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召回京城

清灵山。

金刚寺。

佛门魁首,武道圣地。

江湖上许多侠义故事,都是从这里开始。

这日。

寺中钟声长鸣,香火鼎盛。

知客僧在山道上站成两列,方丈方正大师以及诸院首座,在大门口处躬身等候。

早在数日前,金刚寺就暂停信众进香,静等东厂督公莅临。

晌午时分。

前方探查的武僧急匆匆上山,向方正大师汇报。

「来了,来了,少说三四万兵卒,乌泱泱望不到边际!」

「阿弥陀佛!」

方正面色微变,转头看向戒律、藏经两院首座:「方明师兄,切不可与督公冲突,莫要让那厮寻到发飙的由头。」

「方圆师弟,督公若要去藏经阁,也无需阻拦,任凭他诵读即可!」

净明身高八尺有余,满脸横肉,脖颈挂着串拳头大玄铁珠,闻言忍不住喝骂。

「这般与阉狗姘合,焉能称得上正道?」

「活着的才是正道!」

方正说道:「师弟还是多读经文,少修武道,尽早将心中恶气散去,否则日后定生祸患。」

净明反驳道:「洒家日后生祸,也比师兄现在为祸要好!」

「阿弥陀佛!」

方圆说道:「师兄理解错了,主持让督公进藏经阁,并非惧怕,而是欲以佛法度化督公,此乃上等大善妙法。」

方正微微一怔,连连点头道。

「贫僧就是这般想法!」

正说话间。

地面轰隆隆震动,遥望天际出现一道黑线,待离近了认出是重重叠叠的人影。

「周」字旗号迎风招展,无需喊什么口号,也不用说什么威胁的话,就有漫无边际的人海走过来,恐怖压迫感就扑面而来。

军阵停在清灵山下,骑兵四下巡查,步卒安营扎寨。

方正见此情形,连忙说道:「我等下山迎接督公。」

纵使性子爆裂的净明,也不敢再乱说话,个人勇武在军阵面前,犹如螳臂当车。

僧众施展轻功,迅速向山下走去。

刚刚靠近营寨,数百骑兵冲杀过来,为首的小将厉声喝问。

「军营重地,靠近者斩!」

方正双手合十:「将军,贫僧乃金刚寺主持,与督公早有约定,还请通禀一声。」

「原来是方正大师。」

小将听说过方正名头,命麾下兵卒将僧众包围,亲自回营寨通禀,片刻后出来说道。

「督公有令,允许方正大师前往拜见,其余人在外等候!」

诸僧面露愠色,他们在江湖上名声赫赫,去哪里都受上等招待,何曾让人扔在外面等候。

「烦请施主前面带路。」

方正使了个眼色,今日无论受什么委屈,为了江湖安定也要咬牙咽下去。

随着小将进入军营,见到正搭营寨的辅兵,以及正在操练军阵的兵卒,身形不自禁的蜷缩了些,再无「神僧」气度。

军营正中,一座玄色营帐。

门口值守的东厂番子,见到方正后面露得意笑容,似是挑衅。

加入东厂之前,他们就是江湖上的败类、凶人,运气不好遇到方正,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禀报督公,方正大师带到了。」

「进来。」

周易随意挥挥手,施展擒龙功打开帐门。

不经意间的举动,让方正心生敬畏,隔着两三丈以真气开门,难怪江湖传言,东厂督公

真气如渊如海。「贫僧方正,拜见督公!」

「按照国朝律法,无官职、功名在身,见咱家须行叩拜礼。」

周易说道:「方正大师是否遵守国朝律法?」

「贫僧谨遵律法。」

方正话音一转说道:「然而贫僧已渡入空门,不问俗世,只拜佛祖不跪官吏。太祖曾在金刚寺上香,寺中僧众亦未曾下跪!」

「咱家怎么能与太祖相比,只是与大师开个玩笑而已。」

周易眼中闪过狠厉,笑着说道:「大师请坐。」

「多谢督公。」

方正盘膝坐下,双手合十道:「金刚寺之名,源自金刚不坏神功,寺中有历代先贤修行感悟,贫僧请督公阅览。」

「此事暂且不急。」

周易说道:「咱家奉陛下命,清查江湖宗门盘踞一方,肆意圈占田亩却不缴税,此事大师有何看法?」

「督公,僧人出家后只拜佛诵经,不事生产,自是不需缴税。」

方正话音一转,说道:「那些佛门之外的江湖宗门,经营镖局之类产业,颇为富裕,理应依律缴税!」

周易明白,这是方正开出的条件。

佛道二教支持清查田亩,还会帮着清查江湖宗门,然而要保证自身免税特权。

「大师好打算!这般做法,岂不是借朝廷之手清楚异己?」

「此乃两全之法。」

方正说道:「世上从未有僧人缴税之说,朝廷强行征收,亿万信众定会支持佛门,反对度量田亩甚至新政!」

「哼!寻常百姓反对有什么用?」

周易冷声道:「大师莫要想着携民意自重,咱家只会觉得可笑,到时候抓几百个闹腾厉害的人,其他的也就鸟兽散了。」

方正沉默不语,思索如何劝说。

佛道二教执江湖牛耳,在天剑门覆灭之后,私下里已经碰过面。

几经商讨,定出了谋划,舍弃其他江湖宗门,以保证佛道二教的特权,天长日久江湖上再无宗门能与二教争锋。

「咱家当年逃荒,几乎饿死,幸好得了寺庙施粥方才活了下来。」

周易缓缓说道:「自此咱家对佛门颇有好感,遇寺烧香,遇庙拜佛,所以大师所说之事,也并非不能商量!」

佛道二教的影响力,远非寻常宗门能比。

大庆境内佛道信众数以千万,当真逼急了,暗中挑唆出大规模民乱,周易也不好说能稳妥处理。

方正连忙说道:「督公请言明。」

周易问道:「咱家请教大师,这江湖上明里暗里有多少宗门?」

方正稍加掐算:「数以千计。」

周易又问:「其中有先天传承的几家?」

「不足二十。」

方正说道:「督公可是寻求先天之法,寺中就有完整传承,尽可诵读,无有任何藏私!」

周易微微摇头,继续问道。

「先天真气皆有熟悉,其中至阳至刚者又有几家?」

「当下不足五个。」

方正说道:「或许有遗落的先贤传承,让某个幸运后辈得到,这等事贫僧也不知。」

周易微微颔首,那位绝非单打独斗,否则可不会有天大图谋。

「若是再加上擅长驱使厉鬼呢?」

方正眉头微皱,片刻后回答道:「此等宗门便只有一家,三阳教,其功法至刚至阳,其手段阴邪诡异。」

周易说道:「咱家怎么没听过这名字?」

「当年太祖定鼎天下前,曾与伪龙争斗厮杀,那伪龙就是三阳教支

持。」

方正讲述道:「后伪龙战败,太祖登基称帝,下令严查三阳教,将一应教众尽数斩首,近乎灭了此邪魔外道。」

周易诧异道:「为何是近乎?太祖能涤荡寰宇,还能奈何不得区区江湖宗门!」

「三阳教传承非凡,乃白莲教分支之一。」

方正说道:「太祖或能剿灭三阳教,却奈何不得白莲教,此乃邪道巨擘,传承之久远仅次于佛道!」

周易眉头一挑,岂能听不懂方正话的意思。

白莲教比不上佛道,太祖都奈何不得,区区东厂又能拿佛道如何?

同时几乎确定,后宫那位九成是三阳教余孽,或者说白莲教逆贼,甚至陛下都可能知晓此事,当年为了活命选择了联手。

「咱家与大师所说,莫要与任何人提起,否则有灭门之祸!」

周易说道:「下面说税赋之事,咱家会与陛下上奏,佛门号召信众支持新政,理应减免部分田亩税赋。」

方正躬身道:「拜谢督公。」

周易提醒道:「朝中会另有人上奏,限定僧人免税田亩数额,大体与士绅相累,大师到时候需出声支持!

「佛门上下,无不是国朝精忠。」

方正面露喜色,给予免税数额,等于从朝廷、律法认可了僧人地位,即使因此失去些田亩也无妨。

周易端起茶杯,说道。

「三日后咱家登山拜访,在寺中与大师辩经。」

「贫僧随时恭候。」

方正起身告辞,临近出门时忽然问道:「请问督公,当年向您施粥的寺庙是哪里,同为佛门弟子,贫僧应好生照料!」

「鼎山,莲花寺!」

周易眼底闪过戏谑、当年莲花寺非但没施粥,反而命武僧将流民轰走。

那时候年岁小,走的慢了几步,狠狠的挨了几棍子。

原本想着领兵灭了莲花寺,现在有方正以及江湖正道出手,站在一旁看热闹就行了。

三日后。

周易领兵登山,金刚寺内外遍布兵卒。

纵使与方正通了气,也需要提防围攻、陷阱。

金刚寺藏经阁待了小半月,见到了主动登门拜访的长春观主,于是东厂督公与佛道二教在大雄宝殿达成了协议。

这时候,分不清谁是正邪!

与此同时。

户部曾侍郎上书,佛道二教占据巨额田亩,且年年有大量百姓挂靠。

应以士绅免税之法约束,以免影响朝廷税赋!

正统帝闻言大喜,屡屡夸赞曾侍郎,不畏佛道二教,敢于说话做事云云。

入京为官不足一年的曾志远,成了陛下眼中的红人。

正统五年。

末。

勤政殿。

正统帝翻看监察司秘奏,面露喜色。

「陀江十二连环水寨,不尊朝廷政令,抗拒缴纳渔税,已尽数剿灭,所获金银六十七万两」

「小易子办事,甚合朕意!」

正统帝合上奏书,自从年中开始,监察司就四处剿灭江湖宗门。

明处有数万大军横扫,暗中有佛道二教策应,任何胆敢抗税的宗门,都会短时间攻破,落得个抄家灭族。

灭了十二个宗门后,余者再不敢有任何异议,乖乖依律缴税。

如今周易开始围剿各地水匪山贼,所获虽不如江湖宗门,却也解决了地方忧患,内帑又能有几十万两银子。

正统帝几乎舍不得召周易回京

了。

圆公公在一旁看的眼红,天天抄家灭族,易公公得捞多少银子,摸了摸袖口的银票,将打小报告的心思按了下去。

「时候差不多了,朕还有要事要办。」

正统帝吩咐道:「传旨,令小易子尽快回京!」

「遵旨。」

圆公公刚刚退出殿外,魏公公立刻显化出身影。

「陛下,咱家在暗中盯紧了易公公,这是与他有过接触的官吏。」

「辛苦先生。」

正统帝看过名录,将姓名记在心底,这些人一辈子都别想入京为官:「文武都有,还都是名门之后,小易子心思可不小。」

魏公公疑惑道:「陛下既知此事,为何还要纵容?」

「这世上谁又没别的心思?」

正统帝将名录放在一旁:「连枕边人都如此,又如何能苛责一个外人,只要能好好办事,朕自不吝赏赐!

魏公公提醒道:「陛下愈发依赖易公公了,此番在外领兵三万,乃国朝从未有之事。」

「朕要做的事,也是国朝未有!」

正统帝幽幽说道:「更何况内侍领兵,反而更放心些,一封诏书就能卸下兵权。换个国朝大将,朕宁可不管江湖宗门!」

魏公公说道:「陛下还在担忧北边?」

「镇抚司传来消息,他在草原上建了座大城,近乎与京城规制一般无二,朕怎么能不担心?」

正统帝叹息道:「内忧外患,重重压力,有时候朕都在想,要不将改革舍弃了」

魏公公躬身侍立,他本可以不掺和皇家、朝堂争斗,然而数次与正统帝交心闲谈,慢慢从君臣变成了好友,方才屡屡主动跳入局中。

「陛下既立大志,自当忍常人不能忍!」

「先生说的不错。」

正统帝收拾心思,轻抚额头白发:「韶光易逝,朕不可有丝毫懈怠,朝中万事纷扰,便一件件厘清,一个个铲除!」

「欲平天下者,先扫一屋!」

「如今田亩清查已近尾声,朕推行新政之前,理应先将自家屋子清扫干净」

魏公公说道:「陛下,那为何此时召回易公公,将他放在外面,待宫中事了后再召回更为稳妥。」

正统帝转头看向坤宁宫方向,微微摇头道。

「放心,小易子聪慧,不会与她联手!」

第109章 两大派系第444章 天牢故人第158章 血光之灾第278章 神道愿力第334章 大幕开启第351章 好人好事第260章 火种巨舟第288章 仙界传承第304章 截天真传第325章 五百年后第68章 三十年后第412章 江宁赘婿第304章 截天真传第366章 神界之门第57章 老友故去第374章 能成大事第333章 天降机缘第49章 锦衣当国第338章 佛魔一体第108章 话本下册第139章 群妖来袭第229章 世人皆苦第295章 左右逢源第360章 真仙降临第182章 广积灵物第138章 十万大山第39章 各自谋划第451章 谋朝篡位第127章 天魔入侵第186章 血祭之法第270章 最后一课第43章 半载天子第292章 逆天之术第14章 吞天魔功第413章 宿命难解第310章 四海千山第275章 西海尽头第401章 再回冷宫第392章 先天之秘第378章 金刚不坏第360章 真仙降临第249章 武道大学第44章 十年人世第211章 时代变迁第431章 咱家知己第77章 指天发誓第13章 易容顶替第218章 赤盟余孽第256章 妖族内乱第26章 灭族之祸第213章 世上有仙第154章 争先恐后第203章 荣登极乐第422章 老鹿现身第20章 冤魂玉娘第167章 一派长老第8章 隔岸观火第380章 冷宫太监第84章 造化玉露第179章 鬼王覆灭第290章 香火封神第164章 再开店铺第128章 邪修作乱第228章 隔空施法第390章 大获全胜第371章 昙花宝典第20章 冤魂玉娘第270章 最后一课第267章 斗法金尸第53章 优势在朕第54章 垂帘听政第310章 四海千山第442章 天池钓叟第223章 幻阵炼心第419章 正本清源第119章 修士救灾第289章 引狼入室第428章 年号天顺第276章 东胜神洲第14章 吞天魔功第78章 故人来访第61章 云山传说第65章 疯癫道士第378章 金刚不坏第414章 老鹿身死第56章 诏狱囚犯第267章 斗法金尸第233章 元灵分身第446章 互相算计合该庆贺!第192章 有仙则名第148章 金丹入腹第45章 鼎镇厉鬼第70章 洞府灵田第198章 佛门底蕴第388章 十八干儿第271章 先天真人第385章 新皇登基第428章 年号天顺第349章 青云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