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

等到许国返回了松江府,召集了愿意投资铁路的商人们,他又邀请了附近地区有实力的商人,举行了一次公开的会议。

一开始的时候,徐琨听说许国召集他们开会,自然是非常的兴奋。

联合投资铁路的计划,并不是徐琨想到的,而是他的父亲徐阶所做的建议。

徐阶已经很大了,就算是人均寿命已经延长的东南,徐阶也算是相当高寿了。

返回老家之后,徐阶不会客,不著书,每天的工作就是读书看报,反倒是耳聪目明起来。

不得不说,嘉靖一朝的大臣们确实长寿,徐阶的老对手严嵩都已经是八十多岁了,听说去年才病死。

严嵩是江西右江人,当年严嵩罢相之后,嘉靖给了他体面让他致仕回乡,但是杀了他的儿子严世蕃。

这个信号告诉天下人,严党已经彻底倒台了,继任的徐阶根本没有派人按时,地方官员们纷纷落井下石,等到严嵩返回江西老家的时候,身边已经只剩下一个老仆了。

严嵩的家产被查抄,家族都被流放,严嵩先是就食于宗族的祠堂,吃一些乡亲们布施的饭菜。

等到东南新军打过来之前,严嵩知道自己的恶行肯定要被东南新军再清算,于是他又逃亡了河南。

到了河南之后,严嵩更是无依无靠,但是他的身体确实不错,又折腾了半年才死。

在接到了严嵩的死讯之后,徐阶更是珍惜现在的生活,他能够在家乡养老,已经远超同僚们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家之后从来不插手家族产业的徐阶,将自己的儿子喊过来,讲述了他的计划。

当时的徐琨是不赞成的:

“爹,您别看报纸上吹得厉害,其实铁路根本不怎么赚钱,您看苏松铁路到现在客运还是亏本的,要用货运的利润来补贴客运。”

“按照这个速度,铁路要收回成本可是要好几年的,这年头什么不比这个赚钱啊?”

徐琨说的确实没错,铁路的投资巨大,门槛又高,还需要专门的工人和工程师维护。

而其他的新产业,比如投资建设水泥厂玻璃厂,现在都是暴利产业。

棉毛纺织这种轻纺行业,需要的资金小风险也低,又是徐家的传统产业。

就算是远洋商业,利润也都是无比巨大的,所以在徐琨看来,铁路根本不是一门好生意,甚至是一门糟糕的生意。

徐阶耐心的听完了儿子说完,这才说道:“你说的不错,铁路从现在看确实不是一门好的生意,甚至是一门糟糕的生意。”

“但是为父这几年想到一个道理,做人不要看自己现在是多么风光,更是要看到未来。”

“就拿严嵩来说,他压制了老夫几十年,权倾朝野,最后落到了一个曝尸荒野,抄家灭门的结果。”

徐琨还是有些不耐烦的说道:“爹,您说的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咱们东南是法制社会,怎么可能动不动抄家。”

徐阶感慨儿子的天真,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而是说到:“那爹换个说法,你在商业上是有天分的,你的儿子们呢?”

徐琨愣了一下。

徐琨也已经是四十多了,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

但是这两个儿子,目前看来都没什么商业上的天分。

甚至将这个范围扩展到他的另外四个侄子,徐家第三代人好像都没什么商业上的才能。

这也是徐琨一直发愁的事情。

他已经四十多了,就算是徐家人长寿,徐家的产业如今也遍布东南,他也已经跑不动了。

很多事情需要儿子出面去做,可是那两个儿子不提也罢。

长子徐锦,一直都对算学感兴趣,这还不是那种账房那种算学,而是徐琨完全不能理解的算学。

什么求导数,什么微积分,在徐琨看来就是天书。

前阵子长子瞒着自己去南京考上了天工书院算学科,竟然放弃家族产业去读书去了,差点没把徐琨气死。

次子徐绣算是一个正常的纨绔子弟,对于声乐非常喜爱,经常出没于声乐场所。

这家伙甚至还去码头去找西洋人,学习他们的乐器。

前段日子更是资助了一支乐队,竟然搞的全城轰动,吓得徐琨连忙将次子禁足在府内,禁止他出门瞎折腾。

徐阶这么一说,徐琨头疼起来。

徐阶又说道:“而且伱说现在铁路不是好的行业,那我且问你,棉纺织八年前的利润如何?”八年前?那就是苏泽的《天工开物》在江南刊行的时候,那时候徐琨果断砸了家里订购的旧纺纱机,换成了大都督天工开物中的新式纺纱机,在这一轮中跟上了技术革命。

那是徐琨的高光时刻,他还经常拿来和儿子们吹嘘自己当年英明的眼光。

“五倍利!”徐琨说道:“那时候新纺纱机一台顶过去一百台,一个工人织出来的纱比以前一百个工人织出来的都要多都要好!”

“那时候谁手里有棉花,织出来的就都是钱啊!”

徐琨回忆起那时候的好时光,那时候徐家工坊不是纺织机,而是聚宝盆!

“五年前又如何?”

“三倍利,五年前和明廷大战,我们徐家接了军方的订单,那一年棉花价格大涨,我们也赚了不少。”

“三年前又如何?”

徐琨的语气不再激动,他说道:“一倍利也不到了,三年前江南的工坊也多起来了,南直隶的北方各县,以及福建浙江很多地方,也开始投入纺织机开始发展棉纺业,那时候我们徐家虽然还是江南最大的棉布商人,但是利润已经薄了很多。”

“一年前呢?”

徐琨沉默了一下说道:“不到五成利了,这还是在我们自己组建商船,将棉布卖到海外以后才有的利润。”

徐阶点头说道:“那明年呢?那以后呢?”

“我知道,五成利润其实也远高于铁路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棉布这个行业,其实没什么门槛的。”

徐琨本来想要说需要技术,需要管理,但是他很快也说不出来了。

技术?天工开物中已经将骡机的原理都写出来了,如今松江府都有专门制造骡机的工坊,只要有钱随时可以购买投资。

会操纵骡机的纺织工人那更是遍地都是,东南又没有卖身契,只要肯开出更好的薪水,自然有人愿意去做。

货源?上海码头每天都有晨市,从全国各地运送过来的棉花会在这里拍卖,还有专门的人帮你拉到工坊去,只要你愿意给钱。

销售?松江府有的是棉布商人收购棉布。

一个完全不懂任何技术的人,只要愿意花钱,理论上可以在一个月内弄出一个棉布工坊出来。

当然了,这种外行人肯定是亏本的,但是也足以说明棉布纺织行业的门槛确实不高。

徐琨也明白这一点,徐家也在逐渐转型,减少对棉布纺织行业的投资,向水泥、玻璃这些产业做转移。

徐阶又说道:“就算是水泥和玻璃工坊,其实也没什么门槛的。”

“松江府的产业科有专门的技术人才,帮着解决玻璃产业的问题,水泥更是没什么太大的难度,就是前期土地和设备的投入大一点罢了。”

徐琨无奈的点头,父亲说的不错,这些行业确实没有壁垒。

徐阶说道:“但是铁路不同。”

“首先铁路就是官营的,只有官方可以建造铁路,或者说没有官方的许可,不可能随便建造铁路,这就和棉布纺织完全不同,光是这一点,就可以阻止大部分的竞争。”

徐琨想了想,赞同的点头。

“其次是铁路的需求永远都是存在的。”

“为什么棉布价格下降,一是生产多了,二是大家需求也少了。棉布再便宜,在穿坏之前老百姓也不会天天买的,但是出行和运输的需求是一直都存在的。”

“儿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那几个孙儿没有我读书做官的才能,也没有你经商的才能,但是已经不错了,他们好歹都不败家。”

“那他们的儿子呢?说不定还不如他们呢。”

徐琨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思路,他立刻召集了松江府的大商人,搞出了这个投资计划。

但是这会儿听到了许国的计划,徐琨迅速盘算起来。

许国的计划只是做了几点修改。

首先是支线,原本的铁路只经过松江府最繁华的几个县城,现在铁路要求几个偏远的县城也纳入到铁路支线中。

其次是周边土地,铁路沿线的土地会在公布施工方案后冻结,等铁路完工后再售卖交易,也就是只能按照完工后的价格交易。

最后就是火车站的商铺了。

第371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664章 铁路司的畅想第144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第572章 汤显祖的诅咒第657章 拼命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为倭第588章 低道德优势第518章 都是东南的错!第667章 政治仗第83章 练铳兵第150章 敏捷属性的用处(加更求票)第577章 又在六国下矣第440章 交趾糖业第072章 巧破第444章 阳谋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058章 练兵之要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438章 出兵借口第629章 法律变革第128章 海上来船第240章 缉私第591章 千年变局第023章 芦田第314章 大人,时代变了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560章 播州问题第641章 攻占陕西第063章 月港船会第053章 虎狐犬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672章 最终还是练兵第156章 “倭”乱未平第235章 乡人乡党第605章 这个办法好第319章 猪突猛进第598章 系统性歧视第650章 无烟火药第217章 朱熹王阳明都错了!第305章 礼乐征伐自何处?第157章 送上门的肥羊第382章 船运和保险第323章 胡宗宪献策郑国渠第375章 左顺门阙庭第454章 战争史的新一页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会第650章 无烟火药第95章 中华茶道,医局第510章 列强的时代第401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第496章 未曾开发的宝库第073章 于二公子第680章 电报和铁路带来的改变第072章 巧破第151章 数学,机械和航海第265章 归有光第631章 以史为鉴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回旋镖第435章 脏东西第559章 沐家请降第324章 转进如风第337章 风起于福州之滨第534章 猴子回倭国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贼了(三更,一万二!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284章 官场水太深,于兄把握不住第138章 大战奖励,人才难得第261章 盐法开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660章 大一统的曙光第78章 铳炮第372章 愚民,吾不为也!第606章 欧陆来信(续)第460章 离天堂太远,距中原太近第650章 无烟火药第036章 售盐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572章 汤显祖的诅咒第630章 女王朝贡第559章 沐家请降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280章 振武营兵变第644章 藩属国条约第519章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第052章 海瑞的县学新制第291章 戚家军,伏子第248章 新学派,紫色被动第503章 弄不完的权第206章 书生意气第320章 西禅寺培训班第307章 两场大捷!第264章 扬州盐商第253章 筹办婚礼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467章 骑兵再上历史舞台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648章 李如彘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