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

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

邀月楼上,苏泽见到了林清材的这位族兄。

这位名叫林清坚的族兄,比陈潮源年纪还大些,不过他没有林清材那份踏实稳重,多了几分市侩的气息。

不过也正常,听林清材说这位族兄在读书上天份不高,早早放弃科举去学做了账房,早就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多年了,自然比林清材更懂得人情世故。

席上,两杯黄酒下肚,这位县衙户房新上任的书吏,已经和苏泽众人称兄道弟了。

他拉着苏泽大倒苦水。

“苏兄,你可不知道这户房内的门道太多了,水实在是太深了,我在户房真是夹着尾巴做人啊!”

“不知道林兄做的什么差事?”

“当然是苦活累活脏活了,这徐狐把持户房多年,虽然没有升任典史,但是在县衙内势力非常大,户房之中大多都是经过他保荐入的县衙,我这种在户房中就是被人穿小鞋的。”

林清材和陈朝源纷纷点头,他们也会和吏员打交道,自然知道大明朝吏员的情况。

典史是户部有档案的事业编,朝廷也是有俸禄的,不过大明朝官员的俸禄都很微薄,不要说这些吏员了。

县衙的这些典史们,根本不在乎这三瓜两枣的俸禄,主要是典史的身份在吏部挂了号,那就算是知县老爷要开革一个典史,都要向吏部打报告,这种情况下除非实在是做的太过分了,知县都会给典史留点面子。

典史之下的书吏就不一样了,他们属于县衙的员工,也是没有俸禄的,但是到了嘉靖时期,基本上县衙也会用公帑或者火耗之类可支配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给书吏发点俸禄。

书吏五年为一役,如果县衙不满意可以役满发还回家,甚至可以提前开除。

所以对于林清坚这样的书吏来说,为了能够在县衙生存下去,那就需要拜山头抱团取暖。

这里举荐人就是一种类似于东汉“门生故吏”的特殊关系。

比如举荐林清坚进入县衙的是刑房的孙典史,那么县衙所有人都知道林清坚是孙典史的人,自然就是孙典史的派系。

而举荐人和被举荐人的关系密切,不仅仅是单向的。

如果林清坚在县衙中犯了大错,那么身为他的举荐人,孙典史也要付连带责任。

县衙之中的派系斗争非常激烈,甚至有绵延几代人的长期斗争。

林清坚被身为刑房典史的孙典史安插到了户房,那户房上下对他的敌视自然可想而知。

而林清坚此时不仅不能和同僚一起吃拿卡要,反而要好好的做事,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户房其他人盯着呢。

大明的官府因为朱元璋定下的祖宗制度,可支配的收入少的可怜。

不过凭心而论,朱元璋制定的标准,也是能够让官府衙门运转下去的,明初的人口确实获得了增长。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明朝的官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原本那点人手已经是难以为继了。

其实这个也是很容易理解的,随着上级越来越多,需要请示汇报的工作也是越来越多,需要做的文字工作也是越来越多。

看起来很清闲的礼房,每天都在炮制各种垃圾公文,上面对口几十个大小衙门,遇到了御史下来巡视,还要准备汇报材料和迎接检查,简直是忙到不能再忙了。

这些上级部门每发一道公文,下面都要想尽办法回复,这种官僚主义的膨胀让县衙书吏人数也在快速膨胀。

比如南平县衙,就有正式的员工80多人,实际上并不是后世想象的只有几个大老爷在办公。

孙典史是林清坚的举荐人,林清坚虽然对孙典史不满,但是也不好说孙典史的坏话,所以只能说户房书吏头领徐士盛的不是。

“这课税催捐的好事,自然是轮不到我做,可那徐狐太不是东西,竟然一来就让我做了解运科的事情。”

听到解运科,在座的熊岳眼睛一亮。

苏泽问道:“这解运科就是负责解送税捐的差事?”

“就是这个苦差事啊!苏兄你可是不知道,这户房之中就属这个解运科的事情最繁重,也是最容易出差错的。”

苏泽点点头,由于大明朝在张居正变法之前,还是征收实物的税收,所以这征税的事情非常的麻烦。

实物税收,就是粮食布匹等等,不过大明朝的税制实在是太复杂了,征收的品目繁多,就算是长期在户房工作的老吏,想要说清楚都不容易。

在农业税上,主要就是夏稻冬麦,但是这些粮食并不是说光收到县衙就完事的。

县衙需要将这些粮食送到上级要求的指定地点,要是送晚了那也是要受惩罚的。

这解送税粮的工作,就是户房解运科的主要差事。

这解送也不是容易的,由于大明朝复杂的区划制度,解送粮食的复杂性相当的恐怖。

可以这么说,户房解运科的书吏和帮书们,全都是图论的高手。

比如这长宁卫附近背山村所产的粮食,就必须要先通过课税科的税吏收上来,送到南平县城内。

南平县城这个时候还需要将这些粮食进行分割,一部分作为治下各个卫所的军粮(比如长宁卫),送到卫所指定的地点。

南平是倚郭县,省了将粮食送到府城的麻烦,但是南平县衙的吏员又多了一项工作,要帮着府衙的户房吏员将整个延平府的粮食送到省城福州城。

但是在南平城内的延平卫,是直接属于省里都司衙门的,所以他们的军粮又要从福州城再运送到南平城,送给南平城内的延平卫。

这还只是粮食的征收,大明朝征收的实物税包括了粮食、丝绸、布、茶叶、盐、珍珠、药材等等等。

然后有些是要送到户部的府库的,这算是外朝可以支配的收入,每年需要在御前会议上吵架确定预算分配,然后由司礼监披红才能生效。

而盐、茶叶、药材、矿监这些是皇帝私人的收入,这些都是要入太仓库的。

这些复杂的征收系统,如此庞大的转运体系,又在历代皇帝的层层加码之下,如今已经成本越来越高了。

上下官吏的腐败自然是一回事,维持这个复杂的税收体系本身就需要太多的开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就是将这些复杂的实物税收征收,改成了折银征收。

用现代财政的术语,那就是税收货币化,不过在缺银的大明朝搞税收货币化,也带来了后续一系列的问题,这个现在就不说了。

比起课税的书吏捞钱的手段繁多,比如大斗小斗,比如踢斛淋尖,林清坚他们这解运科不仅仅没什么捞钱的手段,还经常因为运送税粮不及时,被训斥处分。

不过这也不代表解运科就没有赚钱的路子。

林清坚可能是最近太不如意,多喝了几口酒后,对着苏泽交浅言深的说到:

“苏兄,其实这解运科也不是没有油水,只是这前一任书吏是那徐狐的人,那厮还想着把我挤走再被聘任,所以那些赚钱的路子都不肯告诉我。”

苏泽也是无语,你林清坚自己占了人家的位置,难道还指望人家将贪污的秘诀告诉伱吗?

这林清坚估计也是这几天被公务逼疯了,这才说出这样的话来。

不过苏泽也是有心向他打探户房的情况,而且林清坚在户房继续待着,也是恶心徐士盛。

所以苏泽想了想说到:“其实解运科这赚钱的手段,无非就是钱粮互换罢了。”

林清坚眼睛一亮,看向苏泽说到:“苏兄这个也懂吗?”

众人也都看向苏泽,苏泽在科举上的天赋整个县学都知道,连海瑞都说苏泽三年必定能中秀才。

可是苏泽还懂这户房的差事?

苏泽说到:“其实说起来也就简单,就是将本县要解送的粮食先换成银子,到了省城再买成粮食交上去罢了。”

这种实物税收的不方便,其实各地在操作的时候也有了货币化的应对方法。

苏泽说的这种就是最常见的,一些道路远运费成本高的县,向府城解送粮食税收的时候,就会先换成粮食,然后再府城买城粮食交上去。

如果粮价差不多,那么解运科的吏员就可以不征民夫押送粮食了,而是直接向应该要服劳役的民夫收一笔“代役钱”。

大部分民夫自然也是愿意掏钱的,因为押送粮食路途遥远有风险,而是还耽误自家农时,如果能交一笔钱钱就可以不要服役,大部分人都是抢着要来交的。

衙门的吏员就可以自己带着钱,然后到府城去换成粮食,就能完成送粮的任务了。

林清坚摇头说到:“方法是这个方法,但是如今也不好弄了啊。”

“这每年去解送粮食的府衙这么多,大家都用这个法子,府衙每次收粮的价格都会飙升,要还是用这个法子,怕是要自己贴钱了。”

苏泽这才知道林清坚赚钱的路子,不是简单的钱粮互换这么简单,恐怕要能解送粮食还赚钱,这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商业操作在里面。

大明朝的制度就是这样,你如果完成了任务,那中饱私囊的事情也不会有人追究。

如果你不能完成任务,即使你是竭尽全力了,也要被官府惩罚。

比如他们解运科不能按时按量解粮,那就要他们自己将罚款或者损失的粮食补上。

林清坚在做书吏之前,也是攒了点钱的,但是上任之后弄了两次钱粮互换,不仅仅没赚到钱,还把自己的积蓄贴了进去。

怕是再这样做下去,不仅仅赚不到钱了,自己都要倾家荡产了。

苏泽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拿出自己随身带的竹筒,递给了林清坚。

技能!发动!

林清坚打开竹筒,发现里面是几颗洁白的冰糖,立刻说到:“使不得,苏兄!”

苏泽说到:“林兄这是不把我当兄弟看,这是我们长宁卫自己制的冰糖,不值几个钱的。”

林清坚这才珍惜的收下,他虽然是县衙的书吏,但是平时也是吃不起冰糖的。

【贿赂林清材成功,技能+1,Lv1,2/100】

苏泽又说到:“林兄,这是我们长宁卫产的冰糖,你看成色如何?”

林清坚拿起冰糖,感叹说到:“白透如冰,是上等的冰糖!”

苏泽立刻说到:“那你知道省城的糖价如何?”

林清坚原来做过账房,对于省城的物价自然很清楚,他很快报出了一个价格。

苏泽这才说到:“我们长宁卫能制糖,我这冰糖在省城肯定能卖出高价,若是下次林兄去省城解粮,可以来长宁卫将粮食换成冰糖,再送到省城卖了换粮。”

林清坚大喜过望,他简单算了一下,苏泽的报价和县城的冰糖价格相当,但是他这个冰糖品质确实是上品,在达官贵人云集的福州城内,肯定能卖出好价格。

这样的话只要将粮食送到长宁卫,那就可以换成糖轻装前往省城了,又可以节省下民夫,向他们收一笔代役钱。

这样一来,就算是省城的粮价高些,倒卖一下还是有的赚的。

林清坚也是初来乍到,也没想着赚大钱,只是不亏本就可以了。

他激动的拉着苏泽说到:“苏兄,下一批的解粮可是有不少,你这糖够吗?”

苏泽用“账房”技能盘算了最后的库存,点头说到:“没问题!”

林清坚忍不住问道:“苏兄,你们长宁卫要这么多粮食干嘛?”

苏泽还没回答,林清坚说到:“是我多嘴了,该罚该罚!”

苏泽知道林清坚是误解了长宁卫要走私粮食,不过苏泽也懒得解释。

苏泽说到:“请教苏兄,这徐士盛在县衙中,和哪些人想熟,他在省里有什么哪些关系?”

林清坚说到:“这才想起来,原来苏兄是长宁卫的人,那是和徐士盛那厮有仇了!”

徐士盛和长宁卫老百户的官司,县衙无人不知,林清坚这才联系起来,也是刚刚入县衙太没有敏锐性了。

他说到:“这徐士盛关系最好的,是咱们南平城内的延平卫于家了。”

于家?

这个答案让苏泽觉得觉得这么合理,实在是太合理了!

(本章完)

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广州第626章 秩序解体第312章 “苏汝霖!干恁娘!”(加更)第456章 乏味的时代,激荡的世纪第463章 红丸第479章 惯性和溢出第068章 再入县城第038章 入编捷径第036章 售盐第454章 战争史的新一页第577章 又在六国下矣第105章 选被动,同行第122章 鞋带定理,买文第166章 武夷山红茶第674章 夜航船第553章 解散国子监第221章 五星连珠第683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第275章 医生会武术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点还有)第275章 医生会武术第459章 云南沐家那档子破事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运工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442章 官办与私营第011章 准备开荒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491章 橡胶树第358章 大沽血战第139章 良配第195章 投宿西禅寺第357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第255章 婚后二三事第577章 又在六国下矣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066章 山雨欲来(三更)第438章 出兵借口第233章 门庭若市第022章 亩产第216章 方若兰的舅父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511章 进攻学说第158章 冤案第047章 官学和私学第519章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第671章 新农牧模式第656章 分工体系第417章 睿智的作战计划第581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第477章 投机与投资第240章 缉私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119章 拍案惊奇第240章 缉私第519章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第255章 婚后二三事第415章 潜伏的新阶层第355章 国之命脉第340章 目标,南京!第555章 关税第272章 吾未壮(本卷完)第678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230章 上海缉私总团第124章 林默珺的请求第495章 阳谋第423章 凝聚“共识”第530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第129章 葡萄牙船长第550章 授权第128章 海上来船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004章 龍王第597章 播州叛乱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285章 好巧啊,陆二爷第073章 于二公子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207章 航行澳门推一本朋友的书第309章 吊民伐罪(加更求票!)第489章 登陆,仁川第054章 抵捐第400章 李舜臣的选择第394章 当其无,有器之用第059章 新兵构想(加更)7月12日 早上这章中午十一点发第270章 小说引起的风暴第124章 林默珺的请求第454章 战争史的新一页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366章 新务运动第198章 解元!第395章 父与子,夫与妻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195章 投宿西禅寺第353章 内斗不止第625章 三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