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彼此利用

“在叔父看来,这似乎是大难临头才想到还有我这个侄子,不过在小侄看来,这恰恰是一次印证患难见真情的机会。小侄心里很清楚,之前叔父要调我到陆军部任职,可能一方面是栽培之意,另外一方面却还是不信任。开诚布公的说,若小侄站在叔父的角度上,同样也会如此。毕竟凭空而来的一个侄子,实在让人难以琢磨。”袁肃很坦白的说道。

“这话就有些言重了。”袁世凯推笑着敷衍说道。不过在他的心中却还是不得不承认袁肃这番话,对于袁肃这个“凭空”而来的侄子,自己怎么可能百分之一百放心?更何况还要面对袁克定这样一个庸碌无能的嫡长子而言。

“实不相瞒,即便叔父此次不叫小侄进京,小侄再过几日也会主动进京一趟。探望叔父自是不在话下,另外一点则是也希望能够为叔父分担忧虑,为北洋尽一份忠心。”袁肃没等袁世凯慢慢把话题转移到正事上,而是借着刚才谈话时的内容,直接先一步表露自己的态度。

“如此,当真是叫人欣慰。血浓于水,这一点是没有错的。没想到昔日的老部下、老战友,都是一些亲信心腹,倒是他们的表现让人不齿。”袁世凯感慨万千的说道。

“还请叔父能给小侄这样的机会,让小侄重新执掌兵权。不管接下来叔父打算如何面对汉口和南方的局势,小侄都甘为前驱,在所不辞。”袁肃掷地有声的说道,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还故意挺起胸膛,表现出一副军人刚毅无畏的姿态。

“克礼,见到你如此积极,我当真要重新来看待你。如今国家内乱不止,正是用人之际,昔日又是我错看了克礼,如今克礼还能不计前嫌表示为国效力,我岂有不赞成的道理?哦,说到这里,倒是记得前不久有人提起,克礼你这段时间似乎一直在联系滦州方面,可有此事?”袁世凯借着袁肃的话,总算正式切入正题。

纵然他现在病入膏肓,痼疾不化,体力和精力都十分虚脱,但是做为一个老谋深算的军政人物,自然还是能一眼看出袁肃这段时间所做所为透露的涵义。

当初在听到田文烈的汇报时,他并非没有表现出一点也不惊讶的样子,只不过当时手头上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无暇真正顾及到此事。如今仔细斟酌,他对滦州目前的情况是真真正正感到惊讶,万万没料到袁肃在天津装了一年“孙子”,期间所作所为是滴水不漏,到头来一年之后的今天,只需要几分电报就能重新控制滦州兵权,这意味着什么?

前清那会儿他本人遭到清廷忌讳的时候,被迫辞官归籍、赋闲韬晦,除了偶尔从徐世昌、荫昌、段祺瑞这些核心老部下哪里获悉京城与国内动向之外,从来没与北洋军有直接往来。之所以在辛亥革命那会儿能遥控北洋军迟缓行军,凭的还是自己在军中十多年的威信。

可袁肃从脱离七十九标到发展滦州军事集团,前后也才不足三年的时间,竟然也能做到如此地步,怎能不让人感到惊诧?

更何况袁世凯之前也曾听派到天津去的耳目汇报,袁肃在法租界的庄园居然命名为“旦赏庄”,以前倒是没怎么注意这“泹上村”其中的用意,最近偶有灵光一闪,终于明白原来取的就是当初自己赋闲泹上村的意思。这袁肃分明就是在仿效自己?

如果单纯是为了发泄不满,并且表示迟早会东山再起;又或者仅仅是仿效自己韬光养晦这部分,或许并没有什么大碍,毕竟每个人都有闹情绪的时候。然而,如果袁肃是为了仿效自己迟早会夺取国家大权,那便是极其危险的信号了。

哪怕从刚才的一番对话当中,袁肃表现的可圈可点,结合昔日在外界表现出的具有原则性的政治立场,似乎确实是看不出有任何异心。但单凭在天津隐居一年的作派,就足以让人产生极大的怀疑。

可惜今世非比往日,袁肃敢在这个时候有动作,自然是看准了如今世道的变化。

袁世凯当然不能在这个时候再次打击袁肃,时下是彼此阵营争夺声势之际,此消便是彼长。如果他因为对袁肃有所顾忌才继续加以打压,肯定会逼迫袁肃投靠到曹锟阵营。岂不说袁肃所掌控的滦州军事集团就在京畿眼皮底下,单单袁肃这个皇亲国戚的身份,都足助涨反帝制的浪潮。

所以他不仅不能有任何责怪的意思,更是要尽可能拉拢袁肃。哪怕袁肃真有异心那也是以后的事情,最起码不会像曹锟这样已经迫在眉睫了。

袁肃同样是知道以袁世凯的老谋深算肯定会看透自己,他没有表现的太过火,依旧故意装出一副颇为为难和担忧的样子,语气不轻的说道:“早先小侄就怕叔父会起疑心,一直为这件事惴惴不安。其实小侄这段时间与滦州的电报往来都是有证可查,并非是小侄想要在这个时候兴风作浪,恰恰是因为之前中央警戒令要求第十师和第一兵团集合保定,结果滦州方面到今天都没有动作,据闻田大人是百般催促,但麾下似乎有什么误会。”

袁世凯微微扬了扬眉毛,显出几分认真的问道:“哦,是这样吗?”

袁肃接着说道:“是的,此事叔父大可询问田大人,也可查证小侄的电文。小侄所有发往滦州的电文,就是希望能说服昔日的旧部不要在这个时候闹情绪,一定要谨遵中央派下来的命令,履行一个军人的职责。”

袁世凯在这个时候当然是分辨不出是非真假,不过他却认为袁肃既然还能为这件事做解释,可见对方的心中还是有所担待。于是他露出欣慰的表情,点头赞赏的说道:“原来如此,还是克礼有心,正值多事之秋,能有顾全大局的态度,甚好,甚好啊。”

这次会面名义上还只是叔侄二人闲话家常、叙叙旧罢了,袁肃和袁世凯彼此之间都做出了一定表态,但是却都没有任何正式的决定。整个事情也就暂时先这么安排下来。至于关于袁肃的重新任命,袁世凯还要经过一定的磋商。倒不是为了提前做好提防的准备,而是必须服从整个大局的安排,不可能将袁肃单独进行调配。

第36章 ,仁卿态度第58章 ,锦衣回校第84章 ,最后谈判第36章 ,仁卿态度第68章 ,返回保定第85章 ,双重密谋第69章 ,惊天变故第115章 ,长远打算第89章 ,壬子新年第1章 ,扩大战场第91章 ,别有阴谋第111章 ,孝感硬战第63章 ,招募改制第35章 ,群策群力第93章 ,借机而入第69章 ,惊天变故第30章 ,惨案发生第96章 ,新式步枪第14章 ,事与愿违第9章 ,紧锣密鼓第66章 ,突来冷言第33章 ,擒贼擒王第9章 ,紧锣密鼓第71章 ,江湖小鱼第42章 ,分配防区第66章 ,所谓顾虑第15章 ,讨论武器第33章 ,学堂同窗第91章 ,成立典礼第98章 ,培植政府第75章 ,各自为政第15章 ,事发突然第98章 ,登陆作战第82章 ,营中出事第61章 ,汽车公司第33章 ,不容忽视第100章 ,连夜突进第90章 ,拉拢进退第22章 ,鱼龙混杂第35章 ,合击围堵第27章 ,验证关系第28章 ,安山急事第54章第99章 ,加强铺垫第53章 ,豫南对策第24章 ,无心无意第38章 ,加紧提防第70章 ,南下筹备第31章 ,安山善后第87章 ,旅顺日军第34章 ,另有目的第14章 ,最终谈和第97章 ,正月过后第79章 ,再见其人第79章 ,建近卫军第10章 ,各怀鬼胎第28章 ,根本隐患第50章 ,遇段祺瑞第9章 ,世事难料第9章 ,世事难料第73章 ,谘议之事第74章 ,先声夺人第24章 ,其人之道第4章 ,借力打力第9章 ,紧锣密鼓第78章 ,推举出山第62章 ,神秘女子第49章 ,并不简单第37章 ,祭孔大典第103章 ,独断专行第57章 ,遇袁克端第64章 ,杨度试探第75章 ,三两天内第62章 ,张謇试探第32章 ,长痛短痛第104章 ,水深火热第45章 ,一念之间第42章 ,忠言逆耳第59章 ,约定与会第97章 ,正月过后第22章 ,滦州交代第17章 ,调派入豫第84章 ,以理服人第95章 ,借口生事第35章 ,合击围堵第28章 ,虚情假意第51章 ,别有深思第85章 ,扔白手套第35章 ,群策群力第28章 ,安山急事第48章 ,河南新策第44章 ,曹锟劫见第74章 ,铺路搭桥第34章 ,民军奇部第80章 ,共和成立第37章 ,京城春节第35章 ,群策群力第55章 ,战火转移第28章 ,根本隐患第119章 ,八月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