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戏就已经很好了

随着连续数日的放晴,黄河的水位,终于从危险位置退下。

从大名府向北,两三百里的河堤上,无数人都舒了一口气。

总算是……撑过来了!

征调来守河堤的禁军和厢军,美滋滋的带着绢布,揣着一大袋的铜钱,兴高采烈的在各自长官的率领下,返回驻泊地。

有良心的,可能会回家一趟,把这次赚的赏钱、绢布给家里的浑家。

没良心的,大抵已经在想着驻泊地附近的勾栏和瓦子了。

是的……

我大宋禁军的驻泊地在哪里。

瓦子、勾栏就会跟到哪里。

这是时代特色,谁都无法阻止、避免。

而河堤两岸,被征调或者自告奋勇来守堤的百姓,也没有白来。

一天一百二十钱的工钱,全部结算到位。

苗授带来的四个指挥的上四军禁军,就是专门负责这个事情的。

而苗授有天子手诏授权整个河北没有人敢说闲话。

大量铜钱和绢布,就这样流入了河北民间。

可以预计,未来两个月,河北商贸都会繁荣一段时间。

站在河堤上,章惇看着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营地。

他也露出了笑容来。

“可以回京复旨了!”他说道。

只是,章惇扫视一圈人,并没有看到宋用臣的身影。

于是,章惇问道:“宋昭宣呢?”

苗授答道:“昭宣已受旨意,就任提点东流河道勘察大使,昨日便已率部出发,前往德州勘探东流河道淤积情况……”

“嗯?”章惇皱起眉头来:“又有人提议复黄河故道?”

这是他最害怕的事情。

已经搞过两次回河运动了,再来一次,谁吃得消?

苗授笑着道:“省佐不必忧心,只是勘察东流河道,据说从今年开始,每年冬季都要在东流河道淤积之地,进行清淤……”

“哦……”章惇放下心来,只是清淤的话,他也就不担心了。

就怕回河!

熙宁四年的回河,直接让黄河水冲进御河,将御河堵塞。

河北前线的雄州、霸州的军粮补给,从此就需要从陆路运输。

而这是章惇亲历的惨剧!

只是……

“钱从何来?”章惇问道。

苗授摇了摇头,但他想起了一个事情,道:“省佐,末将的部下,这些日子在民间,听到了很多议论……”

“河北百姓,尤其是生活在河道两侧的百姓,近来都在说……”

“这免役钱交的好!”

“若非有免役法照过去,大河恐怕就要溃堤了……”

这是事实!

这次秋汛,整个河北都提心吊胆。

要不是天子拨下的财帛,使得河防要什么有什么!

光是工匠,就征集了三千多人。

以此营造各种器械和治河工具、运输车辆。

光是运土的鸡公车,就打造了上千辆!

在财帛的激励下,无论是民夫还是军队,抢险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仅仅是在大名府地段,就抢险百十次!

其中危险的管涌数十次之多!

这都是钱砸下来的。

而朝堂的大手笔,地方上的百姓不是瞎子、傻子,自然感受得出来。

尤其是和熙宁四年、十年的大灾对照后。

河北路的百姓,特别是生活在靠近河道两侧的百姓们,当然知道自己交的钱,没有白交。

哪怕是那些过去每年要交两三千贯的形势户们,如今也在给免役法唱赞歌了——河北的大水淹下来,是真的会淹掉他们的土地、产业和祖坟的!

章惇想着这些,微微吁出一口气,对苗授道:“那将军便与某一起上书汴京,请求卸任差遣吧!”

“末将谨从省佐之命!”

……

宋用臣骑在马上,站在东流河道的堤岸上。

他望着这条滚滚向东,流向德州的大河。

这条河道就远没有北流道那么宽广了,流量不及北流道的一半,流速就更慢了。

宋用臣是治水的老行家了,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水性向下,北流道的地势比东流道要低很多。

自然,黄河水就会更多的向北而去,而非向东而走。

同样的道理,东流道的流速和流量,都比北流道小所以,这条河道的泥沙淤积情况,恐怕不容乐观!

“先仔细沿途勘察,记录河道走势……”宋用臣对着他身边跟着的都水监官员们吩咐:“尤其要关注河湾等泥沙淤积情况严重之地!”

“未来数十年,河北能否安生,就全赖诸公此番查河了!”

“诺!”官员们在马背上拱手应命。

这些官员,都是宋用臣按照旨意,从河北路精挑细选出来的。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家乡桑梓都在黄河两岸!

关乎宗族和祖坟安危,由不得他们不卖命。

于是,数十骑散往四方。

他们每个人都负责一道河段,而宋用臣则要将整条东流道都看一遍,并绘制这条河道的流经图。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任务——寻找一个地势低洼,人口稀疏,经济匮乏的地方,作为将来大灾的泄洪区。

……

元丰八年八月壬午(二十一)

江宁府,半山园。 王安石穿着素白的袍服,慵懒的坐着,披散着已经渐渐霜白的头发,抚弄着琴弦。

随着悠扬的琴声,整个半山园,都仿佛沉浸在音符之中。

在王安石的对面,他的弟弟王安礼,端正的坐着,听着王安石的琴音。

悠扬、潇洒、空寂……

王安礼叹了一声,他知道的,音声就是心声。

特别是对他的长兄这样的人来说,他从来懒得掩饰自己的内心。

高兴就是高兴,开心就是开心,不开心就是不开心,不想当官就是不想当官。

从来不愿和人玩什么三请三让的把戏,更懒得附和世俗之见。

这就是他的长兄——王介甫。

天下独一无二的奇男子!

一以贯之的君子人物!

良久,琴声停歇,王安礼抚掌赞了一句:“大兄的琴技,又高明了几分……”

王安石甩手道:“琴之一道,不过是个人的娱乐而已……就算有进益,也不值一提!”

然后他就看向王安礼,问道:“和甫一向无事不登三宝殿……”

“今日特地上门,是为了汴京之事吧?”

王安礼对自己的哥哥,当然是了解的,他点点头,道:“正是因为听说了汴京的事情……”

“小弟看不懂,便只能厚颜请兄长解惑……”

“宋辽新约……我朝究竟是吃亏了,还是得利了?”

“还请兄长示下!”

王安礼说完,就和年轻时一样,长身一拜。

他知道,他的长兄是这个天下有数的经济奇才!

这个事情,求教于王安石是最合适的。

王安石却是哈哈大笑,看着王安礼道:“这就要看和甫是怎么看待钱帛的了!”

王安礼不太懂,道:“请兄长赐教……”

王安礼当然想回到汴京。

回到都堂上回到那执掌天下大权的位置上。

王安石随手拨弄了一下琴弦后,就说道:“和甫,上古之时先王结绳记事之际,以何物为钱?”

王安礼自然知道,便答道:“乃是以贝为钱!”

这是说文解字里就明确记录的事情。

古者货贝而宝龟!

“缘何如今,以铜为钱?”王安石追问:“为何四川、陕西可以铁为钱?”

王安礼愣住了。

“和甫认真想想吧……想清楚了,自然知晓答案……”

王安礼的眼中闪现出莫名的色泽。

他看向王安石:“兄长的意思是……天子……天子欲以交子为钱?”

王安石笑了:“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

“拿着本来给辽人的白银、绢布当本钱,来行大宋钱帛交子化之事……”

王安礼咽了咽口水。

“若老夫没有猜错,这还只是个开始……”

“搞不好两三年后,辽人就会将他们的金银送来大宋,求着大宋给他们印交子了!”

辽国缺铜,比大宋更缺!

所以辽国也是铁钱大行其道,而铁钱笨重且容易生锈,流通性很差。于是,辽国的钱荒比大宋更甚!

这是王安石当年在汴京为相就已经看破的事情。

只是王安石怎么都没有想到,那位少年天子,居然会利用这一点,让辽人心甘情愿的给大宋当起了货币交子化的牺牲。

当王安石知道这个事情后,他的脑子顿时一个激灵。

脑子仿佛被人开了一个窗。

无数奇思妙想,在大脑中此起彼伏,让他精神振奋,甚至一度起过‘是不是回汴京看一看’的想法。

但这个想法只维持了数息时间,就自然熄灭。

王安石很清楚。

那位少年天子,若想召见他,一道旨意送来江宁,难道还有人敢拦着天子召见先帝器重的宰执元老不成?

但他没有!

所以,自己这个糟老头子还是别去丢人现眼,给人添乱了。

况且,在江宁看戏,岂不美哉?

前些时日,王安石可是听说了,在陈州的司马光,被一些胥吏搞得手忙脚乱。

最后不得已,靠着杀人才立了威,叫上下官吏都听话。

然而……

若是杀人就可以让上下官吏老实。

也就没有那句话了——胥吏,皆曰可杀!

多少进士,多少词臣,多少文章风流人物,最后都栽在下面的的胥吏手中!

这可是斑斑血泪的教训!

故而,才有那句话:猛将必起于行伍,宰相必取于州郡。

没有接受州郡考验,没有能把上上下下的胥吏都驯服的本事的人,不配为宰执!

注:北宋军队的陋习……一言难尽。

南渡后的宋军,也依旧如此,根据史料记载,宋军在临安复刻了在汴京的种种享受。

包括但不限于瓦子、勾栏、半掩门……

所以才有那句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498章 熙河(1)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队起飞!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431.第408章 感动的群臣119.第114章 司马牛420.第398章 汴京风云第482章 太学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376.第356章 大奥第583章 和尚也得讲政治第601章 第五百九十七 开战(1)254.第241章 威权立矣!125.第120章 君前独对213.第203章 养女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256.第243章 母慈子孝第640章 攻心为上92.人事原因。208.第198章 横渠门下110.第106章 起复的沈括和入京的苏轼 【四更第589章 绝杀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266.第252章 各自的上书第638章 伎术官的春天(1)第62章 条贯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136.今天没有了第527章 被嫁妆压迫的狄咏101.第98章 平章军国重事408.第387章 立功心切的大宋武将们第38章 太子(1)第42章 卡bug第583章 和尚也得讲政治第498章 熙河(1)150.第141章 司马光的宣战书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459.第436章 无师自通的耶律琚225.第214章 开心的王安石407.第386章 测试第588章 逼捐(5)405.第384章 小官家是圣君啊!131.第126章 范纯仁入京451.第428章 廷推(2)第56章 韩绛第18章 母子(2)150.第141章 司马光的宣战书291.第276章 还是钓鱼338.第321章 天子赐神物222.第211章 激进派在行动126.第121章 沈括的想法443.第420章 司马光的最后执念330.九月总结。第542章 格物风潮(2)第29章 儒学就是如此76.第75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545章 朱砂痣不敌白月光第487章 这是陷阱!330.九月总结。193.第183章 过犹不及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诱降攻势455.第432章 李常杰:老夫将再次拯救大越183.第174章 司马光:张之谏不该被罪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85.第84章 想一鱼N吃的赵煦第484章 卧龙凤雏 (为了道歉而加更)318.第302章 苏辙 (补更1)333.第316章 开战!开战!346.请假条426.第403章 提议增加宰执391.第371章 糖衣炮弹498.第472章 视察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诱232.第220章 辽使:我们遇到了一个怪物!132.第127章 分裂的痕迹468.第444章 决战(2)225.第214章 开心的王安石第579章 茶香四溢301.第286章 汉明之质 唐宣之德第33章 瞬间爆炸!(求月票,求打赏,求追读第39章 太子(2)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终于死心了304.第289章 宋辽友谊,蒸蒸日上!( 电饭煲第619章 战局(1)86.第85章 赵煦上上辈子的梦魇记忆229.第217章 该害怕的是他们!150.第141章 司马光的宣战书第505章 招供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诱降攻势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转变第519章 火热的房产(1)445.第422章 廷推之议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300.第285章 刘挚:小人无朋,君子有之!第529章 蚕盐第8章 故园投足总阳春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240.第228章 难得硬气的太皇太后441.第418章 恶龙373.第353章 向太后的提醒224.第213章 黄履请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