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2)

元祐元年七月戊寅(23),太皇太后坤成节。

作为太皇太后的亲侄子,高公纪自是在这一天,早早就于熙州城中,召集官员、贵族,庆贺自家姑母生辰。

在大宋,帝、后圣节,也是法定节假日。

所以,几乎大半个熙河路的权贵,都聚集到了熙州城。

作为熙州知州,游师雄自也受邀赴会。

不过,游师雄的性格,不太喜欢太过热闹的场面。

所以,他到了熙州城的‘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官署后,给高公纪道了贺,奉上贺表,请其代为转呈汴京太皇太后后,便请高公纪给他安排一个安静的厢房。

对此,高公纪自然不会拒绝,当即命下人,将游师雄请到了官署后宅的一个僻静的厢房。

游师雄进了厢房,就取出自己带来的熙州公文,开始审阅。

横渠门下追求复古,向往三代之治。

也正是因此,横渠门下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务实能力。

原因很简单——张载当年在横渠讲学,推崇三代、井田之制。

所以,他需要向他的学生和外界证明一个事情:三代的道德与井田,是可以解决当代的问题的。

这个事情,自然不能通过嘴巴说。

而是要有实际行动!

于是,张载当年在横渠讲学时,便率领学生和当代的乡民,在横渠当地乡村,开始尝试复刻周代的井田制。

为了争取朝廷的支持,张载还曾上书,请求将横渠变成一个井田制的试验地。

在得到了朝廷支持后,张载和他的学生,拿出钱来在横渠购置土地,分给当地的无地百姓、贫民。

并组织这些人,在横渠开凿渠道,建立水利设施。

就这样,横渠门下在横渠,一边读书一边参与当地的井田制建设。

等于在学习时期,就已经切身的参与了实际的基层工作。

所以,横渠门下的很多人,不要看科举名次比较低,但政绩都很突出,一般的胥吏也根本忽悠不了他们。

游师雄就更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自到任熙州以来,他几乎是夜以继日的工作。

靠着丰富的基层经验以及狂热的工作态度。

他很快就在熙州站稳了脚跟,并得到了上下支持。

而且,因为他是官家亲除的熙州知州。

所以,本地的豪族,对他的工作,也都非常支持。

不过,也正是因此,游师雄根本不敢怠慢。

他很清楚,在张师去世,横渠势微的今天。

想要重振横渠学院,光大、弘扬张师的学问。

他就必须向天下人,特别是汴京的官家证明,横渠一脉的主张和思想,是有用的,是可以救时的。

在这样的压力下,上任不过一年,不到四十九岁的游师雄,就已是两鬓衰白。

约莫半个时辰后,游师雄听到了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景叔可在?”一个浑厚的男声,在门外响起来。

游师雄赶忙起身回答:“在的!”

便打开门,向着站在门口的来人拱手行礼:“下官游师雄,拜见制使。”

来人正是这熙河路的安抚制置使赵卨。

“景叔不必多礼。”赵卨微笑着扶起游师雄:“此地非是官署,你我可不必拘礼。”

游师雄答道:“下官如今身服公服,不可不用朝廷之礼。”

赵卨笑着摇头,不再多说。

因为他知道,自己说了也没有用!

横渠门下都是这样的,在礼仪上一板一眼,不肯变通。

好在,在其他地方横渠门下还是肯和现实妥协的。

游师雄将赵卨迎入厢房,请到上首坐下来,才问道:“制使可是有事来寻下官?”

赵卨嗯了一声,看向游师雄道:“不过是私事。”

“敢问制使何事?”

赵卨道:“老夫听说,景叔已欲邀昔年横渠同门,来熙州讲学?”

游师雄点点头,答道:“下官已邀了诸位赋闲在家之同门,今已得数位同门回信,言愿来熙州讲学。”

横渠门下,是最肯吃苦的士大夫了。

当年张载带着他们,在横渠书院一边读书,一边参与横渠当地的井田建设,除此之外,他们还得自己种粮、种菜、做饭、洗衣。

这也和横渠门下的出身有关——横渠又称关学。

学生基本来自陕西各路,家庭条件,都不算充裕,也就是所谓的穷措大。

从小到大,也都是半工半读成长起来的。

所以,其他士大夫,将熙河路视作畏途,不肯来讲学。

就连去年,朝廷推恩,特旨给愿意来熙河出任州学教授的特奏名进士一条出路。

但愿意来的依然凤毛麟角。

连熙州这里,都只有五个人愿意来,临到头最后又有两人弃了熙州的差遣。

但游师雄几封书信,就能请来好几个横渠门下有着进士功名的士大夫来讲学。

赵卨看着游师雄,道:“老夫正是因此事而来的。”

“嗯?”游师雄有些不太懂,问道:“制使何意?”

“老夫想请景叔,在那几位横渠高徒来到熙河路后,先带他们走一走,看一看熙河各地风光、风俗。”赵卨慢慢说道:“景叔应该知道,熙河路不同于他处。”

“熙河自有内情。”

游师雄顿时明白了赵卨为什么特意来找他了——是怕他请来的那几个同门,在看到熙河路如今的情形后,无法忍受,最后钻牛角尖,甚至在回去后,在舆论上攻讦熙河。

游师雄叹了口气,对赵卨拱手道:“制使应当明白,如今的熙河各地是何情形。”

“那各地棉庄,几如魏晋南北朝豪族之邬堡。”

现在的熙河路的棉庄,只要看过史书的人,都不会陌生——这不就是南北朝乱世时,曾遍布北方的豪强邬堡庄园吗?

除了没有坚固的堡垒、强大的防御和训练有素的部曲武装外。

那些遍布在渭河、洮水、黄河两岸的棉田庄园,就是南北朝的邬堡。

它们有着太多相似之处!

甚至,可能熙河路的这些棉庄,还不如南北朝的邬堡。

南北朝的邬堡庄园里,好歹部曲、庄民,还可能有一块自己的地,多少能有一点自己的财产。

熙河路的棉庄呢?

在其中劳作的汉、蕃之人,只能给东主劳作,换取一点可怜的薪酬。

即使是农闲时节,他们也不得休息。

他们要开凿渠道、修葺水利、道路、修筑仓储……

这哪里是南北朝的邬堡庄园?

南北朝的邬堡里的庄民,可比熙河路现在的棉田里的人要轻松多了!

在游师雄眼中,现在熙河路各地的棉田里劳作的人。

除了没有戴上镣铐外,几乎和吐蕃、党项人的农奴庄园里的农奴一样。

赵卨当然知道这一点,他轻笑着纠正游师雄的错误:“景叔,棉庄之中,无论是汉人还是吐蕃人、羌人、党项人,皆是在官府见证下,与棉庄主人签了契书的客户雇工!”

“他们都是自愿的,并无强迫,客户们并没有枷锁、镣铐限制他们的自由,就是明证!”

游师雄心道:“他们身上是没有枷锁,可他们的灵魂却被无形的镣铐所束缚了。”

这也正是熙河路的棉田庄园,吊诡的地方。

它是南北朝的邬堡庄园和吐蕃、党项的农奴经济以及大宋特有的雇工客户制度缝合起来的畸形体。

而且,几乎所有棉田庄园,都集齐了以上三种制度的恶。

它既有着邬堡对部曲的严格控制,也有着吐蕃、党项农奴经济的极限压榨,还有着大宋客户雇工的不粘锅。

为什么这么说?游师雄是亲自考察也问过那些在棉田庄园里劳作的客户雇工们的。

所以他很清楚,熙河棉田庄园经济的运转规则。

首先,所有客户雇工,都在官府有着登记,他们和棉庄的契书,受到官府保护和承认。

这就意味着,在契约期内,他们无法解除自己和雇主的雇佣关系。

他们必须为雇主工作!

从年头到年尾,很少能有休息、喘息的时间。

平时吃的都是糠麸、豆子和少量的青稞、米面煮的粥,只有在需要进行重体力劳动的时候,才能吃到粗粮做的各种包子,以及少量的骨头熬煮的汤。

在这样高强度的劳动频率下,哪怕是青壮,恐怕也是撑不住的。

一般三五年,就会彻底垮掉。

而熙河的棉庄和这些人签的契书,都是三五年的期限。

二十岁以下签五年,二十岁以上签三年。

换而言之,等到契书期限完成,这些人基本都已不再可以从事重体力劳动。

他们就像是棉庄里的农具。

用个几年,坏了以后就换新的。

而棉庄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极为低廉。

一个月几百个铁钱而已!

作为一个读着孔子、孟子仁义之书,在张载言传身教教导下长大的士大夫。

老实说,游师雄真的很难忍受这样的事情!

可偏偏,理智却告诉游师雄。

这个在他眼中万恶的棉田庄园经济,正是维系着现在的熙河路繁荣的基础。

同时,那些棉田庄园,也在拯救着成千上万无辜者的生命!

若没有棉田庄园的存在。

那些饥渴的吐蕃人、羌人、党项人,恐怕早都已经尽成饿殍了!

没办法!

凡事就怕比较!

熙河路的棉田庄园是很糟糕。

但比起青唐吐蕃和西贼的农奴庄园,这些棉田庄园,就是地上的佛国了。

为什么?

因为这里起码能吃饱饭——甭管他们吃的是糠麸、豆子和少量米、面煮的粥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至少,他们能吃上饭了。

而且,也不需要戴枷锁、镣铐,还能有一个住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每个月还能领到工钱!

拿着这些钱,他们可以买东西,也能攒起来,等将来出去后,去讨个浑家。

游师雄看过棉庄里发薪的时候。

羌人、党项人还有吐蕃人,都围在了庄园的监工面前。

他们热切的从监工们手里接过发给他们的铁钱。

有些人甚至流泪涕泣,跪下来感谢监工,感谢给了他们活路的‘善人’。

没有任何人愿意,再回青唐、党项,去给头领、兀卒或者赞普什么的为奴为婢,如同牲畜一样的活着,挨饿,死去。

于是,游师雄沉默了。

赵卨则笑眯眯的看着他,良久之后,游师雄叹道:“制使,您应该知道,这样的事情是无法长久的。”

赵卨不置可否的笑了起来,道:“景叔也该知道,自三国以来,屯田庄园或者说邬堡庄园,始终是最快恢复元气的办法。”

“故而,这是最适合熙河的办法!”

他当然不会承认,他这个经略安抚制置使,到明年也会是熙河路的大棉田主。

现在,他的族人,已经在熙州、会州、兰州等地开垦出了数千亩的土地,雇了数百雇工,种下了牧草和豆子、青稞等物。

只等明年,就可以种下木棉。

他已经看过了熙河棉田的那些木棉了,他知道的,这是暴利的行业。

一匹吉贝布,现在在汴京城,售价按质量从七八贯到二十贯不等。

一亩棉田,至少可以采摘数十斤棉花,起码能织出十几匹吉贝布。

所以,这哪里是在种木棉?

分明就是在种铜钱!

游师雄无力的低下头去,说道:“诚如制使所言,下官会妥善处理此事的。”

他心里面是清楚的。

熙河路的水深不可测,而且卧虎藏龙!

休说是他这样一个小小的权发遣熙州知州了。

便是赵卨这个经略安抚制置使,哪怕想要改变,恐怕也无能为力!

何况,棉庄里的‘客户雇工’们自己都没有意见。

他们现在都沉浸在能吃饱肚子,能有工钱拿的幸福中。

根本不知道,自己其实只是棉庄的工具,是消耗品的真相。

“恩师啊……”游师雄闭上眼睛,回忆起了当年在横渠读书的时候。

先生张载,坐在上首,问着他和其他同门:“何为儒?”

先生的眼睛,仿佛穿透了时空,从当年的横渠书院看向现在的他。

于是,游师雄的脑子里他的恩师张载那略带关西口音的声音,如同雷霆一样,轰然炸响,让他战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当年跟着张载,给横渠乡民们分地,指导他们修建水利,开凿渠道,疏浚河道的事情,也一一在心中浮现。

他是张载的弟子。

也是无比坚信横渠一脉理想,必将实现的士大夫。

但,熙河路的现实,不仅仅正在飞速远离着三代圣人的井田制。

而且,正在飞速坠向深渊。

就像一个无法描述,无法形容,但在日益迫近的怪物。

这里,迟早将变成一个只有利益,而没有仁义的道德地狱!

是的!

游师雄已经有了这样的预感。

熙河路的将来,恐怕将没有仁义的存在空间。

木棉所带来的利益,将主导这里的一切。

不过,游师雄终究是游师雄。

他是一个意志极为坚强的人,所以,他非但没有沮丧。

反而在心中生出了浓浓斗志!

他也很快就给自己找到了奋斗的目标。

或者说,他很早就在心中有了这个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在熙河路,让关学兴盛!

用恩师的道德文章,来教化熙河的羌氐豪族。

若能成功,便既可以光大恩师的学问,也能解决熙河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

熙河这里的羌氐豪族,确实是毫无仁义道德。

但这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接受过圣人的经义教化。

只要他们能接受圣人的教化,用圣人的道德来要求自己。

熙河的风俗,定可焕然一新。

所以,这是一片沃土!

在他来到熙州的第一天,他就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

整个熙河路,从未有大儒来讲学。

熙河的羌氐豪酋们,大多数也都未读过圣人文章。

498.第472章 视察第48章 耆英会297.第282章 招考吏员226.第215章 罢三路保甲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165.第156章 仁多保忠:梁乙逋,我誓杀汝!92.人事原因。第550章 逆练神功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81.第80章 冲突120.第115章 长胖长高了 (15500更新完毕,252.第239章 新约(1)211.第201章 赵煦巧学成王第17章 母子(1)433.第410章 宋誓(2)365.第345章 转世之约470.第446章 战后(2)140.第134章 司马光:连尧夫也已经退缩了吗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诱降攻势第505章 招供231.第219章 辽使的算计第544章 司马光的病情第509章 朕受伤了,需要哄才能起来第35章 命运之日(2)397.第377章 魏国大长公主的感谢498.第472章 视察第546章 让英雄去对付英雄,让好汉去收拾好汉282.第268章 再次接头266.第252章 各自的上书第615章 吃干抹净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风浪393.第373章 掮客第619章 战局(1)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广西452.第429章 对曾布的安排第477章 文彦博要被文及甫蠢哭了240.第228章 难得硬气的太皇太后第484章 卧龙凤雏 (为了道歉而加更)220.第209章 乃圣乃神,乃文乃武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第552章 凄惨的吴家第537章 暴利第565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路(1)327.第311章 工具人司马光(1) 【中秋快乐第6章 儿科圣手第575章 混乱的东南亚(1)第591章 郭贵的请求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178.第169章 无语的吕公著第585章 逼捐(2)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诱降攻势第567章 虎狼之师231.第219章 辽使的算计第497章 两宫的裂痕388.第368章 熬鹰与义商470.第446章 战后(2)140.第134章 司马光:连尧夫也已经退缩了吗180.第171章 吕公著的上书80.第79章 司马光入觐(2)153.第144章 吕公著:君不见唐代牛李党争乎229.第217章 该害怕的是他们!259.第245章 黄金的呼唤(2)第484章 卧龙凤雏 (为了道歉而加更)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终于死心了412.第391章 初幸专一制造军器局第616章 御前会议(1)第492章 朕爱叔叔152.第143章 吕公著入京第522章 和离418.第396章 战前(2)456.第433章 山上没有水216.第205章 赵煦的底牌256.第243章 母慈子孝233.第221章 这条鱼有点大第29章 儒学就是如此337.第320章 开战!开战!(5)414.感冒了。第526章 文彦博:还是得继续攒嫁妆第565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路(1)330.九月总结。283.第269章 第一茬359.第340章 朕祈雨成功了!293.第278章 深夜边报262.第248章 新役法(1)第20章 拉扯300.第285章 刘挚:小人无朋,君子有之!218.第207章 辽使眼中的魔法:交子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111.第107章 李宪回朝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发!立刻下都堂!341.第324章 封妻荫子第487章 这是陷阱!第541章 格物风潮(1)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494章 安惇:我太想进步了283.第269章 第一茬425.第402章 学区房390.第370章 有钱一起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