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天子坐明堂

从白虎观中出来,刘宏只觉得五体四肢之内暖洋洋的似乎有使不完力气,听力和视力似乎都比之前敏锐许多,短短数月时间便有如此效果,他愈发觉得这个道人着实了不起,看来长生之说倒也不完全是虚妄。

白虎观之外,张让正带着一众黄门还在等候,护送刘宏的王越不知什么时候便离开了,这王越虽然有几分勇力,但是平时行事不算恭谨,刘宏也见怪不怪了,需要的时候,也总会出现的,此时也不多话,径直走向步辇所在。

“圣上起驾。”张让此时大喝一声,十六个小黄门便将步辇抬起,后面擎着织锦长扇与华盖的宫女缓步跟上,金吾卫的卫士们举着兵刃,威武堂堂地缓缓随着步辇而走。

刘宏坐在步辇之上,依旧还想着刚才观中所得知的事,也就是长生之事,内服丹药,外炼真气,足可长生八百载,只是刘宏不太相信,他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的皇帝了,知道本身才智都不是上选,不说高祖、光武,就是文帝、景帝、武帝、宣帝、明帝都远远不如,才智只是中人之选。

不过也比秦二世要好太多,朝中内外,虽然有不称心之处,但是大体上还是能插手一二,维持汉帝国的威仪,维持刘氏的江山社稷。

不过刘宏已经感觉到身体的虚弱了,他甚至觉得自己可能命不久矣,而此时他却没有成年皇子,王甫等人,罪莫大焉,何氏之罪也不小!

皇帝的步辇在金吾卫的护卫下在宫中行走,宫人们望见护卫天子的仪仗,纷纷下跪行礼,神色较往日更多了许多敬畏与恐惧。

他们都是宫廷食物链的底层,对于权力的变化比任何人都要敏感,刘宏真正掌控宫廷虽然时日已久,但是其实对于权力格局并未有多少改变。

比如宫中,说是皇帝为尊,但是皇后在宫中其实也能和皇帝分庭抗礼,这是汉制的原因,皇帝需要依靠外戚制衡朝廷,而皇后也可依靠外戚和皇帝相互制衡,宫中常侍自然也分别投靠,并且依靠资源修成绝顶武力,自身便有了护持。

而宫中庞大,不需生产,自然也是一个小天下的格局。

洛邑的皇宫分为南、北两宫,两宫之间以有屋顶覆盖的复道连接,南北长七里,所谓复道,是并列的三条路,中间一条,是皇帝专用的御道,两侧是臣僚、侍者走的道。

宫中每隔十步还设一卫士,侧立两厢,十分威武,南宫的北门与北宫的南门两阙相对,即诗中所说的“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整个宫城平面清楚地显示出一个“吕”字形。

南宫在汉以前就存在,初为新成周城,秦皇灭周统一天下后,将此城封给吕不韦,吕不韦精心经营,使此城规模雄伟,宏丽壮观。

高祖初都洛阳,继续沿用此城,并不断地修葺,使其保持着繁华的景象,到光武帝重兴汉室之后则进行了全面整修,正式作为皇宫。

南、北宫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阙门,门两侧有望楼为朱雀门,东为苍龙门,北为玄武门,西为白虎门。

南宫的玄武门与北宫的朱雀门经复道相连,南宫朱雀门作为皇宫的南正门与平城门相通而直达城外。

由于皇帝出行多经朱雀门,故此门最为尊贵,建筑也格外巍峨壮观,远在四十五里外的偃师遥望朱雀门阙,其上宛然与天相接,堪称洛邑之奇观。

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主体宫殿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

宫中中轴线东西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西侧两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东排为鸿德门、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门、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为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云台、兰台、阿阁、长秋宫、西宫。

东侧两排,西排为金马殿、铜马殿、敬法殿、章德殿、乐成门、乐成殿、温德殿和东宫;东排为侍中庐、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和东观。

中轴线两侧的四排宫殿与中轴线平行,使中轴线上的建筑更加突出和威严,这南北五排建筑若按与中轴线直交的横向排列,又可分为八排。

这样,每座宫殿建筑的前后左右都有直道与其他宫殿相通。因此俯视南宫地面,会看到一个格子形的布局,表现了建筑规整、对称的风格。

北宫主要是皇帝及妃嫔寝居的宫城,地位比南宫更加重要,因而建筑极尽豪华气派,章帝时有个叫梁鸿的人,一次与妻子孟光路过洛邑,看到都城宫殿壮丽宏伟的情形,又想到服役人们所受的痛苦和无休止的繁重劳动,于是就写了一首《五噫歌》。

歌词说:“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章帝看到自然是下令捉拿梁鸿,梁鸿从此改名换姓,东逃齐鲁,隐居起来了。

北宫的宫殿少于南宫,建筑也没有南宫的规整和对称,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温饬殿、安福殿、和欢殿、德阳门、德阳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

中轴线西只有半排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崇德殿、崇政殿、永乐宫,崇德殿南有两门,东金商、西神虎。

两门南面有两观,东增喜观、西白虎观,中轴线东有两排建筑,自南而北分别依次是:西为天禄殿、章台殿、含德殿、寿安殿、章德殿和崇德殿,东为永宁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和永安宫。

从白虎观到刘宏如今所居住的崇德殿距离并不长,刘宏终于回到了他的寝宫,步辇轻轻放下,天子又一次踏足在了他尚未能真正统治的土地上。

“陛下回銮。”伴随着殿外内侍拖长嗓子的叫唤,这样仿佛喇叭一样的响声又在崇德殿四面响了起来。

对于这样的场景,刘宏已经是司空见惯,他明白这是天子威仪的一部分,缓步走上崇德殿前汉白玉石阶。

“陛下,您回来啦。”一名小黄门从清凉殿里走出来,他穿着一件水湖蓝色的圆领袍服,外面罩着一件乌黑色的纱衣,脑袋顶着一顶乌纱帽子一溜小跑的从清凉殿里走出来。

刘宏抬眼看了看他,嘴角露出微笑点了点头。

“哎呦,不是奴婢胡说,那老道也忒过了些,就算是炼药讲道也不该误了陛下进膳的时辰,这都什么光景了,陛下的龙体,饿着了可不成啊……”这太监的嘴巴絮絮叨叨说起来没完,他一会说说老道的不是,一会又讲王越的不恭敬,还弯着腰双手从张让的胳膊上接过刘宏的右手把皇帝往崇德殿里引去。

中常侍,其秩为千石,后又增为比二千石,本无员数,明帝时定为四人,多以宦者担任此职,如顺帝、章帝、和帝时,曹腾、郑众、蔡伦都从小黄门迁为中常侍。

安帝时,和熹邓皇后临朝,中常侍都任用宦官,并授以重任,从此以后﹐居此位的宦官可权倾天下,员数也从四人增加到十人。

如今刘宏维持权势的延伸就是十常侍了,而十常侍都是由小黄门升任的,宫中宦官无不以此为目标。

眼下的崇德殿的小黄门就是一位有着远大理想的,眼前这位相貌堂堂的宦官,正是目前颇得刘宏信任的孙璋。

他也是目前最有机会升任中常侍的,与张让的关系也是极好,此人八面玲珑,十分会做人,在之前不仅将十常侍中两位赵忠、张让两位大佬也伺候的十分妥帖,便是对皇后何蜜伺候的也是滴水不漏,他负责崇德殿的一应事务,不管是皇帝刘宏还是皇后何蜜都十分满意。

“今晚吃什么?”刘宏忽然停下脚步问道,这问的自然是身边随侍的孙璋了。

孙璋闻言,稍微有些懵,按照最近三年的惯例,他从让一任崇德殿小黄门那里接过了皇帝之后,回到崇德殿之后,就是皇帝被他引导着去用膳,在用膳之后刘宏会看一会书然后就寝,十分有规律。

刘宏从来不会问他吃什么菜,也不会评论菜色如何,只是按单子随意看过,就命令内侍们为皇帝取来,所以皇帝今日的问题让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不过孙璋自然也不是草包,他立马就报上一串菜名。

“一道凉菜翠玉拌瓜,一道热菜蜜玉炒肉,主食香煎馒头,粥是粟米粥。”

刘宏闻言,不知口否,他也不喜口腹之欲,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丰富的美食。

刘宏走进崇德殿中,这间殿阁他已经生活了很多年,十分熟悉,内侍们早已将餐盘布好。

皇帝在餐桌上坐好,刘宏进食有些不满意,不过随之孙璋就立刻很有眼色的命人再上饭食,不一会内侍们又端上一只烤的焦酥的香鸡,几笼不同馅料的包子。

刘宏并不是挑剔饮食的老餮,不过孙璋的精心伺候还是让他的心情莫名得愉悦起来,刘宏已经考虑增添孙璋为中常侍了,成为十常侍,成为大汉王朝最顶尖权利人物之一。

“陛下,今晚看什么书?”刘宏随意的尝了鸡子之后,感觉饱腹就不在进食,此时孙璋使唤完宫人收拾打扫到差不多,就赶紧赶回来询问皇帝,依照刘宏的习惯,他在崇德殿歇息的时候,是要在睡前看一会书然后休息的。

至于在皇后和其他美人处,孙璋就不知道了,不过刘宏已经很久没有去过皇后处了,以前每个月还去上一次,而自大长秋赵忠被长公主除去之后,刘宏甚至几个月不曾去一次。

“《秦演义》看了一半还未看完,接着拿出来吧。”这是一本小说,出自燕国,是谁所写无人得知,不过是随着燕国商队贩卖的千金书其一,千金书是一整套的书籍,经史子集全有,每月的书目都不一样,这一套《秦演义》是写的大秦帝国的那些事,自秦孝公始,自秦亡,不过书目目前才出到秦惠文王时代,也是刘宏最感兴趣的一集,《秦演义》的第二集。

对于秦惠文王,刘宏很感兴趣,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迈入崭新时期,此时的秦国,在战国舞台上,已屹立起不容列国小视的身影。

秦惠文王上台即杀了商鞅,同时又坚定地延续商鞅之法,给秦国政治出现变局提供了想象空间,内部和外部的敌人从观望走向迫不及待。

这第二集一开始,一场血雨腥风正酝酿之中,齐、魏相王,邀秦惠文君观礼,秦惠文王把两国相王变成三国相王,当场提出亲自出席徐州三国相王之仪。

这一非同寻常之举带来了危机重重,先是魏王派死士半路劫杀,后是魏王威逼魏纾在婚礼上刺杀夫君秦惠文王,同时甘龙杜挚老世族集团与魏合谋,并策动义渠兵围咸阳,意在另立新君,废除商鞅新法。

然而,秦惠文王谋定后动,临危不乱,内外左右开弓,快刀斩乱麻,既瘫痪了齐魏联盟,解除了义渠兵祸,又一举铲除了甘龙老世族的复辟阴谋。

日趋强大的秦国,使列国陷于极度恐慌之中,战国进入大挑战大机遇时期,大批英才名士纷纷登上战国大舞台,各国关系不断重新洗牌。

犀首公孙衍离秦入魏游说六国结盟合纵,对秦国构成合围之势,秦国陷入空前大危机,年轻的秦国国君果断任用张仪,这是继秦孝公任用商鞅,秦国又一次君臣携手,成为流传千古又一段政治佳话。

于是,张仪频频出手,纵横捭阖,一次又一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险局,写下一篇留名青史的华彩乐章,以致今天看到,仍然让人惊叹,仍然熠熠生辉。

年轻的秦惠文君主,对内鼓励耕战,对外突破交困,交攻互用,虽时有险局,但交战布局错落有致,东出函谷,南下商於,西征巴蜀,北服义渠,秦惠文王为大秦霸业交出一份亮丽成绩单。

这给了刘宏一个很好的参考对象,要知道以往读史书,以他的智慧,很难看出其中的微言大义,却不如这演义之语,以故事言语,清晰的将国事剖析的明明白白。

第五十六章 寿宴(3)第二章 大胆第一百四十一章 突如其来的战争(3)第十一章 送舍利于杨广第五十七章 寿宴(5)第七十七章 妖道(一)第二十章 论剑(4)第二十章 金龙帮第十三章 回山第五十七章 江湖事江湖了(六)第四十六章 百晓生和孔雀翎第六十七章 天机(2)第十章 我要当教授(3)第二十七章 掌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杀宦第二十五章 贼第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3)第一百五十三章 荆州终归大汉国(一)第四十九章 一舞剑器动四方(4)第一百八十五章 逃窜第四十五章 在下杨伊(4)第三十三章 黑风双煞第一百七十九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六)第四十六章 百晓生和孔雀翎第十三章 练气士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错第七十九章 两难第六章 开门立派第九十四章 汉水血未休(十)第十章 杨公宝库(6)第四十章 收获第四十三章 俘虏第十二章 暗夜第十九章 强收徒弟(3)第四十章 埋伏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难事纷纷来(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惊闻恶讯纷纷来(二)第四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1)第四十章 葵花宝典第八十四章 独孤阀第六十八章 胜败之间第七十六章 女皇(2)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枪如林徐向东(二)第八十八章 迈步星空(2)第十六章 惩奸除恶(2)第四十四章 在下杨伊(3)第四十四章 一网打尽第二十七章 论剑(11)第二十二章 玉暖柔第十八章 开战第一百七十九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六)第六十七章 退敌第二十一章 江湖琐事第六十三章 刺客第十七章 练兵第三十六章 我佛慈悲第四十一章 天榜第十第四十九章 进展第六十章 晋升(五千字大章)第八十五章 搅动风云第二十八章 沈阳第十三章 魔门第二十七章 掌兵第三十四章 进化第三十九章 婚嫁第三十三章 笑傲江湖(1)第二十六章 借口第四十七章 屠龙刀千里争夺战第一百二十一章 探秘(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胁迫第一百二十三章 解救(一)第一章 巧合与意外第五章 杨公宝库(2)第三十章 薛衣人第三十二章 林朝英第二十章 狄云第九十七章 荆州安皇甫北上(上)第六十章 加快进度第八十三章 封侯第九十八掌 楚门的世界第六章 成果第五章 杨公宝库(2)第十六章 蔷薇剑燕南飞第四十四章 小场景第一百一十一章 纷至沓来第十章 血衣楼第五章 凤溪村口初相遇第六十章 邵将军惊闻秘讯 陈子川欲牧辽州第二十八章 沈阳第九十八章 荆州安皇甫北上(中)第八十六章 汉水血未休(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焚宫第一百零八章 VR院线第一百零五章 皇后第二十二章 飞马牧场(3)第十七章 冲突(2)第六十三章 刺客第八十四章 司马氏进退两难第一百一十三章 降维打击第三十一章 天龙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