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谷王朱橞

第172章 谷王朱橞

郑和又一次下西洋,这也是他第五次下西洋。

下西洋的船队并不是全都集中在京城,而是分布在长江的数个港口,比如扬州、京口、苏州等,其中大部分船只早就赶到苏州停靠,那里也是长江的出海口。

不过相比前四次下西洋,这次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因为除了郑和率领的官船外,还有各家勋贵组织的商船,他们打着汉王府的名义,跟随郑和他们一同出海。

因此这天郑和离京之时,各家的贵妇们纷纷赶到码头,为自家的船只送行。

朱瞻壑指挥着锦衣卫,将码头隔出一片空地,只允许各家的贵妇进入,免得被人冲撞了。

本来锦衣卫是不用干这种事的,但没办法,今天来的人太多,这帮贵妇们又身份尊贵,绝对不能出任何意外,因此他才特意调集了一批锦衣卫维持秩序。

汉王妃做为珠钗会的会主,又是下西洋商队的组织者,自然也亲自前来。

不过汉王妃可没空理会朱瞻壑,她来到这里后,立刻被一群贵妇们包围。

常思宁做为准儿媳,也跟着汉王妃一块来的,她倒是远远的看到了朱瞻壑,两人相视一笑,算是打了个招呼。

前来为郑和送行的是朱高炽,他率领着文武官员,亲自将郑和送到船上。

郑和登上宝船后,也再次向码头上的朱高炽等人行礼告别,最后在三声礼炮声中,郑和的坐船大福号拉起船锚,张开船帆,缓缓的驶离了码头。

随着大福号的启程,其它的船只也纷纷起锚,因为这些船只太过宽大,只能排成一条长线行驶,免得堵塞了长江河道,因此启航的速度也十分缓慢。

不过这也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与船上的人告别。

朱瞻壑也趁着这个机会,来到张忠所在的船下与他告别,至于白芍早在码头上哭成了一个泪人儿,等到张忠的船离开后,朱瞻壑这才派人送白芍回去。

可以说整个启航过程,热闹中又带着几分混乱,随着船只的离开,码头上的人也越来越少,最后汉王妃带着贵妇们也离开了,这让朱瞻壑也松了口气。

“终于结束了,这活真不是人干的!”

刘勉这时擦了擦汗水走了过来,他做为锦衣卫指挥使,也被朱瞻壑叫来帮着指挥手下,免得出什么意外。

“几年也就这一次,等到下次出海时,应该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了。”

朱瞻壑也长出了口气道。

“对了,胡濙那边有消息了吗,他是不是已经到长沙了?”

朱瞻壑忽然向刘勉问道。

上次朱棣下令,让他们三方合作抓捕那个济世的尚,朱瞻壑走不开,所以最终还是胡濙辛苦一趟,亲自去了长沙主持抓捕行动。

“还没有消息,不过算算时间,他也应该到长沙了,陛下召谷王入京的圣旨,也应该送到谷王手里了。”

刘勉想了想这才回答道。

“若谷王像皇爷爷判断的那样,接到圣旨会进京的话,说不定胡濙已经在让人抓捕济世了。”

朱瞻壑低声自语道。

不过话是这么说,他却一直在担心,谷王在接到圣旨后,真的会乖乖入京吗?

……

长沙谷王府的书房之中。

谷王朱橞坐在椅子上,面色纠结的看着手中的圣旨。

圣旨是朱橞那位四哥亲笔写的,上面只有一句话:咱爹的祭日快到了,今年你和老五、老十一进京陪我祭祀!

是的,朱棣的圣旨就是这么随意,其实这还算好的,朱元璋写圣旨那才叫一个随心所欲,有时直接把脏骂都写进圣旨里。

“忽然叫我进京祭祀,他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过了好一会儿,朱橞这才皱着眉头自语道。

“十九叔,那您去还是不去?”

就在这时,只见旁边的一个青年人笑呵呵的向朱橞问道。

只见这个青年人大概二十岁左右,长圆脸,细眼长眉、鼻若悬胆,外表看起来十分的斯文,他正是蜀王的儿子朱悦燇,因长得与朱允炆很像,被朱橞对外假称他就是朱允炆。

“我……”

朱橞想说不去,但想到自己那位四哥的狠辣,那个“不”字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那你说我应不应该去?”

最后朱橞实在拿不定主意,竟然扭头问起朱悦燇的意见。

“这个……小侄可不敢乱说!”

没想到朱悦燇竟然卖起了关子。

“你尽管说,哪怕说错了我也不怪伱!”

朱橞大手一挥道。

朱橞和朱悦燇的关系很微妙,虽然是亲叔侄,但朱悦燇忽然跑来投靠他,却被他利用,现在也相当于软禁在谷王府中,一是假扮朱允炆,二是借他逼蜀王和朱橞一起造反。

“那我可说了。”

朱悦燇似乎鼓足勇气,这才继续道。

“要我说的话,您不应该在这时进京!”

“为什么?”

朱橞其实也不想进京,但又惧怕朱棣,所以想听一下朱悦燇的理由。

“您想啊,之前您逼我假扮建文帝,甚至还对外宣称建文帝就在您府上,要知道锦衣卫可是无孔不入,说不定您说的那些话,已经传到陛下的耳朵里了,他让您进京,恐怕就是为了抓您问罪的!”

朱悦燇似乎真的站在朱橞的立场上,替他分析道。

“应该不会吧,建文帝在我府上这件事,我也只对几个心腹说过,他们应该不可能背叛我吧?”

朱橞却怀疑的说道。

“心腹又如何?谁知道里面是不是有锦衣卫的奸细?而且您不要忘了,这几年您在长沙又是招兵买马,又是打造利弩战船,这些事的动作那么大,锦衣卫怎么可能一点也不知道?”

朱悦燇忽然冷笑一声反问道。

这下朱橞也坐不住了,站起来在书房中不停的走动。

朱橞的确有野心,甚至在长沙当起了土皇帝,连他的长史都被他杀了,忠诚伯茹瑺没有来王府拜见他,也被他给杀了,结果朱棣知道这两件事后,也只是斥责了他两句,并没有降罪。

这也更加助长的朱橞的气焰,在长沙几乎是说一不二,甚至有了谋反的心思。

可野心归野心,真让朱橞造反的话,他反而没那个胆子了,这一点几乎和朱棣预料的一模一样,由此可知,朱棣真的把朱橞给看透了。

(本章完)

524.第524章 安远侯柳升421.第421章 抓捕绑匪442.第442章 “封侯拜相”郭成志609.第609章 杀进京城(下)第34章 老子打儿子第250章 琉璃瓦与铜瓦(下)第243章 房贷497.第497章 战俘的分配712.第712章 女人的争论589.第589章 重启海禁?第266章 皇帝也得交税656.第656章 招生启示788.第788章 海伦公主历险记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494.第494章 问罪282.第282章 第一笔银行贷款第172章 谷王朱橞第211章 下落不明691.第691章 兀鲁伯要走了369.第369章 替代官员的人(上)300.第300章 葛成二郎612.第612章 朱瞻基逃了394.第394章 涉案官员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304.第304章 交换人质(上)850.第850章 依弗港之战(上)753.第753章 王通的安排767.第767章 兄弟密谈(上)第13章 朱高煦“骂死”太子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808.第808章 清剿沙盗703.第703章 掌控交趾的经济命脉451.第451章 父子对质900.第900章 七年(上)481.第481章 遗漏的事(下)878.第878章 海峡对岸第121章 抓捕纪纲(上)797.第797章 见面741.第741章 阿丹港易主(下)第131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915.第915章 儿子失踪了696.第696章 蒸汽机(中)第226章 穹隆山普渡寺360.第360章 僵持的局面第44章 假英雄变真英雄341.第341章 收一点利息948.第948章 不详之兆第141章 讨公道(上)896.第896章 穆法斯战败649.第649章 科举与吏转官572.第572章 朱高炽要选妃第132章 婚姻的自主权528.第528章 夹龙谷968.第968章 土木堡之败(上)346.第346章 平户争夺战(上)第211章 下落不明876.第876章 黑海海峡之战(下)406.第406章 佛母(上)352.第352章 担忧的朱棣466.第466章 目光短浅的倭人第169章 三方合作772.第772章 朱瞻坦(上)292.第292章 银行保险柜964.第964章 永顺伯薛绶523.第523章 朱勇回来了400.第400章 移民的福利(下)889.第889章 大明使团(上)第169章 三方合作778.第778章 黑火药的局限性843.第843章 种族问题573.第573章 苦闷的夏元吉754.第754章 告状的方法627.第627章 夏元吉可抵百条战船402.第402章 移民的问题973.第973章 王振之死555.第555章 吐蕃与草原第172章 谷王朱橞第65章 大惊喜第239章 又见卖地(下)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510.第510章 儒报(上)953.第953章 拦截485.第485章 大明情报网(下)696.第696章 蒸汽机(中)第130章 朱高燧的后手399.第399章 移民的福利(上)629.第629章 荒岛面谈(上)第189章 状告朱高煦(下)702.第702章 乱成一锅粥的交趾329.第329章 缺人625.第625章 嫌疑人朱瞻基第40章 打个招呼316.第316章 又是朱高燧318.第318章 打造武器第80章 当面对质581.第581章 两京制(上)976.第976章 汉军vs瓦剌第175章 没有开始就已结束539.第539章 藏传佛教565.第565章 朱棣病重