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王家父子

第一件事情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

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这件事情之后,王守仁便对程朱理学产生了怀疑,转而研究陆九渊的心学,朱厚照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影响到了王守仁的科举。

王守仁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

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王华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到了弘治十二年,二十八岁的王守仁再一次科举,举南宫第二,拿了一个二甲第七。

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来之后上了这本言边关军事的题本,显然王守仁的精力和兴趣在边事上,纵观王守仁一生的经历,无论是军事还是思想上,这都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作为帝王,这样的臣子那绝对是梦寐以求的,文武皆能啊!

只不过历史上王守仁的仕途并不是很顺畅,在这一次上了这份题本之后,王守仁依旧没能在军事上一展所学,而是被弄去做了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

没做多久就因病请求归乡,在朱厚照看着这应该是干的不舒服了,五年之后,王守仁才被起复授兵部武选司主事。

这里面应该和王守仁的老爹有关系,王华是状元出身,官路可比王守仁顺畅多了,王华现在的官职是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主持了顺天府的乡试,等到王守仁被起复的时候,王华升官了,升任詹事府少詹事仍兼翰林学士。没过几个月,王华因参与预修《大明会典》、《通鉴纂要》之功,擢升礼部右侍郎,仍兼任皇帝日讲官。

从时间上就能看出来,王守仁这一次起复老爹是出了力的,不然怎么就恰好起复了王守仁最想做的兵部武选司主事。

要知道在大明朝,吏部文选司,兵部武选司,那都是油水极为丰厚的衙门,管的可是官帽子。

如果按照正常的升迁历程,王华的下一步就是入阁,以侍郎的官职入阁也不是什么难事,王华根正苗红,出身好,学问好,一直做得是清贵官,新皇登基,入阁的几率非常大。只不过世事无常,刘瑾上位,王家父子和刘瑾翻脸了,王华被弄到了南京做吏部尚书,明升暗降。

没过多久,刘谨借王华参与预编《大明会典》中的小谬误之处,迫使王华致仕。

王华不为所动,以为“从此可以免祸矣”。王华归田后,以读书自娱,侍奉百岁老母,自己虽年已七十,仍行孝于床前,为世人称赞。

王守仁与刘瑾就更别提了,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

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王家父子,朱厚照敲打着手里面的题本,心里面则是不断的再翻转,王守仁有没有才能?有!

这个无论是问后世的哪一个人,绝对得不到第二个回答,这是一个BUG级别的存在,千百年也出不了几个。无论是在学问上,还是在武事上,这位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存在。唯一让人遗憾的就是王守仁一生都没有办法入主中枢,一展心中所学,施展心中的大抱负。

比起王守仁,刘瑾算个屁,刘瑾能干的事情换一个太监也能干,虽然比不上刘瑾,但是未必差的太多。

王守仁就不一样,同时代无敌的存在,朱厚照怎么能不想将他收入门下呢?至于品格,王守仁老爹王华的品格就很好。朱厚照相信王华之后对刘瑾虚与委蛇就能入阁了,因为他到了那个位子上了,资历什么都足够了,入阁只差皇帝的一句话了。

因为不依从刘瑾,王华直接就丢掉了入阁的机会,丢掉了成为文官顶端的机会。

从这件事情里面,朱厚照看到是刚烈,虽然文官总是鼓吹什么正气,什么风骨,可是面对这样的机会有几个人能做到?朱厚照都不觉得自己能做到,那可是入阁,那可是成为宰相,大明朝文官千千万,能入阁的有几个人?从科举入翰林就开始厮杀,最后入内阁的不过三五人而已。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战略第一百六十四章 跟我一起去西北第一百四十八章 臣子私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召太子回京第六十七章 程序第二章 王守仁的难题第二百零三章 比我下狠手第八十九章 动手第一百章 抽身自保第五十九章 我们的大明不一样第十六章 向前向前向前无题第一百五十八章 科尔沁第一百零七章 婚后生活第五十九章 八局第一百五十章 人才啊第十四章 清缴第二百七十九章 生儿子吧第一百二十九章 他们太坏了第五十二章 行动第七十九章 威逼利诱第一百七十二章 聪明第八十五章 那就去抢第六十四章 试探第一百七十章 杨莲在行动第三章 过目不忘第一百四十一章 父与子 (五更保底求首订)第四章 读书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两淮盐场第一百五十八章 国家命脉第一百七十八章 很辣第一百八十八章 行动第一百七十章 挡者披靡第一百零七章 婚后生活第八十六章 吸吸更快乐第二百四十八章 开干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战略第一百七十八章 很辣第289章 王守仁的思想第五十章 清理蛀虫第二百六十三章 出去抢第二百五十九章 全都算到了第四十章 本太子的脸就是大明的脸第八十七章 撑腰第一百七十七章 把钱交出来第二百二十章 忠孝不能两全第一百三十二章 弹劾太子第八十八章 考成法第五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六十章 可以干第一百零一章 我要下江南第二百零八章 供词第四十章 行动第七十六章 有血有肉第五十四章 布置第一百三十七章 害怕的重阳宫第一百零二章 总要带点东西第二百五十一章 给你机会第四十八章 一起纳税吧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战起第九章 太子威武第一百七十二章 被殃及的勋贵第一百七十九章 全是银子第九十四章 一把刀第二十二章 有那个味道了无题第一百七十二章 聪明第一百二十六章 我说的第一百二十八章 幕后黑手寿宁侯第二百六十一章 造反吧第二百五十六章 震荡第二百五十一章 给你机会第一百九十章 配合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秘密第一百六十一章 六扇门第十八章 杖责刘瑾第一百四十四章 哈密卫第十章 皇帝的身体第二十六章 初相见第九十六章 口气第二百六十六章 梭哈了第五十五章 早朝第二十二章 有那个味道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坏规矩第一百七十六章 盐场拍卖第二百零三章 全都是本宫的第二百一十二章 强势第二百八十二章 把千里江山图给你弄来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战起第一百二十六章 行动第一百二十六章 我说的第十八章 杖责刘瑾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子要开战第九十九章 官员的心思第一百九十六章 请太子提督京营第一百七十二章 被殃及的勋贵第四十章 本太子的脸就是大明的脸第二百八十二章 把千里江山图给你弄来第一百五十六章 价格感动人心的好产品第六十一章 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