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虫灾(上)

第十一章 虫灾(上)

天气逐渐转凉,一转眼又是一年的秋天到了,“五二零”四面的群山披上了彩色的盛装。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景色宜人。

南山更是叠翠流金、绚丽多彩。一群群的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衬托着南山的背景,面向广阔的蓝天,展翅向着南方飞去。还有一群群的绿头野鸭,会在南飞的途中停下来,落到“五二零”的池塘里游弋,夜晚就栖息在河心的芦苇荡里……

田里的庄稼成熟了,丰收的庄稼也引来了山中的狍子、马鹿和野猪。这些动物趁着夜色,潜入庄稼地偷粮食吃,每到这个季节大队的干部和宿舍的年轻人就会组成夜间巡逻小分队。徐南队长、乔七和巡逻队员们带着猎枪,在还没有来得及收割的庄稼地里来来回回的巡逻,驱赶这些贪吃的家伙。

临近西河的庄稼被糟蹋的最严重,那里已经成熟的大豆,成片、成片的被马鹿啃食,这种动物极为敏感,警惕性也极高,每时每刻都会转移地方,不容易发现他们的行踪,等到发现时,它们已经吃饱喝足,逃之夭夭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快收割速度,用最短的时间抢收完毕。

秋天的早晨,天刚刚蒙蒙亮,人们就进地了,直到天彻底黑下来,才收工回来。只有当所有的粮食全都收回到场院,秋收才算结束,干部和职工家属才会长长的舒一口气。

收下来的粮食像小山一样堆放在场院晾晒,东一堆、西一堆整齐的分着类,场院中间有一盏广场灯,彻夜明亮,照的场院像白天一样。

仓库每天都安排有人值班,守护着金灿灿的大豆、黄澄澄的玉米、黑白相间像宝石一样的葵花籽……

人们把晾晒好的粮食装上袋子,一袋一袋码整齐,装上车全部送往总场粮库。送粮的日子里,三肥子和户先进每人开着一辆胶轮拖拉机,每天下山往返一次,送走的是大豆、玉米、小麦和葵花籽,拉回来的是大米、白面和豆油。

分粮的日子里是幸福的,每家每户来领粮食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李华刚和会计秦林也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刻。

送走的粮食要出库、计秤;拉回来的粮食也要入库、计秤;分出去的粮食还要计秤。李华刚和秦林每天忙的不可开交。可看到大伙高兴地拿着米袋子、面袋子、拎着豆油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幸福样子,李华刚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五二零”粮库里的粮食实行配给制,职工一类劳力每人、每月大约分三十六斤粮食,二类劳力和干部能分到三十二斤,家属三十斤,孩子比家属减半。

这样的数量基本也就是解决了温饱的水平,每家、每户都没有多余的粮食。即使这样年年丰收的日子里,也还有个别的人家依然要领救济粮,生活还是非常困难的。

合广志家就是一个例子,他们两口子只有老合一个人是职工,媳妇是家属,家里有六个孩子,老大是男孩已经十八岁了,由于小儿麻痹后遗症,依然没有处对象。中间四个都是姑娘,最小的也是个男孩。

孩子们都是正在长身体的年龄,队里分的粮食根本不够一家人吃。每次分粮的时候管理员李华刚都会按照徐南队长的吩咐,找机会偷偷地多分他家三斤、五斤的粮食,又生怕被别人看到有意见。老合每次领到徐南队长给特批的粮食心里都是热乎乎的,可是这样也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总场粮库给的救济粮是玉米面,老合就会把领到的救济粮换成黄豆,回到家里把黄豆炒熟,他家每天吃饭之前,先要每人分一小把炒黄豆。吃完炒黄豆以后一家人再围坐在一起吃饭。在他家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虽然不一定会吃的很饱,但一定不会饿肚子。

老合嘎嘣、嘎嘣地嚼着炒熟的黄豆,一股浓浓的豆香味在空气中飘散开来,很香很香。可是再香的味道,老合咽下去的滋味都是苦涩的,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苦涩,一种无可奈何、心有不甘的苦涩。

虽然老合在队里很能干活,有一身的力气,一个人顶得上两个好劳力,可是干的再多也没有用,一个一类劳动力最高工分就能换每月三十六斤粮食,多干了也不会多分。

他认为这个分配方式对于他家来说不是很合理,凭他一身力气,如果自己单干,让孩子们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怎么才能这样呢?那可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啊!面对现实他真是没有办法,无可奈何。

老合常常因为害怕孩子们吃不饱饭而苦恼,他经常去大队部找李书记,谈他家的实际困难。李书记总是劝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什么时候才能让这些吃苦耐劳,真正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好起来呢?李书记有时候也会陷入深深的沉思。

这一天,轮到合广志和黄朝举在场院值夜班,看到场院堆得高高的粮食,他常常想,如果把地都分给每家、每户单独去耕种,这里的粮食可能还会堆得更多。

夜晚,老合依靠在广场灯杆下,借着明亮的灯光,他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想着自己的心思。合广志多么渴望,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种啊,但是在那个年代,土地都是国家和集体的,单干是坚决不允许的,这是很危险的想法,有时候他也会被自己的胡思乱想给吓到,禁不住打个寒战。

正当老合沉迷于胡思乱想之际,突然,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打在自己脸上,而且越来越多,噼噼啪啪的落在脸上、身上,他不停地用手扑打着,顺手捉起两只,一看是蛾子。

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蛾子,吓得他从地上轱辘一下子蹦起来,大声地喊黄朝举,“朝举,朝举!来蛾子了!你在这里看着,我去书记家报告去!”说完撒开腿飞快的向李书记家跑去。

接到合广志的报告,李书记、徐队长和所有的干部都来到了场院,场院里广场灯下,大道两边的路灯杆下,伴着明亮的灯光,成群的蛾子扑棱扑棱的上下飞舞着,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李书记紧锁着眉头,这么多年来,他和大家一样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蛾子,而且集中爆发的这么厉害,大家议论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无奈地摇着头。

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如果不及时扑杀,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人们用惊恐的眼光看着李书记,希望他能想出好办法。

李书记的脸上本来就长满了麻子,现在阴着脸,更加难看。他很严肃地问杨柳,“杨柳你是搞林业的,你看看,这是什么蛾子?有什么好办法进行扑杀吗?”

杨柳仔细地观察着,他捏着蛾子涨的鼓鼓的肚子,对在场的人说,“大家看看,注意一下,这蛾子肚子里面全部都是虫卵。”

大家也都认真观察着抓在手里的蛾子。果然,有的蛾子趴在人的手上还不停地抖动翅膀,蠕动着大肚子在产卵,产出的卵象深褐色的高粮米粒一样大。

杨柳对书记说,“李书记,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种蛾子的学名叫天蚕蛾,它的主要特点是体型短粗,翅展十二到十五公分左右,翅膀呈浓艳的褐色,大家看一下,蛾子各翅中央的拟眼纹有鲜艳的桃红色。”

大家仔细一看,果然和杨柳说的一模一样。

杨柳接着说,“这种蛾子喜好夜间活动,晚上有趋光性,这也是为什么在灯杆下聚集了这么多的原因,不过它们产下卵后就会死亡。天蚕蛾主要分布于中海拔的山区,咱们‘五二零’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就很适合它生存,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这种蛾子的栖息量比较少,这么大规模的出现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有人问到,“那可怎么办呢?这么多蛾子,要是吃起树叶来,两天不就把咱这儿的树啃光了啊。”

杨柳又说,“这个不用担心,蛾子破茧后就不再进食了,这种蛾子的主要危害不在成虫,而是幼虫,成虫产下的卵会在第二年春季孵化,幼虫在地下会啃食树根,钻出地面后爬到树上啃食树叶。对森林的破坏性很大。”

第七十七章 好消息第二章 来到五二零第二十三章 过年(下)第八十九章 危急时刻第七十三章 舍身相救第四十章 老李的心思(下)第二十章 曹傻子之死第八十一章 巧遇第四章 看电影第三十八章三肥子的决定第二十八章 火狐狸第十三章 打猎(上)第十三章 打猎(上)第四十四章 新拖拉机第四十三章 瞅你那傻样儿第四十九章 梦碎第三十八章三肥子的决定第八十七章 爱波的心思第八十章 成利回来了第二十四章 联产承包(上)第九十二章 一场虚惊第九十章 情况更加危急第二十二章 过年(上)第三十章 上学第四十八章分手第一百零二章 路遇劫匪(上)第六十九章 子承父业第六章 紧急任务第三十二章 运动会第八十七章 爱波的心思第一百章 徐队长的对与错(一)第四十一章 抓贼第五十二章 奖第五十四章 老赵被抓第五十七章 黄爷爷走了第一百零六章 回北京(下)第四十三章 瞅你那傻样儿第二十二章 过年(上)第三十一章 打仗第十四章 打猎(中)第八十八章 杨丫第二十四章 联产承包(上)第七十八章 认识罗平第七十六章 一对伉俪第九十二章 一场虚惊第五十六章 学习第六十章 办公室夜话第八章 受伤害的杨明慧第一百零二章 路遇劫匪(上)第二十五章 联产承包(下)第六十二章 一把手来了第七十九章 险情第三十一章 打仗第一百零一章 徐队长的对与错(二)第五十五章 营救老赵第一百零五章 回北京(上)第十一章 虫灾(上)第三十六章 着火第七十七章 好消息第七十七章 好消息第九十三章 兄妹情深第九十五章 回家第九十二章 一场虚惊第十一章 虫灾(上)第九十九章 疑惑(二)第五十五章 营救老赵第十章 来了新邻居第五章 工作第十一章 虫灾(上)第四十九章 梦碎第三十三章 燕南飞第二十六章 招考老师(上)第四十九章 梦碎第五十二章 奖第十一章 虫灾(上)第一百零六章 回北京(下)第二章 来到五二零第五十六章 学习第二十四章 联产承包(上)第五十七章 黄爷爷走了第九十二章 一场虚惊第一百零五章 回北京(上)第一百零二章 路遇劫匪(上)第七十六章 一对伉俪第九章 搬到上坡第八十九章 危急时刻第一章 搬家第二十九章 倒灌的西河第五十三章 猞猁第三十五章丰收(下)第四十六章于广芬的秘密(下)第一百零七章 尾声第六十四章 糊涂的合广志第十三章 打猎(上)第八十章 成利回来了第五十二章 奖第十二章 虫灾(下)第七十章 爬山第三十七章 三肥子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