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实践论

岭南,兴王府。

城西,锦合里,西区桂王府。

因为桂王已经达到了开府的年龄,在先帝中宗皇帝刘晟乾和末年,太子刘继兴被提议作为大汉国皇储后,皇帝便改封诸子,把自己其余的四个儿子都改封一字亲王。

而且为了彰显自己皇家的气派,在兴王府最繁华的西城坊市区锦合里,给次子桂王刘璇兴建立了亲王府。不管是出于壮大刘氏皇家男丁,还是提高刘家皇朝的威望,证明自己是出身中原望族,皇帝反正一反常例的加大诸子的爵封和威望。

而桂王也在先帝刘晟归天后,离宫到了锦閤里居住,不管是出于新皇帝刘继兴的意思,还是出于礼节,桂王都必须离开皇宫。

可能是因为南汉朝廷偏居岭南,当年在中原人的眼里,那就是蛮荒之地,是朝廷用来流放和发配人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不被文人志士所看重,就是有一些文人和有识之士,那也是当年流放人士的后代。当然其中也不泛一些避世的高人,但是真正能被朝廷启用的那是少之又少了。

加之自高祖皇帝刘岩之后,登基为帝的各个皇帝年轻,又不是具备那种太大雄心壮志的人物,都没有了高祖皇帝刘岩,甚至中宗刘晟前期和襄皇帝刘隐的魄力。不但朝中设立的各部、三省机构,常备的各级官员都远远不足,而且也是可能担心太过张扬,怕引起中原各个割据政府的关注,所以每任皇帝连皇后都没有立。

中宗皇帝刘晟弑兄登基后,也着实发展了几年自己的宏图大计,也想着自己的雄才伟略得到发展。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周边势力的虎视眈眈,加上大汉国内部原因,便实实在在的夭折了。

周边如南唐当时太过强势,又有大理、安南、闽国在侧,加之大汉一直贬抑武将人才,已经无力北上东进。使得刘晟一直郁闷不乐,加之后来听说周国兴起意图南下,强势如蜀中、南唐也束手无策,便知道总有一天大汉国也不能幸免,可能他的早逝和这也有了一定关系。

而这个时代虽然割据势力诸多,个个称王称帝,但是一般的都有自己的王后和皇后,反倒是南汉国除了高祖皇帝,后来登基的皇帝都没有立皇后。

不管是皇帝个人方面的原因,还是怕树大招风,中宗刘晟就只在宫里有一批选秀来的宫女,和抄家湮灭的一批各种女眷。刘晟照实挑了几个夫人,比较有名的就是玉夫人马敏、雅夫人卢雅、媛夫人(丽妃)李丽姬和桂王的母亲芳夫人潘玉莲。

可以说除了媛夫人,其余几个夫人都是有一定背景的。玉夫人的家族如今在兴王府不可谓不大,而且家族里子弟,在地方上任职的也不在少数;雅夫人的父亲卢膺当天在朝廷的威势,以及门下弟子如今的风头自也不必言表;而有所出的芳夫人,无论哪个方面都令人仰视。

所以,平时宫里几个夫人只有媛夫人比较收敛,而且就是她出名也是在登基前期,受到皇帝刘晟比较宠爱而已。后来玉夫人马敏则占了宫里的主导位置,她反而在宫里没有了什么消息。

可能很多人对媛夫人都没有什么印象了,就是刘继兴也只会在重要场合见到她了,可想而知她的低调。但是为什么还有人记得她,说明她不但很好的隐藏了自己的锋芒,偏偏又会不经意出现在关键时刻。

当然在朝中大臣们都是老油条,没有见皇帝刘晟有立后这个意向,自然都怕惹祸上身,于是明哲保身不吱声的居多了。自后皇帝刘晟再也没有提起皇后这回事,那些在朝的官员以皇帝为首是瞻也不敢上书,就是每次对外邦交也最多说句皇妃应付而已。

以前的储君太子,现在的皇帝刘继兴,他的母亲连他自己都没有印象在记忆里,可能也只是中宗做王爷的时候一个侍妾。反倒是桂王的母亲芳夫人潘玉莲,虽然一直不受刘晟宠爱,但是在宫里地位稳固。一来她生了个王子,更被封为亲王,二来她父亲又是军中大将。所以到了桂王的开府的时候,这一切倒使得桂王受益不少,一切水到渠成。

王府占地面积极大,并且设王府各项属官。王府居然和皇城机构一般,分开内外两府,内外两府都有王府属官。但是因为桂王还没有达到及冠的年龄,所以现在实际上桂王府内外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作为不同于别处政府和割据势力,作为岭南大汉国当天皇储下最年长的亲王,桂王府还是颇具规模和气势。

桂王府经宗正寺议定,下设王傅一名;参军一名;王府文学两名;祭酒一名;王府长史一名;司马一名;主簿一名,史官一名、记室参军一名;功曹参军一名;六部参军各一名,府从一名;典签两名。

可能相对于前唐最盛时的亲王,王府如今属官的这些配置,最起码少了一半,当然没有皇帝的授意,谁敢做主。但是相对于前唐最盛时的亲王,现在亲王的势力可能并不小。偏居岭南的如今大汉国现状来说,还有许多朝廷各部职位主官都未设,而王府的属官职能齐全。作为一个尚未冠服的亲王来说,这已经是很高的礼遇了。

王府如今任职的王傅,是当天王府的王傅赵章周去世后新任的,是高祖朝的首榜状元简文会,他是赵章周亲自推荐的。当天赵章周作为桂王府王傅,还是中宗皇帝刘晟的右仆射,可以说在兴王府声名赫赫,比卫王府的王傅李抑几个名气大的多。

卫王刘继兴因为坠马出事,就是赵章周为首的一帮大臣,极力推举桂王为储。后来事与愿违的是,卫王不但恢复了,还被皇帝真正立为皇储太子。自此赵章周受到了皇帝的冷遇,先是以他年长为由,卸了他的右仆射职位,后来则免他入朝议政。

赵章周又羞又惊,知道在皇帝刘晟手里自己翻不起大浪,虽然太子监国后又给了他加冕为国公,以示朝廷恩典,但是也让他自此后惊吓过度,一病不起。他本来年纪就大了,在刘晟之前,没有熬过年关就去世了。临死做了一件好事,就是给提心吊胆的桂王推荐了一个王傅,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而这个王傅就是,来自南海咸宁县的文人简文会,他在高祖皇帝手里得到提拔,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外任历练,到了中宗皇帝刘晟手里终于出头,被调回了兴王府任京官。还做过京城兴王府番禹县县令,到了乾和末年,居然成了兴王府有名的几个文人之一,和如今的侍郎赞皇侯李抑一般出名,更是成了皇帝刘晟另外几个儿子,那些年幼王爷的老师。

新皇帝刘继兴登基之后,简文会依然成了桂王府的王傅,但是级别却仍只是个从四品,不过刘继兴给他挂了个学士衔,可以有时候参议朝政。而且和诸王师的王傅不同,这个是真正属于亲王的属官职衔。

相对于隋唐亲王府王师级别从三品,简文会这个王傅官衔整整差了两级,如果按隋唐时九品官衔再分上下的话,那就是足足差了四五级。当然,如今在岭南南汉国刘家皇朝,能够做到这个级别的官衔,也算是极为不错的了,因为朝里根本都没有一二品的大员,最高级别也就是个正三品。而且作为一个掌傅相训的职位,又要负责亲王匡其过失,简文会的身份就比较敏感起来。

咨议参军名叫黄栋,乃是高祖朝左仆射黄损的儿子,可以说是出身名门。这个黄栋虽然不是什么有名的将领和参谋,但是家世摆在那里。尤其他却也自幼擅长兵法,家学渊源长于计谋。年少的时候,更在其父黄损当年做过团练使的永川,扎扎实实做过五年参军幕僚之事。

因为响应新皇帝刘继兴召集全国人才的行动,被地方推举提拔回兴王府来集训,加上当天他父亲在朝中多多少少的人脉,竟然谋了王府这个职位。因为岭南大汉亲王府只设有咨议参军一人,他倒是得了个从五品的官衔。一下从地方到京城,平白高升了几级,说明他的实力也是惊人的。

但是和王傅一样的道理,作为平时参谋左右,参议庶事的职务,也一样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职务。桂王能够用他,那是因为他曾是自己外父潘崇彻亲信的属下。虽然潘崇彻从来没有公开支持过自己外甥,但是桂王认为自己外父是不会害自己的。

至于那两名文学,倒是都乃是当年南移中原文人之后,而且都是高祖朝出来的进士,出过外任,不得志回来京城,平时在兴王府那也算很有文名。至于其余的属官,也都是一时瑜亮。反正,进得来桂王府的这些人,都是兴王府或者岭南颇有名声的人物。

而王府另外一个比较特别的职务,长史!居然也是从五品。而和长史相应的就是主管王府兵事的司马,这个职务对于节制军事的岭南大汉国来说,也是比较敏感的,所以只派了个正六品的职衔给他,也是在情理之中是事情了。

此时王府听政堂里,桂王正坐在椅上,两边坐着王傅简文会、咨议参军黄栋、王府长史冯卿和王府司马谭播。简文会和冯卿则坐在左手,黄栋和谭播则自然列在右侧。

虽然已经褪去了小孩般的幼稚,但是桂王的样子还是年幼,和成熟有着不少距离,他不像皇帝刘继兴那么魁梧健壮,眼眉倒是有些想他母亲潘玉莲。虽然一本正经的坐在那里,但是怎么看着都不像个大人。倒是他那眉宇间天生的傲气,让人感觉他久居高位和盛世凌人。

本来,以当天芳夫人潘玉莲的教育来说,桂王不会是这种目中无人的感觉。但是自从前卫王刘继兴出了意外,有王傅赵章周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唆使策划,桂王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后,桂王的心思就渐渐的变了。虽然后来刘继兴顺利登基为帝,甚至桂王刘璇兴还担心报复,心里小小的恐惧了一下,但是看如今风平浪静,桂王似乎又有了想法。

确实在如今,桂王独自开府为亲王,当天这些跟随赵章周的官员,虽然知道刘继兴做了皇帝已经是事实,但是桂王至少还是如今朝中第一个亲王,更是王室另外一个快成年的亲王。这些官员甚至都是一些以中下层官员为主,所以不少人还是凝聚在桂王身边,使得桂王颇有心思。

“诸位,据闻刘鋹欲在国内开设新的四府,这四府显然都是常配职司,至于规格还在商议中,不知道诸位有什么可以给本王建议呢!”他似乎对自己这个皇兄没有一丝敬意,当着自己的属从直呼其名,一点儿也不担心。

而且虽然好像是请教,但是桂王刘璇兴的神态和感觉,显然对自己这些属从也不是太恭敬。话语里显然显现的也是自己没有主见,想让自己的属从给方法。

大家显然明白,一直以来桂王都对自己这个皇兄不服气。先帝刘晟几个儿子荆王庆兴和梅王崇兴还小,祯王保兴比皇帝小一岁,和桂王差几个月,是皇帝一母同胞的兄弟。

这些兄弟现在展现出来的能力,只有皇帝刘继兴和桂王刘璇兴最聪明。尤其,在那段大汉国最恐怖的时间,就是当天卫王刘继兴坠马的时候。有多少人蠢蠢欲动,有多少人站在中间,朝中不少大臣明里暗里支持桂王。虽然后来卫王刘继兴恢复,而且顺利做了皇储太子,但是早熟的桂王显然不死心。

桂王以前的王傅赵章周,虽然已经在年前去世了,现在才换成了简文会,显然这个简文会现在远远没有前任的名气和魄力。他还无法领导赵章周当天留下的那批人才。在岭南大汉朝廷的影响力也是不如,甚至有不少人都认为,简文会是现在皇帝刘鋹(刘继兴)的心腹,但是桂王似乎没有去追究底细。他平时在几个人面前一如既往的张狂,也似乎没有对几个人的恭敬。

不得不说,桂王他是有这个资本的。首先,他的母亲是先帝的夫人之一,如今新皇帝又进为妃,桂王自己又得封亲王。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是,他的外祖是目前大汉军方举足轻重的大佬,江湖上声名赫赫的霸刀潘崇彻。

简文会清瘦的身形挺坐在椅上,看着几个人没有吱声,虽然有些不屑桂王的张扬,但是也没有出声去制止。他敬重赵章周,而且当天得到过赵章周的赏识,有意把自己在朝廷的根基交给自己,但是他比谁都清楚大汉国目前的局势。

虽然是赵章周提拔,但是简文会知道自己真正出头,是因为现在的皇帝刘继兴。他永远记得那天,自己被皇帝召进了宫里,对他分析了一番大汉国目前的局势,皇帝让他谈了自己的理想,最后皇帝让自己好好教导辅佐桂王,丝毫没有针对桂王的意思。

同样是年龄差不多,为什么思想差距这么大,简文会心里有无限感慨,桂王在皇帝面前就是个小孩子啊!简文会也等了一会儿,看到桂王脸色有些变了,不由反而轻轻捋了捋颔下的微须,依旧沉吟了几秒。

简文会倒不是装,而是感觉桂王确实无法和皇帝在同一个高度。静静的看着桂王,看到他看向自己这边后,方淡淡的说道:“王爷素有主见,朝中又极好人缘,虽然不是日日入朝听政,想必对朝中动向知道的比臣等要多了。皇上年来频频四处动作,国内边境都有举动,必有其深意。王爷是大汉朝首位亲王,目前的国事对王爷是有利的,王爷有何看法想法,可以尽情和臣等分说,臣等必当替王爷分忧!”

他不卑不亢的说来,既不得罪桂王,又不损诸位同僚的面子,更重要的是他对桂王的张扬,也有些警告的意味,丝毫不在意桂王的身份。因为他虽然是在先帝刘晟手里就渐渐出名,但是先帝驾崩后,他还是好好研究过新皇刘继兴,何况新帝刘继兴的宏图规划让他心动。

知道像刘继兴这个皇帝,如今不说在朝中的名正言顺,就是有着道家道尊的支持来说,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撼动地位。再加上刘继兴主权大汉国以来之后,这一系列的改革强国举措,是大大超出大汉朝廷上上下下官员意料之外的。

倒不是简文会完全依附皇帝刘继兴,实在是刘继兴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普通人想法的范畴。简文会不认为现在朝中有人可以和皇帝抗衡,不说这些老政客,何况桂王这个刚刚成长起来的亲王。

简文会毫不怀疑桂王聪明有能力,但是现在在皇帝刘继兴的执政面前,桂王个人能力显得苍白无力,而且根本没有可比性,桂王根本也无法复制。

说不说也不是打击桂王,只是不想桂王太过无知了。作为亲王府王傅,他有职责去引导桂王,于是他不得不提醒桂王,还有就是圆滑的把话题又推给了桂王自己,他现在能做到王傅这个位置,显然不是单纯靠别的偏门,而是会在问题上突出自己的重要性。

一起在座的几个人,似乎在意料之中一般,脸上也不见喜怒,但是简文会说出话来,他们都颔首示意,显然是大大赞成简文会的应付。

桂王眼睛不由自主的跳了几下,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很聪明,自然也听出来简文会的意思。心里虽然有些恼怒简文会的想法,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但是他脸上居然没有变色,若无其事一般的点了点头沉思着看了看大家。

“目前暂定的肯定是东、西、南和北四个方向开府,目的自然是加强目前大汉国的疆土稳定,还有就是应该涉及到拓边了。本王现在考虑的是,本王在这次决策里能获得多大好处!”桂王反倒是丝毫不像这么小年龄的人,冷静的说着自己的想法。

“王爷,你感觉皇上会给你多大好处?还有,按照惯例,王爷是应该要去自己封地就藩的!如果皇上就着这次行动,让王爷你远赴桂州就藩,不知道王爷心里做何感想!”简文会淡淡的说道,心里也对桂王有这样的想法感到欣喜,但是也不得不提醒他事实。

桂王脸色一下就变了,他显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简文会的刺破就如刀捅血膛。他一下沉默了下来,他心里显然就是担心这一点,因为他听说皇帝现在准备,把那边作为进攻楚地的战场,虽然这是军事策略不会向外提起,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是这样的。

他倒不是怕死,而是回头想想,自己在军中一点基础都没有,就是有那也是他外父潘崇彻的手下,可是全部被带到西北去了,何况潘崇彻还从来没有公开支持过自己。

如果自己真的被派去就藩,那么将要面对的就是一大批,自己从来不认识的将士。何况听说这些将士都是皇帝的天子门生,都是他培养出来的指挥官,那自己不就是一个光杆统帅。

“王爷不必紧张!”司马谭播扬声道:“如今此事还在商议中,微臣认为,不管如何王爷必须先在军中建业,逐渐建立自己的威信,这样才是长久之计!”让人惊讶的是,这个谭播居然是当天襄皇帝刘隐在岭南争权,诛杀的节度使刘崇龟的部下,岭南名将谭弘玘的后代,当天谭弘玘被诛后,后人倒是保留了一支,传了三代到了谭播,居然也是文武兼备。

大厅里因为司马谭播的话,突然冷了下来。因为这似乎是事实,桂王摆在门面上的,这方面确实没有什么关系网。谭播很清楚这一点,就是他的家族在岭南的生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谭播的话语里没有留情,作为在座官衔级别最低的,谭播也不希望自己被人遗忘。

“司马所言极是!”长史冯卿朝桂王拱拱手道:“如今王爷需要的就是历练,让朝中更多的人来关注王爷!微臣以为,如果这次真的就此就藩,也许对王爷来说是一件好事!”

桂王一脸惊讶的细想,似乎确实有些道理。看着诸人表情各异,心中有些气闷,但是仍然沉声道:“那本王当如何决断!”

“王爷什么也不必做,而是进宫见见芳妃娘娘!”简文会拱拱手淡淡的说道!

桂王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确实,作为还可以自由的宫里的妃子,芳妃的影响力是必然的。

对于在每一个阶级社会里面来说,每一个人其实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都只有一个清晰的阶层,当然他们也都是只活在一个阶级层面,或者只是在这个阶级地位中生活。任何时代有各种各样的人,自然也有各个层面思想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因此打上了每个阶层、每个特定阶级的这些烙印。

当然,因为每个社会中,每个人无不想着自己努力。想着任何方法和方式,挤破脑袋往上一个阶层提升,或者尽可能保留着,自己在目前这个阶层的优越性。

所以,每个社会中,因为每个人际遇和出身的不同,这社会中每个人的等级区分,就会更加的明显和残酷,也更让每个时代的人活在自己这个阶层,感觉表示舒服的人或者群体,更加为之疯狂奋斗和进取。

现在这个时代里,像周国郭荣、唐国李璟、蜀中孟昶、南汉刘继兴这种类型的人物,在这个时代社会阶层里,无疑就是那最高阶层的一类人。他们似乎已经深深的被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他们当然更希望保住自己的这个烙印。

桂王自然想挤上另外一个台阶,简文会、冯卿也想,就是谭播的家族也一直在努力,何况是简文会这些后晋文人。

桂王比谁都清楚这一点,如果自己站不住脚,有可能被淘汰,更有可能被快速发展的大汉国湮灭。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去接触基层,需要去了解各个部门的运作。自己如果不去实践,就算大汉国的实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又有什么用呢!

似乎一语惊醒梦中人!

第七百九十七章 实力(回帖)第十八章 中原第一都第五百零九章 思路问责第七百零七章 虎子驾到第三百九十四章 武士第七百四十七章 意有所指第七百七十七章 势力第二百四十章 丐帮第八百六十九章 上元错第三百七十章 追命的时光第七十九章 炼神还虚第九百三十四章 集合力量第二十四章 风云江湖汇岭南第六百四十四章 岭南夏末第七百八十六章 对战第六十九章 何逍遥第七百二十四章 濯缨翁第七百四十三章 堪破因果第七百四十五章 事与愿违第二十九章 人物第四百七十五章 忧国忧主第二百八十二章 调戏第九百八十五章 危险人群第四十九章 人间正道第七百九十九章 异变(继续回帖790)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受累第四百一十六章 未来第四百五十八章 把酒言欢第四百三十章 有人劫狱第八百二十一章 狼藉第八百三十章 权力第一百五十三章 黑衣人第一百零五章 云起龙隐第五百二十章 修行瓶颈第一千零七十章 知道深浅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1103 如何自处 重新上传)第九百章 (890章上传错误)指手画脚第三百九十七章 危机第九百四十八章 恶斗第一百八十三章 弘翼太子第九百六十四章 远见第八百七十六章 山高水远第六百八十一章 怀疑第八百三十九章 終生難忘第六百九十三章 逍遥游第一百九十三章 游击的影响第六百九十五章 访仙家第二百六十九章 雁城一姝第七百五十六章 评价第一百二十一章 湘西王第八百九十六章 优胜劣汰第二百五十八章 一舟下衡州第五百七十九章 各方面和第十五章 蓬州四友第九百一十七章 天地操控第三十四章 人生常思花满庭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不了解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绝望第七百零二章 权谋心思第三百零六章 高门子弟第二百四十五章 天师道的荣光第七百一十六章 天道第六百一十六章 忆苦第三百七十一章 命运的轨迹第五百四十八章 法脉第六百八十章 筹划第三百二十一章 狂狮鬼手第六百五十二章 皇帝有旨第四百八十九章 北战前沿第九百六十五章 下风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人才第四百二十七章 蜀中风云第八百三十一章 中天王第八百九十二章 惊魂逞威第三百九十九章 去脉第五十一章 蜕变第一百七十四章 金陵春梦第九百二十五章 用人之道第二百七十五章 虐杀游击第七百三十三章 相惜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风采第六百七十三章 三十六计第八百五十八章 路袭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陷阱第八百二十九章 金陵萧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名捕和狼第八百八十一章 良主难得第二百八十六章 沟女第七百九十一章 收拾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脚落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对战第九百一十八章 高手之战第八十八章 厉鬼舍魂大法第八百零三章 常理(转794)第六百零一章 面对第七百三十章 论道第一千零九章 头狼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1103 如何自处 重新上传)第六百九十九章 疑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