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

他拿来随身携带的箭袋,从里面取出三支箭来,一支一支地交给李存勖。交一支,嘱咐一件事情。

这三件事情分别是灭梁、灭燕、逐契丹。

我们说过,李克用是性情中人,他最讲义气,最受不得别人背叛。

朱温就不用了说了,自从上源驿与李克用结仇,两个人打打杀杀斗了一辈子。

没奈何李克用没有对方脸皮厚,也没有对方心黑手辣,起点高于朱温的他斗着斗着竟然还落在了下风,这能不气吗。

没办法,老天爷既然要收我,那我就让儿子去接着跟你斗,斗不死你!

从这里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情:仇恨这东西,是真的可以代代相传的。

而李存勖这个儿子也真争气,竟然在后面的时间里斗死了朱温,斗趴了朱友贞,赢得了大梁的天下。

不得不说,养儿真的很重要,有一种胜利叫做我的儿子比你的强!

灭燕这件事情其实也很好理解,之前李克用真心实意把刘仁恭当成自己人,让这个好兄弟替他守幽州。未曾想刘窟头是属白眼狼的,占了幽州就不听使唤了,非但不听使唤,还要掉过头来打自己的恩人。

这家伙比朱温也强不到哪里去,此仇不报,李克用死都不甘心,所以把这件事也交给儿子李存勖去办。

最后一件事就是驱逐契丹。

契丹这个民族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后文再仔细介绍,这里只简单说一下他与李克用的过节。

话说朱温篡唐建梁的那一年契丹派使者去朝贡,朝贡完了就要打李克用。

当时派了多少兵来打呢,号称二十万。

当然,这是个虚数,打个折以后,五六万人应该是有的。

这五六万人气势汹汹向李克用的云州城扑来。

李克用丝毫不怕,带着子弟兵就去迎战了。

契丹头领耶律阿保机一看李克用有备,不打了。

其实想打也讨不到便宜。游牧民族的进攻讲究一个快、准、狠,最重要的是出其不意,抢了就走。现在人家都已经严阵以待了,还打个什么劲呢。

不打就这么回去也不像话,回头找谁来报销差旅费呢,所以说要搞个仪式。

这个仪式就是拜把子。

李克用是沙陀族,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两个人都是本族翘楚,盖世英雄。

英雄惜英雄,好汉识好汉,既然打不起来,那就拜把子结为异性兄弟吧。

然后两人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在李克用看来异性兄弟和亲兄弟是一个样子的,两人喝了血酒那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血浓于水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是兄弟,那就要有兄弟的样子,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咱们一起去打朱温。咱两个人之间是一辈子也不能动刀兵的。

未曾想耶律阿保机完全没这个觉悟,他能够统一契丹八部靠的不仅仅是实力,还有不按规则出牌的刁钻与狠厉。

这样的一个人是不会被兄弟之情拘束住的,在他的眼里部族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现在我与你结盟,是因为这样做对我的部族有利,哪天利益不在了,我照样会打你。

所以,不久以后耶律阿保机毫无悬念地在背后捅了李克用刀子,占了好多土地去。

李克用最恨这个,指天发誓要把场子找回来。

结果老天爷不给力,在他找场子之前就要让他归位了。

没办法,这件事还要拜托给自己的宝贝儿子李存勖。

李存勖也还真不含糊,放在平常人身上,这三件事能办成一件就谢天谢地,阿弥陀佛了。

李存勖不是一般人,一口气还真就把这三件事给办成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李存勖每逢出战,必定以一少牢(祭祀诸侯的礼节)来祭奠李克用,取出一支箭来背负在身上,时刻警醒自己来完成父亲遗志。

他用了十年时间灭燕、逐契丹、灭梁,随后建立了后唐政权。

这一整套动作如同行云流水般毫无阻滞,一气呵成,完美无双,真是天纵奇才。

就是这样的一位奇才,在建立后唐后却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开始诛杀功臣,宠信优伶,荒废政治,短短几年时间就身死国灭。

为此,《新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专门写了《伶官传》来警醒后人。

此情此节总会让人唏嘘感叹,大呼可惜。

我甚至会想,如果当初李克用多留给李存勖几支箭就好了,多给点压力,多给些目标,也许五代十国历史就要改写了。

当然,这是戏言。

李存勖后来的败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了的,这个我们后文会细讲,现在言归正传。

李克用薨逝了,他的死很有一些悲情的味道。

他有很多缺点:治军不严、嗜杀、意气用事,甚至还缺乏识人之明。

但是,他是条汉子,是一位充满人情味的英雄。

他自始至终忠于大唐,这一个忠,还不是像杨行密、王建等人那样充满功利主义的忠,而是发自于内心,践行于行动的忠。

他一直在用江湖大哥的行为方式来为人处世,用霹雳如火的性格来南征北战。

他曾数次匡扶大唐江山于将倾,事了不索不求,拂身而去,像极了武侠世界的侠客。

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原则的人,他会争霸,也有野心,但不屑于为此丢掉属于自己的那份高傲。

他是一位贵族,五代开启之时唯一的一位贵族。

最后的贵族李克用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也许会有个疑问,李克用是贵族吗,他不是少数民族吗?

李克用主上归顺了大唐,并统领沙陀一族,世代为大唐镇守北疆,是实打实的军事贵族。

这跟五代前期其他的开国君主比起来,简直是独一份儿。

我们对比一下其他人就知道了:

朱温的父亲、爷爷都是村里的义务教师,到他这一辈父亲死得早,母亲依托当地大户过日子,朱温打小就给地主家喂猪。我们可以简单称他为喂猪的。

王建就更了不起了,种过田,也卖过驴,为了减少运营成本,还时常去偷驴,所以落得了一个偷驴贼的名声。所以说此人泼皮无赖的作风早已有之。

马殷是木匠出身,可以称之为手工业者,那个年代他这一行要比农民低贱得多。

杨行密命最苦,打小是孤儿,小的时候应该吃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在磨难中长大的孩子还能够养成忠厚长者的性格,不容易。

钱镠是农民出身,长大后贩私盐,和黄巢所做的勾当一样。

刘隐(南汉君主,后文会提到)家族是做生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人,这一行当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备受打压,位居四民之末,只比贱民高一点点。

王审知和哥哥王潮还好一些,祖上做过县里的公务员,但到他们这一辈就都是贫农了。

看到没,当时和李克用对打的都是一群苦哈哈。

这群苦哈哈有一个特点:他们有着底层人物的狡黠、智慧,甚至是狠辣,同时也不会按照常理来出牌。

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九十一章 泼皮无赖也有自己的无奈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样的太监——张承业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一百四十一章 杨刘争夺战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罗绍威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九十一章 泼皮无赖也有自己的无奈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变(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团乱麻第九十五章 苏州之围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一十七章 乱战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一百零一章 朱温很憋屈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争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进的陨落第一百一十二章 灭燕(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镇州之乱第五十六章 东征西讨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围第一百二十章 徐温父子第三十六章 疯狂的李茂贞第九十章 朝廷与藩镇第六十九章 后梁与诸侯第一百章 柏乡之战(二)第四十七章 清口战役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零一章 朱温很憋屈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处直的悲剧第一百零六章 没落的朱温第五十八章 征战鲁东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争第一百五十四章 刘掞的落幕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谦第十二章 两个皇帝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谜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与阿保机第四章 兵锋所指——长安!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彦章第一百七十六章 乱政第十七章 崛起一个杨行密(一)第二百零一章 郭从谦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战第一百零五章 枣强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习第六十四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诈的周德威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十六章 死了一个秦宗权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九十章 朝廷与藩镇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机发家史第一百五十三章 刘掞第九十三章 南汉帝国发家史(一)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谦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罗绍威第二百零一章 郭从谦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样的太监——张承业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将李存审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横冲第九十五章 苏州之围第四十八章 贱贱二人组第五十六章 东征西讨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结局(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处直的悲剧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龙(二)第四十七章 清口战役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胜渡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机发家史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三十一章 晋阳保卫战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团乱麻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六十三章 三个刺儿头一台戏(一)第一百零一章 朱温很憋屈第二十三章 海龙王第十二章 两个皇帝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六十六章 大话士族第九十二章 高赖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殇:兴教门之乱第二百零八章 善后第六十六章 大话士族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胜之战第二百零一章 郭从谦第七十九章 最后的贵族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战第二百零九章 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