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弃辽

东南海军的这支科考船并没有太费力就控制了永明城,这些海军部的军人们一丝不苟的布置城防,设置据点,而徐锦则建立测绘点,考察当地的气象和地理,以及港口通航的条件。

正在雪原中行进的李如彘并不知道目的地发生的变化,实际上李如彘这不到千人已经在关外的战争中无足轻重了。

朝鲜派出了接近三万人的远征军,他们抓紧时间沿着建州到沈阳一线修建防线,收拢海西女真,控制附近村庄军屯,和出山海关而来的李成梁形成对峙的势头。

李成梁在山海关整顿兵马的时候,就遇到了从辽阳逃回来的儿子李如松。

李成梁勃然大怒,当场就要以违抗军令为理由斩杀李如松。

要不是手下老将求情,李如松就已经被李成梁斩杀了。

等到接到了前线消息之后,李成梁不顾后方的粮草补给还没跟上,火速北上辽阳。

等到李成梁抵达辽阳,见到了被炸药炸毁的城墙,看到荒凉萧瑟的辽阳城,更是直接提起马鞭狠狠抽了被捆住的李如松,这才下令全军进城。

进入辽阳城后,李成梁立刻召集手下进行军议。

将关外的情况说完,众将领纷纷无言,最后又是山蒿先站出来说道:

“大将军,属下有一句话,也许不当讲。”

攻打辽东根本不会对明廷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反而会不停地放血,削弱其他地区的守卫力量。

正如同苏泽在《战争论》中所说的那样,“在战争中主动一方才有决定结束战争的权力。”

众将士哗然,但是大家又露出情理之中的表情。

辽东苦寒,又有女真人作乱,还背靠朝鲜,如果以前那样靠着建州女真还能维持均势,辽东也能给明廷提供一些原材料和赋税,自然是不错的地区。

但是现在辽东这个样子,且不说打败朝鲜军队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辽东如今四处乱起,又有东南的势力介入,短期内都是要长期输血投入,根本不会有任何的产出。

其实李成梁也知道,弃辽才是最好的选择。

“就算是拼尽全力来争夺辽东,得到辽东之后也未必能够带来多大的裨益。”

这些账,李成梁自然是算的清楚,但是很多时候军事上最痛苦的地方,并不是简单的算账,也在于人心。

弃辽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山海关沿线的控制权,可以阻挡关外的进攻,而且东南要控制偌大的辽东地区,消化也需要时间,那明廷只需要少部分兵力就可以挡住北方威胁,专心集结兵力打决战。

山蒿先说道:“属下以为,当弃辽。”

山蒿先说完,很多将领都暗暗点头,李成梁也沉默不语。

李成梁立刻说道:“先生但说无妨。”

“属下以为,齐辽才是上上之策。”

山蒿先说道:“辽东虽然是我大明重镇,但是辽东之地物产并不丰饶,而且有山海关可守,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兵力就可以守住。”

现在不是李成梁要不要弃辽,而是他根本无法承担弃辽的责任。

李成梁的精锐核心都是他在辽阳的班底,这些人的家属可能已经迁往了京师,但是辽东都是他们的老家,一旦决定弃辽,那对于整个明廷新军的打击是重大的。

这份责任李成梁担不起! 除此之外,在李成梁执政的时候,明廷丢失了接近一半的领土,如今连自己起家的老巢辽东都要丢了,对于李成梁的政治威信也是巨大的打击。

当年李成梁就是靠着李春芳的政治危机才上台,而且上台后李成梁利用武人的手段解散言官,强力控制朝政,也得罪了很多读书人,一旦他露出虚弱,那就会受到更大的攻击。

很显然,这都是李成梁无法直接选择弃辽的原因。

看到李成梁这个样子,山蒿先叹息一声,还是说道:

“若是大将军不能行上策,那就只能行中策了。”

“先生请说。”

“打朝鲜!”

什么?

“东南贼之所以没有自己北上,肯定是辽东的变化发生太突然,所以来不及调集军队北上,才能依仗朝鲜的仆从军。”

“实际上,朝鲜人未必愿意为东南贼流血。”

“我们只要跨过鸭江,以扶持朝鲜国主的名义攻打朝鲜,那朝鲜的将领必然会带领军队回援,那我们就可以围点打援了。”

“若是朝鲜军队不退,那我们正好收回朝鲜,那扶植朝鲜继续和辽东的贼军对峙,我们依然可以退回关内,应对接下来的战争。”

这个计策让李成梁动摇了一下,他还是摇头说道:

“太冒险了,朝鲜北部多山,平城不容易攻打,而且朝鲜也有很多港口,东南贼可以迅速支援,现在攻打朝鲜也已经晚了。”

李成梁说道:“若是一仗不打就返回关内,那是没办法向陛下和太后交代的,李某必须要打上一仗再说。”

李成梁指着沈阳说道:

“敌军孤军深入,补给不足,海西女真又是墙头草,我们先攻打沈阳,等夺回沈阳后才返回关内整备!”

山蒿先只能坐下,这就是他计划中的下策,无论战果如何攻打一次沈阳,做出要收复关外的姿态。

李成梁散会之后,对山蒿先说道:

“山先生,其实我已经布置好了退兵的准备,只等沈阳一战后就退出关外。”

山蒿先却叹息说道:“大将军,辽东本来就是东南的闲子,辽东对东南来说,本身就是试一试来的,朝鲜军更是凑数的,本身就不是东南贼用来决战的。”

“用我军精锐,来消耗朝鲜这些仆从军,大将军您觉得值得吗?”

李成梁叹息一声说道:

“我知道不值得,但是身为一军统帅,又岂能只算这些,若是一仗不打撤回关内,恐怕这两镇精锐的锐气都没了,日后就再也不能用了。”

“无论此战结果如何,打完沈阳我就返回京师,筹备和东南贼的决战!”

李成梁坚决的保证道。

第539章 观政进士考试第583章 九州讨伐第124章 林默珺的请求第607章 投资鬼才于公子第470章 唯有一争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073章 于二公子第591章 千年变局第677章 毫无诚意第331章 还政于民檄文(卷末求票)第164章 谁是绝户?第79章 亡于洪武第018章 船坞第366章 新务运动第669章 张居正的地域黑第490章 驳速胜论第554章 李成梁的手段第227章 收税要靠兵第662章 制宪会议再开第470章 唯有一争第566章 睢阳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548章 城市与乡村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34章 争陕西第036章 售盐第019章 科举技能第355章 国之命脉第010章 赶海第228章 长寿内阁第576章 李成梁的抉择第四卷总结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536章 特别都察院第223章 冲天大将军第242章 晚年不详第128章 海上来船第621章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第238章 合龙门(加更)第566章 睢阳第220章 走哪条道?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242章 晚年不详第034章 精制第607章 投资鬼才于公子第315章 开会的“艺术”和艺术第173章 案首第522章 东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246章 实证医学第420章 张居正变法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626章 秩序解体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261章 盐法开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84章 射击技能第162章 染布,天文,书法第557章 钢材期货第494章 爹的事第500章 马尼拉总督人选第617章 打老虎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413章 新务救不了大明朝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争第379章 上皇回銮第122章 鞋带定理,买文第323章 胡宗宪献策郑国渠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153章 何谓正义?天降正义第182章 数学技能升级第420章 张居正变法第630章 女王朝贡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来第398章 你的方案还是太保守了!第065章 购糖(周末三江,加更,晚上还有)第008章 属性点第309章 吊民伐罪(加更求票!)第354章 留在京师的钉子第629章 法律变革第356章 北归和南归第216章 方若兰的舅父第202章 新钱发行第058章 练兵之要第615章 仇国新论第281章 讲武堂第101章 大数据练兵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188章 大明形势大好!第120章 抢购一空!第042章 去县城(二合一章节求追读)第289章 水师新军和火器坊第604章 山东“大捷”第238章 合龙门(加更)第656章 分工体系第490章 驳速胜论第234章 箪食壶浆第153章 何谓正义?天降正义第496章 未曾开发的宝库第333章 徐州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