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

是夜,文府晚宴,持续到亥时。

苏轼才恍恍惚惚的跟着张方平,出了文家大门。

骑上马,苏轼还有些恍惚。

“子瞻!”坐在肩舆上的张方平,看到苏轼的样子,笑了一声:“失望了?”

苏轼是君子,有赤子之心!

所以张方平一见就喜欢得不得了,视为子侄一样对待。

自然,张方平差不多能猜到苏轼恍惚的原因。

无非是光环破碎罢了。

苏轼叹了口气,道:“晚辈实在不知,该如何形容……”

他现在也搞不清楚自己现在的情况。

张方平微笑着道:“回去后,好好洗漱一下,好好睡一觉,明天和老夫去见一个人吧!”

“哦!”苏轼点点头,然后问道:“未知宣徽要带晚辈去见的是?”

“和司马君实截然相反的一个人!”张方平说道:“司马君实在洛阳,写了十五年的《资治通鉴》”

“而他在地方上为大行皇帝牧民十五载!”

“当朝右相,康国公韩子华!”

“韩绛吗?”苏轼楞了。

对这个人,苏轼印象不是很深。

只记得这位如今临危受命的右相,在熙宁时代曾两次宣麻。

第一次,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出镇陕西为陕西经略安抚使,全权主持沿边各路大军,攻略横山,然而因为后方出现了兵变,功亏一篑,只能回朝请罪,出知地方。

第二次,王安石辞相后推荐韩绛接任,十个月都没有,就急吼吼的把相位再次让给王安石。

坊间传说乃是因为吕惠卿太厉害,韩绛招架不住,就干脆一拍两散,把王安石召回汴京,让那个拗相公来对付吕惠卿。

除此之外,苏轼对韩绛的了解,一片空白。

韩绛在苏轼这里,甚至还没有其弟弟韩维、韩缜知名。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张方平道:“等子瞻见了韩子华,就会知道,古人为何会说这个话了!”

旧党元老,也不是立场一致的。

就当年韩魏公和富韩公,都尿不到一起。

何况是剩下的人?

相对来说,张方平因为隐退在应天府,所以知道韩绛的施政和为人。

主打一个不疾不徐,不紧不慢。

两人也常常聚在一起,作诗唱和。

算是比较熟悉的朋友吧!

当然也仅限于此了。

两人政见,其实截然不同,甚至有些针锋相对。

可,这有什么关系?

王安石都能把女儿嫁给吴充的儿子。

文彦博也能让他的长孙娶蔡确的侄女。

……

第二天四月乙酉(二十二)。

赵煦从延和殿听政结束,回到了福宁殿中。

今天朝会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

两宫据都堂上奏请求,下诏:

资政殿学士、银青光禄大夫、知扬州吕公著兼任侍读,并令入京赴阙。

天章阁待制、知庆州赵卨,改知延州。

朝议大夫、知河阳府、直集贤院范纯仁,馆阁升为直龙图阁,改知庆州,命赴阙入觐。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昌州刺史刘昌祚,令入阙述职。

应左相、润国公蔡确奏请,朝奉郎,监曹州酒税吴安持,权知滑州。

嗯,蔡确这是在卖好。

不过,上上辈子,蔡确的这波卖好,卖给了瞎子看,反而被人以为他退让了,变本加厉的攻击。

现在嘛,就不知道了。

而赵煦则见缝插针,趁机在朝会上提出他的要求,于是,在一片仁孝的天子的加恩下,太皇太后生母鲁国太夫人李氏,加封韩国、赵国太夫人,皇太后生母秦国夫人张氏,加秦国、鲁国太夫人。

已故赵国大长公主追封为燕国大长公主,加公主长子东染院使王殊为皇城使,拜成州团练使。

公主次子王殖,自六宅副使,进六宅使拜利州团练使。

外戚得官,就是这样简单。

当然,只要没有明确授给差遣,他们就没有任何实权,只能拿俸禄。

又因王安石变法,外戚、宗室、勋臣,若无实差,那么俸禄就要打折扣,一般是六折,好点的八折,差点的五折。

王安石说,这是和士大夫看齐——我们士大夫没有实际差遣也这样。

气的那些在汴京城当米虫的外戚宗室勋臣们,恨不得食其肉!

现在知道,为什么王安石那么招人恨了吧。

回想着朝会上的事情,赵煦就走到了屏风前,提起笔将今日的关键记下来。

知延州赵卨!

这是个种地小能手!

赵煦是在现代才知道的。

鄜延路那种连年征战的地方,在其治下,都能被他种满麦子。

尤其特别的是,作为一个士大夫,他可以和鄜延路的羌人头领们一起坐下来认真谈事。

让那些头领信服他。

这就不一般了。

众所周知,大宋士大夫们特别是赵卨这样级别的很少有这种肯弯下腰做事的。

ωωω●ttκΛ n●c o

很多人叫他们做一点实事,譬如工程营造之类的事情,马上就跳起来:此非圣朝优遇儒臣之制!

更让赵煦欣赏的是——以上成绩,是他在元祐时代,反反复复的政策变化中做出来的。

可惜,赵煦的上上辈子,根本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

他也死的很早,元祐四年、五年就去世了。

“看看以后能不能派点太医去……”赵煦想着。

这样一个会种地,肯做事,还能带兵的大臣,六十几岁就死了,太可惜了!

他若是可以多活一年,就能多种一年地。

投入产出比简直拉满!

赵煦正在屏风畅想着,赵卨在沿边等地,给他996种地打麦子的时候。

冯景走到他身旁,低声说道:“大家,臣在御厨,听到一件有趣的事情……”

“嗯?”

“似乎昨夜,文太师请了张宣徽和司马公燕饮,听说喝到了差不多亥时一刻才散场……”

“与会者中,甚至有名满天下的苏轼苏子瞻!”

赵煦的眼睛亮了。

石得一的探事司,这是在积极向锦衣卫转型吗?

连别人聚会都要记录一下散场时间!

难得!难得!

可惜,还是不如锦衣卫啊,锦衣卫这个时候,就该有人摸进去,贴在墙脚听听这些元老没事聚在一起,到底在谈什么了。

赵煦也不表态,只是嗯了一声,给了冯景一个眼神,让他去自己猜。

赵煦正打算换一下衣服,然后就去福宁殿后的御花园里,走一走,也和大自然接触接触。

宋用臣却在这个时候来了。

“大家……”他拿着一封通见司的入阙文书副本:“沈括刚刚抵京了!”

赵煦笑了起来:“善!”

“命通见司安排,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沈括,今日申时一刻崇政殿便殿陛见!”

“是!”

沈括是赵煦的私臣,他当然可以选择单独召见。

这个事情上,两宫都已经答应了——在两宫眼中,赵煦是个孩子,专一制造军器局就好比是他的玩具。

天子想要摆弄一下自己心爱的玩具,太正常不过了,可以理解。

“我见沈括时,崇政殿不可有外人!”赵煦嘱托道。

“臣明白!”

“告诉燕丞……”赵煦却还不放心:“让御龙左直第三直,现在就去崇政殿换防!”

燕丞就是燕达的长子,如今担任御龙左直第三直的都虞候。

“唯!”宋用臣先是楞了一下,然后才领命而去。

离开福宁殿这位大貂铛不由得想着:“看来专一制造军器局,大家是真的重视啊!”

“这是大家第一次如此重视一件事情……甚至做了这样周密的安排……”

先是要他将崇政殿的人,都遣散在外。

又是第一次给燕丞下令,让御龙左直的第三直这支天子最信任的禁卫,来把守崇政殿。

宋用臣忽然停下脚步。

“第三直都虞候燕丞,大家是怎么知道他的名字的?”

“登基时的册表吗?”

“嘶!”宋用臣倒吸一口凉气。

新君登基,册封有功群臣的表上,密密麻麻数百个名字。

燕达在其中,都排不进前二十。

何况是他的儿子?

但大家却能准确找到,并记下来。

大家的记忆力,竟是如斯恐怖吗?

宋用臣越发惶恐,也越发恭谨。

……

都堂门下,沈括忐忑的坐在令厅外的一个小小官廨里,紧张的等候着来自大内的旨意。

老实说,沈括现在有些坐立不安。

一是紧张!

大行皇帝遗命少主起复于他。

沈括原来以为是有书面文字手诏,但这一路上,通过和那位叫童贯的内臣打探,他才知道,是少主口授先帝旨意。

这让沈括倒吸了一口凉气——万一少主忘了,那他岂不是得永远被软禁在随州的那个院子里?

也让他对那位如今已经有了诸多传说在身的少主,有了深刻认知——一个八岁就已经能读通春秋,阐发圣人大义的少主。

一个八岁就能清楚记下大行皇帝要他记下的每一句话的少主。

这还不够恐怖吗?

这意味着得罪了他,他能记一辈子。

就像那位已经致仕的太子少师、宣徽南院使张方平。

这样记忆力超群的人,沈括很清楚,到底有多么难缠——但凡在他面前有一点不恭敬的样子。

他以后随时会想起来,也随时可能拿着这些事情找麻烦。

但这其实还不是沈括坐立不安的主因。

主因是他的妻子没跟他上京——张氏要回老家去接家人孩子一起上京。

这就实在让沈括不习惯。

好多天没被妻子揪头发,也好多天没被她掐腰了,更好多天没有听到张氏的咆哮。

沈括都怀疑自己可能生病了。

好在,他等的时间不算长。

很快的,宫里面降下旨意: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弥英阁讲书臣括,本日申时一刻,崇政殿陛见!

竟是……本日就召见?!

这让沈括越发的忐忑起来。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如今就像是当年第一次来到这皇城大内,准备参加殿试时的心情。

……

章惇在都堂的一侧,悄悄的看了一眼,那位已经换上了崭新的公服,戴着全新的展脚幞头的沈括。

可模样却苍老了许多,远远看着,甚至能看到些鬓间的华发。

“沈存中好像老了不少啊!”章惇想着:“才三年,居然就已经有了不少华发在鬓……”

“贬谪,真的那么折磨人吗?”

章惇不知道,因为他从来没有感受过什么是贬谪?

因为他从未犯过大错!

因为他自入仕以来,就一直走在正确的路上。

想了想,章惇悄悄的来到了李清臣的令厅里。

“邦直!”章惇一进门,就对李清臣说道:“你看到了吗?沈存中入京了!”

李清臣点点头,道:“方才,宫中已经降下了旨意,命沈括今日申时一刻,崇政殿陛见!”

“这是福宁殿里下的旨意!”

李清臣兼着中书侍郎,自然宫里面降下的旨意,首先要到他手里。

章惇听着,目光灼灼。

“福宁殿降下的?”

“还是今天就入宫陛见?”

他问道:“是天子的意思还是皇太后?”

李清臣摇摇头:“我只是臣子而已……怎会知道这种事情?”

263.第249章 新役法(2)379.第359章 宝津楼会议(3)第12章 刘惟简501.第475章 李师师的手段309.第294章 颗粒火药第549章 圣天子(2)457.第434章 踏营(1)174.第165章 章惇:难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345.第328章 战前部署251.第238章 三国的中秋节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韩绛193.第183章 过犹不及156.第147章 赵煦:乌鸦们,起来干活了!305.第290章 海洋的呼唤337.第320章 开战!开战!(5)227.第216章 赵煦鸠占鹊巢的计划 (8500月票227.第216章 赵煦鸠占鹊巢的计划 (8500月票244.第232章 梁太后:假意悔过,日后再犯 (244.第232章 梁太后:假意悔过,日后再犯 (第634章 龙丘居士传染链390.第370章 有钱一起赚252.第239章 新约(1)第491章 赵佶想改生辰?第504章 赵煦对孟皇后的回忆133.第128章 赵煦:吕惠卿 苏轼,现在尔等都107.第103章 想要为国捐躯的赵煦第577章 大和尚的反击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231.第219章 辽使的算计260.第246章 秉常:朕要生儿子253.第240章 新约(2)第535章 仁义在口,刀剑在手(2)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179.第170章 卧底194.第184章 司马光请郡107.第103章 想要为国捐躯的赵煦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615章 吃干抹净254.第241章 威权立矣!第22章 忽闻暗箭来186.第177章 汴京胆石贵465.第441章 求和第618章 棉甲303.第288章 吕嘉问:子继父道妙啊!第57章 元老之间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627章 文彦博:当今天子,谋定而后动244.第232章 梁太后:假意悔过,日后再犯 (85.第84章 想一鱼N吃的赵煦235.第223章 赵煦的解释220.第209章 乃圣乃神,乃文乃武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411.第390章 斗纽与带泄第565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路(1)第484章 卧龙凤雏 (为了道歉而加更)第582章 大和尚的钱,三七分账496.第470章 唯恐天下不乱的赵煦381.第361章 曹佾:想要命就赶紧还钱218.第207章 辽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554章 难道他的魂魄被恶鬼夺走了?第555章 逆鳞399.第379章 原木立信172.第163章 沈括:饼有点大!426.第403章 提议增加宰执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第541章 格物风潮(1)第589章 绝杀第587章 逼捐(4)【还债140】第63章 司马光入京446.第423章 灵活的红线129.第124章 准备看戏231.第219章 辽使的算计93.第91章 烈火烹油452.第429章 对曾布的安排268.第254章 张茂则之死(2)第63章 司马光入京第484章 卧龙凤雏 (为了道歉而加更)120.第115章 长胖长高了 (15500更新完毕,87.第86章 京东铁马(1)211.第201章 赵煦巧学成王282.第268章 再次接头152.第143章 吕公著入京第577章 大和尚的反击第39章 太子(2)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第620章 战局(2)第585章 逼捐(2)87.第86章 京东铁马(1)488.第462章 交趾认输第1章 花有重开日,人回少年时292.第277章 蔡京:我就要飞黄腾达了!第530章 难道他是天生的帝王?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第5章 心动的皇后第62章 条贯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们394.第374章 白酒风云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