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是谁走漏了消息

大汉天福十二年九月底,楚唐联合出兵进攻岭南。在最开始的那一段日子里,很是让岭南的大汉皇帝刘晟担忧了一阵。可很快唐军便在韶州受挫,在屡攻不克的情况下,就只能是把韶州团团围住。而西线,自钟允章出使楚国带回了马云的异常苛刻的条件之后,刘晟在林延遇的篡夺下,就将钟允章给下了大牢,同时督促潘崇彻死守封州一线。过了十五天,楚军对邕州发动进攻,那里的汉军人数确实过少,不过三四天的功夫,邕州便失陷了。此后,马云挥军进攻封州,同样是屡攻不克。

这么一来,让忐忑不安的刘晟吃了一颗定心丸。只要封州、韶州不丢,他就可以继续的胡天酒地起来。

这年的十二月,天气并不怎么好,整日里阴沉沉的,白天见不到太阳,晚上见不到月亮,只是偶尔更看到几个时隐时现的星星。一天深夜,北风呼呼作响,不管是西江珠江的入海口,还是稍靠外面一点的伶仃洋,到处都是伸手不见五指,漆黑的一片,这种天气下,莫说下南洋的商船,就连打渔为生的穷苦人家,也不会冒险入海。

可是就在呼呼的风声中,竟然隐隐夹杂着“啪啪”船桨击水的声音。在茫茫的伶仃洋上,不是何时竟然驶进来了一只船队。

“大将军,你看这海图,咱们刚刚已经绕过了大濠岛,现在进入到了伶仃洋了。”这船队中靠前的一只大船的船舱里,一个牙将说道。

“恩……19天了,咱们一路南下,小心的绕过吴越,穿过潮州、循州,终于来到了兴王府。只要我们拿下兴王府,这灭汉的第一攻就非我们莫属了。”这人略带着感慨,却是自信满满的说道。他是李唐的兵马副都监,伏波将军孙震。早在十月份的时候,平南大元帅边镐、监军查文徽便向朝廷秘密提议,建议朝廷派遣水师越过吴越,直接攻击兴王府。

这条建议,虽然匪夷所思,可是并不是无的放矢,或者是异想天开的。要知道,李唐的陆军比起中原王朝来说,那确实是略差了些。自从李昪建国以来,李唐从来没有在与中原王朝的战争取得过胜利。可是李唐的水师却是天下独一份的,就连吴越都比不过,上到装纳数百人的楼船,下到小而灵活的舢板船,李唐是应有尽有。李唐水师不仅仅独霸长江,而且也曾经从海上救援过海州等地,也曾经护送使者到达契丹、新罗等地,有丰富的海战经验和大海航行的经验。至于海图的问题,虽然李唐的水师从来没有下过南洋,到过兴王府这些地方,可是那些大商贾们,却是经常从海上经商,在这一方面搞得相关的海图并不困难。换句话说,李唐有这样跨海作战的实力。毕竟就连吴越就能从海路救援福州,而李唐的水师要比吴越要强。

可是查文徽的这个建议,最开始却没有得到冯延巳的认同。冯延巳有冯延巳的顾虑,虽然种种迹象表明,现在岭南汉国的军队现在已经很分散了,主要分布在封州、韶州、封州和康州,兴王府的兵力并不多,可是要攻克兴王府,达到斩首的目的,怎么说也要3万人马吧。组织三万人马,经过近二十天的航行,这一路只有琉球一个补给点。而且,过去的航行,都是近陆航行,这次要达到偷袭的目的,必须绕过吴越和潮州、循州,茫茫大海之中,万一遇到大风浪怎么办?他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可是,李唐的经济现在异常的困难。十月,虔州刺史汪仁义接到消息,说是虔州的丰隆当铺,私下收敛铜钱,汪仁义立刻派人查封丰隆当铺,结果在当铺的仓库里发现整整10箱铜钱。接着,在江州也发现有不法商贩囤积铜钱。这些接连发生的大案,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让冯延巳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奏报李景之后,不仅对汪仁义等人有了封赏,还同时下令各地将强盘查,打击收敛铜钱的不法商贩。这个政令,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到了地方上以后就变了味了,地方官员,把搜藏商贩当成了政绩。但凡开店铺的,他手里怎么可能没有铜钱呢?毕竟,不管是银子还是绢帛,这都属于高价值货币,这做买卖怎么可能手上没有几个小钱呢?这铜钱多少才算是私藏,多少才算是正常。李景的诏书上可有没有,全靠地方官员自己领悟了。这诏令到了节度使府,节度使或者镇守使自然会召集各州刺史开会,学习学习中央精神,定一个大概的范围;可下面的人做事,总要有点甜头吧。到了刺史府,刺史召集各县开会,这个范围比节度使定的要低了一下,比如节度使定的是一万枚,他就把它改成八千枚,等了县里,这个数据又变低了一些。这些还不算什么,你要查,总会派人去店铺里面吧,这些衙役差官,还不顺手牵羊。

大商铺有后台,还好些。可怜,就可怜那些小商铺了,这差官们平时都喜欢过来占便宜,这回是奉旨占便宜,那上门的次数就更勤快了。这么以来,生意儿没法做了,民怨沸腾。周宗忍不住跳出来,对这冯延巳就是一阵子攻讦。李景知道了这事情之后,对冯延巳也是大为不满,立刻下诏,废除了上次诏令。冯延巳相位不稳了。为了保住相位,为了重拾李景的欢心,他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南征的胜利。而韶州又迟迟攻不下来,他一心横,就开始转而支持跨海偷袭兴王府。终于说服了李景,挑选水军精锐人马2.5万人偷袭兴王府。

孙震望着夜空,心中盘算着时间。今夜,除了这个风向不太好,借不上力之外,竟然是一切顺利。黑漆漆的天幕笼罩住了一切,任谁也发现不了自己的大军,等到了番禺,一半人马立刻登陆,直扑兴王府,另一半顺水路进攻。

“大将军,咱们要不要派人把这大濠岛给占着啊?”牙将说道。

孙震笑了:“占着它,做什么?咱们的人马不多,要集中起来。等会儿给胡忠传令,一会儿让他带兵在番禺上岸,直扑兴王府。等打下兴王府,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咱们就弃船登岸,有这2万多人马,可以向北攻击英州,将汉国的防线彻底打乱。到时候,那也是天大的一场功劳啊。呵呵,所以说,这次我们来,只要在番禹上了岸,咱们就是南征的首功之臣了。呵呵……这个大濠岛,没什么用处……”

“恩……怎么还不到番禹啊。你出去问问,催促他们赶紧大快速度。对了,传令,将舢板船散开,让他们走在最前面,等下过了伶仃洋。让他们私下散开,这西江入河口,岛屿甚多,咱们大军经过,说不定就会被发现,让他们就地处理。”

牙将领命走到了甲板上,却忍不住摇了摇头,这位大将军还真是心急,你不看看现在这是什么天气,这风势多大啊,咱们逆风而行,能有这速度都不错了。

广南东道西边和北边是高地和丘陵,南边才有些平原地带,这平原上水道纵横,据说广南东道有大大小小数百条河流。这兴王府这边表现的非常明显。这边可不仅仅是西江一个入河口,还有其他一些河流入海,比如循江东江、祯水等等,它们将兴王府靠前面的一带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岛屿,整个陆地显得零零碎碎,这条条狭窄的航道有基本上条条都通往兴王府和它不远处的番禹。

唐军将按照先前的布置,分成数队,依照海图,顺着几条较宽的水道向兴王府进发。除了孙震走的那条较宽的水道,其他的几队刚刚开始的时候,都遇到了一些麻烦,触了几次礁,毕竟那些商人平时也是只走主干道,其余的水道只是见别人走过,却是不知道那些河道的具体身前。可是事情都到这份上了,再去查也没有那个必要了。而且他们发现,只要走在正中间,就可以平安的过去。大军越进越深,远处也隐隐出现了一些光亮,看来兴王府近了。这年头,深更半夜的,老百姓早就睡觉了。只有那些大型的城市,城门口才有悬吊的火把、灯烛。

又过了一阵子,根据船上的商人辨认,确认已经到了番禹一带,岸上黑乎乎的一片,影影绰绰的,似乎是个树林。副将胡忠指挥自己这边的军队,弃船登陆,这些军士从大船跳到舢板船上,再依次登陆。先上去的人,自然有序的开始侦查。不查就说不定心里还好受点,这一查,他们才发现——“有埋伏!”

漆黑的夜空里,突然传出这么一声惊叫。就连远处呆在船上指挥登陆的胡忠都听到了。还没等他下令,弄清楚形势呢。就见番禹岸边突然,灯笼火把四起,将漆黑的东江口照的明晃晃的。接着火光那么一看,胡忠的一颗心忽悠悠的沉了下去。岸上,斗大的一个黄龙汉字旗。谁知而来的,是一阵“咚咚”的战鼓声,伴着转过声,一阵弓弩激射了过来。东岸上有人,西岸上也出现了汉军的人马!

“中埋伏了。”胡忠第一个念头就是下令大军赶紧撤退。

这航道狭窄,自己的船队一溜儿排开,万一对方放火,自己可就危险了。可是他刚刚传令:“后队变前队赶紧撤退。”这刚刚变成了前队的后队,就穿出了一个极坏的消息,河道走不通了,前面有沉船!

胡忠心中一条,他知道自己船队刚才的所谓触礁,显然不是真的碰到了礁石,碰到的十有也是汉军的沉船吧!这个时候,刚刚登陆的唐军又被赶回了水中。而岸上的汉军不知道从哪里拖来了十余条小船,抛在了江中,一条条火把仍在穿上,“呼”的一下,火苗子攒的老高,火借风势,越烧越旺,船借风势,越走越急,朝着唐军猛冲了过来。

这个时候的西江、东江入海口,光火四起,就连张震也退不出来了,他那条航道的出路倒是没有被沉船堵住,可是那里有汉军水师。汉军的水师不多,可是这个航道太窄,唐军船舰再多也铺不开啊。唐军陷入了绝境!突了几次都突不出去,张震没有办法,只好带着人马冲向了不归路——兴王府!这里都有伏兵,兴王府又怎么可能没有呢?他是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行动的又快又隐蔽,怎么可能被汉军发现呢?

张震死前,他很不甘心,是谁走漏了消息。

第142章 改朝换代(3)第115章 西征第9章 典军使第57章 霹雳火弹第185章 追击第64章 收编第33章 激战封川(上)第11章 周娥皇第42章 趁火打劫第21章 江湖传闻第9章 典军使第45章 空去空来第64章 祭孔第125章 尽用楚人?(1)第174章 逼宫第30章 攻克江陵第43章 继续出使第16章 架起油锅第9章 长沙朝议第12章 岳阳楼(下)第95章 内斗连连第13章 转战归州(上)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17章 变换的时局第65章 好事将近第34章 来之不易的晚餐第10章 后汉的建立(上)第12章 驱除契丹第17章 谋臣(2)第58章 如坠雾中第46章 奇功第129章 不要出门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47章 五代诸葛第37章 裁军第47章 关门打狗第37章 声东击西(上)第67章 催妆第39章 李唐的反应(2)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32章 测三围(上)第91章 契丹杨衮第59章 龙虎风云会(二)第十二章第44章 黄土镇第54章 留一手第57章 京变第122章 把爷的马车开来第151章 来了新消息第17章 谋臣(2)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25章 小兵传奇第45章 水攻第1章 你说不行,我说行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53章 奇谋第31章 定策(上)第10章 新妃(1)第82章 老马的新想法第11章 典军的麻烦第25章 决定战争的因素第5章 契丹灭晋(上)第61章 迷惑第131章 使者第88章 援兵4第29章 往事如烟(上)第66章 援军?第149章 当皇帝了(1)第147章 黄袍加身(4)第100章 我才是驸马第35章 大战略第156章 养马之术第1章 国号的争论7.13第49章 血战黄土镇第97章 向东!第40章 一三五第4章 人心难测第54章 商讨第156章 养马之术第95章 新军情第25章 决定战争的因素第71章 单挑第17章 谋臣(2)第143章 等待第105章 幽会第49章 chongle第73章 断头台第48章 江湖节度使第45章 水攻第8章 火中会师第15章 伏击(一)第2章 夜袭朔州(中)第32章 封州之战(下)第49章 为你做主第2章 丁思觐是谁?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13章 下杭州(1)第173章 伏击益津关第68章 释放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