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孝感硬战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在武汉周边地区的作战也越来越如火如荼。

孝感的作战到今天已经进去了小半个月的时间,当蒋百里的第五师顺利打开通道,建立从随县到孝感前线的战略路径之后,第一兵团主力部队紧随其后开赴前线。会师之后,按照袁肃从信阳发来的命令,升任蒋百里为前线指挥司令,负责统筹前线的指挥作战和各方面调配。第一兵团和第五师在指挥系统上完成统一之后,向孝感展开的进攻也有条不紊。

最开始几天作战并不算激烈,哪怕袁肃从一开始下达的命令就是无限制扩大战场规模,但蒋百里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只会按照自己的作战套路来行事。当然,蒋百里并非是违抗袁肃的命令,恰恰是需要先摸清楚孝感防线的真实实力,然后才能慢慢的调整、精确战术运用,从而扩大战场的规模。

孝感防线确实出乎了蒋百里的意料之外,万万没想到曹锟居然下了这么大的功夫和血本,用混凝土打造了一道近乎半永固的防线。之前一路轻松的攻克,到这儿才算真正遇到了阻力。接连用大炮轰击了许多天,又尝试派遣部队迂回到侧翼发动突袭,只是这一切的成效都没办法立竿见影。

再者驻守孝感这边的部队是曹锟的主力部队,果夹着的还有段芝泉、王占元等人的部队。兵力数量不少,并且同样是有不少火炮。在炮战上面,哪怕第五师和第一兵团的火炮型号更先进,但对于进攻一方来说也很难占到便宜。

直到最近这段时间,迫于武昌方面的战事已经打得很激烈,孝感这边必须扩大战争规模来提高进攻强度,一方面是配合武昌战线施压压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响应袁肃的命令。蒋百里很清楚,攻坚战很少有投机取巧的方法,即便有也要看好时机方才可以。也因此摆在目前的形式就只能是强攻,用铁和血一直压垮敌人的防线。

从五月上旬到五月中旬,第一兵团和第五师接连发动了五天大规模强攻。

几乎每天都会投入四个团的兵力同时进攻,把整个孝感战场完全填满又延伸了作战纵深。不得不说,这样的作战确实十分残酷,对进攻方来说是如此,对防守方来说亦是如此。五天的强攻几乎是撼动了天地,炮火、重机枪、呐喊、惨叫,似乎都能传播到整个孝感。

整个五月开始,孝感的天空就没有黑暗过,火光和硝烟交替弥漫。无时无刻不是一种烤焦的味道。进攻所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可以说是清王朝结束之后最惨烈的程度。即便是最粗略的统计,每天火线上撤下来的伤亡人员就有五百多人。

也正是因为孝感这边高伤亡的作战,使得后勤压力越来越大。不光是前线物资的供应,包括伤员的照料,补充兵的招募、训练、填补等等,都是一桩大事。

对于孝感的防守部队而言,尽管他们凭借着坚固的防御阵地在伤亡上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同时又利用广泛的火力据点,在每次中央近卫军发起正面冲锋的时候,都能以重机枪来进行密集的打击。

是夜,在孝感西北部口子镇驻扎着的近卫军前沿指挥司令部,蒋百里收到了第二旅李劲夫从西边战线派人送来的战报,整个指挥所稍微了有了几分起色。第二旅从西边压制孝感防线的侧翼阵地,经过了七八天的鏖战,总算渐渐占了优势。第二旅利用阵地推移的作战方式,把战线推进到孝感敌军侧翼防线只距离不到五十米左右。

“电报告诉所有团部,提高警惕,这次只不过是因为敌人没有准备而捡了一个便宜,不可大意轻敌。”蒋百里心情虽然很愉快,但是居安思危是不能忘记的,他立刻就下达了督促的命令。“另外,西线的情况传给第十五旅和第三旅,让他们也有点信心。”

电报员不敢怠慢开始传递信息。目前在正面担任主要作战任务的便是十五旅和第三旅,这两路部队打得最是凶悍,也承受了最严重的伤亡代价。

“敌人的防线还是十分顽固,我估计我们接下来还得花很大的功夫才能有所突进,所以绝对不可以大意啊。”蒋百里语重心长的说着。

司令部内,第三旅旅长郭文远看了看沙盘地图,脸色渐渐也忧虑了起来,说道:“正面防线的敌人少说两万人,而且随着我们加大进攻的力度,他们也增添了不少兵力。如今我们后续援兵还没有及时补充上来,就怕敌人在这个时候如果打出反击,会有一些为难。”

“他们是打不了反击的,如今是堑壕作战,哪怕曹锟后续的兵力比我们更先到,但是他们也只会龟缩在防线之后。”蒋百里很有信心的说道。

“此话怎讲?”郭文远看到蒋百里认真的样子,不禁想进一步探问。

蒋百里拿起了指挥鞭,在沙盘地图上分别点了两个地方,一处是新铺镇,另外一处则是直属炮兵团所在的三汉镇阵地。

“敌人人现在还没有完全清楚我们的部队是怎么部署的,好在我们之前是留了一手,咱们在敌人侧翼埋伏了两支奇兵。岂不说这些士兵没有出兵的勇气,再者真要是敢在这个时候冒险组织反攻,反而还会让我们那两个团趁虚而入。”蒋百里缓缓的开口解释道。

“原来如此。”郭文远恍然大悟。“不过既然敌人主动出击等我们有好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些手段和计谋,来诱使敌人放弃坚守阵地,转而主动出击呢?”

“我并非没有想过,下午的时候我已经另外派人通电所有团部,在没有我的命令之前,不需用电报联络新铺镇的团,新铺镇和三汉镇的团再没有特殊情况下也不需使用电报。这样一来,这两路部队就是影子部队了。倒是我对能诱使敌人主动出击的信心并不大,只是希望埋伏在新铺镇和三汉镇的这两路部队能见缝插针,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来出击!”蒋百里意味深远的说道。

郭文远还是有一些不想放弃,他再次说道:“事在人为,料定孝感那边的守将多少还是希望能建立奇功。若是我们能试一试,假设成功了,那接下来的作战便能轻松许多,总不至于每天还要继续拿兄弟们的命去拼,最可怕的还是拼也没拼出什么明显的结果来。照这样下去,不仅战线会被拖延,预期的突破进程也会很难实现。”

第77章 ,新的内情第59章 ,组建情报第107章 ,保存名义第19章 ,擢王怀庆第52章 ,各有意外第33章 ,学堂同窗第86章 ,给下马威第108章 ,信阳之乱第82章 ,营中出事第96章 ,新式步枪第41章 ,瀛台大会第58章 ,锦衣回校第8章 ,会见蔡锷第2章 ,安山张府第28章 ,继任赈灾第72章 ,刻意打压第22章 ,落井下石第48章 ,异人异志第83章 ,中央军系第48章 ,异人异志第32章 ,另有想法第24章 ,无心无意第47章 ,军政会议第60章 ,训练方案第58章 ,似是而非第14章 ,少壮北洋第99章 ,随县之战第18章 ,局势变故第2章 ,似有察觉第75章 ,各自为政第96章 ,告一段落第78章 ,晓之大义第1章 ,太子一党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81章 ,两淮扩军第88章 ,声名渐显第15章 ,讨论武器第20章 ,总镇问话第81章 ,崛起之路第8章 ,不做不休第36章 ,官办银行第39章 ,急收缓放第90章 ,发展工商第3章 ,洋商开矿第19章 ,时势所趋第78章 ,矿务公司第56章 ,道听途说第67章 ,保定信函第58章 ,背后杀出第13章 ,重挫元气第42章 ,一声令下第56章 ,见林伯深第12章 ,初谈青岛第79章 ,再见其人第13章 ,不合时宜第17章 ,获其消息第40章 ,新的编制第38章 ,收买人心第92章 ,滦州煤矿第17章 ,强化民兵第50章 ,遇段祺瑞第68章 ,局势突变第35章 ,上海线索第92章 ,提前预手第53章 ,一战阴影第78章 ,突然而见第79章 ,建近卫军第34章 ,另有目的第36章 ,俘周宝林第31章 ,南方筹谋第99章 ,中方态势第88章 ,另有算盘第12章 ,初谈青岛第6章 ,标部会谈第59章 ,组建情报第87章 ,着手解决第48章 ,异人异志第11章 ,请缨出战第81章 ,两淮扩军第117章 ,西南预示第41章 ,瀛台大会第69章 ,一战前夕第35章 ,刀俎鱼肉第50章 ,开诚招降第49章 ,南北剧势第57章 ,对簿一谈第18章 ,大学拜访第91章 ,别有阴谋第68章 ,着手铺垫第82章 ,营中出事第104章 ,水深火热第69章 ,一战前夕第43章 ,交心之谈第3章 ,保境军资第27章 ,迎王怀庆第23章 ,新的任命第16章 ,知难而退第77章 ,洋商企第23章 ,见张镇芳第51章 ,谋将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