但是科举制度确实是在大明一朝才得以完善的,就连东南的选官制度,基本上也都是沿用的大明科举的框架。

唐代属于科举草创阶段,问题实在是太多的。

无论是考前行卷,还是大量的舞弊,大唐科举制度更像是九品中正制度向明代科举制度过渡的产物。

从武周朝开始,对河东士人的歧视,导致大量河东人才无法进入朝廷,最终流向了藩镇节度使,也是安史之乱的重要因素。

苏泽说道:“在古代,经济发展主要就是田产,适宜种田的地方自然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有了土地才能有有粮食,有了粮食才能有可以完全脱产的人口读书。”

申时行点点头,这一点已经是共识了。

而中国的粮食产区,也是随着气候和土地资源的开发而逐渐变化。

隋唐富庶的关中地区,随着关中水利设施的老旧和黄土高原过度开发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再加上气候的变化,到了宋代就到了开封地区。

而随着气候变化,粮食主要产区进一步的向南移动。

从元代开始,江南逐步开始成为天下粮食中心。

才有大明江南文教风声。

苏泽说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过在我们东南,经济基础已经变了。”

“除了农业之外,工商也成为地方赋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形成了一部分工商业主的阶层,他们也有能力让子女脱产读书。”

申时行点点头,其实在苏泽造反之前,江南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

工商业主甚至要比地主更富有,而江南发达的经济,也让这些工商业主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在开海之后,这种现象就变得更明显了。

商品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所有人都开始有了分工。

以往的乡下地主,其实日子过得也并不是很好。

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买不到的。

在明代以前的时代,一个高级贵族所需要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自己势力范围内生产的。

这一点在《红楼梦》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贾府所需要的东西,都是他们府里田庄产出的,家里的奇珍异宝,也都是家里的铺子或者工坊制造进贡的。

从吃的到用的,贾府很少有东西是外购的,整个贾府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朝贡体系。

所以大部分的乡下土财主,也只能吃自己家田地的产出,偶尔才能从集市上换一些东西。

而想要过上比较丰富的日子,就需要大量的土地,这就不是普通地主能够做到的了。

在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大部分人其实反而过得好了。

只需要赚钱就可以购买到想要的东西,而所有人需要关心的就只有赚钱这么一件事,其余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

分工,沿海地区很多人有了发展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将自己都困在乡野的土地上。

就连一些温饱家庭,也开始将孩子送入机械工坊学习成为机械师,将孩子送入算学学校学习算学,让孩子报名参加军校。

最早开放的南直隶、浙江、福建三省,就最早进入到了这种状态。

苏泽说道:“其实江西本来也是科举大省,甚至一度超过福建。”

申时行点点头,江西科举也是很厉害的,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严嵩严阁老,就是从江西卷出来的进士。

“但是农业时代的科举,参与的人再多,也比不上现在的吏员考试。”

申时行也点点头,一个文教很好的县,一届能考出来一两个举人就不错了,而苏泽当年在南平参加乡试,前几届都没人能中举。一座县城,在家读书参加科举的人,最多也就在只有一百人左右。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松江府下的一个县,算术学堂三个月速成班,只要有些算学基础和识字的都可以报名参加,一年就能培养几百个能写能算的学生。

而这些人,都只是参加户房和工房有关的吏员考试的学生,因为只有这两房吏员考试最侧重于算学。

所以吏员考试开始后,江西本地的读书人不是竞争不过外地人。

而是本地人想要考的都已经考上了!而剩余的岗位都被从三省来的考生占据了。

苏泽说道:“现在已经不同了,如今各地发展,除了农业基础之外,城市的交通、位置、矿产,都是影响整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申时行点点头,这些确实都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苏泽话锋一转说道:“但是文教也不完全是经济作用,也是当地文化传统和教育投入有关系,经济也只是客观因素。”

申时行也点头赞同。

苏泽说道:“而且我说的,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并不是各地主观的发展动因。”

主观客观的辩证法,这也是苏泽多次撰写文章发书阐述是过的理论,申时行这些东南的高级官员都研究过。

在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因素中,客观的就是自然禀赋和区块位置,这些都是没办法改变的。

但是当地执政主要官员的主观想法,也确实能影响地区发展。

这就是主客观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

申时行在担任教育大臣之前,是松江府的知府。

作为东南发展最迅猛的府,松江府的发展就是这个辩证法的最佳阐释。

比如松江府下的上海县,就是依靠前后几任主官的大力发展,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从一个不到十万人的小县城,迅速发展成仅次于松江府甲县华亭县的第二大县。

甚至在港口、码头和证券交易中心在上海县建立之后,上海县隐约有超过华亭县的趋势。

这就是“人才”的重要。

苏泽说道:“对于一个地方官员来说,驱动他们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实还是来自上级的考核。”

申时行本来想要说一些大道理,比如民为邦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话。

可是他很快也发现,这些道理根本就说不出口。

他也担任过地方官员,自然知道地方官员的想法。

即使是在最讲究“主权在民”的东南,驱使地方官员进步的主要动力,依然不是治下百姓。

治下百姓重要,但是能够让地方官员进步的还是政绩。

换句话说,政绩就是衡量官员进步的标准,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百姓的意愿,但是也和百姓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徐渭的领导下,吏部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地方官员考核办法。

通过量化考核,将经济发展、城市发展都纳入到了这个体系中。

而这个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也会每半年发布一次,在同省和同府内进行排名。

也是因为这个考核标准,才让东南的地方官员都特别卷,都努力发展本县的经济。

因为考核靠前就意味着更多的升迁机会,就意味着更大的舞台施展政治抱负。

苏泽说道:“主观上,驱使东南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是各地的竞争。”

“只要考核比周围县要好,县官才有进步的希望,本府考核要比省内其他府要好,知府才有进步的希望。”

“整个体系还是自上而下的。”

“但是一个县的财力也都是有限的,比起兴建道路和发展工商这些立竿见影的事情,发展文教反而是一件短期内看不到结果的投入,甚至可以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所以很多经济上还不够发达的地区,地方官员更缺乏发展文教的动力。”

申时行点点头,他主管教育,苏泽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教育越来越向发达的地区集中,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多。

所以这次外省吏员争夺岗位的事件,只不过是这种地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在考吏员这件事上的爆发而已。

申时行立刻问道:“那大都督肯定是有了解决的良方了?”

苏泽说道:“良方算不上的,只能说是解决的办法。”

看着申时行急切的眼神,苏泽说道:“转移支付。”

第011章 准备开荒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362章 谣言,民心第588章 低道德优势第358章 大沽血战第294章 技能:博物学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596章 睢阳之战的战后总结第677章 毫无诚意第229章 税收契约论第569章 算疯子第534章 猴子回倭国第581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第198章 解元!第148章 鸡肋的紫色被动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317章 闽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358章 大沽血战第520章 新阶层和新教第250章 胡宗宪来访第569章 算疯子第061章 净海王第276章 生产力爆炸!第131章出门了,晚上八点半更新第229章 税收契约论第075章 治本经第477章 投机与投资第072章 巧破第401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第021章 开蒙第417章 睿智的作战计划第229章 税收契约论第202章 新钱发行第477章 投机与投资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641章 攻占陕西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83章 练铳兵第684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中)(马上更新下第335章 火器制造技能,突破(恢复更新,求第585章 弹幕徐行战术第660章 大一统的曙光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443章 “固若金汤”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663章 神圣感第494章 爹的事第156章 “倭”乱未平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买办第174章 府试前的集市第304章 圣质如初第389章 武昌易帜第062章 三角贸易第408章 骆驼祥子第325章 高拱献策第409章 广筑城?第285章 好巧啊,陆二爷第174章 府试前的集市第587章 物价再涨第673章 定草原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回旋镖第371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100章 父女,回卫所第185章 去月港第248章 新学派,紫色被动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304章 圣质如初第060章 吃饱饭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418章 公车上书第280章 振武营兵变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441章 大人说的对!第016章 被动技能属性点第328章 九边,救俞第146章 海战之法第604章 山东“大捷”第459章 云南沐家那档子破事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657章 拼命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382章 船运和保险第170章 县试前第113章 金色被动,六经注我第629章 法律变革第198章 解元!第493章 烫手山芋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020章 四书五经大全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159章 赌术技能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068章 再入县城第615章 仇国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