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74章 堂薄

第74章 堂薄

屏风之后的向太后,一直都在听着殿中的六哥与高公纪还有她的弟弟向宗回之间的对话。

心中颇为自豪!

因为,六哥说话得体的很,也没有任何怯场。

将她教的东西,都说的很清楚。

甚至还自己发挥了一部分。

这让她很自豪!

不过,听着听着,事情似乎就有些不一样了。

“六哥怎么忽然就想要给国亲授美官了?”向太后甚至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她从屏风后,就看到了六哥那双充满希冀的眼睛。

这让向太后顿时心中一软。

“六哥,知道什么官是美官吗?”向太后微笑着在屏风后问道。

殿中,高公纪和向宗回,在听到向太后的声音后,就已经趴下来了。

“皇太后娘娘……”

“您也在啊……”

“这不是有母后在吗?”赵煦眼巴巴的看向向太后:“儿若不懂,母后可以教我!”

向太后想了想,虽然感觉这样做似乎有些不对。

可既然六哥都求她了。

而且,她也想借着这个机会看看,六哥在政务上有没有天分?

是否能如他在读书上一样聪明?

和这个比起来,无论是给高公纪授官,还是给她弟弟授官,都是小事!

甚至不客气的说,六哥只要在这个事情上表现出和他在读书上一样的聪明,那么,向太后觉得,高公纪也好,向宗回也罢,就算现在死了,也是有功国家,有功天下,可以含笑九泉。

所以,朝野物议的那点小事,向太后直接忽略了。

难道还有比让官家尝试执掌权力,遴选官员,拔擢大臣更重要的事情吗?

这些念头在向太后心中转了一圈,她就溺爱的说道:“六哥既想授官,那就授官罢!”

“石得一!”向太后唤了一声。

石得一离开从屏风后面出现:“臣恭听娘娘旨意!”

“汝去都堂,看看今日是哪位执政轮值,将他请来此地,嘱托他将堂薄一并带来……”

“唯!”石得一恭身再拜。

……

尚书新省,都堂令厅。

今日无事,章惇正在翻看着自己过去的作品。

他的目光,在一首多年前所做的一首名叫:紫阁的诗。

往事纷纷,在心中浮现。

多年前的旧友音容,似乎还在眼前。

“苏子瞻!”他轻笑着,然后举起一杯酒,向着常州方向遥向敬祝。

他知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说不定,苏轼苏子瞻很快就要起复了。

到时候,两人可能还会同殿为臣。

正想着往事,一个老吏就推门进来,拜道:“省佐,皇太后娘娘遣入内内侍省石都知来都堂传旨!”

章惇立刻起身,问道:“可知皇太后何事?”

“不知!”

“请石都知进来说话吧!”章惇道。

没多久,石得一就到了章惇的令厅内。

章惇对石得一还是很忌惮的。

这个大行皇帝的大貂铛,执掌探事司十几年。

参与了无数大案要案的侦结。

大行皇帝在世时,遇到案情或者朝野物议纷纷的事情,总会先派石得一的逻卒出去搜集情报。

陈士儒弑母案、陈安民贿赂案、太学舞弊案、乌台诗案……

石得一和他的逻卒,都活跃在其中。

并屡屡为大行皇帝的最终裁决提供了可靠的情报。

所以,章惇对石得一有着天然的忌惮。

“都知来此,有何要事?”章惇问道。

“奉皇太后旨意,请省佐携都堂堂薄,迎阳门下御前听命!”石得一说出来的话,叫章惇惊愕不已。

“都堂堂薄?御前听命?”章惇抓住了重点,立刻问道:“敢问都知,皇太后为何有此旨意?”

“却是大家今日召见高公纪、向宗回两位国亲,闻得国亲未曾有差遣官职,便欲推恩授官!”石得一平静的说着:“于是,皇太后命省佐携堂薄,御前候命!”

章惇听完,他的胸膛立刻剧烈的起复起来。

“是陛下欲除授两位国亲差遣,所以皇太后殿下,才请都知来都堂传旨?”章惇激动的抓住石得一的手追问着。

石得一依旧平静的点点头:“确如省佐所言!”

章惇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这个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可不是随随便便来的。

他是从选人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爬到了这都堂上的。

他做过地方亲民官,也当过幕府推官。

年轻的时候,被人赏识过,也被人排挤过,更被人打击过。

他不仅仅做过翰林学士这样的词臣。

也在军器监里主持过具体的改革、落实。

还做过三司使,亲自负责过天下经济财政。

他杀过人,也饶过人,他建立寺庙学校,也摧毁淫祀邪庙。

所以,他几乎是立刻就敏锐的意识到了什么!

章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看向石得一,拱手道:“请都知在此稍候片刻,我去取堂薄来!”

然后章惇就迈着颤抖的步伐,走到了令厅的正厅。

然后从过去蔡确的令厅里,取出了那一本大宋宰执们权力象征的薄薄册子。

这就是堂薄。

自太祖以来,国家用人,虽然并非局限在一二进用之道。

可大体来说,不过是两种方式。

一:磨勘铨选,以待平进之士,中庸之才。

二:都堂(政事堂)堂选、堂除,以用非常之才,以待特进之士,是为不次之举。

是故,堂选、堂除,被天下人称为‘神功造化’,被堂选者称为‘陶铸’。

而这本薄薄的堂薄上,就记录着如今大宋天下,从京师到地方,那一个个优厚的差遣。

这些差遣,吏部是不能过问,或者难以过问的。

是由都堂(政事堂)的宰执们,才能决定的!

所以,天下官员皆以被堂选为荣,皆以得堂选为傲。

这是升官的青云之路,也是走向两府的南山捷径。

所以,外戚、勋贵、元老大臣,都在纷纷将自己的子嗣们的名字,千方百计的塞进都堂堂选的名单里。

这导致了很多原本不属于都堂堂选的差遣和官职,也不得不进入了都堂堂薄之中。

为了应对这种变局,很快就有人想出了应对办法。

那就是造好几个堂薄。

将一般的差遣官职和那些真正的国家优缺、社稷要职分开。

这样就能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把握好用人选人。

其后,无论时局怎么变化,这个规矩一直存在。

章惇此时手中拿着的,就是那一本真正的堂薄。

记录了大宋天下有司之中,真正优缺和要职的堂薄。

他小心的握在手中,然后回到石得一身边,尽量平静的说道:“还请都知领路!”

“请!”

注:元丰改制前,执政是参知政事,被人称为大参。

元丰改制后,执政是三省侍郎,被人称为‘省佐’

嗯,下一章我得好好想想。

(本章完)

500.第474章 显贵的燕家291.第276章 还是钓鱼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112.第108章 熙河将星153.第144章 吕公著:君不见唐代牛李党争乎348.第330章 司马光:交趾瘴疠不毛之地,得第597章 西北狼烟(2)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个王安石?270.第256章 西夏起风云第516章 王大枪的奇妙之旅145.第138章 广告牌(6000月票加更!)第499章 熙河(2)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个窝254.第241章 威权立矣!481.感冒了第35章 命运之日(2)75.第74章 堂薄第54章 仁恕天子184.第175章 迂回235.第223章 赵煦的解释第541章 格物风潮(1)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们184.第175章 迂回163.第154章 愤怒的韩绛376.第356章 大奥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第20章 拉扯第577章 大和尚的反击489.第463章 王大枪的奇妙之旅147.第139章 集结第28章 高太后:误会了啊121.第116章 文府夜宴(1)174.第165章 章惇:难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单157.第148章 望母成龙396.第376章 欠了朕的钱不还,还想白嫖朕?445.第422章 廷推之议第548章 圣天子(1)第564章 太母车与圣母梭第46章 文德殿(2)263.第249章 新役法(2)496.第470章 唯恐天下不乱的赵煦457.第434章 踏营(1)422.第400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302.第287章 贬官第57章 元老之间218.第207章 辽使眼中的魔法:交子394.第374章 白酒风云143.第136章 吕公著和王安石第71章 要做事就先喂饱人245.第233章 太医局改革263.第249章 新役法(2)197.第187章 太皇太后:文彦博居然看上了老335.第318章 开战!开战!(3)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77.第76章 祀在戎前第59章 太皇太后:王珪之罪,罪莫大焉!292.第277章 蔡京:我就要飞黄腾达了!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风浪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马光(2)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第41章 太子(4)232.第220章 辽使:我们遇到了一个怪物!第543章 狡兔三窟217.第206章 再次打窝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试牛刀81.第80章 冲突340.第323章 辽使:南朝有事,我大辽必须帮209.第199章 辽使入京479.第454章 条约与尊号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245.第233章 太医局改革423.第401章 大兴土木吧!太皇太后!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193.第183章 过犹不及443.第420章 司马光的最后执念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386.第366章 谋国311.第296章 西夏的计划336.第319章 开战!开战!(4)第72章 外戚(1)第6章 儿科圣手第40章 太子(3)254.第241章 威权立矣!282.第268章 再次接头第493章 端午众生(二合一)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66.第442章 决战之前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游瓦子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261.第247章 赵煦:还是灭了西贼最划算105.第101章 仁庙他显灵啦!第553章 文彦博教子495.第469章 转移视线197.第187章 太皇太后:文彦博居然看上了老103.第100章 人的悲欢总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