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卡bug

第42章 卡bug

邓润甫和曾布,在福宁殿外的回廊之中,等了一个多时辰。

终于,他们等到了来传他们入殿的内臣。

“皇太后、皇后,命两位学士入殿!”

邓润甫和曾布对视一眼,两个人都晓得,殿中大事已定,现在是叫他们进去,草制立储制词的。

而他们两个人,也早就准备好了。

于是,两位翰林学士,都是拱手拜道:“唯!”

便持芴跟上那内臣,亦步亦趋,从福宁殿旁边的左昭庆门步入那天子寝殿。

在内臣引领下,两人到了御前,依着礼法,对那已经在福宁殿天子御榻之后,升起了帷幕的皇太后、皇后参拜。

又对三省两府的宰臣拱手行礼。

便听了帷幕内的太后,对他们道:“两位学士,方才髃臣们已经上奏官家,得了官家圣意,可立皇六子延安郡王为皇太子!”

“是故,老身唤两位学士至此,为皇子草制立储制词!”

邓润甫和曾布对视了一眼,然后就持芴奏道:“臣昧死乞至御前,问明官家圣意!”

这是传统!

也是翰林学士的职责所在!

翰林学士,乃是天子内制之词臣,更是只忠于天子一人,只唯天子一人意志唯命是从的臣子。

自然,邓润甫的奏请,得到了允许。

于是,他和曾布,持着玉芴,到了御榻之前。

他们因而得以看到了那位,素来被官家养在深宫之中,鲜少在朝臣面前出现的皇子。

两人深深一拜:“殿下!”

邓润甫尤其激动!

因为,他除了是翰林学士承旨之外,还有着一个荣誉性质的官衔:皇子阁笺记。

虽然,他从未履行过这个职责。

尽管,他也只在去年的集英殿中燕上,远远的拜过这位殿下。

但,无论如何,毋庸置疑。

这位殿下都是他的主君!

两人之间的君臣上下尊卑之义,在他受官家之命,担任皇子阁笺记的那一天就已经定下。

至于曾布?

他虽然不至于和邓润甫一样激动,但也有些亢奋。

因为保慈宫皇太后曾因皇子读书事征询过他,使他得以,和这位未来的大宋之主,建立起了联系。

历代以来,能陪天子读书的大臣,每一个都官至宰相,并深得天子信重!

真庙时的杨亿,仁庙时的晏殊,都是如此。

尤其是晏殊,号为太平宰相,门生满天下。

至今朝中,依旧有自称‘晏元献公门生’的侍制重臣。

曾布觉得,自己可能文章诗词,比不上晏殊。

但,朝堂地位上,应该是存在努力的空间的。

曾布觉得,他在政务和理财方面,肯定强于晏殊!

也是在他们两个行礼的事情,那一直跪在御前,低着头抽泣的皇子,也回头看了他们一眼。

虽然泪珠连连,但邓润甫和曾布,都看的仔细。

这位皇子,眼中哀而不伤,神色平静,并对他们两人微微颔首。

礼数之上,几乎是丝毫不差!

邓润甫和曾布,立刻持芴恭身:“殿下!”

这才敢走到御前,面朝着御榻上的官家,俯首而拜:“臣翰林学士承旨润甫(翰林学士布),昧死恭问陛下圣躬!”

然后,这两人才起身,到了御前。

“陛下,臣昧死斗胆,敢问圣意是否已允立皇六子延安郡王为皇太子?”邓润甫问道。

御榻上的官家,对着他轻轻点头,眼神之中,一丝希冀闪过。

邓润甫持芴再拜:“臣恭听圣旨!”

然后,两位翰林学士就持芴恭身退到宰臣们的身后,由邓润甫出面对帷幕之中的高太后、向皇后,持芴礼拜:“臣翰林学士承旨润甫,上奏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已得陛下圣意,当草制立储制词!”

“臣乞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许臣殿中御前,先草立储制词,以呈殿前!”

“可!”高太后在帷幕后答道。

“善!”向皇后也说道:“有劳二位学士!”

便着人取来笔墨纸砚和书案到殿中,以供两位翰林学士在此草定立储制词的草稿和大意——制度,凡进拜三公、宰执大臣、立太子、立后,皆由学士院草制制词,是谓大拜除!

凡大拜除,必由官家亲临内东门下的一个无名小殿,并令御龙直锁院。

这个时间,一般选在黄昏时刻。

官家在那个小殿中,亲口向翰林学士口授了自己的旨意后,就会离开。

而翰林学士就会在其中,在特制的白麻纸上,用翰林学士独有的翰林大字,以四六骈文的形式,写下进拜文字。

并在黎明之前,送到御前,经由官家亲自审核后,再于朝堂上宣读。

这就是所谓的宣麻!

如今,官家卧疾,自然不可能驾临学士院,而且他连话都不能说,也就无法口授圣意。

皇太后、皇后,在法理上,缺乏驾临内东门小殿的依据,也不会有人愿意看到皇太后、皇后踏足属于天子权柄范畴的内东门小殿——此例绝不能开!开了,以后祸患无穷!

便是当年的章献明肃,要驾临内东门小殿,也必须带着仁庙在身边,以仁庙的名义,向翰林学士口述旨意大略。

于是,殿中草制制词大略,然后经由群臣讨论,再呈于殿前,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此事,殿中宰臣皆知,高太后、向皇后也明白。

邓润甫和曾布两人,很快就得到他们需要的一切。

两人分别坐到案前,开始研墨,同时回忆着学士院中存档的国朝立储制词内容。

主要考虑的方向,是真庙册仁庙为太子的制词以及其中的典故,以免用同了或者用混了。

若是那样,那就真的是遗笑天下了!

就连北虏、西贼都会笑话!

所以,这个事情必须慎重再慎重。

很快,无论是邓润甫还是曾布,都发现了一个问题。

两人抬起头,看向宰臣们,也看向那帷幕之中的皇太后与皇后身影。

邓润甫和曾布,都是起身,持芴礼拜,问道:“臣等斗胆昧死,敢问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陛下可有旨意,康复御殿之前,军国之事,如何处置?”

帷幕之中,沉默了下去。

宰执大臣们,也都持芴低头。

良久之后,帷幕内的高太后,才终于出声问道:“两位学士,未知国朝故事如何?”

邓润甫持芴答道:“臣启奏皇太后殿下:国朝故事,干兴时以皇太后权同听政!”

这是迄今为止,大宋唯一一个可以依据和考证的少主在朝的典故了。

高太后听着,颇为满意,于是,便问群臣道:“老身妇孺之辈,于此国朝典故,并不知悉……未知诸位髃臣以为,邓学士所言如何?”

群臣互相看了看。

然后,大多数都将视线,看向了那个跪在御前的皇子。

过去种种故事,在这些宰臣心里面跳动。

每个人都知道,现在说错一个字,未来就可能祸及家族。

他们现在不仅仅要考虑高太后。

也需要考虑,那位跪在御前的皇子,明天的太子,未来的天子的态度。

更得好好想想,帷幕之中的向皇后的态度!

原因很简单。

高太后是天圣年间生人,如今已经五十有二。

而皇子却只八岁,皇后也不过四十。

万一说错了话,表错了态度,未来可是要被拉清单,被清算的。

在群臣都在思考的时候,王珪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他立刻就持芴拜道:“臣珪冒死进奏皇太后殿下:干兴故事,确实如此!”

“当请皇太后殿下,权同听政,以俟陛下康复也!”

王珪一开口,蔡确就已经看了过去,他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只在心中,转了几转,犹豫片刻,蔡确就硬着头皮,持芴奏道:“臣确冒死上奏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若依干兴故事,则当是皇后殿下权同听政!”

说着,他就深深一拜:“此盖干兴时,真庙不幸,竟奄弃天下,遗诏命皇太子即位,尊皇后为皇太后,以皇太后权同听政,处置军国事!”

这是事实!

这殿中上下人人皆知的事实!

王珪装着明白当糊涂,想玩弄文字游戏。

蔡确岂能容他?

蔡确说着,长身再拜:“臣昧死斗胆,以为如今几与干兴无二也!”

“干兴时仁庙,章献明肃之嫡子也!”

“今皇子延安郡王,亦为皇后嫡子也!”

“臣愚钝,不知所谓,斗胆以为当以皇后权同听政,以俟陛下康复!”

蔡确话音一落,顿时整个福宁殿中都是议论不断。

因为蔡确说的确实是事实。

干兴时,就是章献明肃皇后权同听政!

而且,蔡确的话,也是有道理和礼法依据的!

一旦宫车晏驾,皇后就会变成皇太后!

而且,乃是天子嫡母皇太后!

在礼法上来说,难道还有比嫡母皇太后,和天子关系最近的人吗?

舍嫡母不用,而尊太母听政。

若是稍不注意,就是两宫相争,祸患无穷啊!

而王珪所言,也不无道理。

皇太后,乃是官家生母、皇子太母,如今官家卧疾不起,皇子幼冲以纲常而论,合该是太母听政!

礼法也当如此!

可是……

若太母听政,将致嫡母皇后于何地?

若嫡母皇后听政,又将致太母于何地?

群臣的逻辑陷入了死循环!

跪在自己父皇御前的赵煦低着头,心中稍有得意。

因为,现在在这福宁殿内发生的一切,可以说就是他刻意塑造的结果。

他亲近向皇后,争取向皇后,就是为了在此刻,在这福宁殿中,在儒家的礼法纲常上,卡出这个bug来!

(本章完)

96.第93章 上货!上货!(2) 【大章求追定264.第250章 章惇发现了曾布的秘密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471.第447章 渐渐好战的两宫第566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2)317.第301章 天胡开局第36章 命运之日(3)420.第398章 汴京风云262.第248章 新役法(1)488.第462章 交趾认输130.第125章 心累的司马光第617章 御前会议(2)425.第402章 学区房445.第422章 廷推之议346.请假条第512章 城管祖师爷(1)342.第325章 预算第628章 舆论造势第46章 文德殿(2)198.第188章 赏要快476.第451章 司马光:陛下定与我一般,心忧232.第220章 辽使:我们遇到了一个怪物!第53章 陈美人393.第373章 掮客197.第187章 太皇太后:文彦博居然看上了老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136.今天没有了107.第103章 想要为国捐躯的赵煦422.第400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358.第339章 王安石:少主是否有一个大计划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552章 凄惨的吴家第576章 交趾的命运第492章 朕爱叔叔第643章 梁乙逋的政变第628章 舆论造势第525章 文彦博:叫汝多管闲事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发!立刻下都堂!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410.第389章 交子开始流通第18章 母子(2)364.第344章 千古佳话202.第192章 程颢的遗言98.第95章 文彦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281.第267章 蔡确:衣锦还乡95.第92章 上货!上货!(1)195.第185章 赵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兴,451.第428章 廷推(2)第534章 仁义在口,刀剑在手(1)498.第472章 视察第598章 西北狼烟(3)282.第268章 再次接头229.第217章 该害怕的是他们!第62章 条贯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队起飞!第513章 城管祖师爷(2)第534章 仁义在口,刀剑在手(1)229.第217章 该害怕的是他们!第44章 两宫听政284.第270章 仁多家来投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100.第97章 老臣手段第610章 司马光之死(1)179.第170章 卧底245.第233章 太医局改革392.第372章 优秀的匹配机制第55章 蔡确陛辞荐元老91.第90章 至善至仁(2)第5章 心动的皇后310.第295章 生日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试牛刀263.第249章 新役法(2)416.第394章 进击的高遵惠365.第345章 转世之约第616章 御前会议(1)第571章 寿宴(3)139.第133章 好人就会被人欺负第10章 天子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单249.第237章 重赏之威!第552章 凄惨的吴家414.感冒了。203.第193章 兀卒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第591章 郭贵的请求195.第185章 赵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兴,365.第345章 转世之约第498章 熙河(1)377.第357章 琼林苑会议(1)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119.第114章 司马牛447.第424章 开战179.第170章 卧底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251.第238章 三国的中秋节339.第322章 吕公著:现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173.第164章 报功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第584章 逼捐(1)233.第221章 这条鱼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