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儿科圣手

第6章 儿科圣手

高太后的步辇,在福宁殿前停下。

恰在此时,福宁殿的合门被打开,宰执们鱼贯而出。

见了太后仪卫,群臣先是一楞,然后避让到一旁,恭身而拜:“臣等拜见太后娘娘!”

高太后在粱惟简的服侍下,走下步辇,对宰执们颔首:“诸位髃臣不必多礼!”

接着又道:“自皇帝服药以来,国家事多赖列位髃臣尽心!”

群臣纷纷拱手:“陛下拔擢之恩,臣等当百死以报!”

高太后颔首还礼,看向群臣之中的一个身影,道:“髃臣们都去忙吧!”

“孙朝散留下!”

“是!”群臣再拜,纷纷恭身而去,只留下了一个苍老的大臣。

此人名叫孙奇,年已七十。

乃父孙用和,仁庙时的名医。

孙奇更是青出于蓝,不仅医术高超,文学之上也有成就,嘉佑年间曾中进士,随后子承父业,以儒入医,被除为校正医书局。

数十年来,孙氏父子兄弟一直为皇家御用太医。

元丰七年,孙奇特旨以朝散大夫致仕,诏赐准服紫,赐银鱼袋。

这与侍制大臣所享有的待遇,已相差无几。

高太后和孙奇显然是熟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熟悉。

她看着孙奇,叹息一声,道:“老太医,此番又要辛苦卿了!”

孙奇巍颤颤的拱手:“为官家诊脉,老臣不敢言辛苦,但尽力而已!”

高太后微微点头,带着孙奇,向着福宁殿内寝而去。

一路上,一边走,一边问道:“皇帝脉象如何了?”

孙奇低头叹息一声,答道:“官家乃是风谙之症……”

高太后脸色一黯,叹道:“先帝亦是此症!奈何!奈何!”

英庙即位不久,便罹患风疾,先是不能言语,然后不能行走,终于是一病不起,药石无灵。

“就没有办法了吗?”高太后又问。

孙奇深深俯首:“臣无能……”

高太后含泪吐出一口气,对孙奇道:“有劳爱卿了!老身且去看看皇帝!”

孙奇再次俯首,长身拜道:“且愿娘娘保重,老臣拜辞!”

说完,巍巍颤颤的恭身而退。

高太后见着,连忙命粱惟简去送送这位三朝老臣。

她自己则强忍着悲痛之意,走进了福宁殿东阁。

如今,因皇帝病重,宰臣们已经将皇帝御榻,从福宁殿后的柔仪殿移到了福宁殿东阁。

这是为了更好的入宫问安,也是为了两府宰臣们得以更好、更快的来到皇帝面前,接受旨意。

高太后自进了东阁,一直侍奉在皇帝身边的内臣张茂则就已经迎了出来。

“臣张茂则,恭迎娘娘!”

“髃臣们入觐,都说了什么?”高太后问道。

张茂则低头答道:“奏知娘娘:三省宰执们,已上了劄子,请命有司为大家祈福,建金刚道场,于宫中立神祠烧香……”

高太后抹了把眼泪。

她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大宋的髃臣们,不到最后关头,是轻易不肯和鬼神低头的。

而当他们开始向鬼神低头,主动请求祈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力已经穷尽,只有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了。

英庙当年,从设金刚道场祈福,到最终驾崩,不过十来日而已。

“老身去看看皇帝!”

张茂则恭身前导,带着高太后,经过重重帷幕,到了皇帝的御榻之前。

浓郁的艾草味道,扑鼻而来。

躺在病榻上的皇帝,早已没有了往昔的风采与威严。

他双目紧闭着,脸色苍白,原本富态的脸庞,如今已经消瘦了下去,颧骨开始凸起,

高太后看着自己的儿子,如今的模样,忍不住又潸然泪下。

张茂则在旁看着,连忙上前劝慰道:“娘娘请宽心,大家必有天佑!”

“天佑……”高太后叹道:“但愿如此吧!”

心中却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高太后当年也是这样亲眼看着自己的丈夫,躺在福宁殿的御榻上,不能说话,不能行走,最终驾崩的。

这个时候,去送孙奇的粱惟简回来了。

粱惟简走到高太后身前,先是一拜,然后道:“上禀娘娘,臣有事启奏!”

张茂则见了,恭身一拜,悄无声息的带着寝宫中的女官、宦官,退到了帷幕之外。

粱惟简上前一步,凑到高太后身前三尺远的地方,低声禀报起来:“娘娘,臣方从殿前过,恰遇上御药粱从政……“

“嗯?”

“粱从政与臣言,皇五女急病,德妃正在急请太医局翰林医学钱乙入宫诊脉!”

高太后听完,与粱惟简道:“老身知道了!”

“汝且去叮嘱一番,叫太医局务必用心!”

“是……”粱惟简躬身退下。

高太后却是轻叹一声,双手合十,念了个佛号:“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此刻的太后,只觉屋漏偏逢连夜雨。

皇帝重病,公主急病。

这宫中真是糟糕透了!

心中顿觉烦躁,却也不知去与谁诉说。

嘉佑老臣,都在洛阳。

这东京城里,尽是小人、幸进之徒。

高太后一个也不喜欢,一个都不看好。

甚至可以说厌弃至极!

奈何,偏偏如今在京的宰执,基本都是类似小人。

高太后正忧虑间。

殿外传来了张茂则的声音:“娘娘,二大王在殿外乞问大家龙体无恙……”

高太后闻言,眉毛都舒展了一些,立刻说道:“传!”

二大王就是她的次子赵颢,如今已被封为雍王,乃是高太后最喜欢的儿子,没有之一。

……

赵煦再次醒来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穿着绿袍公服,戴着交脚幞头,约莫四十来岁的医官,坐在他塌前,正在给他诊脉。

往昔的记忆,在脑海翻滚。

赵煦记起来这个医官的名字了。

“钱太医?”他轻声问着。

对方微笑了一下,颔首致意:“臣乙,敬问郡王殿下无恙!”

赵煦点点头:“我无恙!”

脑海中,却是一阵恍惚。

想起了,他在新世纪,去那些有着中医背景的医院时,从那些医院的回廊里看到的那一个个在回廊墙壁上,被列为‘先贤’的古代名医。

而在那些回廊里,赵煦看到过如今坐在他面前的这个年轻太医的名字。

钱乙!

被新世纪公认为儿科先驱,开创了中医儿科一脉的祖师爷!

钱乙所研发革新的六味地黄丸,更是在新世纪,出现在几乎所有药店的橱窗中。

赵煦看着坐在他面前的钱乙,眼神迷离了一下。

因为,眼前这个为他诊脉的太医,后来在邵圣年间被逐回原籍了。

不止是钱乙,整个太医局,都被清洗了一次。

数十名太医局医官被遣散。

原因?

很简单。

这些太医,在元祐垂帘期间,与太皇太后身边的亲信内臣入内内侍省副都知陈衍,往来密切。

为什么往来密切?因为陈衍的差遣里有勾当御药院、提举翰林医官局,属于几乎所有太医的顶头上司和直接管理者,不和陈衍打交道的太医是不可能在太医局混的。

但新党可不管这些,他们也懒得一一甄别,索性全部发遣!

很荒缪吗?

不!

这就是党争!

不讲是非,不论善恶,不分对错,只讲立场。

旧党如是,新党亦如是。

往事在脑海中浮沉片刻,赵煦的心思就回归现实,他看着面前的钱乙问道:“钱太医,我脉象如何?”

钱乙将放在赵煦脉搏上的手拿开,然后恭身拱手:“殿下脉象平稳,呼吸有力,旧疾已是大好,往后但需注意调养、保温,莫要急冷急热便好!”

赵煦点点头,道:“我知道了,我会注意的!”

上上辈子的他,之所以忽然暴毙,英年早逝。

就是因为不遵医嘱,将钱乙和其他太医的告诫抛在脑后,在早春时节,和几个妃嫔在御花园里嬉闹。

结果,感染伤寒,引起旧疾复发,持续高热,呼吸急停……嘎了!

用新世纪网络上的话说就是:浪死的。

如今重回少年,赵煦当然绝不会再犯这个错误。

钱乙微笑着拱手再拜,就要告辞。

赵煦却叫住了他:“钱太医今日缘何入宫了?”

钱乙答道:“臣奉德妃娘娘令旨,入宫来给公主诊疾的,恰遇国婆婆,婆婆言殿下昨夜似有咳喘,便命臣来给殿下诊脉,所幸殿下吉人天相,脉象平稳,旧疾已有大好之兆!”

钱乙的话,在赵煦心中,仿佛投下一块石子。

“五娘……”他呢喃一句:“我怎忘了五娘呢?”

脑海中,一个穿着彩衣的小小身影,一闪而过。

“六哥哥!”那个已经忘记了模样,只记得很可爱的小姑娘,有着银铃般的笑声,性格乖巧懂事。

“五娘怎么样了?”赵煦问着。

“启禀殿下:公主是伤寒之症,臣给公主开了药服下后,已是出了汗退了烧!当无大碍了!”钱乙拱手答道。

“是吗?”赵煦不太相信。

钱乙顿时语塞。

赵煦的眼睛,认真的凝视着钱乙,道:“钱太医,我有些忧心五娘的病情,或有反复之可能,太医可以留宿宫中吗?”

“这……”钱乙为难起来,他只能委婉的道:“殿下,臣是外臣,非是内臣,这夜宿宫闱……”

赵煦顿时耷拉下脑袋,垂头丧气:“这样啊……”

“可是,我有些害怕……”赵煦低下头道:“害怕会发生像去年那样的事情……”

钱乙迟疑了一下,他自然清楚,延安郡王在说什么?

去年一年,大内有三位公主夭折。

都是如现在的皇五女一般的幼女。

虽说病因不一,但是却都是在夜半时分,宫城落锁时发生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延安郡王忧心胞妹合情合理。

但,他钱乙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医学。

在太医所属的伎术官系统中,虽属于骨干中坚,但他的资历太浅了,还没有通过太医局内部的入内内宿医官考核,是没有资格夜宿皇城的。

依制度,擅越殿垣者绞,擅越宫门者流,大内诸殿,就属于殿垣,擅自出入,是要掉脑袋的。

可钱乙更不敢拒绝!

钱乙知道,此刻和他说话的人是什么人?

延安郡王,当今长子,未来的太子、官家。

即使他如今才八岁多,只是一个孩子。

但,恐怕就是东西两府的宰执们,也未必有胆子直接拒绝这位郡王殿下的要求。

何况,钱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伎术官。

就在钱乙正不知道该如何答复,自己面前这个忧心胞妹的皇子时。

殿中屏风后,传来一个声音:“钱太医,这几日便留宿皇城罢!”

“本宫会下教旨与有司,命在皇城司,给钱太医准备一个靠近德妃宫阁的医廨,也会给内侍省下令旨,若德妃有急,可令太医从权,疾入宫阁!”

是向皇后的声音!

赵煦循声看去,便见着向皇后,从屏风后走出来。

和早上相比,她显然重新梳妆过了一遍。

身上穿着的衣服,从素色的常服,变成了一身典雅素静的青色褙子。

头上也别出心裁的戴上了几朵用绢布、金银制成的花簪,让她看上去更显眼,同时也更有母性光环。

显然,向皇后是特意命人为她如此打扮的。

赵煦见着,立刻明白,向皇后已经入瓮。

所以,他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个乖巧、懂事、孝顺的孩子。

于是,赵煦立刻从床榻上起来,跪在床榻上,对向皇后磕头道:“儿臣代五娘,叩谢母后!”

“六哥儿何必与我见外?”向皇后笑意盈盈的走到赵煦面前,将他扶起来,心中却多少有些失落。

“早间的时候,六哥儿可是抱着本宫抽泣呢!”向皇后心中悠悠的想着。

旋即她就给赵煦找起理由了:“六哥儿那时,许是忧心官家,孤苦无助,乍见本宫,终于得了保佑拥护,才会那般……”

“如今,六哥儿镇定下来,自然与吾疏远了……”

“终究不是亲生的骨血!”

向皇后顿觉心如刀割,可她却不得不强颜欢笑。

正失落着,被扶起来的皇子,却已经伸手勾住了她的脖子,像个小猴子一样,吊在了她身上。

“就知道母后最好了!”

皇子稚嫩的童声,听在耳中,宛如仙乐。

那环住脖子的两只小手和那小小的身子,更是让向皇后的心情,在这短短瞬间,好似从冰冷的深渊飞到了云端。

让向皇后的心脏,忍不住扑扑的跳。

“圣人对殿下自是极好!”身后的阎守懃,适时的低头说道:“郡王殿下有所不知,殿下小睡的这小半个时辰中,圣人一直在殿下塌前守护保佑!”

“臣亲眼看到,圣人为殿下叠被角十数次,保佑爱护之情,实在是无可遮掩!”

向皇后听着,心中对阎守懃无比满意。

只觉这个内臣,真是机敏忠心。

“儿臣调皮,让母后忧心了!”赵煦当然知道,应该说什么话,来让向皇后高兴:“待儿臣长大了,一定孝顺母后!”

向皇后的眼眶,顿时就一片湿润。

她轻轻抱住这个小小的皇子,感受着他身上的体温:“有六哥今日这句话,我便足够了!”

……

注:孙用和、孙奇父子,自称是孙思邈后人,他们是被仁宗曹皇后带到汴京的,有证据表明,孙用和曾经是曹皇后的家庭医生。我们今天中医的重要典籍《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能够延续到今天,这对父子居首功,他们在仁宗时代,整理和编纂了这些当时几乎逸散的医书,然后通过官方的雕版印刷,大量出版。

注2:髃臣,宰执的别称,与辅臣相同,髃,肩膀、臂膀的意思,这是皇室对于宰执的专属称呼,所以,外人用不得。

(本章完)

371.第351章 涟漪319.第303章 蔡京的决断479.第454章 条约与尊号81.第80章 冲突324.第308章 狄咏:臣愿为陛下效死尽忠第591章 郭贵的请求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126.第121章 沈括的想法第60章 朕的钱!!!263.第249章 新役法(2)481.感冒了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第24章 请君入瓮第499章 熙河(2)240.第228章 难得硬气的太皇太后第603章 环庆路就是绞肉机433.第410章 宋誓(2)258.第244章 黄金的呼唤(1)472.第448章 司马光在行动(1)301.第286章 汉明之质 唐宣之德409.第388章 开启潘多拉的魔盒143.第136章 吕公著和王安石第560章 封赏(1)410.第389章 交子开始流通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队起飞!417.第395章 战前(1)第38章 太子(1)第560章 封赏(1)第531章 点下重商主义的第一个点数224.第213章 黄履请郡第609章 吐蕃人的生存智慧439.第416章 进击的高遵惠第533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2)第61章 上架感言327.第311章 工具人司马光(1) 【中秋快乐422.第400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225.第214章 开心的王安石358.第339章 王安石:少主是否有一个大计划109.第105章 润物细无声第519章 火热的房产(1)315.第299章 各有稻粱谋200.第190章 赐进士出身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韩绛286.第272章 党争的味道159.第150章 软肋第21章 王珪的选择第611章 司马光之死(2)第574章 外交(2)第551章 你们让朕很为难呐!180.第171章 吕公著的上书第7章 向皇后的手段315.第299章 各有稻粱谋107.第103章 想要为国捐躯的赵煦157.第148章 望母成龙第524章 命运的纠缠200.第190章 赐进士出身第504章 赵煦对孟皇后的回忆第535章 仁义在口,刀剑在手(2)358.第339章 王安石:少主是否有一个大计划82.第81章 王珪之死136.今天没有了260.第246章 秉常:朕要生儿子292.第277章 蔡京:我就要飞黄腾达了!444.第421章 爱干干,不干滚第63章 司马光入京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492.第466章 章惇的相位危机第568章 见贤思齐217.第206章 再次打窝268.第254章 张茂则之死(2)150.第141章 司马光的宣战书368.第348章 交子务314.请假条第576章 交趾的命运416.第394章 进击的高遵惠第62章 条贯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552章 凄惨的吴家第537章 暴利459.第436章 无师自通的耶律琚273.第259章 灵驾发引第596章 西北狼烟(1)372.第352章 辽国采购团来了第610章 司马光之死(1)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绘: 我也可以听话,我也可以做事250.8月总结,九月展望。216.第205章 赵煦的底牌265.第251章 兰州226.第215章 罢三路保甲155.第146章 憋屈的司马光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418.第396章 战前(2)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第21章 王珪的选择289.更新要晚一点第17章 母子(1)187.第178章 苗授105.第101章 仁庙他显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