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先发制人

余额不足

他现在不仅害怕惹恼了袁肃,同时也害怕触怒了吴承禄,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的感觉简直是犹如度日如年一般难熬。只是即便再有多“难”,总算是有得“熬”。这段期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顶住压迫在肩头的各种压力,一直把这件事熬过去。

来到山海关镇守使署衙,经过一番通报之后,吴立可被带到了署衙中庭的一处走廊上等候。过了大约十来分钟的光景,这才又来了一名听差请他移步到走廊尽头的小厅。

小厅里空无一人,听差让其先在这里稍等片刻。

吴立可深知吴承禄平日态度散漫,不管是要紧的事还是不要紧的事,向来都是一样的步调来处理。若是有时候不巧遇上吴承禄犯烟瘾那就更要命了,岂不说抽完一剂福寿膏快则一刻钟慢则一个钟,抽完之后更是还要眯上一会儿才能出来见客。

既然已经习惯了,他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就这样独坐在小厅里喝茶。

又过了一会儿,小厅外的走廊上由远而近传来一些声音,是两个人在相互谈笑。

吴立可听出其中一个声音正是吴承禄,于是连忙起身来到小厅门口迎候。正在这时,他看到走廊另外一边正缓步走来几个身影,最前面的是穿着一身绸缎睡衫吴承禄,跟在吴承禄稍后的是一名三十多岁的陌生人,从举止和衣着来看似乎是一位帐房先生之类的人物。再后面的几个人就是陪同的听差了。

吴承禄与那位像账房先生一样的人相谈甚欢,二人走到走廊岔口时又停下来交谈了起来。走廊岔口距离小厅不算太远,站在小厅门槛后面的吴立可依稀可以听到一些对话。

“于先生若是早来几日,今日这事只怕就办成了,何须还要再看那黄口小儿的脸色!”

“万事自有因果,吴大人何须操之过急。如今吴大人已经把电文发到北京,想必北京那边很快就会有所答复,大局弹指可定。”被称为“于先生”的那人笑容满面的说道。

“若非于先生出谋划策,此事岂能容易办成?吴某倒是要好好酬谢于先生,等赈灾一事结束之后,吴某一定践行承诺。”吴承禄得意洋洋的说道。

“哪里哪里,在下还要多谢吴大人能替我家王大人一雪前耻。”

“哈哈,各取所需嘛。哈哈。那么,今日就先到这里,来人,送于先生出去。”吴承禄甚是开怀的说道。

几名听差恭恭敬敬的将那位“于先生”往前院的方向送出,吴承禄稍微收拾了一下表情,随即迈步转向小厅而来。

走进小厅,吴承禄见吴立可正在门前迎候,于是笑吟吟的打了一声招呼。一番寒暄问礼,吴承禄请吴立可落座,又吩咐仆从换上新茶点。

“逸夫兄好几日都未曾来我府上了,最近听说逸夫兄与袁司令相交甚亲呐。”吴承禄端起手中的茶杯,一边慢悠悠的用杯盖刮着茶叶,一边似有深意的说道。

一听到这句话,吴立可只感到心头一抖,自从上次与袁肃谈话之后,这几日他可没有再主动去找过袁肃,只不过也没有太过频繁的来拜会吴镇守罢了。现在对方一开口就提及这件事,实在是用意颇深。

“哪里哪里,袁大人那边也是为了赈灾的事情而已,下官人微言轻,仅仅是协助袁大人了解本县的民政情况。”

“呵呵,公事自然是要用心的。瞧瞧,逸夫兄你这几日操劳如斯,整个人变得心神恍惚。大可不必如此,依我看这赈灾的事也快到头了。”吴承禄一语双关的说道。

“大人真是料事如神,今日晌午京城来了一封电文,月底之前中央的赈灾物资就会拨到咱们这里了。”吴立可顺着吴承禄的话,赶紧调换了一下话题。

“是吗?这么快就有消息了?”吴承禄笑着说道,虽然他嘴巴上说的好像很意外似的,然而整个人的表情轻松自在,更兼有几分喜气,彷佛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似的。

“正是如此,等到中央的赈灾物资下来,灾情必然能够快速消停,此事当真是要过去了。”吴立可自然有察言观色的能力,只是他现在心中杂乱无序,也没有在乎吴承禄的反应。

“哦,电文上还交代了什么?”

“内阁总理赵智庵公亲拟增派了一名‘赈灾会办’,这倒是一件奇事,明明咱们这里已经有一位赈灾司令了,奈何还要多派一名会办呢?”

“赈灾司令?呵呵,我看,也不知道这姓袁的能当这个司令到什么时候。无风不起浪呀,逸夫兄,京城这么安排自然是有其道理的。”听完吴立可的话,吴承禄非但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奇怪,反而愈发显得高兴起来。

吴立可联想到刚才在门口偷听到吴承禄与于先生的谈话,心中不禁暗暗度测起来:莫非是镇守使大人之前去过电报到京城,所以京城才增派了一名会办?可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顿了顿,吴承禄煞有其事的打量了一下吴立可,继而冷冷的笑了起来,问道:“适才逸夫兄你站在门前,可曾听到我与客人的谈话?”

吴立可脸色大变,支支吾吾一阵之后,只能从实说道:“下官听闻大人到来,立刻挪步门前相迎,不期之间偶然听到大人与贵客的几句对话,只不过下官离的远,并未曾听的清楚。失礼之处,还望大人见谅包含。”

吴承禄罢了罢手,依然挂着笑容说道:“逸夫兄,瞧你这话说的,你我还需要如此见外吗?说来我也本打算专程请逸夫兄你过来,与这位于先生正式会上一面。说到底,你我才是自己人,这七、八年的时间里,你我二人合作默契,岂能因为外人的介入而轻易受到挑拨呢?”

吴立可越听越感到胆战心惊,吴承禄的话摆明就是在针对袁肃。他忍不住在心里埋怨起来:这姓袁的还真是一个棒槌,也不掂掂自己才有几斤几两,竟敢如此显摆的办事,吴承禄就算再庸碌,他又不是瞎子又不是聋子,这点风声还收不到吗?

不过转而又想,即便吴承禄收到的消息又能怎么样?

依照他与吴承禄多年的交情,但凡遇到什么大事对方要么是散漫无为,要么是扼腕自叹。说到底吴承禄是一个少有主见的人,做什么事都没有任何计划和部署。

可是现如今对方一副高深莫测、讳莫如深的样子,而且还如此明里暗里来针对袁肃,若是没有万全的把握,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态度!

“大人,您这话说的……呵呵,下官愚钝,着实不明白呀。还望大人能指点一二!”即便心里猜测的通透,这个话题断然不能挑明来说,尤其是从他吴立可的嘴巴里说出来,因而只能继续装糊涂。

“逸夫兄,你何须装糊涂。不过也无妨,都说了你我是自己人,我怎么对你一腔赤诚你是看得到的,至于逸夫兄你是否能做到投桃报李,那就要看逸夫兄你的觉悟了。”吴承禄摆出一副吃透了吴立可的样子,深意的说道。

吴立可愣了半晌,心中纠结万分,一时语塞万难开口。看着吴立可焦急的样子,吴承禄继而大笑起来,然后说道:“直接告诉你吧,十天前我便已经知道袁肃这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要对付我,哼,仗着是大总统的侄子居然敢太岁头上动土,简直就是腰里揣着死耗子冒充打猎的。我吴承禄素来与世无争,只求安安稳稳过日子,姓袁的倒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思精忠报国,一味的贪图他人地盘。可耻,可恨!”

“大人,这……这其中只怕有什么误会。”

“误会?逸夫兄,妄我把你当自己人,你却跟那姓袁的眉来眼去,现在还替他遮遮掩掩,你眼里还有我这个镇守使吗?”

吴承禄的一声厉喝,顿时吓的吴立可浑身一哆嗦,若不是念着清王朝早就没了,只怕这一会儿已经被吓得跪在了地上。

“卑职……卑职岂敢,这……这,这都是袁大人他要找卑职说事,卑职可从来没答应过袁大人什么……大人,您,您一定要明察呀。”吴立可舌头都打不直,仓皇的解释道。

“哼,我好歹是念旧情的。只要你眼里还有我这个镇守使,之前的一切我既往不咎。”

“大人果然大量,卑职感激不尽,今后卑职必以大人马首是瞻,绝无二心。”得了这个机会,吴立可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多想,一味心思盘算着先保住自己再说。

“袁肃这黄口小儿早几年分明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趁着镇压滦州革命党起义跟大总统攀上亲戚。我早就看出这竖子心肠歹毒,当年王镇守好歹保举过他,对他也客客气气,这竖子反过来却夺了王镇守的人马、地盘,还把王总兵驱赶到关外。这不叫恩将仇报还能叫什么?如今得了一些便宜就以为可以只手遮天,这次我倒要看看他如何向大总统交代!”吴承禄冷冷的说道。

“向大总统交代?大人,您的意思……”吴立可一脸莫名其妙。

“逸夫,你可知道大总统对袁肃最忌惮的一点是什么吗?”吴承禄抑扬顿挫的说道。

“这……卑职岂能洞悉?”吴立可摇着头说道,他连袁肃是什么人都不清楚,又岂能了解袁氏家内的事情。

“哼哼,我告诉你,大总统最忌惮的就是这个侄子私底下与洋人勾勾搭搭。现如今这黄口小儿整日与北戴河那伙洋人亲热的很,简直是自寻死路。四天前我已经把这件事详详细细、原原本本的上报到京城,你看,这才过了四天,京城立刻就有了反应,专门派来一名赈灾会办。你现在可明白过来了吗?”吴承禄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原来,原来是这样?”吴立可顿时恍然大悟。

他心中唏嘘不已,背脊禁不住冷汗涔涔冒出,自己自然知道袁肃这段时间为什么跟洋人来往密切,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说服洋人放弃阻碍洋河水库和南戴河海港两个项目。而这两个项目可是这次赈灾的核心所在。

当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袁肃原本是在办一件好事,却反而将把柄置入了吴承禄手里。

适才听吴承禄说话里提及“详详细细”、“原原本本”两个词,吴承禄越是这么说,越是意味着上报到京城的内容不尽实,其必然在当中添油加醋。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好歹袁大人是为了赈灾,这下可害惨袁大人了!

吴立可自然不知道袁肃最近与洋人来往,除了是建立关系化解两大项目阻碍之外,更重要的一点还是拉拢洋人来排挤吴承禄。他现在满心愧疚,只因为当初是自己出的主意,没想到会把事情搞成现在这副样子。

然而就在他内心堪忧的同时,突然又浮想出另外一个疑问,连自己都不知道袁肃和大总统之间的隔阂之处,吴承禄整日抽着大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方是怎么获悉这个消息的?

“姓袁的不仁,休要怪我不义。他想要扳倒我,哼哼,老子吃的盐比他吃的米还多,嫩了点!”吴承禄气势汹汹的说道。

“敢问大人,您是怎么知道大总统介怀洋人呢?”吴立可忍不住问道。

“实话告诉你,当初袁肃阴谋陷害王镇守使,害得通永镇支离破碎,让这黄口小儿有机可乘。可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即便王镇守使心灰意冷,但他的幕僚长于继芳却是时时刻刻记得这个仇,就等着有朝一日能为往镇守使讨回一个公道。关于袁肃这黄口小儿所有的事,全是于继芳一一说于我听。哼哼,这就叫人在做、天在看!”吴承禄直截了当的说道,他已经把电文发到北京,这件事毋须再遮遮掩掩下去。

“啊?这……大人,这于继芳可信吗?可曾查清楚此人的来历?”吴立可关切的问道。

“错不了,昔日我还曾见过此人。这次全仰赖于先生点破,否则我还被姓袁的竖子蒙在鼓里呢。”吴承禄信誓旦旦的说道。

“唉,事到如今,也只能怪袁大人咎由自取。唉,唉,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袁大人也是活该。”吴立可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一边摇着头,一边叹息的说道。

“你有这样的觉悟最好不过。还是之前的那句话,只要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大人,之前的事大可让它过去。”

“多谢大人海涵,多谢大人海涵。卑职感恩戴德,没齿难忘。”

“等着吧,再过几天这袁肃就没好日子过了。”

第90章 ,发展工商第77章 ,顾秉钧言第20章 ,郑州军事第94章 ,绑架之案第41章 ,瀛台大会第31章 ,任大都督第76章 ,试重机枪第91章 ,唐海重工第80章 ,共和成立第31章 ,南方筹谋第39章 ,结交豪绅第12章 ,故设伏击第33章 ,散播谣言第21章 ,正式军官第83章 ,着手行动第32章 ,新官上任第2章 ,安山张府第103章 ,独断专行第83章 ,颇有深意第27章 ,开始进攻第34章 ,另有目的第73章 ,私见张謇第16章 ,善后之计第56章 ,培植亲信第50章 ,开诚招降第30章 ,唐氏云南第86章 ,三旅番号第89章 ,郑州计划第42章 ,赌桌话谈第77章 ,洋商企第84章 ,以理服人第94章 ,入股开滦第46章 ,集权之见第50章 ,约谈合作第52章 ,纳捐集资第75章 ,北洋态势第24章 ,另有一手第87章 ,以身涉险第23章 ,临行安排第62章 ,青年北洋第39章 ,袁氏家宴第4章 ,劫掠银行第65章 ,筹安谋策第54章 ,重庆变势第29章 ,五月六月第54章 ,见宋教仁第33章 ,不容忽视第68章 ,军火事故第77章 ,彼此利用第10章 ,学堂过审第88章 ,声名渐显第49章 ,并不简单第68章 ,局势突变第22章 ,鱼龙混杂第24章 ,另有一手第66章 ,化工产业第50章 ,遇段祺瑞第42章 ,赌桌话谈第62章 ,神秘女子第17章 ,遇孙连仲第55章 ,车站送行第33章 ,擒贼擒王第90章 ,拉拢进退第36章 ,俘周宝林第52章 ,纳捐集资第99章 ,到突破口第93章 ,飞来横祸第45章 ,北京复电第83章 ,着手行动第26章 ,高顺消息第99章 ,加强铺垫第22章 ,滦州交代第27章 ,逐步展开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24章 ,别有用心第47章 ,会众豪绅第33章 ,不容忽视第108章 ,信阳之乱第69章 ,实业之想第72章 ,突发事件第55章 ,战火转移55章 突发事件第64章 ,临时告诫第38章 ,收买人心第17章 ,两边准备第93章 ,酒后之言第118章 ,临别之谈第62章 ,准备北上第2章 ,进攻丹东第24章 ,其人之道第57章 ,军火清单第41章 ,除夕夜宴第12章 ,栽赃嫁祸第63章 ,引见同窗第39章 ,急收缓放第81章 ,崛起之路第13章 ,以寡敌众第62章 ,准备北上第20章 ,独立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