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民族决定论

第642章 民族决定论

对于暹罗的使者,苏泽的态度并不是非常热情。

内阁中,内阁诸大臣正在听着沈一贯介绍东南亚的情况。

在东南兴起的诸多事务中,被大都督命名为“外交”的这件事,越发的被东南官府的上层看重。

可是各项工作中,唯独外交这个东西最难大规模培养人才。

原因也是很简单,历史上名臣将相无数,但是外交家也就那么寥寥几个。

从张骞到苏武,傅介子和班超,往后能够算得上外交家的大臣实在是太少了。

甚至对海外事务有所了解的官员都不多。

前明的郑和下西洋,原本建立了一套朝贡体系,但是后面的明廷已经无力维持这种朝贡体系,甚至因为倭国争贡而引起了几十年的倭乱。

东南的外交工作可以说是从零开始,而沈一贯就是这个体系的建立者。

如今中亚有兴盛之势的莫卧儿帝国,统治者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后代,无论是突厥人还是蒙古人,都是中原绞肉场竞争失败的流放者。

“吸纳这些泰族的,就是高棉帝国。”

莫卧儿帝国的军事制度猛安谋克制度,也是从中原的宋朝时期的金国契丹人创立,又被突厥人学去传到了中亚,成为了莫卧儿帝国的基本军事制度。

“其实暹罗人最早也是从我们中原被挤出去的西南夷,他们自称为泰族,其实就是如今我们西南地区也存在的傣族。”

众人都是饱读诗书的人,用耶律大石的西辽来举例子,众人立刻就明白了,原来这些暹罗人是在中原这个养蛊场竞争的失败者啊!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比如安南就是这样的,明明国土不算大,而且内部还经常分裂,但是经常镇压着东南亚喘不动气来。

“无论是泰族还是傣人,他们因为中原的汉文明强盛,被挤压到了东南亚地区,如果打一个比喻的话,这些泰族就像是宋代的时候,被驱赶到中亚的契丹人。”

“暹罗是一个非常识时务的国家。”

“历史上的高棉非常的强盛,泰族学习高棉的制度,又保证了自己作为‘野蛮人’的战斗,在高棉逐渐腐化堕落后,泰族就吸纳了一些高棉帝国的遗产,建立了如今的暹罗。”

“当年金国强盛的时候,灭到了辽国,剩余的契丹人进入中亚,很快这些强壮的契丹人带来了逐鹿中原时候学会的文化,他们本身又很具有战斗力,于是被中亚地区的君主们所雇佣,成为附属小国。”

“但是这些契丹人很快就反过来吞并了那些吸纳他们的西域小国,耶律大石建立了西辽,统治了中亚很长一段时间。”

沈一贯面对一众大佬,不慌不忙的说道:

“诸位大人,你们问暹罗人和缅国人的性格为何如此不同,那就要说一说暹罗人的由来了。”

而且大都督还有意向,要让所有年轻官员中有能力的都派到外国去锻炼一下,很明显这是将外交工作当做升级高级官员的必要锻炼过程了。

沈一贯又说道:

“在高棉强盛的时候,他们给高棉提供士兵和粮食,换取高棉的庇护。”

所以众大臣没有人轻视沈一贯这个年轻的行人司主司,因为大都督对沈一贯的评奖是储相之才,也就是能够升任未来宰相的人才。

“西边的天竺一旦强盛,他们也会立刻前去朝贡,请求这些天竺王公赐婚。”

“甚至他们对死对头缅国也低过头,做过称臣纳贡的事情,对安南也是同样如此。”

“当年前明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暹罗也是最早臣服朝贡的国家之一。” “属下看来,这应该是泰族民族性的问题,泰族善于在夹缝中生存,懂得如何对待强国。”

这时候申时行皱眉说道:

“暹罗如此的灵活,和暹罗相邻的缅国为什么这么好战?”

众人看向沈一贯,《民族决定论》,这是沈一贯近日来总结自己在外的经验,写出了一本描绘各国各族民族性格的书。

显然申时行是读过这本书,所以才向沈一贯发问的。

东南亚四个主要国家,安南已经成为东南外省,高棉率先臣服,甚至连自己未来国主的册立权力都让给了东南。

暹罗也第一时间派出使者,态度非常恭顺。

唯独缅国。

先是收留在西南作乱的麓川政权余孽,还不断在西南地区煽风点火。

缅国人还挑衅安南,趁着安南内乱侵占了安南不少领土。

对高棉也是非常的逼迫,掳走了高棉王室的男丁,想要册立高棉国主来控制高棉。

和暹罗人也是不对付,两国经常爆发战争。

缅国就是经常四面开战,内部也是争斗不休,缅族和内部其他民族经常互相仇杀,可以说是好战到了极点。

众人都微微点头,如果用民族决定论,怎么解释相邻的暹罗和缅国,在对外政策如此巨大的差异?

沈一贯不慌不忙的说道:

“正是因为民族决定论,所以两国才如此不同。”

“之前说了,暹罗人是从西南迁出去的泰族,缅国也同样是中原竞争的淘汰者,但是他们是从藏地南迁的缅人。”

“暹罗和缅国相近,但是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完全不同,文化上差异也极大。”

“实际上,暹罗人和缅国境内的掸人才是同族,他们其实都是泰族人。”

“缅国的语言更接近于汉藏语言,和暹罗人是不同的语系。”

“文化上,泰人在东南亚分布更广,他们积极吸收高棉文化,也和高棉文化融合,东南亚说暹罗语的民族很多。”

“缅国则死守自己的语言,不愿意吸收融合,所以总是用征服者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国家,从不吸纳别人的文明。”

“结果就是缅国周围都是敌人,必须要穷兵黩武缅族才能兴盛,国内主体民族又自卑又自傲,经常怀疑内部其他民族要造反,连当年合作的掸族都要屠杀。”

“而暹罗则是身段灵活,对于强国不吝啬投降,也很少因为利益之外的原因,和其他国家开战。”

徐渭连连点头,他问道:

“说了这么多,沈行人建议如何对待暹罗使者?”

(本章完)

第601章 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024章 械斗罚银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264章 扬州盐商第487章 道德洼地优势第040章 蓝色被动(晚上还有)第036章 售盐第024章 械斗罚银第452章 两个世界第669章 张居正的地域黑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146章 海战之法第456章 乏味的时代,激荡的世纪第504章 政治的妥协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订)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521章 破坏圣像运动第575章 太先进了第516章 时代帷幕拉开第519章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第281章 讲武堂出门了,晚上八点半更新第161章 连环巴掌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463章 红丸第673章 定草原第052章 海瑞的县学新制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买办第97章 再破题第023章 芦田第552章 李成梁入京第438章 出兵借口第619章 自治社区第568章 炮兵理论第456章 乏味的时代,激荡的世纪第046章 南平县学第514章 “皆大欢喜”第412章 进步和落后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479章 惯性和溢出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163章 吃绝户第048章 岳阳楼记第107章 凉茶,传奇戏第683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第509章 陆上丝路第361章 留下的伏笔第124章 林默珺的请求第530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第198章 解元!第319章 猪突猛进第571章 兰州肃王第222章 双金色被动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440章 交趾糖业第004章 龍王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460章 离天堂太远,距中原太近第066章 山雨欲来(三更)第021章 开蒙第580章 信心比白银重要第012章 烟薯第432章 蒸汽时代的初鸣第314章 大人,时代变了第499章 马尼拉海战第005章 破浪第586章 两面包夹之势第012章 烟薯第054章 抵捐第658章 少爷第251章 发钞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566章 睢阳第553章 解散国子监第454章 战争史的新一页第526章 橡胶种植园第011章 准备开荒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009章 寒菜粥第654章 朝鲜的变化第659章 碾碎第576章 李成梁的抉择第015章 朝堂一纸风第620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第444章 阳谋第174章 府试前的集市第268章 文学技能Lv10第038章 入编捷径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279章 紫色讲学被动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439章 统一市场和国家第309章 吊民伐罪(加更求票!)第77章 三江感言第148章 鸡肋的紫色被动第583章 九州讨伐第668章 总需要一场决战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广州第193章 将铸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