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昭告天下

临江徐仲雅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想把契丹人给绑到大楚的战车上;可拓跋恒却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反对对契丹人作出太大的让步。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皇帝的面子。虽说历史是成功者书写的,可是人民的眼睛是贼亮贼亮的。昔年唐肃宗借回鹘兵平叛,虽然最后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可是,千载之下无数人痛骂唐肃宗丧心病狂,无视百姓生灵涂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要兵没兵,要钱没钱的,万分无奈之下就答应了回鹘人,土地是大唐的,这出兵的费用,你们自己能拿多少拿多少。这么一来,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可就惨到了极点。就算是石敬瑭,虽然自己当了皇帝,得了个善终,可是还不是被骂了几千年嘛。

就算你最后在从契丹人手里把河北给夺回来,可是这名声还是受损了。在古代,除了满清之外,中国士子们求证精神很强,而且还很有骨气。皇帝的事情,没有多少能瞒得住天下人的,像武则天是唐太宗的女人,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儿媳等等这些子丑闻没过几年就天下皆知了。作为大楚的开国皇帝,本来是让后世人仰慕的,可是这点屁事往外面一抖露,啊!原来皇帝是个无赖出身,这。。。这不是打皇家的脸嘛。想想看,为什么唐朝的政变最多,还不是因为唐太宗做了表率嘛。他的玄武门之变,证明了一个道理,篡位的人也是能当好皇帝的。

拓跋恒为什么和徐仲雅辩驳的这么厉害,他就是想给皇帝提个醒,想让皇帝明白,做人尽量要正直,要给后代留个好榜样。你对敌人耍点小聪明,表现一下无耻当然很好了,可是,你的子孙后代学了表象没学到精髓,万一变成了一个无赖皇帝,那对天下子民可就是一场浩劫了。虽然说,从来都没有一个王朝是万万年的,可是作为开国的元勋这些大臣们接触的东西多,经历的战乱多,想事情确实要比后来人更全面一些,也更有干劲一些。

什么样才是一个好皇帝,马云自然是知道的。就算他不知道,大臣们也会不断的提醒他,让他知道善于纳谏的皇帝才是好皇帝,可是,大臣们的建议多,而且由于立场不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这建议也往往有相互矛盾的,到底那条建议才是正确的。那只有实施了以后才知道。古往今来,纳谏的皇帝还是很多的,可是没什么都没有几个明君呢?还不是因为他们纳错了建议,当皇帝的谁都不想自己的手下是曹操这样的奸雄,也不想他们是高力士这样的幸臣,也不像他们是贾似道那样的庸臣,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手下又能干又忠心,这又牵扯到皇帝有没有识人之能。

马云挠了挠头,当皇帝难,当个好皇帝更难。他心里自然是倾向于徐仲雅的,而且事实上,他已经秘密命令田雨在摸契丹人的底线了,也准备派人出使契丹,一方面扶持杨衮,另一方面把盟约切实的固定下来。在马云看来,莫说让契丹的耶律璟当个盟主了,就是认他当个干叔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有对自己有利就可以了。可是,拓跋恒的观点也不能否认,更不能打击。这一点,马云是有很深刻的认识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想当年自己老爹把拓跋恒撵走了,从此朝堂内外再也没人敢进铮言了,就像徐仲雅这样的能臣也缄默无语了。因此,拓跋恒简直就成了一个象征,象征着朝廷开放、文明,象征着马云是一代明君。如果把拓跋恒给冷落了,那么朝廷的风气说不定就会改变。毕竟,马云高高在上,没有人制约,没有人监督,这世上的人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而名利又控制在皇帝手中,臣子们难免要揣摩皇帝的心事,要拍皇帝的马屁。马屁听得多了,这人十有八九就要迷糊。所以,马云心里暗自琢磨着,怎么能不打击拓跋恒的积极性,而又能实施徐仲雅的建议。

这个时候,赵普突然说道:“陛下,徐相和中丞大人的话,都颇有道理。契丹人生性贪婪,如果没有实利,恐怕他们很难同意和我们结盟。更不要说劝他们出兵了。”

马云点了点头。

见拓跋恒又要说话,赵普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咱们可以换一个思路来看这个问题。契丹人虽然是外族,可是他们盘踞之地,历来属于中国,契丹事实上也是一个割据势力,是我们早晚都会撞上的。退一万步讲,从防守角度来看,燕云十六州崇山峻岭,是中原的天然屏障,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将他们夺回来。更不要说割让河北给契丹人了。但是,不许重利,契丹人又不为所动。所以,臣就在想,咱们大楚为什么要和契丹结盟呢?咱们大楚为什么要出兵北伐呢?拯救中原百姓这是自然的,可是,另一方面,咱们也是为了给汉国报仇了,为了给刘承祐复仇。大楚征战天下,才统一四海,替汉国报仇之后,刘承祐无子、刘贇又被残杀,这世上万万没有儿子把皇位传给老子的道理,因此刘崇是伪朝。所以,大楚代汉天经地义。只不过皇帝陛下仁厚,不忍汉国就此凋零,而刘崇在剿灭伪周之时,又立有微功,于是陛下才大度的将黄河以北专门划出来让刘氏立国。可是,刘氏无德,竟然被契丹入侵,陛下迫不得已挥师北上,重复我汉族衣衫。陛下,您觉得这是如何啊?”

众人都用怪异的眼神瞟了眼赵普,大家都是人精,虽然赵普的话,说的别别扭扭,可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这件事看起来纯属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明明是大楚和契丹联合讨灭伪周,可是,硬把已经元气大伤只能苟延残喘的汉国给拉了进来。而且变成了楚、汉联合,这么一来河北割让给契丹,就成了大汉政府卖国求荣的勾当,而且,还给大楚留下了一个讨伐契丹的借口。可是,名声上却把大楚的面子给保留了。契丹是蛮夷,我们大楚自然不和契丹结盟,但不结盟并不代表不能联合出兵啊。这就是一个文字表述的问题了,可以把这个结盟啊,变成盟友的盟友。绕个弯儿,让大楚和汉国结盟,而汉国则和契丹结盟,这么一来,大楚和契丹就有了一层关系,然后就可以联合出兵。或者说,契丹、汉国、大楚三国结盟,再强迫汉国,让他私下把河北割给契丹,以此游说契丹人南下。

第3章 英雄母亲第10章 归州第一战第102章 坦胸相见第65章 搏命第84章 后蜀的由来第7章 圣人东南飞第12章 被打断了!第29章 营救五王爷27第38章 家事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38章 夜袭(上)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71章 单挑第62章 架梯子爬墙第183章 发兵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吗?第144章第100章 长江水势第190章 窥测和揣摩第59章 出降(上)第54章 留一手第1章 马邑之战第7章 暖烟阁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49章 越墙第101章 听春宫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30章 攻克江陵第16章 伏击(二)第167章 中间人第14章 兵围南阳第106章 会战(5)第176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97章 观画第151章 来了新消息第212章 搂草打兔子啊第15章 下杭州(3)第107章 巧妙的战略第86章 援兵2第130章 尽用楚人?(6)第96章 崩溃的前夕第46章 三战石守信第11章 后汉的建立(下)第34章 兵围封州(上)第69章 往事第1章 马邑之战第11章 典军的麻烦第53章 大手笔第23章 限制党项(2)第37章 牢头居然是王朴第54章 商讨第78章 南逃福州第35章 拉拢第1章 马邑之战(下)第29章 营救五王爷第38章 家事25第57章 霹雳火弹第3章 敲诈勒索(1)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86章 南下第61章 龙虎风云会(四)第149章 奢侈品第69章 侧翼第105章 幽会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25章 约四事第39章 重组军队第135章 诗贼(2)第32章 入蜀(1)第37章 声东击西(上)第29章 往事如烟(上)第120章 归程(上)第42章 一战关中(3)第5章 谁去出征?第37章 马踏南平(一)第31章 推波助澜第32章 小宝与平沙落雁式第47章 五代诸葛第11章 周娥皇第26章 谣言第14章 奇怪的弹劾第106章 会战(5)第16章 伏击(二)第93章 儿女亲家第60章 龙虎风云会(三)第123章 到车里面坐坐第7章 圣人东南飞第42章 隔山打牛第33章 入蜀(2)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24章 议和第30章 自救与被救之间第83章 漫漫的攻城岁月第2章 丁思觐是谁?第150章 财政收入第73章 断头台第38章 决策(1)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