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辽东善后

十二月二日,袁肃将营口总司令部撤往奉天,既然辽东战事已经结束,他也应该挂印辞官,不过毕竟此次中日冲突留下了一个不容小视的隐患,陆军部还是决定保留总司令部的一些单位留驻在奉天,以备不时之需。

到奉天之后,袁肃与蒋百里、赵山河、陈文年、田文烈、朱泮藻等人召开了一次中央军的战后会议,首先是合算此次作战的战损,其次则是论功行赏,再者也就是对中央陆军第二师、第五师以及奉天十七师的新防区划分。

按照总统府和陆军部三天发回来的指示,此次中央军在辽东作战是包含一定政治目的,那就是将中央势力拓展到地方,谨防东三省会像西南诸省那边拥兵自重。所以尽管第二师、第五师都是近畿部队,但索性也就趁此机会常驻在东三省。即便不常驻,也要坚持度过目前这个敏感时期,等到辽东x突发事件的阴影全部消除之后,再另行定夺。

此役历时二十二天,阵亡将士合计一千六百三十三人,受伤离开编制者三千八百五十人。战争消耗物资折算资金一百七十余万,而战后重建和抚恤物资折算资金初步预计会需要两百万左右。不过战争中通过搜缴和劫掠所得的利益差不多也有一百多万,再加上把俘获战利品变卖,勉强算是能抵消此次作战付出的经济代价。

论功行赏方面,司令部军功司和陆军部军功司特派专员早已做好了一份初筛名单,由袁肃负责从初筛名单中核定人选和功绩。袁肃这边通过与后勤司令部、前线各指挥部的磋商,业已确定了一份所属名单。基本上将此次参与作战各部都均衡的安排了“功劳”,就算从始至终还怎么开过枪的朱泮藻第五师,也算是一份“劳苦之功”。

经过一番讨论,袁肃决定委派田文烈第二师驻守营口,第五师驻守凤城,第十师暂时返回山海关屯驻。这么做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让个人势力远离是非之地,而是减轻东三省地方财政对中央军的负担,反正山海关距离营口不算远,又有铁路四通八达的连接,真要出兵也就几天的时间。再者在自己的地盘上由自己来供养,省的与东三省地方政府斤斤计较。

至于中央陆军第一兵团,司令部暂时归编在统x战总司令部麾下,一起进驻奉天。包括兵团直辖几个预备役团也都留在奉天,第一旅、警卫团和预备炮兵团这三支部队返回直隶,继续加以训练和扩充。

战后会议结束后,袁肃又赶往第一兵团临时集合地,走访并慰问了兵团上上下下的官兵,也专门挑选了一个伤兵聚集的医院进行一番安抚。在刚才战后会议军功论赏时,他是特别为第一兵团的一些基层军官进行了表彰,毕竟第一兵团扩充迅速,很多军官没什么实战经验,却能在战争中发挥极好的领导作用,当真很是叫人欣慰。

尤其是孙连仲,在侧翼阵地失守之际,单凭麾下一个团部分兵力殿后,掩护伤员和物资撤回盖州城内,竟然能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拖延住日军汹涌的进攻。袁肃在与孙连仲见面时,热情洋溢的拍着对方的肩膀称赞道:“昔诸葛亮出岐山,失利于箕谷,而赵云随即聚拢部队,固守箕谷,没有造成大损。部队撤退时,赵云又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今日孙仿鲁之功,不亚三国赵云,当是彰功以效典范。”

在奉天停留了一段时间之后,北京总统府和陆军部皆发来电文,告知袁肃尽快返回北京。总统府并没有说是所为何事,但是既然没有说,那推测起来肯定还是袁世凯要找他商议帝制一事。而陆军部发来的电文,则是表示要对袁肃此次作战进行授勋嘉赏。

临行前一天下午,袁肃找到蒋百里和陈文年二人私底下会晤了一番。

虽然这段时间袁肃一直在忙着辽东战场善后的工作,但是对于国内舆论气氛的变向还是有所关注,不管是北洋政府或者筹安会私底下推波助澜,又或者是民间自发的掀起了眼下这股风浪,稍微有一点头脑的人都很清楚国家很快会有一场重大的变故发生。

在过去大半年时间里,以北洋军官俱乐部为首的北洋少壮派团体,一直在散播着袁肃的一些个人看法,所以对目前国内气氛的变化,袁肃麾下所掌握的军队这一块,并没有太明显的反应。就算有先见之明的诸如蒋百里、陈文年、高顺等人,其三人为首的核心军官阶层,也没有对所谓的帝制感到反感。

历史上蒋百里甚至还亲自主持过袁世凯祭孔的仪式,显而易见,蒋百里本人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军人不干政,只潜心于国防事业的发展。这一点与蔡锷颇有相似之初,也难怪二人可以走得那么近。

这次找蒋、陈二人会晤,就是正式的来试探二人对袁世凯称帝的意思,如果谈得拢那便顺势把话题聊的更深入一些,尝试着为袁世凯称帝前后进行一番谋划;如果谈不拢,那也只能暂时点到即止,或可明晓一些道理加以劝说。

来到书房,袁肃示意二人落座,先说了一些关于辽东善后的琐事,随即便直入正题询问二人是否关注最近国内各大报纸上的新闻。蒋百里自然是每天都有固定阅读一些时事报纸,倒是陈文年也是最近今天听人说起这才渐渐关注起来。

“袁大人所指的是最近筹安会和一些社会团体鼓吹的事情吗?”陈文年问道。

“没错。显然这次我们在辽东捍卫了国家主权,为北洋政府争取了一份极大的殊荣,于是国内上上下下一时间受到极大的鼓舞,所以才会有了现在这样热烈的氛围。说实在的,我与筹安会有所来往,他们的一些理念我也能看透几分,只是并不知道此次国内情绪的躁动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袁肃一语双关的说道。

“之前我在京城时,也曾经与杨度等人有所往来,表面上杨度只是一个研究政治的学者,但背地里却显然是大总统在暗中授意和扶植。上个月二十二日杨度在上海举行了一场演说,在这场演说上他公然批评眼下的政体,仍然共和政体是妨碍国家进站的罪魁祸首。据说当时一些江浙的民主人士当场与其发生口角,到头来却一个个被杨度说的哑口无言,当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蒋百里不疾不徐的说道。

“国体、政体什么的,我虽了解一些大概,但说实在的,也不甚懂。其实纵观我中国目前的情况,哪里见得什么民主,又哪里见得到什么共和?掌权者高高在上,所谓的权力归人民也不过只是一句空话。倒是有时候我也觉得,为了保存着一个虚有的共和民主名义,却要承受着更多无谓的负担,何必呢?”袁肃语重心长的说道。

“西方先进的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政治制度,虽然也不算很健全,但自有让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我相信政治制度的发展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慢慢磨合,然后一步一步的实现真正的民主。至于这条路要走多久,尚未可知。”蒋百里唏嘘的说道。

“就目前国内的舆论声势,再加上北洋政府操控的动作,不难猜测,我叔父确实有称帝的野心。我并非是一个顽固之人,也绝非是一个迷信所谓革命主义的人。记得杨度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如果能够通过改变政体而加快中央集权,凝聚国家上下的力量,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袁肃见蒋百里和陈文年表现的都不算激烈,于是更进一步的说道。

“帝制的关键还是在看它究竟会走向哪一条道路。如今英吉利、德意志、沙俄和日本,也都是保留着几百年帝制的国体和政治制度,但是这些国家依然很强大。其实我也相信,即便大总统现在企图登基称帝,即便之后的几年或者上十年里会有独x裁x专x制,但历史的发展走向不可能一尘不变,终归还是会让这个帝制过渡为真正的君主立宪。”蒋百里多少是猜出了袁肃的意思,于是很认真的分析说道。

陈文年没有再多说什么,脸色却显出了一种深思。

袁肃倒是下意识的看了陈文年一眼,显然他现在已经可以了解蒋百里的心思,其实蒋百里的看法与自己相差无几,倒是陈文年没有什么表态,不太能确定究竟是什么意思。

停顿了片刻后,他不疾不徐的又说道:“唉,毕竟如今已经是民国,我叔父贸然推行帝制,就怕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到时候我这个侄子又该何去何从呢?”

第98章 ,新的线索第11章 ,辽东反攻第61章 ,汽车公司第6章 ,讨价还价第84章 ,以理服人第23章 ,见张镇芳第81章 ,两淮扩军第40章 ,鸿门宴间第5章 ,进谏工业第18章 ,局势变故第6章 ,暗藏势力第93章 ,大胆之举第20章 ,总镇问话第13章 ,深夜变故第43章 ,洪宪筹备第17章 ,调派入豫第2章 ,痛下狠手第34章 ,着手收网第58章 ,鄂州对话第14章 ,总镇反应第7章 ,阶段总结第89章 ,郑州计划第50章 ,叔父认侄第19章 ,最终试探第1章 ,另有心计第96章 ,新式步枪第81章 ,两淮扩军第17章 ,两边准备第29章 ,洋河水库第66章 ,突来冷言第81章 ,崛起之路第75章 ,各自为政第17章 ,强化民兵第16章 ,知难而退第7章 ,起义前夕第94章 ,奇正虚实第31章 ,南方筹谋第100章 ,连夜突进第38章 ,逐步善后第60章 ,酒楼遭遇第105章 ,会战序幕第67章 ,推心置腹第63章 ,制式产业第22章 ,进取商丘第41章 ,除夕夜宴第62章 ,神秘女子第1章 ,滦州郊外第57章 ,军火清单第91章 ,坚守阵线第10章 ,小年宴会第1章 ,扩大战场第73章 ,南北交锋第64章 ,杨度试探第68章 ,行将开战第72章 ,开营训练第80章 ,紧急行动第62章 ,准备北上第16章 ,知难而退第3章 ,舆论手段第24章 ,另有一手第82章 ,少更于老第92章 ,宴会过后第18章 ,一时冲突第83章 ,中央军系第51章 ,谋将加盟第52章 ,商丘发展第50章 ,开诚招降第75章 ,先有计划第15章 ,顺利突围第57章 ,华中绸缪第12章 ,各有部署第1章 ,滦州郊外第56章 ,奇袭湖南第19章 ,最终试探第33章 ,学堂同窗第96章 ,新式步枪第85章 ,双重密谋第37章 ,逼上梁山第55章第116章 ,军医学院第31章 ,南方筹谋第71章 ,重新聚力第71章 ,炮兵计划第41章 ,瀛台大会第90章 ,拟两部分第39章 ,急收缓放第58章 ,似是而非第25章 ,作战计划第11章 ,请缨出战第48章 ,河南新策第76章 ,慈善宴会第27章 ,开始进攻第24章 ,另有一手第82章 ,临危受命第74章 ,铺路搭桥第93章 ,郑州事变第9章 ,玄机暗喻第79章 ,先礼后兵第110章 ,妥善善后第48章 ,游说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