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当皇帝了(2)

郭荣扶着下巴陷入了沉思。听了王朴的话,他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兖州的慕容彦超。慕容彦超现在还和父亲在虚与委蛇,既不反叛可也不肯老老实实的归顺,这人是刘知远的亲弟弟,性子粗鲁,自视甚高,绝对不是刘信那样看到周军就上吊自杀的草包。这是大周的一个毒瘤,一定要剪除掉,可是,这兖州就紧挨着徐州,徐州西面的丰县、沛县还是王彦超的控制下,可北面的藤县据说已经被3000楚军给占领了。小小的一个县城就驻扎了三千人马,这。。。这楚军莫非和慕容彦超也有什么勾连不成。

如果楚军和慕容彦超有勾连,那就要赶紧加强沂州(今山东临沂)的防务了。这沂州处在徐州和兖州东面,东临大海,南面挨着海州、徐州,西面就是兖州,加强沂州的防务,可以有效的牵制海州、徐州的楚军,让他们在大周剿灭慕容彦超的时候,不敢轻举妄动。

郭荣又仔细想了想,开口说道:“恩,徐州这么重要,我们又不能强行夺过来,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加强沂州的防务呢?”

王朴笑了:“王爷,现在的天下可以说是南北对峙。南军战斗力不弱,马云也不是什么昏庸的主子,只不过他刚刚扫平江南,毕竟人望不足;而咱们大周呢,带甲军士三十多万,由于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也是国力疲惫,再加上,楚国在南方基本上没有能够威胁到楚国的势力,而咱们大周北面有契丹人,而河东的刘崇和我们更是誓不两立。咱们的环境要比楚国差了很多啊!江南缺少战乱,人口多,田地、市场恢复起来很快,如果长期下去,江南说不定更会一步步的将我们甩开。打仗嘛,说到底,还不是打钱粮,没有钱粮,是怎么都不行的。对大周来说,扫平慕容彦超不难,在剿灭兖州的同时,不让楚国得到好处,事实上也不难,难的却是怎么想办法让楚国混乱起来,或者让楚国的实力被我们消耗掉,让他的发展变慢,给他制造几个包袱,让他们好好的背着。”

王朴顿了下,说道:“陛下迟迟不肯发兵争夺徐州,想必也是因为,他认识到楚强而大周稍弱这个事实。大周不怕打仗,也不怕在徐州城下被楚军打败,怕的是,楚军以自己的少数兵力,脱着大周的大军,旷日持久的打下去,楚军越来越强,大周越来越弱,到时候,楚国可就不战而屈人之兵了。加强沂州的防务,是个双刃剑啊。沂州切断这兖州的后路,如果朝廷一旦在沂州驻留大军,那么兖州的慕容彦超立刻就明白,朝廷这是对付他呢。他无力对抗朝廷只能是投靠楚国。如果慕容彦超一旦改旗易帜,咱们大周就有一次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打仗,楚军却是坚守不出,虚耗粮草,不打,国家威严何在?这就像南北朝时期,朝争中的失意者在边境上朝秦暮楚,发生叛乱的缘由了。楚国显然是没有余力出兵中原的,不然的话,他们早就打着大汉旗帜北伐了。可咱们大周也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将楚军击败的,咱们有后顾之忧啊。”

郭荣沉默了加强沂州的防务,显然是把兖州的慕容彦超推向了楚国。如果慕容彦超献兖州给了楚国。这笔烂账,大周恐怕不得不自食其果啊。

“难道就没有对付楚国的办法了吗?”郭荣问道。

“恩,不能说没有,两国博弈,犹如高手下棋,见招拆招之间,谁疏忽了,谁恐怕就要吃亏了。楚军走的是晚唐以来的承制,也就是专门招一批人来当兵,什么事情都不用做,整天只是负责厮杀。这种军队战斗力强,集合迅速,反应也快。可是楚国有一个地方,却不是用得这种军制。”王朴挡开一笔,他不从正面回答郭荣的话,反而谈论起楚军的军制来了。

郭荣一愣:“莫非王先生说的是山南东道?”山南东道都统丁思瑾首先不仅有着30000正规的楚军,还有50000乡兵,农闲时操练,农忙时耕种,这事实上是一种府兵制了。

“不错,我有个主意,或许可以对付楚国。眼下楚国和咱们俨然已经有撕破脸皮的意思了。咱们可以等到夏收和秋收的时候,故意大张旗鼓的摆出一副进军山南的假象,这样,山南东道的丁思瑾必然会召集大军,布置预防,这么一来,山南东道一下子少了那么多的青壮年劳动力,这夏收和秋收必然收到耽搁,嘿嘿,依照楚军的规定,受了耽搁,楚国官府是必然赔偿的,这么一来,楚国无形中就增加了负担,山南的人等于是要靠楚国官府给白白的养着,这负担可不小啊。而且,赔偿嘛,总有些人满意,有些人不满意,嘿嘿,咱们在从中挑拨一二,恐怕这山南就不安稳了。”

“先生妙计啊,这样子做个两三次,楚国恐怕就不再上当,等我们再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山南楚军就会置之不理,正好可以让我们偷袭山南!果然是一箭双雕啊。”郭荣赞道。

“而且,咱们则可以偷偷的抽调马队,潜入到徐州、海州,烧杀抢掠,把徐州和海州彻底的坏破掉,让楚国得了海州、徐州却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让他们再背上这个包袱。争霸天下靠的是什么?一是财力,而是人力。这人力嘛是和人口相联系的,而人口有何地盘相对照。当下,吴越显然已经是楚国的盘中餐了。而咱们大周又太强,绝非是能一战而胜之的小国。楚国如果还想扩张的话,眼睛一定会向西转移,盯向蜀国。”

“恩,先生的意思是,我们要强在楚国前面攻下蜀国,至不济也要和楚国平分了蜀国吗?”郭荣问道。

王朴笑着摇了摇头:“臣的意思是,不如在蜀国下一个套,让楚军在蜀国消耗掉一部分实力。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楚国和大周,事实上是各有优势的,楚国的优势在于海上,楚军的水师力量雄厚,据说可以南达南洋,海上贩卖活动极是发达,而我们大周的优势则在于西方,我们大可以在关中屯田,同时和党项诸部搞好关系,从他们那里换来紧缺的马匹,然后以黄河以南的千里沃野为战场,和楚军一决胜负。”

第35章 大战略第91章 契丹杨衮第150章 财政收入第110章 出使楚国第176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63章 我冤!我冤!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15章 案发第10章 新妃(1)第51章 漫天要价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161章 里通外国第9章 行为艺术大师第137章 刺杀连连(2)第13章 杀机现第199章 追击第69章 往事第31章 推波助澜第107章 心动(上)第71章 一错再错(下)第37章 马踏南平(一)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笔钱第80章 骑射第203章 谋蜀第109章 峰回路转?第21章 捕风房第26章 限制党项(5)第9章 倡议北伐(下)第17章 谋臣(2)第83章 漫漫的攻城岁月第22章 限制党项(1)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71章 一错再错(下)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5章 谁去出征?第185章 追击第13章 下杭州(1)第81章 分兵第87章 战潞州第32章 定策(中)第21章 刘崇南下第36章 火药与石油第3章 敲诈勒索(1)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59章 出降(上)第37章 裁军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笔钱第139章 重新谋划第117章 造反28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110章 孙晟来访(1)第116章 备受争议的战争第56章 账本第6章 各有所谋第183章 发兵第4章 敲诈勒索(2)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第89章 马作的卢飞快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197章 血战玉河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140章 改朝换代(1)第32章 入蜀(1)第23章 入贡第31章 推波助澜第12章 被打断了!第33章 定策(下)第34章 兵围封州(上)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182章 对峙第70章 一错再错(上)第19章 军务政务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91章 契丹杨衮第90章 给契丹人拉活第13章 出使第89章 斗嘴第6章 契丹灭晋(中)第39章 茅山道长第2章 回家24第58章 包围汴京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114章 远交近攻第103章 她答应了吗第109章 心动(下)第83章 中箭第141章 展示实力第69章 往事第30章 往事如烟(下)第40章 一战关中(1)第131章 尽用楚人?(7)第71章 一错再错(下)第88章 宴无好宴第148章 黄袍加身(5)第115章 大江之争第33章 发行国债第126章 尽用楚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