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他改变了中国电影

方沂开始以大众熟知的文艺工作者身份出现以来,他贡献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角色,有的人会想到他初出茅庐饰演的“天水麒麟儿”姜维,有的人会想到《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国党军官张立宪,如果还记得的话,他还自己策划过一些《激荡中国》之类的专题节目和互联网短剧。

但方沂的影响力,更多的通过导演这一身份展现出来。已经连续四年,国产电影的票房冠军是他或者他参演的电影,点映、试映、中小成本剧情片,逐步推进到特效工业大片,一家国内举足轻重的制片公司,亚洲一流的特效队伍,一帮不同年纪但水准颇佳的创作团队,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演、最佳电影,囊括两岸三地最高电影奖项……他真正的改变了大陆影坛。

《我来自未来》国庆小长假结束后,反而有一轮爆发期,这种趋势相当反常,但想想新闻界长篇累牍的“中韩开始就志愿军烈士遗骸转交”报道,又不奇怪了。一种从官方到民间的认可,都凝聚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身上,大多数人推波助澜,少数人冷眼旁观,极少数人试图遏制然而被迅速击溃。

这一年并不平凡,国际国内都有重磅级新闻,从叙利亚卖菜小贩到伦敦奥运会,从南海岛屿到韩国上空的专机……作为一个国人,他们的视线会被许多消息占据,经济的黄金年代还没有结束,新一轮房价涨幅正在开始,日子总是在将就中度过,回头望去时却又发现迈过了很长一段路,这是方沂和其他人都在经历的时代。

《我来自未来》电影票房破亿,破五亿,破十亿,《我来自未来》拿到延期密匙,将延期两个月下映,各机关事业单位组织观看主旋律电影《我来自未来》……在十月即将结束时,这部电影的成绩突破20亿。

一整个月,方沂和他的电影几乎拿到了全部头条,他和所有人都不一样了,被推高到一个新的地位。

互联网崛起的新传媒和传统纸质传媒,共同为方沂造势,一些人挖出方沂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讲述的“中国往事”系列,那时候方沂数着指头,“我会倒着往前拍,挑选这样三个关键时代,用电影记录下来……这种系列片有意义吗?什么意义也没有,非要说的话,可能外星人在人类灭绝之后来到这个星球,考古出了我们这个系列电影,把他当做浓缩的纪录片,我是想做这种见证人……”

当代,现代,建国时期,规则内允许拍摄的时代都被他记录下来,他完成了这个艰巨的系列。有些事情的牛逼之处在于,当事人自己不觉得,仍然抱有“我是侥幸”的赤诚之心,而其他人比如姜纹,在这个系列还没有完全出来之前,已经打心底里认输了,“央戏出来的导演,以后他第一,我第二。”

还有一些人认为,方沂在同代导演中的地位已经不需要有任何疑问,转而把他抬到前几十年,与历史上的老前辈同台竞技,“方沂现在不是第一人的问题,他实际上就是国内最好的导演,是有史以来。”

有理由吗?

这些人当然有理由了,如果谢晋导演排在方沂面前,是因为谢晋完成了大陆电影从革命叙事到市民叙事的转变,那么,当你把北上广深的市民当做市民,你也应该把二线、三线乃至于各种持有户口小县城市民当做市民,“在最近五年,看过方沂电影的观众,比过去五十年所有导演加起来还要更多,方沂比谢晋更代表市民阶级,因为谢晋那时候,中国还没有产生真正大规模的市民阶级。”

媒体不会把经济增长、历史最大规模城镇化进程和最快最大院线建设、越来越低的票价作为前置条件,他们会忽略掉以上基础,而直接归因为一个人,方沂,因为他处于这个时代,而其他人没有,他是值得被冠以荣誉的本地人。

除非,你认为这个时代不如以前的伟大。

还有的人会把张一谋和陈恺戈等人排在方沂的前面,因为他们曾经辉煌过,然而导演这个行当尴尬的就在于生涯期太长,一些导演还在自己的黄金创作期就已经被后来人反复拷打。曾经的超一线导演并没有死亡或者息影,他们仍然在孜孜不倦的拍电影,并且一次又一次的被打败,票房失败,获奖失败,还要输多少次,才能承认方沂就是当前的第一人。

陈恺戈说他比方沂强,除了他的死忠粉,影迷们只觉得是笑话,当张一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能有多少人下意识的肯定,而不是仔细思考后,得出一个令自己震撼的结论?

在这样的宣传下,一种“方沂已经是这个时代的第一人”的印象开始形成。《我来自未来》单市场破22亿的新闻甚至影响到了好莱坞,众多导演隔空示爱,表示想要和“hugo方”进行合作,而国内媒体则把这视为中国的胜利,当伱把一部电影和一个人无意中抬高到这种地位的时候,你就再也不愿意贬低他,因为贬低他就是贬低你自己。

《纽约时报》测算了中国大陆观影人次突破“亿”级,并配上一个“中国影市最终会达到美国的四倍,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研究资料,他们给这份报道取下了“hugo方,一个从中国官方到民间都热爱的大众巨星出现了”的标题。

“hugo方是一个谦谦君子,是你用任何角度都无法憎恨,而大概率会喜欢,有可能会崇拜的天才,和务实的电影工业化推动者,此外,他还是一个身价数十亿美金的年轻富豪……中国人谦逊、质朴、隐忍,不爱出风头,但他们也渴望兼具有以上品质,却不断创造记录而大出风头的完美巨人,他的出名必须要无意,他的成绩必须要独居一档,他的人生经历必须戏剧化而非功利的按部就班,这种共同的审美倾向同东亚文化中固有的威权崇拜相结合……”

“简而言之,当产生了这样的人的时候,他就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标志,hugo方已成为这样的人。”

“他改变了中国电影。”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第五百六十二章 伟大的导演第一百九十五章 白龙王(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少一炷香(二)第四十三章 央戏扛把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中年大萝莉第五百八十七章 考察第五百七十七章 马耳他第四十九章 点数五五开第七十二章 把他抢了吧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让东洋人鞠躬第三百一十九章 中国导演协会第一百三十八章 爹味儿第一百四十二章 争论第五百二十四章 两场战斗,三个长镜头第五十一章 敌羞吾脱他衣第五百七十二章 告别第393章 胡同巷第五十章 柳蜜的安全感第二百一十五章 锦衣不夜行第十五章 激荡中国(一)第二百零六章 富贵险中求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们诞生在中国》第二百六十八章 陈恺戈对方沂有意见第三百零九章 一边倒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花炸得不够开第三百八十三章 戛纳的试映(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关于六子为什么要破开肚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两场战斗,三个长镜头第七十三章 台词比拼第一百九十九章 维多利亚港第三百四十九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为盟主白愁飛加更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炸开锅第一百七十三章 我在想,相夫教子的事情第三百二十三章 动捕技术(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陵墓园(二)第二百七十章 十个国际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新时代第二百四十六章 方沂可以上桌吗第二十五章 试镜第一百二十八章 知己第二百一十五章 锦衣不夜行第三百四十六章 我只是觉得为什么是我第三百一十六章 无上荣光第一百四十九章 小狗(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恨意和爱慕第五百五十三章 圣经第四百一十六章 少一炷香(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玻璃球第二百八十四章 宇航员方沂第一百二十五章 cp粉第一百二十八章 知己第一百五十七章 进退维谷的刘天仙第四百五十八章 12年的好时代第二百三十章 二十三万的巴宝莉第四百零九章 重返十七岁(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粉丝第一百九十一章 单膝跪地第九十四章 灯下黑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周第二百零五章 东京攻略第一百九十九章 维多利亚港第一百四十一章 名利场(三)第五百三十章 分不清,真的分不清啊第五百五十五章 小狗(五)第二百章 博出位第九章 无人出姜维之右第五百零三章 F1赛事第二百章 博出位第一百七十一章 真是刺激啊第三百六十九章 重量级信徒第三百七十九章 戛纳电影节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报警吗第二百零四章 三驾马车第四百五十七章 搏命第四百七十五章 常青藤之歌第六百章 我来自未来(一)第五百四十章 六十亿粉丝第二百四十七章 关于六子为什么要破开肚子第八十八章 请记者来偶第二百四十一章 我建议你去看心理医生第三百三十章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第二百八十五章 不想做闲职的卧底第三百一十五章 已经逝去的黄金年代第405章 海报价格第四百五十五章 搏击俱乐部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兵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们什么时候胜利第一百四十八章 雨伞(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锦衣不夜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重返十七岁》到底什么时候上映第一百三十二章 还得雇人啊 三更第二百章 博出位第396章 30位创业领袖第二百六十八章 陈恺戈对方沂有意见第四百九十五章 谈子为(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导演永远没空第二百五十九章 五分钟的长镜头第一百六十七章 那我以后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