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拿捏

元祐元年六月甲辰(十八)。

因太皇太后圣节将近,宰执奉诏依故事,推荐天下有为才俊,可堪馆阁之人入京赴阙,参与馆阁考试。

于是,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韩绛举荐奉议郎张舜民、通直郎孙准、河南府右军巡判官刘安世等。

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吕公著上书举朝奉郎孔平仲、奉议郎毕仲游、孙朴。

中书侍郎张璪举承议郎赵挺之、梅灏,宣义郎陆长愈。

知枢密院事李清臣举承议郎盛次仲、太学博士王柄。

门下侍郎李常举宣德郎陈察、太学正晁朴之等。

同知枢密院事安焘举宣德郎杨国宝、承议郎毕仲游、黄陂县县令李吁等。

……

宰执们一口气,向朝廷推荐了二十多位天下才俊。

赵煦点点头,接过茶盏,拿着勺子吃起来。

好在,推荐上来的,也并非全是二代。

这里面还是有几个有真才实学的。

完美的诠释了那句话——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赵煦看着她的背影,微微抿了抿嘴唇,将冯景叫到近前,问道:“可知道文太师近来在忙些什么?”

比如说韩绛举荐的三个人里,就有两个是二代。

他忽然想和高家、向家联姻,要做什么?

赵煦的皇帝本能,开始发动。

所有人都是如此。

“听说是,太师家有两个孙子,好像是到了改定亲的年纪……所以,想和两位国亲结亲……”

比如张舜民,这位是大诗人、大画家,在现代都很有名的那种。

宰执推荐的二十多个依制推恩入京参加馆阁考试的‘才俊’。

孙准——孙爽的孙子,刘安世——刘航的儿子。

所以……

不得不说,文熏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合赵煦的胃口了。

“我想写点东西。”

“官家,吃些饮子,凉快一些……”文熏娘奉上煮好的紫苏饮,柔声道。

疑神疑鬼的自我脑补起来。

名单送到赵煦手里,赵煦于是让冯景带人去吏部的官告院里,查一下这些人的告身、脚色,对这些人做一下背调。

无论是新党宰执,还是旧党宰执。

虽然文彦博这个人素来是很灵活的。

很快,结果就报到了赵煦面前。

“应该是……”

也就是他心宽,看得开,知道大宋就是这个德行。

现在的文彦博,已经功成名就了。

赵煦眉毛一扬:“是吗?”

超过七成,都是官二代、官三代。

好在,这个时候,冯景在旁边说道:“大家,臣听说,太师除了议亲,似乎还在高、向两家,谈一些买卖……”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这就有些不寻常了。

还有孔仲平,三孔之一,在当代与二苏齐名。

他也不怕被人指指点点——当年,他为了拜相,连温成张皇后家的臭脚也肯捧。

一盏冰爽的紫苏饮吃完,赵煦放下茶盏,看向在一旁低着头的文熏娘道:“熏娘替我磨墨吧。”

他也不需要再去捧外戚的臭脚了。

赵煦看完,就陷入了深深的精神内耗中。

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冯景低着头,答道:“奏知大家,臣在御厨听人说,太师这两日,请了高公绘、向宗良两位国亲过府。”

其他人也大抵如此。

“这不就是你贤我笑吗?”赵煦嘀咕着,靠在坐褥上。

也就是在现代,不算有名。

“诺。”文熏娘乖巧的领命去准备了。

为什么?

因为,根据冯景从吏部官告院那边的调查结果。

这要换朱元璋,赵煦感觉,如今都堂上的宰执都得去玩九族消消乐了。

“嗯哼?”赵煦看向冯景:“什么买卖?”

“还不知晓,但应该有这么个事情。”

赵煦哦了一声,对冯景嘱托:“打探一下,看看太师要做的是什么买卖?”

“诺。”

赵煦吩咐完就站起身来,走向东合。

在东合的书房中,文熏娘已经磨好了墨,还贴心的铺好了元书纸,并用镇纸压好了。

赵煦走上前去,站到那张为了他的身高而特制的案几前。

他想了想,就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一首诗。

杜甫的千古名篇《同诸公登慈恩塔》。

文熏娘在旁边看着赵煦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下那首诗。

等赵煦写完,她就适时的出来捧场了。

“官家的字,写的可真好,几有大家之风……”

“是吗?”赵煦微笑着,看向文熏娘问道:“熏娘以为,朕的这副字好在哪里?”

文熏娘低着头,大着胆子回答:“臣妾愚钝不懂书法,但妾观陛下之字,迅捷灵动,非是凡字,提按顿挫,落笔硬朗……”

赵煦听着,收起了笑容,认真的对文熏娘道:“熏娘是个懂书法的。”

他其实一直收着自己的书法,很少真正的炫技。

所以,他一直都是在用馆阁正楷在写字。

但实际上,赵煦的书法技术很高。

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的各种类型都略懂。

只是他很少显露,偶尔写一写,随即就会销毁,没有留下痕迹。

所以外人一直都以为,他只会馆阁楷书。

但真正懂书法的,却知道他的字,已经有自成一体的格局。

灵动迅捷,运转提顿,皆有痕迹可循,特征非常明显。

这是在现代直播时,留下的毛病。

总是不自觉的会用上瘦金体的技法——没办法,直播要红,就只能炫技。

“臣妾不敢当官家之赞。”文熏娘低着头说道:“只是跟着官家,不自觉的就会学到一些。”

赵煦笑了笑,他自知道,文熏娘入宫后,就一直跟着庆寿宫、保慈宫里的那些高品女官学习各种知识。

如今看来,她学的不错。

在艺术这方面算是入门了。

“这幅字,朕就赐给熏娘吧。”赵煦放下笔,柔声道。

“这……”

“熏娘收下吧!”赵煦用着不容置疑的口吻道。

说话间,他看了看在这书房里侍立的那些女官、内臣。

“当然,朕也不是白赐……”

“熏娘给朕念一念这杜工部的诗吧。”

“朕想听着熏娘的念诵,小恬片刻……”

说着,他就坐到了书房的坐褥上,靠着清凉的椅背,看向文熏娘。

文熏娘入宫后,发育的很快。

特别是身高,如今已有差不多四尺五寸多(接近145CM左右)。

和身高在不断发育的赵煦相比,也高出了几厘米。

考虑到女孩在身高上,本就不如男孩。

这个时代,很多女子成年了可能也就四尺七寸多不到五尺。

十二岁多不到十三岁的文熏娘在她的这个年纪,能有这个身高,已是很不错了。

而她的容貌,也渐渐长开了。

一张小脸,艳若牡丹,琼鼻晶莹可爱,樱唇丰润动人。

只要不长残了,三五年后,足可颠倒众生。

赵煦靠着坐褥,文熏娘对着他盈盈一礼,开始了轻声朗诵。

声音婉转好听。

“高标夸苍穹,烈风无时休……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赵煦听着,慢慢闭上了眼睛。

“可不就是这个样子吗?”他在心中想着:“所有人都有着自己家的稻梁要谋……”

“大宋这个摊子啊……烂透了!”

“哪怕韩绛,也只能勉强裱糊着,勉强粉饰着……”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客观现实就是如此。

大宋虽然开国才百余年,但在立国之初,却带了一身的毛病。

其中很多毛病,直接就是从中晚唐就已经存在的痼疾。

所以,如今的大宋,其实已经走到了王朝末年。

想要从内部,在现有制度上动手。

结果只能是王安石变法的老路。

得罪天下,得罪整个统治集团。

但放任不管的话,老态龙钟的王朝,会在腐朽的恶臭中溃烂、死亡。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大宋是没救的了。

赵煦唯一能做的就是捂住耳朵,假装天下太平,让利士大夫、武臣,再苦一苦百姓。

这样或许可以让王朝延寿个几十年。

好在,他在现代留过学。

所以,有个模版可以学习——大缺大德的带英。

想着带英的大缺大德,赵煦产生了见贤思齐的思想。

那确实是救大宋的道路!

也是他能想到的唯一的解法——只要把大宋的问题,丢给别人。

让别人来承担大宋国内矛盾。

自然天下太平,国家兴盛。

同时,也能有足够的利益,收买和拉拢国内的不同阶级。

让士大夫满意,让武臣勋贵舒服,甚至能让平民也分到一些汤汤水水。

所以啊……

赵煦在进入梦乡前,脑子里最后一个念头是:“朕的宰执们,应该都是聪明人!”

“他们应该能懂朕的意思!”

最起码,韩绛和吕公著,应该能懂。

……

午后的都堂,很是清闲。

两府今日轮值的两位执政李常和安焘,都在各自的令厅里煮起了青梅酒,惬意的品尝了起来。

但,很快的,他们就听到了风声。

“今天早上,皇帝殿邸候冯景,带人去吏部官告院查了一些东西……”

“然后,甘泉县君在福宁殿东合,为官家吟诵了杜工部的《同诸公登慈恩塔》?”

两位执政听完宫里面的消息。

一切惬意,所有快活,顿时消失的干干净净,后背立刻凉梭梭的。

为什么?

因为杜工部的这首《同诸公登慈恩塔》,最有名的一句是: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结合今天官家身边的人,跑去官告院查了一些东西这个事实。

两位执政,如何不知道,这是官家在指桑骂槐!

怎么办?

安焘也好,李常也罢,都紧张了起来。

因为,谁都知道,当今官家记性好,喜欢记仇。

得罪了他的文臣武臣勋贵,迄今没有一个能有好下场的。

很多人甚至已经被那位玩到了家破人亡——比如说张之谏,也比如说张吉。

所以,上次的李雍案,好几个执政在都堂和两位宰相发生了冲突。

尽管他们是在演戏——但这也证明了,大家是真的怕,怕那位日后拉清单,把仇记在了他们子孙头上。

若是那样,大家伙有一个算一个,就等着百年后连香火都没得吃吧。

李常也好,安焘也罢,一想到这个,就坐立不安。

于是,两人打破了都堂东西两府执政非宰相召集不得私自会面的规矩。

他们不约而同走出各自的令厅,到了都堂外。

两人在都堂外,隔着壁照,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的忧虑。

“吾去拜见左揆。”安焘抢先说道。

他在韩绛面前,有些香火情。

“吾去拜见右揆!”李常会意的点头。

两人说完,就出了都堂,各自骑上马,从宣德门出去,直奔两位宰相府邸。

……

韩绛闭着眼睛,靠着书房的坐褥,听完了安焘的报告。

然后他睁开眼睛,看向满脸焦急的安焘。

“厚卿啊……”韩绛轻声道:“别着急,喝茶……喝茶……”

安焘哪里喝得下茶?

宫中的官家,在指桑骂槐呢。

不把他的脾气给安抚下去,万一他记下了这个仇,甚至在宫中暗暗磨刀发誓——吾未壮,壮则有变。

那他家里几十口人怎么办?

看着安焘的神色,韩绛笑起来:“厚卿放心好了。”

“官家的脾气,不是冲着厚卿来的。”

“也不是冲着今日都堂上报名单来的。”

若是那样的话,以韩绛对那位少主的了解来看。

他根本不会做声。

甚至连冯景都不会派去官告院——让石得一手下探事司的人,悄悄的去查就可以了。

何必这么兴师动众?

少主搞李定的时候,做掉张之谏的时候,他惊动过人吗?

没有!

“那……”安焘还是不安。

“厚卿回去吧……”韩绛摆手说道:“此事是老夫和吕晦叔的事情。”

“与厚卿等无关。”

“老夫明日会与吕晦叔一起入宫,面见官家的……”

“放心!”韩绛安慰着惊魂未定的安焘。

“官家既不会因此降罪厚卿等,日后也不会追究此事。”

得了韩绛保证,安焘这才稍稍的安心下来,拜道:“多谢左揆。”

“厚卿啊……”韩绛悠悠的说道:“今日之事,切记不可外传,更不可到处宣扬……不然……”他对着安焘,露出‘你懂得’的神色。

打发走安焘后,韩绛站起身来,走到院子里,看着这偌大的韩府。

老宰相叹了口气。

“这个家,不好当啊!”

他如何不知道,宫里面的官家,又在和上次一样,拿着这个事情在拿捏他和吕公著呢!

恐怕,又有什么事情,官家想要让他和吕公著出面去弹压了。

“唉!”韩绛摇摇头。

不过……

“老夫再有几个月也该致仕了!”

“到时候,就可以和文宽夫一样看戏喽。”

“吕晦叔啊吕晦叔……届时,看汝怎么办?!”

遇上这么一个官家。

老实说,韩绛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总之,他是没办法了。

只能是乖乖的照着对方的意思做事。

谁叫,这位陛下拿着他的软肋呢?

他韩绛韩子华,想要青史留名,还想要恩泽子孙,更想着将来去太庙,陪在先帝身边。

于是,只能被他拿捏,被其敲诈。

还得乖乖的听话,不能有意见。

同样,吕晦叔也是一般。

而且,吕晦叔比他韩子华还惨!

人家的儿子、孙子,都被那位官家拿在手里。

想不听话都不行!

269.第255章 血洗亲贤宅201.第191章 赏功480.第455章 韩绛被人恨死了185.第176章 动物园之说第732章 吕公著:圣人作五兵,所以镇暴诛邪!316.第300章 苏颂249.第237章 重赏之威!399.第379章 原木立信333.第316章 开战!开战!第758章 遣宋使502.第476章 辽国 高丽交恶之始285.第271章 仁多保忠:求赐姓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风浪311.第296章 西夏的计划224.第213章 黄履请郡489.第463章 王大枪的奇妙之旅422.第400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第617章 御前会议(2)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苏轼458.第435章 踏营(2)188.第179章 经筵之地272.第258章 流血的兴庆府340.第323章 辽使:南朝有事,我大辽必须帮第610章 司马光之死(1)第614章 黄毛之心第39章 太子(2)第690章 传国玉玺第23章 赵煦:攻仵李宪,就是打我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349.第331章 潜移默化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风浪第25章 真香468.第444章 决战(2)第554章 难道他的魂魄被恶鬼夺走了?186.第177章 汴京胆石贵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153.第144章 吕公著:君不见唐代牛李党争乎245.第233章 太医局改革98.第95章 文彦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185.第176章 动物园之说349.第331章 潜移默化165.第156章 仁多保忠:梁乙逋,我誓杀汝!第636章 章惇在广西第603章 环庆路就是绞肉机第639章 伎术官的春天(2)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绘: 我也可以听话,我也可以做事第14章 通风报信第23章 赵煦:攻仵李宪,就是打我第488章 机会342.第325章 预算第21章 王珪的选择第684章 王安石的请求426.第403章 提议增加宰执第49章 高太后:太子果然这么说的吗?80.第79章 司马光入觐(2)260.第246章 秉常:朕要生儿子第67章 旋涡216.第205章 赵煦的底牌315.第299章 各有稻粱谋第66章 双赢第511章 只有胡及受伤的世界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85.第84章 想一鱼N吃的赵煦387.第367章 有功必赏第575章 混乱的东南亚(1)469.第445章 战后(1)380.第360章 既要又要还要235.第223章 赵煦的解释232.第220章 辽使:我们遇到了一个怪物!362.第343章 种家兄弟(2)第615章 吃干抹净第698章 层层套娃(1)第731章 辽军再入日本(2)第5章 心动的皇后387.第367章 有功必赏第779章 酷吏回京第560章 封赏(1)232.第220章 辽使:我们遇到了一个怪物!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戏就已经很好了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第66章 双赢第774章 阿里骨不是真的跪了,他只是怕了!419.第397章 伤兵院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226.第215章 罢三路保甲第491章 赵佶想改生辰?244.第232章 梁太后:假意悔过,日后再犯 (274.第260章 司马光和汴京新报第767章 朕不愿伤太母之圣德160.第151章 倾轧第558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425.第402章 学区房第679章 皇考牌总是很好用272.第258章 流血的兴庆府275.第261章 西夏想用马换交子?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游瓦子第759章 文彦博的誓言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诱第688章 心态各异的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