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保定催电

余额不足

正月十五对于袁肃来说是一个繁忙的日子,以至于早上都没能来得及去督练公所带队晨跑。传统意义上元宵节这天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天,原本意味着一切都该回归正轨,可正是因为一切回归了正轨,许多之前被耽搁的事情一下子集中扑面而来。

尽管同样是传统佳节,不过袁肃没有打算再让士兵们过元宵节,在他看来节日其实也是一种消磨意志的因素,过一个春节可以算是尊重传统,而其他节日能省则省。

早晨洗漱完毕推门而出,正准备去后勤处领马前往督练公所的时候,杜预却迎面小跑而来,将一封刚刚收到的电报送到了袁肃手里。春节前夕标部总算配备了一套新的通讯设备,总算解决了长达两个月之久的通讯障碍。

此时天色才蒙蒙发亮,连霜雾都还没有散去,很显然这封电报肯定不是即时发送的电报,最有可能是昨晚发送出来,却因为线路中转而延时到现在。这个钟点的光景,邮电局都还没开门营业,谁会那么有精神起来这么早发电报呢?

袁肃先看了一眼电文的封皮,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些字,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对站在自己面前的杜预问道:“上面字是你写的?”

杜预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头,打哈哈的说道:“是,是卑职写的,本来是通讯处李大人来写的,不过卑职想多利用一些业余时间巩固学到的东西,所以让李大人交给卑职来写。写的不好,还请袁大人见谅。”

袁肃脸上的笑容透露出欣慰,他点着头说道:“字是不好,但是你有这样的上进心却是非常好。无妨,以后多写多练,肯定能像何克之一样写一手好字。”

他说完之后,仔细辨认了一下封皮上东倒西歪的字,倒是能看出电报是从保定发来的,发报时间果然是昨天傍晚七点钟。

在没阅读电文正文之前,他倒是希望这封电报是张涵玲发给自己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张涵玲的电报可比从保定任何一个方面发来的电报都好。可是在打开电报阅读了一遍之后,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弱下来,甚至还微微皱起了眉头。

杜预看到袁肃脸色明显的变化,小心翼翼的试问道:“袁大人,发生什么事了?”

这份电报是陆军预备大学堂发来的通知,二月下旬的时候陆军预备大学堂正式接到袁世凯的命令,由保定迁移到北京办学。目前学堂方面正在陆续搬离,一部分设施和学员早已经转到北京去了,预计在今年年中之前会完成所有搬迁工作。

总务处再次催促所有在外见习的学员军官尽快返回学堂,一方面是为了让学员们处理学堂搬迁过程中的繁琐事务,比如私人物件,又比如课程科目的变动等等;另外一方面是春季的毕业考核马上就要开始,第一部分考核定在三月底,另外的考核则另行通知。

袁肃留意到电报的落款并不是署名学堂的教育机构,而是教练所总办胡龙骧,也就是说电报是胡龙骧以私人名义发来的。胡龙骧是军谘府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前身)第一期毕业生,如今在参谋本部第三局任职,同时兼任陆军预备大学堂教练所总办。

袁肃并不是很了解这位学长的情况,不过能特意在元宵节前一天发来这封电报,可见对方算得上是一个有心人。

他在电文内容里面还留意到一些一笔带过的信息,胡龙骧提及北京方面仍然关注这件事,虽然没有说是“北京哪个方面”以及“关注什么事”,但显而易见是在暗示袁世凯很重视自己这个侄子是否返校。

他暂时并不能确定这是胡龙骧一家之言又或者是属实。要说是真的话,可清廷刚刚解散,国内上上下下还有那么多大事要处理,袁世凯怎么可能有心思顾及滦州这边?要说是假的话,胡龙骧显然也不敢拿这件事弄玄虚,而且还如此用心的在元宵节前一天发来电报。

不过不管是否属实,他此时此刻仍然要考虑大学堂毕业考核的事情,这个问题自己之前已经繁复思索过,毕竟在学堂里学习了近三年时间,若是到最后得不到一个官方的凭证,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遗憾。

只是话又说出来,他是不可能离开滦州返回保定,依现在的情况来看,只能先尝试一下自己之前想到的办法,看看能不能留在滦州参与部分考核的项目。

如今的时代可不像往后有那么多条条款款,再者陆军学堂本来就属于特殊教育,他相信只要通过一定的关系,以及拿出一些能够说服人的真本事出来,还是有一定机会可以获得破格的待遇。退一步说,就算终归还是办不成那也无妨,对他而言多了这个身份*就多一份好处,少了这个身份*无伤大雅。

考虑到这里,袁肃没有打算回答杜预的话,只是对其吩咐道:“你现在就去一趟南郊那边,转告郭伯济我今日有事可能来不了,让他自行带队操练即可。”

杜预有些奇怪,怎么好端端的突然不去督练公所了,只不过他没有多问什么,干净利落的点头应了一声之后,便匆匆的小跑离去。

袁肃先去食堂吃完早饭,接着回到宿舍开始拟一份回电。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已经有一个现成的人际关系,只要能拉拢此人,留在滦州远程参加毕业考核的事情则很有可能办成。这人不是别人,恰恰就是今天收到的这封电报的作者胡龙骧。

这位胡总办既然是一个有心人,那自然而然是因为很看重袁世凯侄子这个身份,最起码也是不敢轻易得罪袁肃。

他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好言好语再加上明示暗示,说服胡龙骧为自己破例举办一次远程的考核,哪怕胡龙骧实在没有这个权力,那也可以通过对方去说服学堂总务处。

花了几个钟头的时间琢磨回电的措辞,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要表示对胡龙骧的感激之意,也要存有“袁世凯侄子”的威仪,同时还要充分说明无法脱身的理由以及对陆军预备大学堂的珍视。总之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说服力。

到了晌午时,袁肃挤牙膏似的好不容易准备好了回电,正要出门前往标部营楼通讯处把电文发出去,然而宿舍的房门却在这个时候被人敲响了。

他一边整理着电文手稿,一边向门外问道:“什么事?”

门外传来声音:“袁大人,大门口有人找,说是姓黄,从安山镇来。”

袁肃微微怔了怔,难道是张府的黄管家?他随即说道:“知道了,你先把人请到我的办公室,我稍后就来。”

门外应了一声,继而脚步声远去了。

片刻过后,袁肃带着手稿出了宿舍,犹豫了一阵之后决定还是先去办公室,反正标部有了通讯设备之后一切都方便许多,并不急于一时。来到西营房的办公室入口处,正好遇到值勤卫兵带着来访者过来,果然不出所料正是张府的黄管家。

他让卫兵先返回岗位,自己将黄管家迎入办公室,笑着寒暄道:“黄三叔今日怎么会有空进城来标部呢?”

黄管家呵呵笑着回道:“此番前来,是奉了老爷之命特地拜访袁公子。”

袁肃请黄管家落座,随即亲自倒了一杯热茶递了过去。黄管家赶紧起身双手接过,既然张举人认了袁肃为表侄子,在他这个当下人的面前袁肃自然也是主子辈的人物。

“哦,是吗?想来也是,正月里竟忘记去表叔叔那里拜年了,实在是罪过。”他煞有其事的叹了一口气,表情有几分凝重的说道。

正月之所以没有去安山镇拜年,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正忙着滦州谘议局和共和政府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则考虑到张举人前不久刚刚蒙丧,就怕有什么传统忌讳不方便走动。

“哪里哪里,袁公子这话说的太见外了。前阵子刚刚经历黑白事,按照规矩也不应该有喜庆的活动,所以袁公子未去非但不算失礼,而且还正应了这其中的习俗。今日老爷让小的前来拜会袁公子,也正是为了说这件事。”黄管家连忙说道。

“原来如此,其实我也是有此顾虑。唉,提及这件事实在是令人扼腕,只可惜直至今日还未能将凶手缉拿归案,实在是愧对表叔叔了。”袁肃摇头叹息的说道。

“袁公子毋须这般自责,老爷也知道袁公子是尽心尽力了的。初一、初二那几天,老爷本打算请公子到安山镇吃一顿便饭,虽然因为守丧的缘故不能过节,但家常便饭总还是可以的。不过老爷听说袁公子每天早上带着民壮去晨跑训练,知道袁公子这边也很忙,怕是无暇来镇子上,所以最终还是作罢了。”黄管家客气的说道。

第77章 ,彼此利用第24章 ,另有一手第17章 ,调派入豫第77章 ,顾秉钧言第20章 ,越闹越大第63章 ,引见同窗第13章 ,深夜变故第22章 ,滦州交代第99章 ,到突破口第91章 ,坚守阵线第82章 ,临危受命第99章 ,中方态势第6章 ,讨价还价第25章 ,标部会后第91章 ,唐海重工第63章 ,背道消息第52章 ,纳捐集资第96章 ,告一段落第78章 ,矿务公司第9章 ,世事难料第23章 ,见张镇芳第48章 ,河南新策第20章 ,郑州军事第108章 ,信阳之乱第25章 ,几番折腾第7章 ,针锋相对第78章 ,矿务公司第19章 ,见宋教仁第97章 ,日军困境第50章 ,遇段祺瑞第2章 ,进攻丹东第94章 ,入股开滦第89章 ,郑州计划第16章 ,知难而退第50章 ,上海晚会第24章 ,别有用心第71章 ,英式装备第61章 ,学习方法第97章 ,开始进攻第100章 ,连夜突进第47章 ,南下上海第71章 ,炮兵计划第2章 ,似有察觉第85章 ,见何其巩第47章 ,陆军部令第117章 ,西南预示第14章 ,少壮北洋第42章 ,一声令下第56章第59章 ,少壮声势第86章 ,三旅番号第49章 ,疑雷诺森第53章 ,陈宦真相第100章 ,深夜突袭第42章 ,赌桌话谈第9章 ,内部矛盾第12章 ,各有部署第31章 ,远在昌黎第84章 ,以理服人第16章 ,两头行动第80章 ,紧急行动第54章 ,购置军火第84章 ,趁势发展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92章 ,提前预手第3章 ,酒后亲王第29章 ,滦州驰援第19章 ,见宋教仁第88章 ,另有算盘第19章 ,时势所趋第70章 ,南下筹备第92章 ,提前预手第71章 ,江湖小鱼第60章 ,训练方案第99章 ,加强铺垫第72章 ,新婚春宵第80章 ,共和成立第22章 ,进取商丘第72章 ,整军欲动第56章 ,奇袭湖南第97章 ,日军困境第2章 ,进攻丹东第81章 ,行营布置第6章 ,日本妥协第3章 ,舆论手段第30章 ,双面处理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64章 ,儿女情长第58章 ,锦衣回校第88章 ,控制战争第72章 ,开营训练第53章 ,豫南对策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16章 ,善后之计第69章 ,上门讨要第62章 ,滦州隐士第16章 ,辽东善后第20章 ,总镇问话第43章 ,返回滦州第10章 ,谈判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