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帝王权术

为了强加统治,大清就对题本制度进行了改革,自张廷玉把奏折制度化以后,稍微重要一点的事务,地方官员都先撰拟奏折,经过皇帝朱批,认可了,才写题本作正式报告,作为奏事的依据。但奏折中的朱批内容,不得写入题本,这样题本就成了官样文章,价值大大降低。

这样其实就等于变相的削掉了内阁票拟的权力,奏折不经内阁直达御前,皇帝批复之后才在内阁那边走一遍流程,内阁成了处理日常事务的衙门。

奏折代替了原来题本的作用,使它成为主要官方文书,这一制度坚持到清末。奏折刚产生时,有资格使用奏折的官员不太多,雍正践祚之后,内苦于宗室诸王的讪谤排挤,外困于满汉大臣的朋党倾轧,急于求言,故放宽了臣民专折具奏的范围和权限。

由于奏折所涉事情多系国家机密,所以奏折的保密性是非常突出的。不能保密,就不要上奏折,保密是书写奏折的前提条件。

正是因为保密为前提,官员们给皇帝上奏折也安心,不用担心被别人知道,然后被别人报复。

朱厚照看重的就是这一点,比如这一次的扬州案,如果有奏折的存在,那么朱厚照相信情况肯定不会崩坏到这个地步。其他的不说,这么多年了,扬州一个正直的官员都没摊上?当然不会,只是他们有心无力罢了!上的题本估计都没到御前,这个人就没了,皇帝看到的东西也是经过漂没的。

一旦有了奏折制度,那么内阁的权力将会得到很大的削弱,内阁权力的削弱代表着内阁首辅大学士权力的削弱。

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个衙门,或者是一个人几个人的权力削弱,但是朱厚照知道,这绝不是,一旦削弱了内阁的权力,那就代表着整个文官团体的削弱,代表着皇权统治的加强。大清被称为封建王朝的巅峰,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很多制度都是非常有利于王朝统治的。

由于奏折免去了中间环节的传递,又采用廷寄方法,不但能迅速递到皇帝手中,而且在皇帝朱批御旨后,又可直接发还上奏官员,马上付诸实行,从而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由于奏折都是秘密进行,于是在直省督抚与司道之间,地方与中央,内廷与外廷之间,除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等关系之外,又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大臣相互告密,皇帝的耳目遍布京内外,谁也不知道谁向皇帝打了什么小报告,中央部院和地方上的公私事件和人际关系,无论巨细,皇帝都可以从奏折中直接了解到。皇帝于是借助奏折整饬吏治,监察民情,发号施令,排斥异己,天下庶务总归一人处理,从而使封建皇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雍正皇帝是朱厚照唯一一个敬佩的清代皇帝,因为他的改革和他制定的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是开创性的。

朱佑樘听着儿子将奏折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很精彩,目光怪异的上下打量儿子,这权术之道,儿子玩的也是炉火纯青,如此手段当真是颇为几分汉高祖的意思,让官员们互相告密,简直就是要了这些官员的命了。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官员之间的倾轧,那会造成多少人来回弹劾?下官觊觎上官的职位,会不会死盯着等着上官犯错?

当然了,换一个角度想,那些正直的官员有了上书的通路,那岂不是很多事情都要好办很多了?遇到什么事情上一份奏折,尽到了为臣子的本分,同时又不会伤害到自己,也不害怕被别人报复,多少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朱佑樘不敢想象了。

“密折递到哪里?”朱佑樘看着朱厚照,略微迟疑的问道:“这个问题你想过没有?”

如果递到司礼监,那么一旦遇到不喜欢上朝做事的皇帝,司礼监可是有为皇帝批红的权力,密折到了他们手里会是什么后果?这一点朱佑樘想得到,朱厚照不可能想不到,真的将密折递到司礼监,那么就等于削了内阁的权力转而增强了司礼监的权力。

“回父皇,走通政司!”朱厚照想都没想就说道,这个问题他其实早就想好了。

通政司现在的情况非常的惨,九卿里面地位十分的低下,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难过的衙门,同时通政使沈禄是寿宁侯张鹤龄的人。以后不好说,但是这个人前期是有用的,至少他为了攫取权力不择手段,可是先用起来,要知道密折的反抗力肯定也不小,尤其是几位内阁大学士那边。

“通政司?”朱佑樘苦笑着摇了摇头:“通政司现在向漏勺一样,进入那里的密折还是密折吗?”

“通政司本就是上呈下达,密折走通政司正合适,同时通政司不牵扯到票拟,也不牵扯到批红,对这双方并没有什么影响,同时也不会让司礼监接触到密折,而是由通政司直接呈递到御前,至于保密的问题,儿臣准备在通政司这里密折处,专司各地呈递密折。“朱厚照直接就把自己的构思给说了出来。

上下打量了一番儿子,朱佑樘直接问道:“这件事情你想了好久了吧?”

“回父皇,儿臣离京之前就在想这件事情了,坐在这紫禁城之中,最难得到的就是实情,想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当时儿臣就在想一个办法。一旦有了密折,除了文官,各地的武将也可以上奏折到御前,这也是有利的。”朱厚照也没否认,直接就点头承认了。

看着儿子的脸,朱佑樘笑了,什么有利了,如果放开了各地武将的密折权限,那就等于提升了武将的地位,随之提升的还有勋贵的地位。

虽然大家都看不起勋贵,可是勋贵在军中的地位很高的,尤其是现在还没经历嘉靖朝,南京守备都是成国公,勋贵在军中的势力可以说盘根错节,密折能让他们更少的受到文官的控制,因为他们有反制的手段,可以弹劾文官,这样一来,文官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第四十五章 谋划第一百九十一章 靠山第三十七章 谁赞成 谁反对第六十五章 太子的野望第四十章 行动第五十九章 我们的大明不一样第一百二十四章 建城狂魔第六十五章 太子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一章 表忠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立威第十九章 碾压第二百七十七章 无聊的大决战第五十六章 去告诉他时代变了第九十八章 扬州知府第五十三章 太子的大计划第二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二百八十四章 开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子要开战第一百三十八章 廷议第一百二十八章 言出法随第四十五章 我们都是自愿的第二百零四章 暗卫第三十一章 吵起来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真教第一百六十六章 喜欢第一百五十四章 打出去第五章 八十斤的狼牙棒第五章 八十斤的狼牙棒第一百六十二章 革新第一百七十九章 锦衣卫该动动了第七十二章 与民争利第五章 八十斤的狼牙棒第六章 读书的天才第一百七十一章 表忠心第八十八章 开始吧!第八十七章 抄了吧第二十三章 认真点第九十九章 官员的心思第九十九章 进驻大宁第四章 读书了第八十六章 产业第四十九章 太子殿下希望看到的第一百八十五章 内情第一百七十章 挡者披靡第一百三十三章 火力全开第一百八十九章 言出法随第一百三十五章 自带背锅属性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排第十章 皇帝的身体第七十三章 尘埃落定第一百一十二章 公生明廉生威第一百八十一章 朝廷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第九十一章 无法直视第一百零二章 总要带点东西第二百三十二章 是时候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张鹤龄的请求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谋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起革新吧第二十八章 对战马的执念第八十五章 那就去抢第一百三十章 轨道马车第一百八十三章 我在栽培你第二百六十二章 兄弟们,跟着我干第九十八章 有钱你得花第一百三十六章 出手第九十二章 除了陛下,没人能让我跪!第七十六章 有血有肉第一百六十八章 差事第八章 为了富贵第七十一章 结党营私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问题第一百六十九章 致命的温柔第六十二章 刘琦的状态第八十五章 心思第八十五章 心思第二百零五章 死士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说的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战起第七十三章 尘埃落定第八十章 官盐和私盐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问题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问题第一百九十四章 父子第二百零七章 谈判第一百五十章 人才啊第六章 太子走歪路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廷议第一百三十三章 帝王胸襟第六十三章 刘琦入京第三十三章 盐法第七十七章 养兵自重第一百零七章 婚后生活第一百七十八章 很辣第八十八章 考成法第九十四章 强势帝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别动,看着第二百二十六章 别动,看着第一百七十一章 表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