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第302章 苏辙 (补更1)

苏颂直到回到家,脑子都是嗡嗡嗡的,心情更是久久没有平复。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在六十五岁的年纪,还能遇到一位对他礼敬有加,恩宠备至的天子!

而且这位陛下,才十一岁!

回忆着御前的细节,苏颂的心情更加激动。

家人们,却都围着他。他都浑然不觉。

直到妻子辛氏,唤了好几次官人,他才终于回过神来。

“御前对奏如何?”辛氏问道。

苏颂满怀感激的道:“当今天子圣明,优遇老臣,欲用我为开封府之臣!”

“开封府?”苏颂在京待阙的次子苏嘉疑惑起来:“大人,我听说如今的开封府乃是蔡元长……难道,官家欲罢蔡元长?”

“不像啊……”苏嘉对朝政还是很关注的。

所以他知道,现在蔡京正得圣眷。

而且,蔡京在开封府做的很不错!

不止天子喜欢他,听说连朝中宰执也欣赏他,特别是左相韩绛,对其赞赏不已,还屡次在两宫面前称赞蔡京,说他:必可为来日国家栋梁之才!

“不会是开封府!”苏颂也知道这个事情:“大概应该是府界诸县镇公事!”

这是他在嘉佑八年到治平二年时,曾担任的职务。

如今兜兜转转,重新出任了这个官职。

连苏颂自己都觉得有些唏嘘。

“可是……大人都已经是待制重臣了……这会不会……”

苏颂笑了起来:“每五日就至少能见到一次天子的府界公事……”

“天下待制大臣,都会抢着做!”

在大宋,决定一个官职差遣,优厚与否的,永远是与距离天子的远近挂钩。

父子正说着话,门外就有着下人来通报:“官人,门外有官人,自称‘晚辈末学后进苏辙’求见!”

苏颂立刻站起身来:“子由来了……快快有请!”

苏辙的父亲苏洵,和苏颂是知己好友。

两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缘故,苏洵去世后,苏轼、苏辙兄弟,也得到了苏颂的许多照顾、指点。

相较而言,苏颂和苏轼走的更亲密一些。

五月的时候,苏轼入京,就曾多次拜谒苏颂离京的时候,还来苏颂家里辞别过。

苏辙则来往比较少,这也和苏辙的性格有关。

他和苏轼的性格完全不同。

苏轼就是个到那里都大大咧咧,喜欢热闹,也喜欢到处和人说话的人。

苏辙则沉稳内敛的多,入京后就只来拜见过两次次苏颂。

自从出任了经筵官后,就再没有来过了。

他自己也写过信,说明过情况——今为天子经筵,朝廷法度在,望叔父见谅!

苏颂对此很理解,甚至非常支持。

这才是朝廷大臣该有的态度!

只是,苏辙今日忽然登门,为的是何事?

苏颂有些不太明白。

但他知道,肯定是公事!

于是,命人将苏辙,请到了他的书房中。

苏颂在书房里,接见了苏辙。

苏辙一见面,顿时就拜道:“晚辈见过叔父!”

他父亲和苏颂,乃是‘宗盟之好’。

两人以世兄论教,自然,苏轼、苏辙就是苏颂的子侄。

苏颂扶起苏辙,道:“子由不必多礼……”

两人落座后,苏颂就问道:“子由今日忽然登门,不知所为何事?”

苏辙拱手道:“小侄听闻叔父,今日入宫陛见,天子欲重用之……”

“小侄思及叔父往日教导之恩,故此特地登门,为叔父送几篇天子往日赏给小侄的御制诗词文字……”“或许,可助叔父……”

说着就要从怀中取出那几篇天子在经筵上所做,后来赐给他的御制诗。

这也正是经筵官们的优势所在。

他们不仅仅和天子关系亲密,还可以接触到天子的诗词文章,从文字之中知晓天子的志向、想法。

而这些事情,他们轻易不会对外透露。

一则风险很大,二则这是属于经筵官们的秘密。

苏颂却立刻摇头道:“子由好意,老夫心领了!”

“只是,揣测圣心,非臣子所为!”

他本心就不是那种会钻营的人,何况,今日御前官家可亲口说了先帝对他的评价。

哪怕只是为了先帝的那几句话,他苏颂也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苏辙见着苏颂的样子大感钦佩!

若是旁人恐怕不止想要天子的文字,还想要知道那些天子在经筵上的故事。

于是,苏辙起身恭拜:“叔父高风亮节,小侄钦佩,愿以叔父为榜样!”

若是一般人,可能也就说说而已。

但苏辙这个人,说过的话,是绝对会做到的。

这一点,苏颂是知道的。

就像今日这样的事情,其实苏辙只会对他这样做。

其他人都不可能让其打破他的原则(苏轼例外)。

于是,扶起苏辙,道:“子由不必学老夫!子由该有自己的道!”

“就如文字……”苏颂语重心长的说道:“乃父、乃兄,是乃父、乃兄……”

“子由的诗词痕迹太重了!”

苏辙听着,拜谢道:“叔父教诲,小侄铭记于心……只是……奈何多年之习,一时难以更正!”

他的父亲苏洵,他的兄长苏轼。

和他太近,对他影响太大了!

尤其是兄长苏轼,那豪放的文风,让他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要模仿、追随。

偏偏,他根本学不到苏轼的豪放、不羁。

对苏辙来说,他自己感觉,他恐怕要五十岁、六十岁以后才可能走出属于他的道来。

苏颂也知道,于是点点头,然后转身走到书房的一角,拿起一本诗集。

“这是欧阳文忠公,昔年赠老夫的一些文章,许多都不曾公开过……”

“子由拿回去,可以好好看看……或许能有帮助!”

苏辙郑重的接过,再拜道谢:“叔父大恩,无以为报!”

苏颂笑起来:“好好写文章吧!”

“来日,老夫若能看到子由的佳文,心怀足慰,子由也可以告慰明允了!”

听到苏颂提起自己的亡父,苏辙低下头去,说道:“小侄必不辜负叔父的厚望!”

能写出一篇传颂千古的文章。

这是他的父亲临终时,对他们兄弟的寄望,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之一。

如今,长兄的文章,已经确定将传颂千古!

Www ◆TтkΛ n ◆CO

而他还在探索、追求之中。

反倒是,在仕途上,他似乎比长兄苏轼更顺利。

想起苏轼,苏辙就不禁有些怀念了。

尽管前几天苏轼才写信回来,向他推荐了几道新发明的菜肴,同时送了一堆海鱼干给他——子由,子由,相信我,很好吃的!

95.第92章 上货!上货!(1)100.第97章 老臣手段第586章 逼捐(3)362.第343章 种家兄弟(2)325.第309章 赵煦:要断章取义245.第233章 太医局改革397.第377章 魏国大长公主的感谢427.第404章 交趾:难道是吕惠卿南下?295.第280章 蔡京132.第127章 分裂的痕迹235.第223章 赵煦的解释465.第441章 求和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296.第281章 润物细无声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第587章 逼捐(4)【还债140】第615章 吃干抹净320.第304章 天人感应和交趾入寇281.第267章 蔡确:衣锦还乡第514章 贾种民:汴京城能自己长金子了!(新春快乐)第524章 命运的纠缠第596章 西北狼烟(1)第20章 拉扯第525章 文彦博:叫汝多管闲事318.第302章 苏辙 (补更1)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480.第455章 韩绛被人恨死了第493章 端午众生(二合一)114.第110章 对李宪的安排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244.第232章 梁太后:假意悔过,日后再犯 (384.第364章 问题的根源267.第253章 张茂则之死(1)第614章 黄毛之心430.第407章 虚空造牌463.第439章 还不如让吕惠卿来呢!218.第207章 辽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512章 城管祖师爷(1)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诱降攻势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广西第12章 刘惟简196.第186章186.第177章 汴京胆石贵410.第389章 交子开始流通第492章 朕爱叔叔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96.第93章 上货!上货!(2) 【大章求追定第43章 茶艺大师88.第87章 京东铁马(2)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164.第155章 吕公著:司马光到底在担心什么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463.第439章 还不如让吕惠卿来呢!99.第96章 觐见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77.第76章 祀在戎前430.第407章 虚空造牌435.第412章 登州鱼风靡汴京第50章 两位王叔336.第319章 开战!开战!(4)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称颂六哥纯孝吗?249.第237章 重赏之威!第24章 请君入瓮458.第435章 踏营(2)第35章 命运之日(2)476.第451章 司马光:陛下定与我一般,心忧259.第245章 黄金的呼唤(2)501.第475章 李师师的手段第499章 熙河(2)118.第113章 外戚的手段 (【我是分析师】萌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难解186.第177章 汴京胆石贵273.第259章 灵驾发引142.最后一天,求月票!80.第79章 司马光入觐(2)218.第207章 辽使眼中的魔法:交子163.第154章 愤怒的韩绛200.第190章 赐进士出身119.第114章 司马牛第529章 蚕盐374.第354章 弟弟们220.第209章 乃圣乃神,乃文乃武第534章 仁义在口,刀剑在手(1)444.第421章 爱干干,不干滚355.第337章 苏轼在登州第528章 拿捏470.第446章 战后(2)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第525章 文彦博:叫汝多管闲事第36章 命运之日(3)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465.第441章 求和第641章 不肯让赵煦白嫖的漕司将士第52章 重大情况通知!很重要!请各位读者赏第626章 圣明天子第546章 让英雄去对付英雄,让好汉去收拾好汉367.第347章 出幸开封府(2)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216.第205章 赵煦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