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大宋的城市化太快了

“邓学士在经筵上,曾说过盱江先生的名言:与众同利,则利良民;不与众同利,则利歹人。”

“言此乃利国利民,中兴国家之道!”

赵煦当然早就想好,应该如何处置当前的事情。

准确的说,应该是怎样忽悠天下人心甘情愿的掏钱来接盘。

理论基础他都已经准备好了。

“司马相公在时,曾进言:当今天下之患,在于官府所得太多,而百姓所得太少!”

“其临终更曾再三泣谏于此!”

别问!

问就是李觏的思想,司马光的意见。

要不是王安石还活着,赵煦高低也得把这位荆国公抬出来。

说起王安石,再过一个多月,这位荆国公就要迎来其六十五岁生日了。

按照惯例两宫会遣使去送礼物祝贺。

所以,如今宫中已经在准备给其的礼物了。

而赵煦也给他准备了一件礼物。

希望王安石不要不识好歹,最好乖乖的收下来。

赵煦观察了一下两宫的神色后,继续道:“我年少,从前其实不知这其中的真意!”

“直到此番,在绫锦院中所见上下官吏沆瀣一气,勾连强迫良民,刻薄上下,方才知晓何谓:不与众同利,则利歹人!”

“也方才明白,司马相公所言,官府所得太多之意!”

“太母、母后,也应该看过刑部、大理寺还有户部奏报的绫锦院案情情弊了吧?”

两宫点点头。

这个事情闹得很大。

御史台、太学群情激愤,朝野内外的文官集团,无论新党还是旧党,不分意识形态,都对此猛烈鞭笞。

于是,刑部、大理寺、户部都用上了全部的精力。

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杜纯,还去了蔡京那里学习取经了。

在大理寺里,也搞出来了一个‘圣人经义学习班’。

就在这深秋寒冷季节,专门选早上风大、天气冷的时候,把绫锦院里的那些人,统统赶到大理寺衙门专门给他们选的汴河旁。

让他们只穿单衣,吹着寒风,背诵礼记,默写文章。

杜纯这么一搞,绫锦院那帮娇生惯养的衙内,哪里撑得住?

加上,赵煦也只要他们交代问题,退赃退赔。

于是,一个个如竹筒倒豆子,把问题交代的清清楚楚。

不过两天时间,绫锦院内部的那点事情就被查了个底朝天。

“绫锦院的杀才们,确实是过分了。”向太后道:“内侍省的人都说,此辈小人辜负皇恩,罪在不赦。”

这就是内侍省在切割了。

赵煦点点头:“此等小人,确是辜负皇考与朕的期盼了。”

绫锦院的那些家伙做的事情,一点也不复杂。

无非不过是用着些以次充好、强取豪夺的寻常手段。

织工们是敢怒不敢言,根本不敢反抗,只能任由他们榨取。

而他们就这样,一年可以从织工们身上榨取价值数万贯的丝帛。

老实说,历代赵官家们知不知道这些事情?

应该是知道的。

只是不知具体详情而已。

至少,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他就耳闻过诸司内部的一些情弊。而对此,当时的赵煦是一笑而过。

皇帝不差饿兵!

下面的人辛辛苦苦给朕当差,捞点、贪点正常。

水至清则无鱼嘛!

而且,说老实说,放纵诸司克剥手工业、打压商贾,是符合皇帝统治需要的。

因为,要是小作坊主、手工业和小商贾们的日子过好了。

就会引发虹吸效应。

让大量农村的无地贫民进入城市讨生活。

这些人的涌入,必然会带来大量社会问题,增加统治成本。

偏偏大宋的城市化,是历朝历代所未有的。

早在元丰三年,大宋天下州郡的城郭户,就已经突破了两百万户(李清臣,元丰三年上书提及了这个数据),而熙宁十年时,户部统计天下户口是一千六百八十万户。

就这还不包括禁军、厢军及其家属,以及散在各地矿冶的矿工、海边的渔民、行船的商户、运河的船工。

你要是一个封建皇帝,看到这些数据,也会两股战战的。

自然会下意识的限制、打压。

诸司的克剥,权贵们的盘剥,官府的限制。

都是赵官家们乐于看到的。

甚至可以说是鼓励的。

而偏偏,赵官家们又已经离不开城郭户们创造的经济效益。

元丰七年,户部统计天下城郭户给国家贡献的收入。

仅仅是诸司这一块在场务上的收入,就已达到了五百零五万贯,另外还有布帛九十九万余匹(续资治通鉴长篇元丰七年十二记载)(元丰八年,罢市易务、罢堤岸司,这方面收入锐减,只有三百多万贯)。

而在商税方面,这个数字是八百多万贯。

此外,城郭户们还要交免行钱,这又是几百万贯。

大宋的城郭户用占天下人口八分之一的数量,贡献了超过三成的赋税。

而其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可能接近了百分之四十。

所以,后人看北宋,才会怎么看怎么别扭。

一边是工商业快速发展,城市化突飞猛进。

一边是宫有制垄断官营经济大行其道,赵官家什么都要管,什么都想插一手。

三冗之一的冗员问题的源头之一,就在这里。

于是北宋活像个精神分裂患者,大脑、小脑各自打架,屁股和脑袋各坐一边。

但,只要代入到封建帝王的专制毒菜思维下,这一切就都显得合情合理了。

加上儒家现在其实也完全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千年的农本思想指导下,所有人面对新的社会形势,都很茫然。

新党的王安石,旧党的司马光、吕公著,都曾考虑过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但他们都浮于表面,未能看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

同时,他们也都忙于党争,无暇处理和研究这个问题。

也幸好他们忙于党争,没有真正将目光投射过来。

不然,他们就会发现,有个可以吞噬一切的东西,就潜藏在这剧烈的社会变化中,就潜藏在天下越来越多的城郭户里。

而赵煦在现代留学十年,看过中外历史。

自然知道,这个事情既可以让大宋中兴,国家富强。

同时一个不好,也可以让他或者他的子孙摸不着头脑。

但……偏偏,只有这唯一的一条活路!

其他路都是死路、绝路!

于是,再怎么不愿,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481.感冒了398.第378章 忠君报国的土司们87.第86章 京东铁马(1)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第554章 难道他的魂魄被恶鬼夺走了?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103.第100章 人的悲欢总是不同第701章 盘根错节的关系网130.第125章 心累的司马光296.第281章 润物细无声218.第207章 辽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668章 宗泽的梦幻之日(1)330.九月总结。第544章 司马光的病情202.第192章 程颢的遗言422.第400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240.第228章 难得硬气的太皇太后第654章 礼法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赵煦。第682章 人事第527章 被嫁妆压迫的狄咏93.第91章 烈火烹油348.第330章 司马光:交趾瘴疠不毛之地,得417.第395章 战前(1)226.第215章 罢三路保甲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韩绛第509章 朕受伤了,需要哄才能起来492.第466章 章惇的相位危机第582章 大和尚的钱,三七分账374.第354章 弟弟们226.第215章 罢三路保甲第568章 见贤思齐305.第290章 海洋的呼唤226.第215章 罢三路保甲第517章 使者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赵煦。第675章 默许第521章 汴京学府的商业逻辑第724章 财政(2)427.第404章 交趾:难道是吕惠卿南下?第49章 高太后:太子果然这么说的吗?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第541章 格物风潮(1)112.第108章 熙河将星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372.第352章 辽国采购团来了第581章 财神爷爷下凡了145.第138章 广告牌(6000月票加更!)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戏就已经很好了第634章 龙丘居士传染链314.请假条278.第264章 君臣独对(1)462.第438章 有关皇后的想法第568章 见贤思齐第566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2)427.第404章 交趾:难道是吕惠卿南下?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第570章 寿宴(2)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119.第114章 司马牛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36.第413章 金融工具人(1)第584章 逼捐(1)485.第459章 司马光:只要陛下是知老夫的就第527章 被嫁妆压迫的狄咏第29章 儒学就是如此第600章 西北狼烟(5)【51快乐】389.第369章 赵煦:他们应该感恩戴德第789章 最佳的使辽人选:苏轼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戏就已经很好了274.第260章 司马光和汴京新报379.第359章 宝津楼会议(3)110.第106章 起复的沈括和入京的苏轼 【四更201.第191章 赏功第776章 扣阙第68章 宋用臣 (1)【求首订!】第762章 张敦礼:我不服!第522章 和离184.第175章 迂回第483章 耶律延禧:孤必报今日之仇429.第406章 热闹的靖安坊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游瓦子第539章 坐而论道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223.第212章 赵煦:《字说》有问题?不可能143.第136章 吕公著和王安石426.第403章 提议增加宰执482.第456章 新的问题第536章 公摊与房贷第504章 赵煦对孟皇后的回忆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481.感冒了第675章 默许第9章 蔡确的野望第60章 朕的钱!!!467.第443章 决战(1)432.第409章 宋誓(1)第479章 打算告黑状的蔡京和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