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

当时刘皇后还是刘夫人,他想做皇后,但头上还有一个韩夫人、伊夫人,大家好好站队,你想加塞儿,没门儿。

既然没门儿,那就开个门出来,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活人还能被尿憋死?

刘夫人跟李存勖做工作,软磨硬泡一番李存勖答应了。

但答应归答应,李存勖末了还说了一句话:

“我同意了没用,这事儿你要去问我妈,她老人家不同意,一切都白搭!”

得嘞,那就去跟曹太后做工作呗。

曹太后一听,两眼一瞪:不行!

开玩笑,你这个丫头片子那点鬼心思老娘我还不懂吗,让你做了皇后,那还不反了天去,我儿子还有好日子过吗?

不管你刘夫人把嘴皮子说破,又是撒娇又是卖萌的,人家曹太后就是不听,正所谓油盐不进,你能咋样?

坏了,死局!而且是无法可解的死局。

皇帝他妈不让你做皇后,你能咋办呢,硬来?首先你要能硬起来再说啊。

刘夫人没办法了,心灰意冷,打算去好好排队。

皇后做不成就做不成吧,好歹做个妃也不错,妃子如果能够做出新境界来,也比皇后差不了太多。

如果按着这个套路发展下去,刘夫人今后应该就不会那么能捣乱了,后唐的江山也许还能多延续几年。

偏偏这时候帮忙的人出现了,谁能?

伶人、宦官。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帮子人聚到一起一合计,还真就想出了一个破解之法。

总的来说,刘夫人想做皇后,皇帝同意,太后不同意,所以就僵在那里了。而且这个皇帝还是个孝顺儿子,让他去反对他妈,不可能,所以不能成功。

这时候势均力敌,需要引进第三方力量。

这第三方力量在哪里呢,朝中,概括来说是百官。

而百官太多了,他们有集体代言人,那就是宰相。把宰相搞定,这帮子人也就搞定了。

宰相是谁呢,一个是豆卢革,一个是郭崇韬。

豆卢革是个摆设,他虽然位列郭崇韬之上,但从来不管事儿,你让他做啥,他也不敢不听,这个人好说话。

主要问题就在郭崇韬这个人身上,人家以家国大业为己任,你让他掺和刘夫人的这些个破事儿,难!

而且郭崇韬之前也已经表明了态度,刘夫人做皇后,我郭某人第一个反对!

为啥反对,郭崇韬和曹太后的判断一样,这个女人做皇后,大唐江山将会地动山摇。

为了大唐不发地震,一定要把这个震源给按住。

这样一来,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三方有投票权的势力,自己只争取到了一方,怎么看也还是个输啊。

伶人、宦官之流却不这么认为,太后的工作没法做,但郭宰相的工作可以做,而且还有可能做成功。

因为郭崇韬有弱点。

这个弱点就是和伶人、宦官的斗争。

郭崇韬想要励精图治,伶人、宦官集团想要升官发财,你说你伶人就是唱戏的,宦官就是在宫里伺候人的,你们该唱戏唱戏,该伺候人就去伺候人呗,把本职工作做好不就得了,非要升官发财,这不是不务正业吗。

这些人之所以会想要不误正业,是因为现在有不务正业的门路,门路就在李存勖那里。

刚一开国皇帝就放了三个伶人出去做刺史,这是多么刺激的事儿呢!

唱戏和伺候人的工作都是看人脸色的,做官是让别人看自己脸色的,这能比吗!

大家都不容易,我们伶人、宦官也是人,都想过一过好日子,这有毛病吗?你郭大人郭宰相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非要挡我们的官路做什么呢?

郭崇韬要管,因为这些人做了官,祸害的将是一方百姓,大唐江山就要不保。为了保江山、保家卫国,我老郭跟你们伶人们杠上了!

结果,没杠赢。

以周匝为首的三个人伶人要做刺史,老郭没拦住,完败;

后面又有伶人要去做节度使,老郭又没拦住,完败;

皇帝要任命宦官为内诸司使,到地方去做监军,老郭拼了老命来拦,还是没拦住;

最后伶人陈俊、储德源又要被外放到地方做刺史,老郭咬着牙去拦,嘴皮子都磨破了,又硬是没拦住;

…………

没天理啊,正义被邪恶打败,大臣被伶人、宦官压着打,这不是要亡国的节奏吗。

再这样下去可不行,要想办法。

郭崇韬苦思冥想,认为问题的根源在李存勖身上。

这个分析可谓切中要害,因为各种任命都是李存勖这兔崽子放出来的。

但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因为他和伶人、宦官的关系好,为什么和这些人关系好呢,因为他们每天待在一起,24小时经常见面。

反观郭崇韬自己,日理万机,处理政务,忙得脚不沾地,有事才去找李存勖汇报一下(还不一定找得到人),跟皇帝见面的时间简直少之又少。

没办法呀,近水楼台先得月,谁让自己没有住在皇宫里呢。

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把李存勖的注意力拉回到处理军政大事上来,可这家伙不上套,你有什么办法,只能在皇帝身边人的身上想办法了。

为此,郭崇韬很苦恼,在苦恼的过程中,有一个亲戚来找他聊天了。

两人聊到了天下大事,郭崇韬满腹牢骚,说到了治政不易,说到了伶人乱政。

这个亲戚适时来了一句:“伶人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如果您能够向圣上进言,立刘夫人为皇后,她必然会对您感恩戴德。到时候您在朝中用事,刘皇后在宫中关照,伶人、宦官什么的就不足为虑了。”

这一席话为身处黑暗中的郭崇韬送来了一束光明,是啊,我老郭不在皇帝身边,他老婆在啊,伶人、宦官跟皇帝关系再好,能好过人家的老婆去?

只要跟刘夫人结成同盟,伶人宦官什么的还不都靠边站了吗?妙计,真是妙计!

计策既然这么妙,那就这么办!

于是乎,宰相豆卢革与郭崇韬代表百官上表,请求立刘夫人为皇后。

既然三方势力中有两方都把票投给了刘夫人,太后也就不好说什么了,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了。

于是乎刘夫人正式转正,成了刘皇后。该是正牌皇后的韩夫人成了淑妃,伊夫人成了德妃。

这娘们儿成了皇后之后,郭崇韬要哭了,因为到现在他才知道,自己中了别人圈套!

自己那亲戚就是伶人、宦官集团派来做说客的。自己想利用刘皇后压制伶人、宦官集团,这简直就是与虎谋皮!

明明是想关住一只狼,结果忙活了半天,狼没关住,反而又放出了一头猛虎,这跟谁说理去!

按理说现在敌人占据了压倒性优势,郭崇韬应该收缩战线,保存实力了,然而老郭就是老郭,人家根本不怕,我是宰相,我要担责,你们这些牛鬼蛇神,老郭我跟你们死扛到底!

第七十五章 闹市杀人事件第九十九章 柏乡之战(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张承业与李存勖第四十章 王镕的魅力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诈的周德威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王建第三十二章 战神李存孝(一)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称帝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刘掞的落幕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章 愤青是怎样炼成的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韬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战前夜第四十四章 闹独立的刘仁恭第八十八章 王牌对王牌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将李存审第八十五章 三国开撕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胜渡第四十四章 闹独立的刘仁恭第六十章 杨行密手下的悍将们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钟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零六章 没落的朱温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零四章 朱温的独角戏第六十五章 可怜的大唐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六章 忠武宦官杨复光第十九章 马楚政权的兴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掞的苦恼第三十二章 战神李存孝(一)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殇第二十九章 河阳之乱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处直的悲剧第三十二章 战神李存孝(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彦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样的太监——张承业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争第十二章 两个皇帝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围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机发家史第九章 黄巢之死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六十四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掞的苦恼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刘知俊第一百五十章 严可求的算计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七十章 灭梁(二)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一百七十六章 乱政第九十章 朝廷与藩镇第十五章 决战汴州第十二章 两个皇帝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战第六十四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二)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龙(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贞其人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围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殇:兴教门之乱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结局(二)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四十六章 无法无天徐知训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一百零五章 枣强第七十五章 闹市杀人事件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乱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钟第六十六章 大话士族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殇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王建第二十三章 海龙王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将李存审第一百一十章 变天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章 愤青是怎样炼成的第二十三章 海龙王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掞的苦恼第一百零三章 杨守光登基第一百五十四章 刘掞的落幕第七十五章 闹市杀人事件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十七章 崛起一个杨行密(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乱战第二百零八章 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