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第163章 沈括:饼有点大!

元丰八年五月壬子(20)。

赵煦一早醒来,冯景带着宫女,服侍着他洗漱完,又送来早膳。

赵煦静静地一个人吃完,放下筷子,然后在冯景的服侍下,到了福宁殿后的御花园里散步。

“昨日,沈括怎么说?”赵煦问着。

“回禀大家,沈提举言:陛下圣明!”冯景答道。

赵煦笑了起来,又问道:“那他知道怎么做了吧?”

冯景不懂这些哑谜,但他老老实实的回答:“沈提举连夜向内库、开封府府库,调了大量胆矾石……”

他大着胆子,好奇的问道:“大家,沈提举这是要?”

赵煦微笑起来:“这是格物致知啊!圣人之学也!”

谁规定了,只许士大夫们依照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孔子、孟子、荀子的经义?

正所谓和尚摸得,贫道自也摸得。

赵煦只是不想浪费精力去辩经,但他可以扶持人来帮他辩经。

“将此话也告知沈括!”赵煦吩咐着:“圣人真意,博大精深!”

嗯……

可千万别把这个事情和道家的炼丹方术给扯到一起!

很麻烦的!

还是打上孔子他老人家的标签,使之成为圣人之学比较好。

打发走冯景,赵煦坐到花园的凉亭里。

上上辈子的记忆,在他心中回闪着。

胆水浸铜法!

是他上上辈子亲政后,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广的一项技术!

靠着此法,最高年产铜数十万斤!

说起来,胆水浸铜法,在元祐三年左右就已经有人献给朝廷了。

当时主政的户部侍郎苏辙果断的将之斥责为邪法。

还把这个事情得意洋洋的写成文章,到处散播。

也是多亏了苏辙,本着恨屋及乌的原则,赵煦亲政后听说了这个事情。

于是命人去寻胆水浸铜之术。

于是,有布衣张潜献书《浸铜要略》,试之,果然可以炼铜。

朝野大喜,全国推广。

只是,在当时人们不知原理,也不明白胆水怎么把铁变成了铜,以为是方术。

赵煦在现代的时候,终于知道了。

这是化学反应胆石溶解于水,就是亚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后,置换出铜。

和什么方术,根本不搭界。

想着这些,赵煦就扭头看向了邢妃阁的方向。

赵佶那个混蛋!

他这个哥哥辛辛苦苦,练的军队,积攒的财富,都被他毁了!

而胆水浸铜法的成功,也叫赵佶迷上了炼丹。

自称什么道君皇帝!

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德行!

……

沈括正在指挥着工匠,将胆矾石粉碎,然后放入一个个大水缸里浸泡。

“提举……宫里有旨意……”童贯来到他面前,低声说着。

“臣括听旨!”沈括连忙面朝皇城方向,拱手长拜。

“大家口谕:格物致知,圣人之学,博大精深……”

沈括听完,再拜道:“天子圣训,臣括铭记在心!”

然后他就站起身来,他的眼中放出精芒来。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作为士大夫,他的心脏在砰砰砰的跳!

他看向那个浸泡着胆矾的水缸,正在慢慢的变绿的水缸。

他感觉,水缸里似乎有着圣人的低语。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

此乃礼记之中的圣人原话!

沈括慢慢的握紧了拳头,他感觉,有一扇全新的门户,似乎正在被人推开。

一条光明大道,正在向他招手。

“少主推崇格物致知之道?”他想着。

这很关键!

自董仲舒以来,历代儒学要想登堂入室,获得天下认可,甚至成为天下显学,就必须得到皇权的支持和背书!

最好的例子,就是王安石的三经新义!

若无大行皇帝支持,三经新义哪来现在的地位?

别说成为国家取士的经典了,恐怕在王安石隐退后,就会和张载的关学一般渐渐沉沦。

而大行皇帝推崇三经新义,以其取士。

天下士大夫只要想追求功名,就必须去读三经新义。

久而久之,天下士人皆王安石门生!

百年之后,说不定王安石就会变成王子。

甚至可以在文宣王庙里看到他的塑像。

那我呢?

沈括感觉自己的心脏可能有些受不了了。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他喃喃自语着。

士大夫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

其中立言,是名垂千古的光明大道!

他回忆起那日在崇政殿里,少主屏退左右后,在他面前的模样和神色。

沈括知道的,这个少主不简单!绝对不简单!

所以……

若我可以以格物致知为基础,走出一条新的儒学之道,少主会支持?

我沈括沈存中,也能有机会和王安石一样不朽?

沈括深深呼出一口气。

这个饼太大他有些撑。

但是……沈括无法拒绝!

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也会为之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这可是成为‘子’的道路啊!

沈子!

多么好听的称呼!

悦耳至极!

……

赵煦此时正在保慈宫里,陪着两宫批阅奏疏。

今天的政务,依旧没有多少。

都是些赵煦登基后,三省两府拟好的,对于天下官员、士大夫推恩的诏命。

新君登基,自是要广恩泽于民。

其中,官员是关键中的关键。

不止文臣,武臣也要雨露均沾。

所以,各地都陆陆续续上报了,本路、本司辖区之中被冲替、勒停、除名的官员名单。

而三省有司则对这些人进行审核,将其中罪责最轻、表现最好的人挑出来,然后呈送御前,请求开恩,赦免这些人。

剩下的人,则依故事,减其待罪年限——一般来说,冲替、勒停、除名,都有年限,就和磨勘一样,到了年限就可以叙复,也就是重新启用。

不过这个权力在皇帝手里,只有皇帝特旨有司才敢启用这些人。

不然一般这种人,也就是恢复个官身。

想要在吏部要个差遣?

想都别想!

苏轼就是鲜活的例子!

赵煦坐在向太后旁边,看着向太后和太皇太后,一一允准有司所请。

他微微翘起嘴唇。

赵煦心里面明白,这些上报的名单里,搞不好有大量关系户。

不过,他没必要去做这个恶人。

陪着两宫,批阅完奏折,赵煦就回到福宁殿。

冯景来到他面前,轻声道:“大家,宋昭宣已经命人将您的话,带给沈提举了……”

赵煦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第610章 司马光之死(1)第626章 圣明天子第36章 命运之日(3)233.第221章 这条鱼有点大193.第183章 过犹不及392.第372章 优秀的匹配机制第543章 狡兔三窟378.第358章 宝津楼会议(2)362.第343章 种家兄弟(2)403.请假条340.第323章 辽使:南朝有事,我大辽必须帮459.第436章 无师自通的耶律琚115.第111章 吕惠卿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第640章 攻心为上441.第418章 恶龙347.第329章 辽 夏战略第496章 文彦博:我确实是老了!430.第407章 虚空造牌196.第186章312.第297章 三国刊行356.可以订阅了!第591章 郭贵的请求第549章 圣天子(2)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终于死心了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第505章 招供第570章 寿宴(2)第537章 暴利247.第235章 嘱托第24章 请君入瓮151.第142章 互相渗透 (6500票加更!)96.第93章 上货!上货!(2) 【大章求追定84.第83章 烦躁的钓鱼人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第536章 公摊与房贷450.第427章 廷推(1)199.第189章 文彦博:汝若是男儿身,那该多第497章 两宫的裂痕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第540章 御前演武第614章 黄毛之心130.第125章 心累的司马光251.第238章 三国的中秋节287.第273章 重禄仓法426.第403章 提议增加宰执391.第371章 糖衣炮弹430.第407章 虚空造牌302.第287章 贬官第8章 故园投足总阳春318.第302章 苏辙 (补更1)397.第377章 魏国大长公主的感谢265.第251章 兰州第582章 大和尚的钱,三七分账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175.第166章 自有大儒会为朕解经251.第238章 三国的中秋节132.第127章 分裂的痕迹98.第95章 文彦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293.第278章 深夜边报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232.第220章 辽使:我们遇到了一个怪物!第583章 和尚也得讲政治第579章 茶香四溢第498章 熙河(1)295.第280章 蔡京84.第83章 烦躁的钓鱼人第644章 视察391.第371章 糖衣炮弹117.司马光四月十七日洛阳上书第599章 西北狼烟(4)第495章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330.九月总结。第581章 财神爷爷下凡了492.第466章 章惇的相位危机318.第302章 苏辙 (补更1)第6章 儿科圣手第607章 战局(1)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492章 朕爱叔叔第64章 人心变易第14章 通风报信245.第233章 太医局改革218.第207章 辽使眼中的魔法:交子263.第249章 新役法(2)第577章 大和尚的反击244.第232章 梁太后:假意悔过,日后再犯 (76.第75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180.第171章 吕公著的上书389.第369章 赵煦:他们应该感恩戴德261.第247章 赵煦:还是灭了西贼最划算231.第219章 辽使的算计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纪的美官第573章 外交(1)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第568章 见贤思齐364.第344章 千古佳话493.第467章 大宋中兴离不开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