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造反有理

这就有点痴人说梦了,劝降这种工作是在把对方打服的前提下进行的,你现在接连吃败仗,还想让对方主动投降,只要是脑子没被驴踢,人家就不会上你的套。

高季兴非但不上套,还把后唐派进城的使者大骂一通,大有一刀两断,死扛到底的势头。

打又打不下来,劝又劝不服,以孔循的智商,大部队就只能干耗在那里了。

但你一直耗着也不行,因为军队没粮了。

咋整?让楚国的马殷运粮食过来。

但楚国虽然名义上臣服于后唐,人家最终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次人家能够配合出兵就已经给了天大的面子了,现在又让人家运粮,凭什么?

后唐朝廷对此显然也心里没底,于是乎就先给对方一点好处,赏赐给对方夏衣万件,又给楚王马殷送去鞍马玉带,让他念着自己的好,赶快送粮食过来。

马殷把对方送来的东西照单全收,粮食却一粒也没有运过来。

开玩笑,马殷商业头脑十分发达,是个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主儿,你想从他手里抠摸点粮食出来,难!

这样一来后唐的四万南征主力军就陷入了绝境,打不赢,说不过,最后还要饿肚子,这再待在南平就是个死啊。

既然这样,那就撤回来吧。

这一撤,也就把朝廷的威信给撤没了。

话说小小的一个南平你都奈何不了,还有什么勇力来服众呢?

这边孔循一撤,马殷派出来摇旗呐喊做样子的军队也就顺理成章退回去了。

东川的董璋接到出兵的诏命后根本就没怎么动,现在既然仗已经打完了,他就更懒得动了。

这些作为主力的军队没动,一支偏师却动了,而且还很活跃。

这就是西方邺率领的蜀中军队的一部,顺江而下,抵达三峡。

在这里,西方邺遇到了拦路的南平国水军,双方都是冲着打架来的,二话不说,立刻动手。

结果南平水军大败,被西方邺打了个落花流水,狼奔豕突而逃。

三峡大捷之后,开了挂的西方邺得理不饶人,率这支偏师长驱直入,连战连捷,一口气又把夔、忠、万这三州逐个夺了回去。

这三个州是之前李嗣源划给高季兴节制的,后来被对方强占了,这也是后唐对南平用兵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后唐主力无功而返,西方邺却把这三个州城夺了回来,这对李嗣源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终于把丢掉的颜面稍稍找补回来一些。

李嗣源大喜之下拜西方邺为宁江军节度使,就势治理打下来的这些地方。

然而这还不算完,西方邺打架上了瘾,揪住高季兴不放,一鼓作气又把对方的归州给打了下来,算是找回了一点利息。

高季兴大怒,以前的三州你夺回去也就算了,怎么把我原有的归州也给占了,这是不是有点欺人太甚了!

接下来南平举倾国之兵来战西方邺,又被对方摁住一顿胖揍,鼻青脸肿的高季兴彻底服帖了。

至此,后唐与南平的一番征战才宣告结束。

战斗结束了,后续事宜还有待介绍。

刘训回兵之后被追究战败责任,贬为檀州刺史。打了败仗被贬官,这也没毛病。

楚国因为没给后唐送粮食,心里有点没底,接下来就派人到后唐去纳贡。

纳贡这种事情,送过来的东西估计都没赏赐回去的多。毕竟要彰显大国风度嘛,李嗣源赏赐楚国骏马十匹,美女两名,金银财宝那些东西就不需细说了。

问题是楚国的使者团在回国的路上路过南平,又被有劫道爱好的高季兴给盯上了,驾轻就熟地扣人抢东西,小赚了一把。

楚国的马殷摊上这么一个邻居那叫一个头大,你为了这点子事儿去打他吧,他肯定会就势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但那点儿东西连出兵的费用都不够。

你若是不去打他吧,心里又受不过这口鸟气,真是烦人。

劫道儿的高季兴先被后唐打了一顿,现在又把楚国马殷给得罪了,夹在这两个肌肉大哥之间,他有点露怯。

为了能够确保不挨揍,那就要找一个新大哥来罩着自己。

这位被有幸物色到的大哥就是吴国。

高季兴发出信号,希望举国依附于吴国政权,并把刚抢到的东西作为贡物给对方送去。(自己一分钱不花,这买卖划算)

吴国的实际控制者徐温开始犯嘀咕了,找来手下人商议。

手下人都说对方既然想归附,那就依了人家呗,毕竟日后多个小弟总是好的。

徐温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是这样的:

治理国家要务实,不能贪图虚名。高季兴这家伙依附后唐很久了,他的江陵离洛阳也很近,后唐的兵马想打他易如反掌,而我们派人过去救援却很难。到时候收了他做小弟又不能罩着他,何苦来哉呢?

于是乎收了对方礼物,不接受对方做小弟,并给高季兴送过去一句话:

“你还是认后唐做大哥吧,这样对谁都好!”

不得不说徐温的见识确实不错,高季兴这样的人你即便收了他做小弟他也不会给你做贡献,只会铆足了劲儿给你添乱,这样的小弟,不如不要。

徐温的算计真的算是无敌了,但是后唐那里却因为涉及吴国的一番谣言而逼反了一个藩镇。

当时皇帝李嗣源出巡,民间谣传说皇帝这次出来要带兵攻打吴国,顺便要把东方的节度使们给整治一番。

东方的节度使有很多,大家都没当回事儿,毕竟是谣言嘛。

但有一个人沉不住气了,这个人就是朱守殷。

当时这家伙位居宣武节度使,治所在汴州。

当初李存勖的死就跟这个人的叛变有关,李嗣源根本就没想找他的麻烦,而对方疑心生暗鬼,感觉皇帝此次出巡是针对自己的,马上找人来商量对策。

找来的人是节度判官孙晟,这个孙晟也是个糊涂蛋,竟然劝说朱守殷先下手为强。

咋下手呢?先把汴州的都指挥使马彦超给杀了,然后带兵登城据守,要跟李嗣源掐架。

李嗣源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心想这朱守殷吃错药了不成,好端端的造什么反呀。

随即就让宣徽使范延光到汴州去一趟,找朱守殷去问明情况。

范延光不傻,他这一去肯定就回不来。

然后就对李嗣源说:“对方反都反了,你还问啥情况,直接打过去不就完了。要不然等到对方把防御工事都加固好了,事情就难办了。”

这范延光也真是个人才,直接问李嗣源要了五百骑兵,疾风暴雨般就冲着汴州杀过去了。

骑兵打快,无往而不利。

范延光当日傍晚出发,走了一夜,天亮的时候驰行二百里,直抵汴州城下,立刻投入攻城战斗。

汴州守军心惊胆战,以为神兵天降,士气大沮。

紧接着李嗣源到达京水,派石敬瑭带领禁军日夜兼程去驰援范延光。

两拨兵马合在一处,围住汴州一顿猛攻,城内军民心惊胆战,纷纷缒城出降。

朱守殷眼看大势已去,杀光自己全家,随后让手下人斩杀自己。

造反的头头儿一死,汴州城门大开,一场闹剧就此结束。

闹剧结束了,一部正剧开始了。这部正剧还是个连续剧,发生在后唐帝国的北方——定州。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争第一百三十八章 卢文进第九十二章 高赖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来脚往第十九章 马楚政权的兴起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王建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团乱麻第一百六十九章 灭梁(一)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刘知俊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二百零八章 善后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龙(二)第十二章 两个皇帝第六十章 杨行密手下的悍将们第六章 忠武宦官杨复光第十九章 马楚政权的兴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诰的崛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掞的苦恼第一百零七章 朱温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灭燕(一)第五十八章 征战鲁东第一百三十二章 贝州城最终结局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变(二)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五十三章 河东之战第一章 愤青是怎样炼成的第一百五十章 严可求的算计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十六章 死了一个秦宗权第一百二十章 徐温父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机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围第五十八章 征战鲁东第一百零六章 没落的朱温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边儿那点儿事儿第四十四章 闹独立的刘仁恭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团乱麻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王建第一百五十九章 晋将之冢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谦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掞第一百五十章 严可求的算计第一百零七章 朱温之死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钟第八章 黑鸦军第一百零四章 朱温的独角戏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后时光第四十三章 乱战魏博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诰的崛起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战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征第九十章 朝廷与藩镇第四章 兵锋所指——长安!第九十八章 祸起镇州第十六章 死了一个秦宗权第五十章 王建与李茂贞第十八章 崛起一个杨行密(二)第二百零九章 赶尽杀绝第六十五章 可怜的大唐第二百零三章 烽烟四起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六十四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王建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战第四十四章 闹独立的刘仁恭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六十章 杨行密手下的悍将们第一百零二章 脑残的刘守光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温的手段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锁城术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韬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王建第八十九章 王彦章出场第一百四十六章 无法无天徐知训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五十章 严可求的算计第七十四章 极品刺客第六十五章 可怜的大唐第十七章 崛起一个杨行密(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晋阳保卫战第六十三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韬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零二章 脑残的刘守光第三十二章 战神李存孝(一)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当第一百三十二章 贝州城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