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第173章 挟契丹自重!

第173章 挟契丹自重!

赵煦睁开眼睛,便看到了向太后坐在榻前的身影。

“母后怎来了?”赵煦问道。

向太后叹了口气,将两封誊写的边报,拿给赵煦看。

“这是昨夜收到的边报……”

“吕惠卿言:西贼残暴,寇我不成,竟暴虐于横山各部!”

“各部首领,泣血以求,求我王师出塞,接其各部入境,以为我朝边户……”

“折克行也说,近日来多见,横山羌部,扶老携幼,逃入我境……”

赵煦接过来,拿在手里看了看。

吕惠卿也好,折克行也罢。

都是他很熟悉的人。

所以,他只扫了一眼,就大概明白,吕惠卿这个满肚子坏水的福建子,恐怕又在搞事了。

这是吕惠卿的性格。

生命不息,搞事不止!

无论在朝堂还是在地方,这位熙宁变法的‘护法善神’,总是这样的。

他总是带着旺盛的精力,不断的想方设法的在他身边掀起一次又一次的事端。

除了王安石、赵煦的父皇,还有上上辈子亲政后的赵煦外。

没有人能按得住这个福建来的相公。

向太后在赵煦看的时候,在旁边接着说道:“除了边报外,吕惠卿也送了一封横山各部首领的血书……”

“文字恳切,言辞谦卑……乞以我朝王师援手……以救倒悬之民……”

若只是两个边臣的边报,向太后或许还不会这样纠结。

她甚至早就在昨天晚上接到边报的时候,就给了吕惠卿批复:不得生事!

可有了横山各部的血书以后,事情就不一样了。

向太后就纠结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

各部求援,若大宋见死不救,就等于将横山各部推给西贼。

向太后虽然没有什么军国经验,但也可以靠着自己朴素的道德和认知,知道若是这样做了,以后横山羌部就不会有人心向大宋了。

横山羌部、党项,诸部足足有百万之众。

这些人生在沿边长在横山。

若他们全体倒戈西贼,西贼国力必然增长!

如此一来,六哥将来岂不是要面对一个比今天更强大的西贼?

赵煦假装看着边报,实则在心里开始思索。

吕惠卿擅作主张,让他很忧虑。

可又不得不给吕惠卿擦屁股,想办法在朝堂上圆过来。

想到这里,赵煦就问道:“母后,可曾和髃臣们商议?”

向太后摇摇头:“还未……”

赵煦点点,还没有下都堂,这就好!

只要未下都堂,这个事情就可以暂时控制在小范围内,舆论就不会立刻发作。

“六哥,该怎么处理?”向太后问着。

赵煦想了想,轻声道:“母后,朕读《春秋》,观圣人之微言大义,皆以戎狄不称人也!”

“若称人则必因戎狄行仁义之事!”

“仁义不兴,则攻守之势异也!”

“我大宋仁义之邦,礼仪之国,若连仁义之事都不做,何称中国?”

“北朝使者,如今已经入境……”

“儿担心……若是我朝因惧兴兵而不救远方之民……恐北使有轻我朝之心!”

先把孔子的牌坊立起来。

然后反手一个友邦惊诧,挟契丹自重。

这是赵煦急切之间,暂时能想到的办法。

不过,很好用!

向太后听完,也是点头:“六哥说得对!”

这些日子,她和太皇太后亲自教六哥春秋经义。

自然知道,整部春秋,包括谷梁传的解释,戎狄四夷,基本不称人。

其后缀是没有‘人’这个名词的。

经义上也说的很清楚:此圣人特贬之!

但也有例外!

戎狄做了好事,行了仁义或者遵守礼法的时候,他们就能摇身一变在圣人笔下有一个‘狄人’、‘戎人’的称呼。

戎狄行仁义,尚且可被圣人称人。

堂堂大宋,若失了仁义礼法,四夷如何看待?天下人又如何看待?

尤其是,北使已经入境了!

向太后可是听说过的。

北朝开国之主耶律阿保机,生平最崇拜汉高祖刘邦,自诩为刘邦后人。

契丹的后族萧氏,更是直接明牌:我乃汉丞相萧何之后!

此外,北朝制度,分南院北院,其中南院完全照抄的大宋文法,只稍作了改变!

昨日,向太后还问了邓润甫,北朝君臣如何看待大宋的问题。

得到了一个叫向太后心惊的答案:北虏蔑视我朝!

至于如何蔑视的邓润甫不敢说,只是暗示:我朝如何看北虏,大抵北虏也是如何看我朝……

大宋将北朝契丹,视为北虏。

那么,契丹人怎么看大宋?南蛮?南寇?还是汴贼?

向太后只是想到这一节就忧心忡忡。

和西贼比起来,北朝契丹,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在向太后心中,是绝不能让北朝轻视大宋,特别是六哥治下的大宋!

于是,她道:“那母后去和太母商议一下……”

赵煦点点头,说道:“最好也请西府两位执政,也一起商议商议……”

“这等军国之事,还是需要执政们参谋……”

这就是把东府,隔离在这个事情的决策圈外。

向太后点点头:“六哥所言甚是!”

“确实需要和西府两位执政通气!”

于是,向太后便去了保慈宫寻太皇太后商议此事。

而赵煦则在福宁殿里,慢条斯理的洗漱然后用膳。

等吃饱了,他才带着人,前往保慈宫。

赵煦到保慈宫里的时候,西府两位执政,已经被传召到了殿前。

正在和两宫汇报着事情。

见到赵煦到来,他们连忙持芴退避一侧,同时行礼:“臣等恭问圣躬万福!”

赵煦点点头:“朕万福!”

然后到了两宫帷幕里,给两宫请了安。

在这个过程中,赵煦观察了一下,太皇太后的神色,并无异样。

于是赵煦笑着坐到了两宫身边,问道:“太母、母后,两位执政怎么说的?”

向太后答道:“六哥,两位执政也都言:天子新即位,北使已经入境……若我朝连救横山受难之人都不愿……恐北使以为我朝无人……”

太皇太后则道:“老身只担心,边臣生事,借机挑衅,酿成大战,致生灵涂炭……”

赵煦听着就懂了。

只要不发生大战,那么太皇太后其实也支持来一次横山特别军事行动!

于是,赵煦道:“那就下诏严格训诫吕惠卿等,令其不可在救人之外生事!不然国法无情,定不轻饶!”

两宫听了,都是眼睛一亮:“官家的主意好!”

(本章完)

480.第455章 韩绛被人恨死了364.第344章 千古佳话第533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2)83.第82章 进击的曾布第612章 司马光之死(3)268.第254章 张茂则之死(2)419.第397章 伤兵院433.第410章 宋誓(2)233.第221章 这条鱼有点大150.第141章 司马光的宣战书331.第314章 大宋禁军481.感冒了427.第404章 交趾:难道是吕惠卿南下?103.第100章 人的悲欢总是不同117.司马光四月十七日洛阳上书489.第463章 王大枪的奇妙之旅226.第215章 罢三路保甲386.第366章 谋国233.第221章 这条鱼有点大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发!立刻下都堂!第514章 贾种民:汴京城能自己长金子了!(新春快乐)104.两宣麻大拜除。257.更新要晚一点476.第451章 司马光:陛下定与我一般,心忧501.第475章 李师师的手段第600章 西北狼烟(5)【51快乐】204.第194章 辽使:让我试试南朝小皇帝的成第69章 宋用臣(2)413.第392章 童贯的野望240.第228章 难得硬气的太皇太后第8章 故园投足总阳春158.第149章 天生圣君 (6500月票加更)220.第209章 乃圣乃神,乃文乃武486.第460章 下次一定第504章 赵煦对孟皇后的回忆82.第81章 王珪之死218.第207章 辽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40章 太子(3)第47章 司马光422.第400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278.第264章 君臣独对(1)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第37章 间幕:兄弟第542章 格物风潮(2)482.第456章 新的问题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戏就已经很好了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120.第115章 长胖长高了 (15500更新完毕,209.第199章 辽使入京406.第385章 大宋养士百二十年,仗义死节就389.第369章 赵煦:他们应该感恩戴德195.第185章 赵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兴,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难解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613章 议谥111.第107章 李宪回朝256.第243章 母慈子孝289.更新要晚一点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142.最后一天,求月票!212.第202章 加一分421.第399章 赵煦:韩绛怎生了这么笨的孙子276.第262章 章惇求对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纪的美官151.第142章 互相渗透 (6500票加更!)468.第444章 决战(2)341.第324章 封妻荫子245.第233章 太医局改革297.第282章 招考吏员199.第189章 文彦博:汝若是男儿身,那该多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第528章 拿捏426.第403章 提议增加宰执140.第134章 司马光:连尧夫也已经退缩了吗486.第460章 下次一定第620章 战局(2)98.第95章 文彦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357.第338章 爱上厨艺的王安石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诱降攻势459.第436章 无师自通的耶律琚第2章 自古天家孝子不败391.第371章 糖衣炮弹481.感冒了472.第448章 司马光在行动(1)458.第435章 踏营(2)第521章 汴京学府的商业逻辑214.第204章 赵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第500章 出幸文府(1)247.第235章 嘱托120.第115章 长胖长高了 (15500更新完毕,124.第119章 画饼 (12500更新完毕,继续求403.请假条第526章 文彦博:还是得继续攒嫁妆359.第340章 朕祈雨成功了!251.第238章 三国的中秋节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苏轼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411.第390章 斗纽与带泄195.第185章 赵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