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第123章 朕给旧党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

第123章 朕给旧党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定)

元丰八年,四月丙戊(二十三日)。

今日不是听政日,但来自天下州郡和都堂的奏报,依然经由通见司送入宫中。

向太后于是领着赵煦,在保慈宫里,一边批阅,一边教着赵煦理解这些事情。

而赵煦自然很乖,向太后教,他就听,向太后批阅他就乖乖的在旁边捶肩倒水,看的太皇太后也吃味不已。

于是赵煦立刻跑过去,也给太皇太后捶捶肩膀,倒倒茶水。

保慈宫中,顿时洋溢起欢乐的笑容。

而赵煦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的知道了,现在大宋天下在发生什么?

枢密院言:枢密副都承旨张山甫,自元丰以来,任职勤勉,无有过错,乞加恩。

命依故事,推恩张山甫子女。

乃录其子张咏为右班殿直,女婿陶器为太庙斋郎,特酬其劳!

嗯,这是大宋常态了。

高官的子女,必然有荫封!

但子孙不成器,也注定被内卷到极致的大宋官场卷碎。

最好的例子,就是那个赵煦恶趣味召回京城的晏几道了。

混了几十年,越混越回去,要不是赵煦拉他一把,他还得继续沉沦在地方,做不入流的差遣。

韩绛奏:保甲旧法,颇有不便,乞下诏,令天下保甲户保丁,久病及体弱者,或家丁不足二人者,及五等户有田不足二十亩者,罢保甲校阅。

两宫诏可。

这是韩绛射出的第一支箭!

也是保甲法改革的序幕。

赵煦一看就知道,韩绛这个糟老头子,肯定瞄着的是罢废除了河北河东陕西等边塞外其他地方的保甲。

但他不好直接提出来,就用这种办法日拱一卒。

知成都府吕大防上奏:大行皇帝推恩成都百姓准年与三万石米麦,低价售与成都贫弱之民,乞两宫依旧推恩,照此旧制,依旧拨米三万石与成都。

两宫自然从善如流。

然后就是一封御史弹劾。

弹劾的就是刚刚上奏的吕大防。

监察御史安惇奏:伏闻成都府逐年拨米三万石售与贫弱之民,近闻知府吕大防许官府举人置历购买,因缘请托,享此厚利,乞委官核实!

两宫看到这里,就都皱起眉头来。

“这吕大防,到底在做什么?”两宫都在心中犯嘀咕。

毕竟,前面吕大防还是一副为民做主,给两宫请示,请求两宫继续推恩,转头就有御史说他把这些朝廷低价拨的米,卖给了官户举人,当起了掮客。

这谁受得了?

一种被蒙蔽和欺骗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

这就是如今这个时代,要统治天下所面临的困境了。

信息上,严重的不对等!

当两个截然不同的说法,被摆在面前时,作为统治者,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做出判断——相信谁!

大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派出内臣到地方担任‘走马承受公事’,充作皇帝的眼睛和耳朵。

让这些人定期报告地方上的情况。

但这些派出去的内臣,经常被人腐蚀,成为了和地方官同流合污的存在。

他们的报告,也不在完全可信。

“六哥怎么看?”向太后拿着御史的弹章,问着在旁边的赵煦。

太皇太后也看了过来。

赵煦笑了一声,答道:“儿不太懂这些事情……”

“不过……儿有疑问……”

他拿着弹章:“这位御史的弹章,怎就恰到好处的出现在成都府的上奏后面?”

两宫听着,都是皱起眉头来。

是啊!

向太后立刻对石得一吩咐:“去取御史安惇的告身脚色来……”

取来一看,好家伙!

安惇,广安军人,太学上舍及第,为成都府教授,去年升任监察御史。

他就是成都府的人!

所以,解释的通了。

现在,就只有两个可能了。

一:吕大防真的在将原本应该要把低价卖给贫困百姓的米,卖给了当地的豪强大户,赚了中间价。

二:有人希望吕大防这么做,但他不肯,于是,就诬陷他,要把这个人调开!

哪一种最有可能呢?

所以,安惇意欲何为?

向太后和太皇太后对视了一眼,然后问赵煦:“六哥有什么想法吗?”

赵煦摇摇头:“儿不太懂……”

“不过……这个吕大防儿倒是知道一些……”

“嗯?”

“儿看过此人给父皇上奏的许多奏疏……也看过父皇对其的批示……”

“其中有一句,父皇是这么说的……”

“乃师张载,天下知名,国家大儒,望汝以张载名句自省自身……”

“当不负横渠教诲,不负朕之期盼……”

太皇太后想了想,问道:“横渠?张载?”

在殿中的石得一趁机躬身答道:“此国家前代大儒也!曾受范文正公指教,弃武从文,于横渠讲学,故号‘横渠先生’……”

“今已亡故,但留有横渠四句,至今为天下称颂……”

“那四句?”向太后对这种大儒,素来很有好感,于是问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于是,向太后和太皇太后,都是叹道:“吕大防既是这等大儒真传弟子……”

“又安能做此等蝇营狗苟之事!”

“此必为人诬陷也!”

简单吗?

但这就是现实。

在物理上的距离,使得事事都去详查的成本太高。

就只能寄希望于相信,某人的道德操守。

很幸运的是——这一次两宫赌对了。

吕大防这个人,是真的清廉!

在道德操守上,他没有问题。

这是赵煦上上辈子,章惇查了无数次的结果。

章惇用尽办法,都没有找到吕大防的毛病,只能揪着扣帽子。

从这里就能知道,吕大防绝不可能做那种事情。

而赵煦之所以,要帮一把吕大防。

自然有他的目的。

旧党才三派!

太少了!

朕给旧党加一味!

加上张载的横渠学派,凑足四派,岂不是很威风?!

可横渠学派在张载去世后就已经脑死亡,想要重新兴盛,就只能靠皇权下场了。

所以,赵煦才会出手,才会特意提及张载和横渠先生的名字。

这样子一来,其他人就该知道。

张载大名,赵煦是知道的,甚至是仰慕的。

就会有投机客出现,当然,最重要的是给横渠学派剩下的那些还在坚持的人希望。

譬如说游师雄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希望!

(本章完)

335.第318章 开战!开战!(3)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第612章 司马光之死(3)432.第409章 宋誓(1)第14章 通风报信449.第426章 韩绛:累了,毁灭吧!229.第217章 该害怕的是他们!423.第401章 大兴土木吧!太皇太后!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们181.第172章 人事第596章 西北狼烟(1)272.第258章 流血的兴庆府398.第378章 忠君报国的土司们第523章 说客(1)469.第445章 战后(1)199.第189章 文彦博:汝若是男儿身,那该多333.第316章 开战!开战!192.第182章 文彦博:司马十二要倒霉了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游瓦子456.第433章 山上没有水第511章 只有胡及受伤的世界454.第431章 交趾群臣:北朝能签澶渊之盟,144.第137章 火上浇油150.第141章 司马光的宣战书445.第422章 廷推之议第34章 命运之日(1)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19章 高太后:到头来,竟还不如六哥知礼数第499章 熙河(2)291.第276章 还是钓鱼167.第158章 高公纪:家贼,尔敢如此?第607章 战局(1)142.最后一天,求月票!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165.第156章 仁多保忠:梁乙逋,我誓杀汝!361.第342章 种家兄弟 (1)第640章 攻心为上269.第255章 血洗亲贤宅160.第151章 倾轧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第520章 辽国想嫁公主?351.第333章 锦囊妙计216.第205章 赵煦的底牌第17章 母子(1)第33章 瞬间爆炸!(求月票,求打赏,求追读409.第388章 开启潘多拉的魔盒327.第311章 工具人司马光(1) 【中秋快乐200.第190章 赐进士出身318.第302章 苏辙 (补更1)第599章 西北狼烟(4)240.第228章 难得硬气的太皇太后325.第309章 赵煦:要断章取义第625章 赵煦:尔等竟敢孩视于朕?77.第76章 祀在戎前第39章 太子(2)227.第216章 赵煦鸠占鹊巢的计划 (8500月票300.第285章 刘挚:小人无朋,君子有之!第550章 逆练神功司马光三月十二上书333.第316章 开战!开战!77.第76章 祀在戎前第537章 暴利95.第92章 上货!上货!(1)第10章 天子235.第223章 赵煦的解释300.第285章 刘挚:小人无朋,君子有之!488.第462章 交趾认输467.第443章 决战(1)第609章 吐蕃人的生存智慧第35章 命运之日(2)466.第442章 决战之前第7章 向皇后的手段168.第159章 报捷吧!第52章 重大情况通知!很重要!请各位读者赏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称颂六哥纯孝吗?第607章 战局(1)163.第154章 愤怒的韩绛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第528章 拿捏498.第472章 视察495.第469章 转移视线第38章 太子(1)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434.第411章 国书与报告434.第411章 国书与报告397.第377章 魏国大长公主的感谢233.第221章 这条鱼有点大第588章 逼捐(5)482.第456章 新的问题第536章 公摊与房贷391.第371章 糖衣炮弹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150.第141章 司马光的宣战书319.第303章 蔡京的决断426.第403章 提议增加宰执270.第256章 西夏起风云327.第311章 工具人司马光(1) 【中秋快乐第4章 扼住命运的咽喉480.第455章 韩绛被人恨死了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进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