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分工体系

沈一贯接到了大沽急送到汉城的情报,没想到李成梁的速度竟然这么快,已经准备好了军队北上了。

沈一贯知道如今东南的军队还需要动员,一时半刻根本来不及渡海抵达朝鲜。

沈一贯也知道,如果等到李成梁真的出关,那李如彘的女真人根本无法抵挡,等到了那个时候,东南的军队再出动也就晚了。

沈一贯连忙找到李舜臣,他立刻向李舜臣说道:

“李统领,如今到了您为东南立功的机会了!”

李舜臣有些难色,朝鲜国内刚刚安定,现在跨过鸭江攻打女真人,这并不符合朝鲜的利益。

李舜臣很清楚自己麾下军队的成色,当年如果不是东南的军队,朝鲜这些军队根本赶不走朝鲜国主的旧军队。

看到李舜臣犹豫的样子,沈一贯立刻说道:

“李统领,地位都是自己挣来的,朝鲜想要提供在东南内部的地位,必须要拿出一些东西来。”

“身为内省藩属国,若是只想着好处却不想要出力气,仅仅靠着旧日的恩情,可无法维持持久的感情啊。”

沈一贯这么一说,李舜臣立刻惊醒。

如今朝鲜的政权完全是依靠东南扶持的,如果没有东南军队的支持,李舜臣还在济州岛上打游击呢。

一个国家中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力了,一个劳动力是生产者也是最旺盛的消费者。

就比如松江的纺织工人,他们拿着超过朝鲜和安南官员的薪水,如果用生活水平来说,他们已经超过了南洋很多岛主和酋长。

工业人口数量,简单的说就是劳动力人数。

随着东南庞大的市民经济崛起,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产生,这个市场生产了很多的产品,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需求,东南生产最多的工业品,同时也在消费最多的商品。

这样的局势,就意味着东南是整个国际市场完全的核心。

这些苏松的工人们可以吃饱饭,家中还有缝纫机、钟表等最新的工业品,他们在休沐的时候还可以去崇明岛上的剧院度假听戏,可以吃到香甜的糕点和甜美的果茶奶茶。

一个国家的从事工业人口的数量,就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总和,一个具有旺盛生产力和消费能力的国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

而现在朝鲜的种种优惠待遇,也完全是依靠东南的政策优惠。

大都督苏泽早就判断,在决定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最重要指标,就是一个国家能够从事工业活动的工业人口数量。

甚至现在朝鲜内部的产业,也都是东南分给它的。

一个这样的劳动力人口,每年生产的丝绸和布匹价值都超过上百银元,而他们同时也会消费大量的银元,促进了整个经济的活动。

苏泽这个理论在贸易中很快得到了验证。

因为东南的消费能力,大量外国商船运送了大量的商品前往东南贸易,他们也会成船成船的拉走东南生产的工业品。

而一个沿着东南建立起来的贸易体系就这样建立起来。 南洋的香料、安南的蔗糖、高棉的象牙、朝鲜的人参,这些国家和地区都被划分成为东南商业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在这个体系内才能获得贸易的资格。

这样的一个体系中,“分工”就极为重要。

比如刚刚被攻占的马尼拉,原本这里的特产就是香料和一些热带水果,但是为了打击南洋海盗,保护南洋航道,海军部将南京的一座火炮工坊转移到了马尼拉。

对于马尼拉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座火炮工坊,还意味着和火炮工坊一系列配套的工坊,比如炼铁厂和冶炼厂,而这些工厂也不仅仅只能生产火炮,同时还能培养本地工人和生产各种民用制品。

总而言之,对于马尼拉来说,这等于多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得到了东南的产业和技术的转移。

和马尼拉同样的是安南的甘蔗产业。

安南如今支柱的甘蔗产业,原本并没有这么大的需求。

正是因为整个中原日益旺盛的糖消费市场,带来了大量蔗糖需求,安南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甘蔗种植优势,又依靠作为内省的关税优势,迅速成为甘蔗的主要生产和加工地。

在之前,朝鲜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水平,都是远远要超过安南的。

安南是什么鬼地方,和朝鲜这种一直恭顺的藩属国相比,就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可是现在靠着蔗糖贸易,以及最近在南洋兴起的甘蔗酒产业,安南的经济发展大大加速,如今已经超过了朝鲜,成为东南藩属国中发展的前列。

安南的繁荣让李舜臣看到了东南的强大。

这种强大并不单单是军事上的强大和文化上的先进,而是一种超越以往宗藩关系的强大力量。

这种力量指的是中原庞大的市场和先进的技术,让它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而东南依靠这些,可以将一个普通国家从这个国际分工体系中擢升到新的高度,这个国家就能和马尼拉和安南一样,迅速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而如果一个地区得不到东南的“青睐”,那么这个地区就无法从东南制定的国际分工秩序中得到好处,或者被定义在国家分工比较低的地位上,比如和南洋的一些国家一样,成为粮食的供应国。

那这些地区就无法摆脱贫困的地位,甚至还要被其他地区的商品剥削。

如今朝鲜就是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

作为内省,朝鲜不像是安南那样得天独厚,得到天然的蔗糖产业。

而东南至今也没有把炼钢和武器制造的产业转移给朝鲜,甚至连纺织业都没有转移给朝鲜。

目前朝鲜只是个尴尬的奢侈品出口国和铜矿出口国,而铜矿还都是东南的工厂在生产,只是象征性的向朝鲜官府交点税。

李舜臣明白了沈一贯的画外音,朝鲜想要在这个贸易体系中得到更高的地位,就需要自己用汗水和血水来拼搏。

李舜臣立刻说道:

“我立刻动员!发兵辽东!”

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第625章 三本书第405章 李舜臣聚义梁山泊第033章 晒盐第285章 好巧啊,陆二爷第224章 徐渭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009章 寒菜粥第623章 教乱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285章 好巧啊,陆二爷第539章 观政进士考试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568章 炮兵理论第153章 何谓正义?天降正义第410章 李时珍医学院第031章 大明特色:阳奉阴违第683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第602章 干嘛嘛不成第372章 愚民,吾不为也!第372章 愚民,吾不为也!推一本朋友的书第568章 炮兵理论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488章 婆罗门和回教第354章 留在京师的钉子第062章 三角贸易第186章 大买卖第318章 两头下注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第466章 争湖广第130章 佛郎机炮第014章 种田要用脑第585章 弹幕徐行战术第010章 赶海第019章 科举技能第526章 橡胶种植园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049章 县衙第181章 定亲(求月票!)7月12日 早上这章中午十一点发第299章 减租减息第572章 汤显祖的诅咒第470章 唯有一争第413章 新务救不了大明朝第557章 钢材期货第139章 良配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602章 干嘛嘛不成第266章 文笔如刀第258章 药,种子第600章 三三制第410章 李时珍医学院第163章 吃绝户第175章 府试求策,靖海七策第246章 实证医学第152章 飞翔的荷兰人第601章 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304章 圣质如初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45章 致进步者的演讲第052章 海瑞的县学新制第554章 李成梁的手段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044章 大明神剑第493章 烫手山芋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120章 抢购一空!第002章 家廟第063章 月港船会第117章 办报打擂台第516章 时代帷幕拉开第423章 凝聚“共识”第608章 疯狂的股票第94章 节妇苦,织布事第164章 谁是绝户?第553章 解散国子监第038章 入编捷径第062章 三角贸易第154章 大胜!何以酬功?第343章 骄兵和悍将第563章 休沐和时间第658章 少爷第016章 被动技能属性点第495章 阳谋第434章 铁路公债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24章 连根拔起第359章 敌军气衰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贼了(三更,一万二!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408章 骆驼祥子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483章 现代和前现代第363章 从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第404章 《请裁驿站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