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

第581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

将铸币司从户部独立出来,成立一个新的部门,自然是为了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脱钩,尽量减少官府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保持一个长期稳定的货币政策。

近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财政,而随着近现代化的加快,随着市场越来越复杂,官方能够直接介入的经济事务反而是变少了。

这很容易理解,比如一个村子原本只有一家店铺和一家工坊,那么这个村子的经济活动就很容易控制。

只要规定这个店铺贩卖的商品价格,规定这家工坊的生产的东西就行了。

可如果这个村子有一百家店铺,一百个工坊,那么只靠着官吏,就没办法直接控制市场。

经济也同样如此。

一个国家的经济品类越丰富,经济活动越频繁,那官府对于具体经济事务的控制力就越低。

这时候需要调控经济,就只能依靠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了。

所谓的经济政策,就税收、法律、港口政策这一类的调解工具,其中还包含了官府主导的投资等一系列能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举措。

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经济政策工具就是市舶税了。

对不希望出口的商品加征出口的税收,对于鼓励进口的商品减免税收。

对鼓励发展的工业门类减税,对不鼓励发展的工业类别加税,起到对工业品类宏观调节的作用。

如今东南的户部,就是这样的一个部门。

除了经济政策之外,能影响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就是货币政策了。

货币政策所控制的唯一变量,就是钱。

市场上的钱多,那么物价就要涨,市场上的钱少,物价就要跌,这是最经济最直接的控制手段。

当然现代国家还可以通过利率来控制整个经济市场。

通过加息,让居民储蓄增加,减少过热的消费需求。

通过降息,减少用钱的成本,促进消费,减少经济通缩的风险。

只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东南银行体系还处于萌芽阶段,各家银行票号的利息还都是独立的,并没有指导银行票号利息的部门。

所以在贵金属货币时代,铸币就是影响整个经济市场的货币政策。

将铸币司独立出来,减少整个官僚系统对于铸币事务的干预,则能够强化民众对于货币的信任。

实际上后世各种标榜独立的央行,都免不了被官府影响,所谓的独立性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掩耳盗铃,或者缺乏一个基本的制约,那和明廷一样滥发货币的事情就很难杜绝。

这几乎是一定的,只要铸币印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就是圣人也没办法控制啊。

明初宝钞的崩溃,就验证了这个定律。

朱元璋的宝钞原本已经通过国家强制力推行到全国了,虽然宝钞和现代意义的纸币不是一种东西,比如宝钞不能随意兑换成其他货币,但是已然算是信用货币的雏形了。

但是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时候,花钱就开始大手大脚起来。 朱棣南征北战,又修建紫禁城,又派遣郑和下西洋,明廷能够支撑下来,靠的就是不断发行宝钞。

结果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宝钞信用,就被朱棣一个人用光了。

后面的皇帝发起了多种救宝钞的运动,最后都因为滥发无度而救不回来了。

而这场流毒甚至到了今日,如今东南也不敢推出信用货币,因为老百姓实在是被宝钞弄怕了。

苏泽认为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可能不会发生货币滥发的问题。

但是谁又能保证以后就不会滥发?

能保持一定独立性的铸币司,以后就可以升级央行,负责制定长期的货币政策。

苏泽对着方望海说道:

“铸币司还是要从户部独立出去,以后铸币的事情要和加税一样,在制宪会议上做报告通过,这也算是有一个制约。”

众人都是一惊,本以为苏泽要将铸币司挂到内阁下,成为一个直接向内阁负责的部门。

没想到苏泽竟然直接要将铸币司挂到了制宪会议下,成为和内阁并列的独立部门。

不过想想似乎也是理所当然,户部已经整个东南的第一大部了,户部的影响力甚至在超越吏部。

毕竟在东南,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事情,而负责经济事务的户部,就是财政的“源头活水”,只要户部对某个地方稍微倾斜一些,一个产业就能起来。

说完了铸币的事情,方望海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大都督,上一次上海特种钢材市场的事情。”

“大理寺这边已经有了公论,买卖期货合同没有违法的地方,任福和林安的收益都是合法的。”

苏泽点点头,何心隐带领的刑部非常繁忙,东南的事务千头万绪,每一天都会出现新的事务。

大量新领域需要法律来规范,但是依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专门的裁决。

何心隐干脆将大理寺改组,选了一批精通律法和法理的官员,又吸收了一部分研究刑名司法的学者作为顾问,修改了大理寺的职能。

除了要对死刑案件进行复核之外,各种地方上有争议的司法问题也会送到大理寺进行公议。

大理寺则会选择九名官员,分别对这件事书写自己的意见,并且要将自己的处理思路写出来。

九名官员的意见形成的公议会发给提起公议的部门,作为遵照执行的临时法律依据。

不过东南并不是采用判例规则的法系,大理寺会搜集公议的问题,然后在制宪会议上提出制定成文法。

“不过大理寺认为,这是买卖合同而获得的收益,应该按照印花税来收。”

因为怕同僚不了解税收问题,方望海解释道:“印花税,就是在港口市舶司收取的,官方对合同进行公证的税,如今也是市舶司一项重要税收。”

“任福和林安已经按照印花税认缴了。”

“不过户部认为,民间买卖订单有失控的风险,涉及预售的问题牵涉多方,一旦有人卷款就会发生类似于保险的金融问题,所以暂时叫停了钢材期货交易。”

(本章完)

第500章 马尼拉总督人选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596章 睢阳之战的战后总结第313章 从“贼”者们(三更)第516章 时代帷幕拉开第003章 占卜第660章 大一统的曙光第602章 干嘛嘛不成第677章 毫无诚意第315章 开会的“艺术”和艺术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点还有)第231章 当家难第425章 兼并崩溃螺旋第684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中)(马上更新下第237章 水战第129章 葡萄牙船长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043章 笔架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062章 三角贸易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给力了!第041章 螳螂和黄雀第305章 礼乐征伐自何处?第626章 秩序解体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023章 芦田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166章 武夷山红茶第415章 潜伏的新阶层第118章 长宁卫新貌第438章 出兵借口第171章 县试(求月票)第286章 【六经注我】!启动!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578章 恶性通胀第534章 猴子回倭国第78章 铳炮第680章 电报和铁路带来的改变第445章 致进步者的演讲第363章 从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第063章 月港船会第79章 亡于洪武第572章 汤显祖的诅咒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638章 筹码第313章 从“贼”者们(三更)第324章 转进如风第647章 宫廷开支第065章 购糖(周末三江,加更,晚上还有)第632章 富者恒富,弱者恒贫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376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621章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154章 大胜!何以酬功?第237章 水战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57章 送上门的肥羊第401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136章 倒霉的矿监第630章 女王朝贡第606章 欧陆来信(续)第130章 佛郎机炮第461章 人才“诅咒”第188章 大明形势大好!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439章 统一市场和国家第286章 【六经注我】!启动!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576章 李成梁的抉择第153章 何谓正义?天降正义第171章 县试(求月票)第164章 谁是绝户?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16章 数学查账,降维打击第469章 浑浊世道,如何来救?第241章 朕的钱!第467章 骑兵再上历史舞台第104章 射击技能突破第384章 枪炮 病菌与玻璃第403章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三)第048章 岳阳楼记第503章 弄不完的权第639章 集团利益和首领意志第169章 过年,县试报名开始第621章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广州第392章 授时千年第317章 闽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264章 扬州盐商第069章 县令第241章 朕的钱!第308章 诬陷造反时,最好真的要反第264章 扬州盐商第632章 富者恒富,弱者恒贫第342章 汝最类父第523章 无序政绩竞争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