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第96章 觐见

第96章 觐见

文彦博、韩绛的队伍,在过了州桥后。

和司马光入京一样,得到了两宫使者慰劳,以及来自天子的御笔勉励。

这就让其他同样入京的老臣,吃味不已。

这种明显拉出来的待遇差距,孙固这样的人,或许还无所谓。

可是冯京、韩维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韩维,当年,他为什么和王安石撕破了脸?

是因为青苗法?市易法?

不!

青苗法推行的熙宁三年和市易法推行的熙宁五年,韩维都一直在朝堂上为官。

他虽然反对,但和王安石一直保持了亲密关系。

那怎么闹翻的?

答案是熙宁六年,因为推行免行法,废除科敷制度,改为向所有商贾、作坊主和手工业从业者征收免行钱。

韩维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

于是,王安石就提议让韩维牵头,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和同样反对免行法的时任权知开封府的孙永带上吕嘉问等人一起去调查一下问题。

结果韩维直接用最激烈的态度进行了回应:请郡!

原因?

他自己当庭说了。

“陛下对臣居然还不如吕嘉问这样的年轻人……”

“臣好歹也是先帝任命的潜邸大臣……是陛下您的股肱羽翼……”

“您现在却让臣去和这些‘幸进小生’一起去调查这样的小事情?”

“臣还有何面目出入朝堂?”

于是直接撂挑子,当天就坚决辞任翰林学士,头也不回的去了洛阳,成为富韩公的座上宾,后来更成为了耆英会十三元老之一,直至出知许州。

所以,韩维要面子是肯定的。

之前,他没有入京,司马光有两宫使者当街慰劳,还有天子御笔勉励。

他入京后,两宫却只派了使者,到了他的住所慰劳。

并没有当街慰劳,更没有天子御笔勉励。

他已经很吃味了。

现在,文彦博和他的哥哥韩绛入京。

却得到了和司马光一样的待遇。

韩维内心的不平衡,瞬间被引爆。

被区别对待让韩维很恼火。

于是,恼火的韩维,立刻去找其他入京的元老。

孙固身体不好,没有见他。

但冯京、李常等其他元老,都很赞同韩维的说法。

都觉得两宫和少主,是不是认为他们这些元老的地位,就应该低于文彦博、司马光、韩绛?

和韩维一样,李常同样是当年大行皇帝潜邸出来的大臣。

而且他辞官的原因和韩维大体相同。

熙宁三年,推行青苗法后,李常作为右正言天天言说青苗法害民。

让他拿出证据来?没有!

让他去地方调查?

此岂陛下善待儒臣之政?

直接拍拍屁股去了洛阳。

最妙的是在外州郡为官了十来年后。

无论是韩维还是李常,都渐渐感觉到,王安石的新法,其实也不都是一无是处。

只是需要按照他们的想法,改一下。

比如说,免行法改成韩维免行法,青苗法改成李常青苗法就很好了。

如今,愤愤不平的这几位元老凑到了一起,彼此一说各自的感受,立刻引为知己。

赵煦若是知道这些,大概也会轻笑一声。

这就是他上上辈子的元祐时代的政治生态。

旧党无限可分!

司马光、吕公著都还没有死。

旧党就已经原地分裂成了蜀党、洛党、朔党。

然后又从这三个分类之中,各自衍生出千奇百怪的组合。

这不奇怪。

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是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组成的大敞篷。

上面什么样的牛鬼蛇神都有。

打倒了新党,没有共同的敌人,原有的联盟,自然立刻分崩离析。

赵煦现在当然不知道。

因为此刻的他,在两宫簇拥下,已经坐到了垂拱殿的坐褥上,等着接见将要入宫的文彦博、韩绛。

没有等太久,殿外就传来了合门通事舍人的引见之声。

“故宰相、守太师、潞国公臣彦博……”

“银青光禄大夫、提举西太一宫使、知河南府臣绛……”

“入觐天子!”

赵煦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看向殿门口。

于是,看到了两位身穿紫袍,腰配金鱼袋,头戴着展脚幞头的老臣,持芴趋步而进。

左侧的那个老臣,身形枯瘦,眉发都已经花白,但看上去精神矍铄,脸上皱纹也不算很多。

赵煦自然一眼就认出来了。

那就是潞国公文彦博,到如今,已是四朝元老。

是大宋现在在世的大臣中,资历最高的人。

这就是活的久的好处啊!

韩魏公、富韩公,先后去世后,他就是唯一的在世的嘉佑宰相,连赵煦也必须给他面子,必须尊重他!

赵煦看着这个老臣的模样,想着他后来居然一直活到绍圣四年才去世,足足活了九十二岁,差点把赵煦这个少主都熬死了!

赵煦就不由得羡慕不已。

而在文彦博的右侧的老臣,在身高上不如文彦博,精神状态也只比文彦博好一点。

那就是韩绛了!

赵煦上上辈子没有见过他。

但听说过这个老臣——主要是从生母德妃朱氏嘴里听说的。

朱氏随大行皇帝灵驾去往河南府,回来逢人就说韩绛的好话。

然后就被太皇太后骂哭了——你只是一个先帝妃嫔,何德何能,敢受韩绛这样的元老礼遇?

顺手,韩绛就被从河南发配去了大名府,韩绛最后也死在了大名府。

心里面想着这些,殿中的两位老臣就已经持芴行礼。

都只是微微欠身,拜了两拜:“老臣彦博,拜见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恭祝圣躬万福!”

щщщ● тт kдn● co

“老臣老朽,难以全礼,望岂恕罪!”

赵煦眉毛跳了跳。

倒是韩绛很守礼法,语气恭敬的拜道:“提举西太一宫使、知河南府臣绛,拜见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敬祝圣躬万福!”

“两位元老免礼!”帷幕后的两宫都已经起身,表示不受两位元老大臣的礼。

只有赵煦依然端坐不动,轻声吩咐着身旁的冯景:“冯景,快去给两位元老股肱赐座!赐茶!”

“唯!”

于是,早就准备好的椅子,被搬到了两位老臣身后。

有内臣小心翼翼的在冯景指挥下,搀扶着两位元老坐下来,又有人奉来茶汤。

文彦博坐下来后,端起茶盏,先喝了一口,然后拜谢了一声。

韩绛也跟着拜谢了一声。

赵煦程序性的说道:“两位元老,不辞辛苦,从洛阳而来,一路船车劳顿,未及歇息,便直接入宫朝见朕和太皇太后、皇太后,可见实乃国家元老,社稷股肱!”

“不敢!”文彦博持芴低头:“老臣在洛阳,在来京路上,已闻陛下种种纯孝之行,仁圣之举,国家有此少主,老臣深为祖宗庆贺,只恨不能飞入京师,拜谒陛下……”

“今见陛下,神俊早成,法度已具,果是社稷之主、国家圣君,老臣诚惶诚恐,为天下贺也!”

赵煦听着,保持着笑容。

但……赵煦可记得,从洛阳到汴京,自从导洛通汴后,大体可以顺着洛河直下,最多三五天就可以直抵汴京。

司马光入京就是这样。

可文彦博和韩绛,却在路上磨磨蹭蹭了十几天,想都不用想,他们大概是一路游山玩水过来的。

韩绛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持芴道:“陛下缪赞,老臣实不敢当!”

这点小节,赵煦也不计较和在乎,看了看帷幕后的两宫后,赵煦才接着说道:“父皇奄弃天下,朕以幼冲之岁,甫登大位,实在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唯恐祖宗江山社稷,在朕手中有所损伤……”

“诗云: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又云:嬛嬛在疚,于乎皇考!”

“朕今亦然!”

于是,无论是文彦博,还是韩绛,在赵煦的话后立刻站起身来,恭身持芴而拜:“老臣等虽已老朽,尤愿为陛下,尽老臣之忠,效驱策之任!!”

原因很简单。

因为赵煦引用的诗句,来自于诗经之中,成王在宗庙之中的自述。

换而言之,这是将他们两个老臣,比喻成了辅佐成王,治平天下的周公、召公。

哪怕是文彦博这样历经四朝,早就已经炼得铁石心肠的人,也是为之动容不已。

韩绛甚至掉出了一滴眼泪。

没有儒家大臣,逃得了那些打在他们思想深处的钢印的影响。

赵煦继续说道:“两位元老不可多礼!”

“朕今日在福宁殿中,还和母后提起,待两位元老入京后定要当面与两位元老请教军国之事!”

“还请两位元老,勿有忌讳,凡军国利弊,国家事务,皆可直抒己见,凡有所益者,朕必从之,便有所失言之处,也绝不怪罪!”

这话,文彦博特别喜欢。

求直言的少年天子?

从未有过执政经验的两宫?

实在是最好表达和描绘他的政治意见的人物了。

就是……

文彦博看了看旁边的韩绛,觉得这个人实在有些碍眼。

因为韩绛是做实事的大臣。

虽然他经常做错事。

可几十年的地方治政经验,却是可以轻易戳破他那些编造起来的迷魂汤。

何况,韩绛马上要拜相了。

他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在两宫和天子面前,讲那些话吗?

想到这里,文彦博就决定退一步。

他持芴拜道:“皇帝陛下,垂询老臣,老臣诚惶诚恐岂敢有所藏私?”

“愿乞三日,待老臣仔细斟酌后,独奏于殿中……”

韩绛却已经等不了了。

他直接持芴上前,拜道:“老臣蒙太皇太后、皇太后圣旨垂询,又蒙皇帝陛下亲问国家之事,诚惶诚恐,乃有一二迂腐之间,愚钝之言,愿献太皇太后、皇太后及皇帝陛下圣聪之下……”

注:韩维、李常后来都因为同情或者支持免行法、青苗法被逐出朝堂。

PS:他们最初是最反对这两个法令的,但因为在地方上实践后觉得其实不错。

类似的旧党还有很多。

吕大防、范纯仁、范纯粹都是这个样子。

只是,他们自己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然后又说要刹车。

新来的人能答应?

(本章完)

第488章 机会第56章 韩绛208.第198章 横渠门下250.8月总结,九月展望。478.第453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第630章 大宋的城市化太快了347.第329章 辽 夏战略106.第102章 章惇在暗中观察 【四更12000字第31章 首议立储,王珪失分(求追读,月票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119.第114章 司马牛356.可以订阅了!第538章 吐蕃使者319.第303章 蔡京的决断226.第215章 罢三路保甲第60章 朕的钱!!!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队起飞!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250.8月总结,九月展望。第21章 王珪的选择364.第344章 千古佳话第532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1)147.第139章 集结435.第412章 登州鱼风靡汴京139.第133章 好人就会被人欺负150.第141章 司马光的宣战书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第558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226.第215章 罢三路保甲240.第228章 难得硬气的太皇太后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广西第613章 议谥470.第446章 战后(2)第604章 回扣发挥了作用292.第277章 蔡京:我就要飞黄腾达了!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队起飞!209.第199章 辽使入京第503章 断尾求生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称颂六哥纯孝吗?98.第95章 文彦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467.第443章 决战(1)第497章 两宫的裂痕493.第467章 大宋中兴离不开好汉!272.第258章 流血的兴庆府117.司马光四月十七日洛阳上书第53章 陈美人第56章 韩绛437.第414章 金融工具人(2)89.第88章 京东铁马(3)第491章 赵佶想改生辰?第514章 贾种民:汴京城能自己长金子了!(新春快乐)85.第84章 想一鱼N吃的赵煦第68章 宋用臣 (1)【求首订!】第66章 双赢390.第370章 有钱一起赚188.第179章 经筵之地第43章 茶艺大师第552章 凄惨的吴家第483章 耶律延禧:孤必报今日之仇356.可以订阅了!第512章 城管祖师爷(1)459.第436章 无师自通的耶律琚244.第232章 梁太后:假意悔过,日后再犯 (99.第96章 觐见第600章 西北狼烟(5)【51快乐】396.第376章 欠了朕的钱不还,还想白嫖朕?第61章 上架感言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韩绛第12章 刘惟简414.感冒了。第620章 战局(2)第588章 逼捐(5)第635章 生擒鬼章211.第201章 赵煦巧学成王472.第448章 司马光在行动(1)第569章 寿宴(1)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风浪110.第106章 起复的沈括和入京的苏轼 【四更第512章 城管祖师爷(1)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终于死心了235.第223章 赵煦的解释第63章 司马光入京200.第190章 赐进士出身327.第311章 工具人司马光(1) 【中秋快乐第502章 朕根本不喜欢钱!别拿钱考验朕!第624章 拽厥嵬名二进宫(4)第620章 战局(2)253.第240章 新约(2)401.第381章 武装移民256.第243章 母慈子孝420.第398章 汴京风云482.第456章 新的问题211.第201章 赵煦巧学成王第5章 心动的皇后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604章 回扣发挥了作用494.第468章 宽厚仁圣217.第206章 再次打窝391.第371章 糖衣炮弹第569章 寿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